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过去一年,生物医药板块经历了过去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不过在国家重点战略“专精特新”的加持下,“专精特新+生物医药”水涨船高,成为投资追踪的热点。
一方面,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依然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已经进入长期配置区间。另一方面,地缘风险、国产替代的关卡上,专精特新这个大赛道既符合行业发展的走势,也高度契合国家提出的政策方向。
根据去年年底企查查数据研究院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分析报告》显示,上市“小巨人”主要分布于15个细分行业,生物医药位列第二。而由于本身业务具有较明显的独特优势,这些企业大多为某个细分领域龙头,具有较高的估值水平。
在最新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项目中,昭衍新药成为CRO领域的又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作为国内药物评价龙头,昭衍新药主营非临床研究服务(即非临床CRO业务)、药物临床试验及相关服务、实验模型供应等,是国内第四家A+H股上市的CRO企业。
1月16日,昭衍新药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相比上年同期,昭衍新药2022年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20.65亿元-23.69亿元,同比增长约36.2%-56.2%;实现净利润为10.12亿元-11.23亿元,同比增长81.50%-101.50%,算是相当亮眼的业绩。
这家CRO企业有何特别之处?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长坡厚雪遇上“专精特新”
从产业层面看,专精特新之风加热了长坡厚雪的创新药和CRO。
近十年来,国家在发展战略层面鼓励与支持医药的创新发展,逐步加大医药创新的投入。今年1月30日,医药工业“十四五”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对化药、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四大板块提出全面的指导,同时还将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列为增强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任务之一。
全国两会期间,“专精特新”更是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在国家补齐产业链和供应链短板的大背景下,国内CRO产业链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同时,国内药企重点布局创新药物研发,带动国内CRO市场的持续增长。海内外下游需求增长,“专精特新”企业迎来了切实的订单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昭衍新药2022年度三季报,其在手订单金额超46亿元人民币。
即便此前因为美生物制造行政令的影响,CRO概念股纷纷暴跌,创下两年多以来新低。但在经济下行之下,CRO板块依然扛打,行业高景气度延续。甚至在近一年的药企去泡沫大潮中,CRO企业业绩依然保持着高增长。
2022年前三季度,昭衍新药主营收入12.76亿元,同比上升48.97%;归母净利润6.32亿元,同比上升154.85%;扣非净利润6.05亿元,同比上升178.6%。
其中第三季度主营收入5.0亿元,同比上升55.01%;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上升176.77%;扣非净利润2.6亿元,同比上升195.97%。
2022年度业绩预告更是印证了这一点。目前,CRO板块经历5个季度的回调,估值收缩至历史低位,进入适配区间。大浪淘沙,经过一轮调整周期,有着“专精特新”加持的CRO有望率先复苏,走出泥潭。
“专精特新”小巨人:构建核心竞争壁垒
对于CRO领域来说,“专精特新”小巨人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高,掌握着关键的核心技术,有望解决长期以来面临的“卡脖子”难题。
而由于CRO板块本身为长坡厚雪的赛道,其投资优势在于未来成长空间比较大,因此昭衍新药的投资逻辑可以从“专精特新”的四个维度来看长线。
首先,专,即“专业化”,强调“主营业务专注专业”。这一点,考察的是企业是否专注核心业务,是否具备专业化生产服务能力以及是否占据优势地位。
昭衍新药专注安评领域二十余年,自成立起便专注于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CRO服务。相较于可比同业,公司是国内最早专门从事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CRO企业。
从科研团队来看,昭衍新药的高级管理团队平均拥有逾30年毒理学及药理学经验,在药物研发方面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完备的行业知识以及领导力可支撑公司的长期发展。
2018-2022年,昭衍新药连续5年对高管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实施大范围股权激励计划,涉及员工超1800人次,较好实现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绑定。截至7月底,公司已拥有2600余人的专业服务团队,较2021年底增加近500人,增长23.81%。
基于安评主业,昭衍新药逐步向涵盖药物研发服务链上的药物发现、临床前和临床试验阶段的一体化服务进行扩展。同时,国际化一直是其重要发展战略,2019年昭衍新药收购Biomere公司,持续推进“国际客户国际申报”战略,海外离岸订单快速增长,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天花板。
其次,精,即“精细化”,强调“经营管理精细高效”。这一点考察的是企业是否经营精细高效,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而对于CRO企业而言,可以通过资质和项目经验来观察。
作为国内非临床CRO龙头,昭衍新药设施符合美国GLP、AAALAC、OECD GLP、MFDS GLP和NMPA GLP标准,是药物安评业务范围最广、认证资质最齐全的企业。其每年完成的安评项目数量大致为1500个左右,涉及到的药品数量为500个左右。
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昭衍新药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合同研究组织,按2019年收入计,市场份额高达15.7%,同时处于全球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外包行业第一梯队。
此外,特,即“特色化”,强调“产品服务独具特色”。这一点考察的是企业是否具有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昭衍新药来说,战略性布局实验动物模型是构建差异化优势的重要举措。通过收购两家实验动物模型公司和建设梧州动物繁殖基地,其上游供应链稳定性有了保证。
截至2022年6月底,梧州基地已经完成检疫场建设,基本建成用于超过1万只非人类灵长类动物饲养能力的模型设施,有望提高动物实验模型的自给率,有效控制成本,同时为订单增速提供支撑。
最后,新,即“新颖化”,强调“创新能力成果显著”,考察企业是否具备持续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昭衍新药在前沿技术上积极探索创新,尤其在基因与细胞治疗(CGT)领域优势显著,目前完成了全球首个上市的基因治疗项目SBN-1(ADV-P53)的系统评价,是国内第一个承担基因治疗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的机构。
此外,在创新抗体药物(双抗、多抗)、创新偶联药物(ADC、PDC)、干细胞药物等前沿技术领域,昭衍新药都形成了核心能力;项目细分领域中,眼科试验、中枢神经试验等的订单量继续大幅增加。
“专精特新”是一个加分项
自从第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出炉之后,就有了代表这些企业走势的“专精特新指数”,截至11月2日,专精特性指数远远跑赢沪深300,小幅跑赢创业板指。
此外,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0月,我国专精特新创新指数为110.9,比去年同期增长12%。
市场是用真金白银在看好专精特新的。而结合CRO板块看,近期二级市场经历了估值大幅回调,与经济高度相关的权重股在短时间内缺乏上行的催化剂,专精特新企业中成长性明确的赛道股,基本面优秀,成长潜力大,有望成为资金聚焦的方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大部分投资机构尚未就“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价值、投资逻辑达成共识。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公布的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具有一定指引性作用,但“我们更多是按照原来的行业框架去看项目,如果标的恰好是专精特新企业,则是一个加分项。”
由此看来,如何在上千上市企业中选择优质标的,入选“专精特新”名单中的企业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考量维度。但“专精特新”标签仅是投资决策的加分项,仍难成为核心考量因素。
在“专精特新”企业从小巨人成长为大巨人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更多地回归到解决卡脖子工程等核心问题的业务逻辑中去,毕竟单纯一级市场估值给予企业的成长空间是短暂的,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更是受宏观经济、市场情绪、投资者偏好、大盘走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长期来看,决定公司价值的还是公司成长的基本面。当前,昭衍新药在资质、技术、人才、项目经验等方面已建立起较强的竞争优势。
在顶层设计鼓励创新研发的风口下,昭衍新药底层逻辑清晰,未来还有确定的成长空间可以期许,从长远来看,值得期待。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