三国演义之群英争雄,朱元璋成功是不是因为那个时代与他争天下的人太弱了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三国演义之群英争雄,朱元璋成功是不是因为那个时代与他争天下的人太弱了?

朱元璋的对手陈友谅,张士诚并不弱,尤其陈友谅,堪称一代枭雄,朱元璋能够脱颖而出,一方面是他太强,另一方面也有运气的成分。

陈友谅出身渔民,他参加徐寿辉的红巾军后,屡立战功,很快被破格提拔,成为了天完国的领兵元帅,徐寿辉手下名将很多,有敢于和常遇春硬刚的赵普胜,后来投奔朱元璋的长胜将军傅友德等人,使徐寿辉的势力发展很快,远超朱元璋的队伍,而这些人都不是陈友谅的对手。

陈友谅凭借个人能力,成功取代徐寿辉,自封汉王,除掉前任老板后,陈友谅把矛头对准了朱元璋,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上,他真正的对手就是朱元璋,为尽快消灭朱元璋,陈友谅和吴王张士诚搞起统一战线,二人合起伙来要先灭了朱元璋。可以看出,陈友谅心思极其缜密,虽然他的实力超过朱元璋,也没有掉以轻心,有了张士诚这个盟友,陈友谅对朱元璋的优势更加明显,陈友谅的战略布局还是很不错的。

陈友谅的战场指挥能力也非常出众,太平一战,陈友谅趁天降大雨,江水暴涨,命人扒开河道,在夜色的掩护下,把大船开进了太平城的护城河,大船靠近城墙后,陈友谅的士兵搭上事先准备好的木板,走上了太平城的城墙,守军因为下大雨,都回去休息了,等明白过来,已经成为了汉军的俘虏,守将花云也被活捉,这一战,陈友谅成功利用天气,精准把握了进攻的时机,堪称经典战例。

陈友谅的士兵能不费吹灰之力,攻破坚固的太平城防,和他建造的巨大战舰有很大关系,陈友谅的战舰长十五丈,宽两丈,高三丈,分为三层,甲板上士兵可以骑着战马来回巡视,军舰高度超过了城墙,这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陈友谅为中国的造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明朝的郑和船队有很大的影响。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指挥六十万大军,倚仗巨舰优势,打得朱元璋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能指挥六十万大军作战的统帅,怎么能说他弱呢?

朱元璋手下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名将,但毕竟实力不如汉军,尤其是水军,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朱元璋的战船在陈友谅的战船面前,就像玩具店里的玩具。而且陈友谅为尽快消灭朱元璋,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法子。

陈友谅为使战船行动一致,把巨舰用铁链连在一起,说到这,大家会想起赤壁之战,曹操也用了同样的办法,结果被周瑜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干净净,但不能因此说曹操不懂兵法,曹操是历史上公认的军事家,同样,陈友谅这样做也不能说他不懂军事,毕竟打仗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有时候也需要冒点风险。

连环战舟显示出巨大的威力,朱元璋对此毫无办法,被打得节节败退,这时郭英提出用火攻打败陈友谅,朱元璋准备了七条火船,但具体实施时,遇到了周瑜当年遇到的困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朱元璋只能下令拼死抵抗。

如果大风晚刮一两天,失败的肯定是朱元璋了,大战到下午三点,老天爷来给朱元璋帮忙,刮起了东北风,结果可想而知,陈友谅的战船被焚毁,本人不久后也被冷箭射死了。以上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对手陈友谅绝不是弱者。

朱元璋解决了陈友谅,接下来就要全力对付他的另一个对手张士诚了,张士诚能称霸一方,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那他称霸一方的秘籍是什么呢?答案是民心。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全国各地的租税都得到了减免,但有一个地方不仅没有减税,相反还增加了几成,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太恨这一代的老百姓了,这个地方就是张士诚曾经统治过的江浙地区。

张士诚是个贩卖私盐的,他率盐帮弟兄起义后,一路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打下了泰州,兴化,并在高邮建立了政权,高邮一战,让张士诚名声大噪。

元朝名将脱脱听说张士诚在高邮称帝了,亲率百万大军攻打张士诚,誓要把张士诚抓住挫骨扬灰,张士诚显示出他超人的坚强意志,在不利的情况下,硬是坚守了三个多月,元朝皇帝以为脱脱出工不出力,撤换了脱脱,高邮之战以张士诚取得胜利告终。张士诚再接再励,把富庶的浙江,江苏等地纳入了他的版图。

张士诚对当地百姓实行宽大政策,免除了当地的赋税,百姓感激张士诚给予的恩惠,纷纷为张士诚修建祠堂,祈祷张士诚政权长盛不衰,张士诚在江浙一带俘获了民心,以至于朱元璋灭张士诚时,当地的百姓都愿意跟张士诚走,朱元璋对此恨的牙根痒痒。

张士诚虽然深得民心,兵力也不比朱元璋少,但他手下没有像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名将,事实证明,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是十分有道理的,张士诚任用的都是他的亲信,和徐达,常遇春交手,很快丧师失地,张士诚被朱元璋围困在老家平江,坚守八个月后,城池被攻破,张士诚也被活捉。

朱元璋很想从心里上打败这个对手,他派来得力干将李善长,劝张士诚投降,张士诚蔑视的看着眼前这个人,说道:“你不过是条狗,不配和我讲话,让你的主人出来吧。”

朱元璋只好亲自出马,拿出来少有的耐心,苦口婆心地劝说张士诚,而张士诚表现得异常坚定,只回答了朱元璋一句话:

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

那意思:你朱元璋并不比我强,我之所以失败,只是上天照顾你,没有照顾我而已。

彻底征服张士诚的心看来是办不到了,朱元璋暴怒下令杀了张士诚。

以上可以得出结论:朱元璋的对手陈友谅,张士诚并不比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曹操差,如果把朱元璋放到三国时代,如果有老天眷顾,朱元璋照样夺取天下,因为他本身是强者。

三国群英传8中幻想之圣战?

是的,等你通关任意依据本,就可以了,其实多出来的三个图和三国七一样,就把巾帼争霸改成了幻想之圣战,剩下的两个剧本一样,都是乱世争雄和霸王再临,如果你觉得通关麻烦的话,可以用秘籍在玩另外的剧本

三国中诸葛亮为何不投靠强大的曹操?

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跟着叔叔诸葛玄离开老家琅琊,就是因为曹操进攻陶谦,并在当地大肆屠戮。这个时候诸葛亮十二岁,曹操就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

诸葛亮跟着诸葛玄南逃之后,诸葛玄得到正在占据淮南的袁术的赏识,被袁术任命为豫章郡太守,诸葛玄又带着诸葛亮兄弟俩继续往南走,到了今天的江西去上任。但这时候关中的东汉朝廷另外任命了朱皓为太守,所以诸葛玄也没能当上官,只好转而往荆州去投奔刘表。

刘表这时候在荆州大体稳住了局面,加上他早年有八骏的名声,所以不少从中原逃出来的士人都往襄阳一带去躲避战乱,诸葛玄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去了荆州的。

到荆州之后,诸葛玄没有留下出仕的记录,应该也没多少其余的财产,就去世了。这时候诸葛亮十七岁,在当时算是已经成年了,可以独立生活,但他还要带着弟弟。

从诸葛玄去世到赤壁之战前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在隆中半耕半读过了十年,这十年里他结交了很多人,也逐渐在荆襄一带给自己的家族打开了局面。

他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荆州地方豪强大族庞家和蒯家,算是混进了荆州地方势力的圈子。接着,他又娶了当地另一个大家族黄氏的女儿为妻,也就是传说中有才无貌的黄月英,既和黄家攀上了亲戚,也和刘表攀上了亲戚。因为黄月英的母亲和刘表的续弦蔡夫人是姐妹。

这样,诸葛亮就算是在荆襄站住了脚,也和荆州的几个主要大家族都攀上了亲戚,也等于获得了这些大家族的承认,获得了地方士族的身份。

此外,诸葛亮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也认识了不少人,比如徐元直、孟公威、崔州平等人,长一辈的庞德公和水镜先生司马徽也很赏识他,并且获得了和当地士族出身的庞统齐名的卧龙称号,他也自比管仲乐毅。

管仲乐毅是什么人呢?管仲相齐桓公,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乐毅应召出仕燕昭王的时候,燕国已经被齐国打得几乎亡国,只剩下很少的地盘,乐毅仍然辅佐燕昭王,帮燕国复国,并且一度将齐国打得只剩下莒县。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这就说明了他不会去做锦上添花的事,而是要做扶弱抑强、挽救危亡的那种人。而在诸葛亮成年之后,能够出仕的时候,曹操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只剩下南方的刘璋、刘表和孙权了。

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有些从中原逃亡过来的士人就返回中原,投奔曹操去了,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孟公威、徐元直等等这些人就是这样,后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

从后来诸葛亮给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时候可以看到,诸葛亮也看不上刘表,更看不上刘璋,认为这两个人都不足以有所作为,刘备可以偷袭荆州,作为根据地,然后攻取益州,跨有荆益,再准备北伐。

诸葛亮当时生活在荆州,除了北上投靠曹操,剩下的就是刘表,他看不上刘表,也看不上刘表的儿子刘琦和刘琮,那么剩下的选项也就剩下刘备了。

这里还要考虑到诸葛亮和刘备之前的缘分。曹操进攻陶谦,导致山东大乱,诸葛亮背井离乡开始逃亡的时候,来救援陶谦的,恰好就是刘备,刘备当时在徐州一带就得到了很好的名声,并且后来陶谦还把徐州让给了刘备。

也就是说,在幼年诸葛亮的心目中,曹操大肆屠戮,是民贼屠夫,而刘备兼程增援,则是拯焚救溺,救民水火,幼年的诸葛亮可能对刘备也有仁义君子的印象,起码是当时在老家听到过类似的评价。

刘备虽然一路逃亡,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但他所到之处都是比较容易得民心的,无论是在徐州还是后来在荆州、在益州,都保持了这种表现,无论是士大夫还是普通老百姓,对他印象都不错。

到荆州之后,刘备很快就帮刘表立了一些功劳,但因为蔡夫人将他视为眼中钉,他才被打发去守新野。但他到新野后,也很快就整顿防务,击败了夏侯惇,在荆州也声名鹊起,又折节下士,倾心交结当地士大夫。

从诸葛亮后来的表现看,他择主而事,也并不完全是看发展前途,而是有些意识形态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考虑。比如他内心仍然坚持忠于汉室,那么他就不会选择其他人,而会选择和汉室关系更近一些的人。

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大都以宋代为背景?

宋太祖赵匡胤以军事政变获得国家权力,建立大宋皇朝,正式结束了大唐盛世之后国家权力分裂的局面,天下百姓苦乱已久,因此大宋帝国是传十八帝,皆众望所归,国运昌隆三百多年。

崖山海战,十万军民竟跳海殉国,对国家之忠诚度,居历朝历代之前列。可见大宋帝国播种民心之深、之广、之厚,大宋臣民的忠义侠骨,传扬万世。

宋太祖借武力而得国,不希望自己的臣下不再步自己的后尘,故有“杯酒释兵权”之典故,终宋一朝,抑武扬文,即源于此。所以宋朝应该算是文人的天堂,梦寐以求的朝代。

因为过于扬文抑武,偏偏周边列邻如蒙古、金国、辽国、吐蕃、大理、西夏等边族政权正是蓬勃发展,多次沉重地打击了中原政权乃至覆灭。

其中最典型的是“靖康之耻”,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2000多名朝臣,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每一次的提起、回忆,都让汉人咬牙切齿,视为可耻。

金庸老爷子的《射雕英雄传》里,主角郭靖、反主角杨康两人的名字就是他们的父亲郭啸天、杨铁心难以平愤怒耻而命名的。

在金庸老爷子以宋为背景的故事里,宣传的是一种“侠义”精神,在崖山海战壮烈的殉国壮举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至伟至大!从郭靖、萧峰、洪七公、杨过、丐帮、全真教等铮铮铁汉的表现,无不展示着一种家国情怀。

或许,这就是金庸老爷子的一种侠义情怀,一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感慨。对大宋的一种文人向往,又怒其不争,哀之所难,五味杂陈,更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为何名气最大的刘备却做不到呢?

谢邀,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之所以名气不如刘备,是因为刘备占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极大的好处。要是没有这本书,我相信没有多少人认识刘备,刘备对历史的贡献完全不及刘秀万一。刘秀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他建立的东汉,文明传之后世。而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只不过是割据政权罢了。为何刘备做不到大一统的壮举,而刘秀能做到呢?

1、刘秀个人能力强于刘备。刘秀能文能武,识人用人都独具慧眼。有人说刘备也行啊,刘秀于昆阳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新莽主力,奠定了战局胜利的基础。而刘备呢,指挥失当,被陆逊以少胜多,蜀汉主力精锐丧失殆尽,可以说是一副好牌打的稀烂。夷陵之战的惨败,导致蜀汉国力军力大降,很难再与曹魏争雄。再说用人吧,刘秀于乱世之中,收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冯异等皆不输诸葛亮之才。而刘备,五虎将去后,蜀中再无大将,诸葛亮北伐时人才凋零,无力回天。所以,论个人能力,刘秀是强刘备好几倍的。

2、客观环境不同。新莽末年和东汉末年的地方割据势力情况大为不同。新莽末年,农民军占据较大实力,农民军人数虽多,但是其心不一,而且纪律败坏,导致其战斗力一般。像赤眉军、铜马军与刘秀的汉军战斗力相比,差距甚大。而东汉末年,刘备面临的是各豪强割据势力的武装,这些豪强如曹操、袁绍、孙坚等,麾下谋士、猛将如云,与农民军相比战斗力极强,统一起来难度大。

综合以上,刘秀之成与刘备之败,在乎己也在乎天也。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