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私发服1.85,林森在国府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传奇私发服1.85,林森在国府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此人的地位可是相当高啊。蒋介石只是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掌握兵权而已。真正的国民党老大是林森。

民国玩的是西方国家的虚位总统制,弄个花架子总统迎来送往。林森,就是一个花架子国民政府主席。

林森的资历非常老,1868年出生,比蒋介石大19岁,福建闽侯人。在民国大佬中,林森绝对是老资格,早在清廷甲午战争惨败、割让台湾时,林森就参加过抗日行动,联系岛上各地义士,反抗日本统治。虽然没有成功。可你想,1895年就抗日……

1905年,林森加入同盟会,跟着孙中山反清。这一年,蒋介石还在家乡的学堂念书呢。

林森是坚定的革命派,他在《闽警》书中痛斥清廷:“中国官吏为列强之奴,而中国人复为官吏之奴,以奴而遏抑奴之奴,其奴之奴自不敢与奴抗。”你看,这简直就是孙中山说的话,何其有深度!做为国民党的元老,民国建立后,“论功行赏”,林森当上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议长。

当时有两个政府,南孙北袁。林森做为南方代表人物,到了北方政府,依然任参议院议长。从孙中山以下,南京方面的元老级人物,论资排辈,林森第一!廖仲恺、于右任、胡汉民都得排后面,更不要说小字辈蒋志清和汪兆铭了。

不过,林森也是个反共派。孙中山号召“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林森就搞了一个“西山会议派”,和孙中山对着干。毛主席当时还是国民党员,而开除毛主席、李大钊的国民党党籍的,就是以林森为领袖的西山会议派。从这一点上讲,林森和蒋介石是同道中人,

小蒋自然会高看林老头一眼。

看民国时期的钞票,最多出现的头像就是孙中山,其次就是林森,蒋公的头像出现频率还不如林森。

且说1927年时,蒋介石已是手握重兵的总司令,可他资历太浅,很多人不服他。汪精卫、李宗仁等没少给蒋介石打黑枪穿小鞋,1927年8月,蒋介石就被弄下台,晾了一段时间。蒋介石东山再起后,觉得有必要找一个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站在前台,自己躲在幕后打别人的黑枪。

林森是再合适不过的人物。蒋介石打算用于右任,陈铭枢提醒蒋介石,不要忘了老林头。开始,林森也不想替蒋介石背书,陈枢铭劝了多次,林森才答应出山。

1931年初,63岁的林森出任国民政府主席。所以,严格来说,林森才是中国的国家元首。之前的国民政府主席是有实权的,蒋介石怕林森抢了自己的饭碗,暗中发力,修改了《中央政治改革法案》。规定“国民政府不现实际责任”,林森也不在乎,反正他只是替蒋介

石挡风遮雨的。

林森经常对人说:我就是个监印官,替蒋介石看大印的。有人在报纸写上联,征救下联,讽刺林森是个花架子主席。上联就是“林子超,主席国府;连任国府主席,林子超然。”子超是林森的字,这副上联暗骂林森是个超然事外的废物篓子。

《民国日报》的主笔,少将宣传处长易君左写了一本《闲话扬州》的书,被人讽刺。不知哪位高人对了下联,云:“易君左,闲话扬州,引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堪称妙对!可是,林森是个很骄傲的老头,看到大家把自己和易君左之流人物相提并论,很不高兴。

虽然没权,但林森的地位确实“超然”,官场上人人尊重,毕竟资历摆在那。无论国民政府怎么洗牌,但林森国民政府主席的位置,谁都不会去动。

林森的处世哲学,就是一个“闲”字,诸事不问,你们玩你们的。有一次,洛阳警备司令陈继承要找林森办事,林森说:你是武官,直接找蒋委员长就行了。文官找汪主席,我很忙,不要找我。有人想找林森求官,也被他拒绝,他不想掺合这些事。

蒋介石跑到重庆,林森也跟着过去,继续优哉游哉地当他的花架子主席。每天种个花,养个草,有关抗日的政令送过来,林森签个名就OK了。

这样近乎佛一样的人物,最理想的结局就是寿终正寝,可惜不是。

1943年5月12日,做为中国国家元首的林森,大清早起来,坐车从林园出发,去接受加拿大驻华大使呈递的国书。没想到在路上,被一辆以每秒80迈狂奔的美军大卡车给怼上了。林森一把快散架的老骨头,怎能经此一撞?重伤的林森被火速送到医院急救。当时没死,却一直昏迷不醒。一生传奇的林森“睡”了两个多月,1943年8月1日离世。

这个时候点很奇怪,有的说,到了这个时候,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胜利的把握很大,如果林森存在,可能就会抢去蒋介石的风头,所以,林森就需要一个死亡。

真相可能永远查不出来了,因为牵涉美国,所以这辆车撞死中国元首的事,蒋介石也就含糊过去了。不过,蒋介石也算对得起林森,给林森办了国葬,安葬在重庆歌乐山。

你都听到过哪些真实的传奇故事?

1975年,在湖北省天门市某村生产队有一富农子弟名叫张源斌。此人颇有一些小聪明,且贪图安逸、恨世如仇。生产劳动对他来说太苦了,他想过不一样的日子,于是便想出了一个办法——装神仙。

那个时代,人们还是比较迷信的。张源斌为了表演自己的“神力”,在修建皂市河改道第四期水利工程时,他故意倒在地上口中大喊一些奇奇怪怪的话语。人们将他送去抢救时,他又奇迹般地正常过来,问他刚才为何那样,他说自己不知道,人们都认为他有超能力。

村中有一女子名刘想玄,因为神经受到过刺激整天疯疯癫癫,在村里谁也管不住他。为了证明自己真是神仙,拥有超能力。张源斌在与妇女们出工时,告诉妇女们自己能镇住刘想玄。妇女们将信将疑,认为他是在说大话。

一天中午,张源斌来到刘想玄家,一把将刘想玄提起,让她跪在床前的踏板上。刘想玄一见是张源斌吓得直哆嗦,连喊大仙饶命、饶命。随后,张源斌把刘想玄拖到禾场上,叫她苦笑打滚等动作。刘想玄果然老老实实做起了这些动作,妇女们一见张源斌果然能镇住刘想玄,于是都相信他是神仙。

张源斌出生在富农家庭,妻子有病、四个女儿嗷嗷待哺,两个老人精神很好,无病无灾。张源斌认为家中负担太重,希望能减少一个老人。张源斌心想:“能少个老人多好啊,他们都活了70几岁了,死也死得了。既可以减轻负担,又敲定我的神仙地位。”

有谁会怀疑亲儿子会杀自己的双亲?若此举成功,必然奠定自己的神仙地位。张源斌这样想着,一颗罪恶的种子就在他的心中开始萌芽了。

一天上工的时候,张源斌被一只雀鸟拉了一泡屎落在肩上。按照当地的迷信说法,头上被拉屎,就会有老人死。张源斌马上对众人说:“我的母亲在1975年必死”。

果然,在1975年12月31日这天,张源斌的母亲病倒了,一病就奄奄一息。张源斌立刻通知姐姐、亲友前来守候母亲落气。那天半夜里,张源斌的母亲真的死去了,张源斌的哭声惊醒了亲友乡邻们。

张源斌之母去世,这一预言又被张源斌算中了。人们几乎都相信了他的确有超能力,但是大队书记张双发、副书记舒时钟在听说了张源斌准确算出自己母亲死亡时期后,当即将张源斌叫来问话。几番问话之后,大队书记将张源斌送去了当地公安局。

在审讯室,经过一番审讯之后,张源斌终于说出了母亲死亡的真相。原来,张源斌为了证明自己的神力,他在汉川县里的一家卫生室分三次购买了12颗安眠药。张源斌将安眠药碾碎后用糖泡给母亲喝下。

张源斌以为12颗安眠药能让母亲死去,因此他才把亲人们都叫来。但是母亲一直没有咽气,张源斌开始慌了。一旦母亲醒来,他就完蛋了。到了晚上10点钟,张源斌支开姐姐和亲戚去休息,自己独自守着母亲。

姐姐和亲友们离开之后,张源斌取出一支5寸长的钉子(当地人叫罐尖)从还未断气的母亲耳朵里刺入,母亲蹬了几下腿之后就死了。血流了一会儿之后,张源斌擦干净血后,用一团棉絮塞入母亲的耳朵里,棉絮塞得很深,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

张源斌就是用这种方法杀死了母亲,他的预言实现了,却是用这样的残忍手段。为了证实张源斌所说不假,公安人员在他家的一个正在编织的渔网里取出了那根铁罐针,针上还有血痕,经过化验后与死者血型吻合。

法医又重新打开棺材,验证了张源斌母亲的左耳朵内有一个小孔,张源斌之母死于颅内伤。法医后来又提取了那团棉絮和胃里的遗留物。

一切证据都证明,张源斌所说不假,他用这种方式害死了自己的母亲。

最后,张源斌认罪伏法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强迫进行劳动,以观后效。

这件案子真实记录在当地的卷宗里,系1975年第一桩奇案。张源斌鬼迷心窍,为逃避劳动装神弄鬼扮神仙,为取信于人、减轻家庭负担,竟然用对自己的母亲痛下杀手。此人真是愚昧而可恶,其行真是为人所不齿。

参考文献:《当代天门奇案》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么样?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杀伐决断的人,为皇位杀兄弑弟,屠戮侄儿,逼迫李渊禅让,就连弟妹都宠幸!但他又是一个仁爱的父亲,为此不惜赌上唐朝的国运,差点让李氏覆灭。即使如此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因为在他的教育下出了个叛逆的太子—李承乾!李承乾从小就聪慧,尊师重孝,颇有治国才能,为何会踏出起兵逼宫如此荒唐的一步?今天就来讲讲李承乾是怎样走向堕落深渊!

李承乾剧照

唐朝的李承乾与明朝的朱标有点类似,集千万宠爱于一身,不出意外都可以顺利继承皇位,但是朱标不幸薨逝,而李承乾却是被自己作死,错失皇位!可以说只要李承乾不谋反,皇位板上钉钉的事!所以李承乾做得最荒唐的事就是逼宫谋反,他的谋反却是李世民一手造成!我们来看看李世民是如何对待李承乾的。

李世民对待李承乾——爱之深责之切!

不单是李世民喜欢自己的嫡长子,李渊对李承乾也是疼爱有加,刚出身没多久就被封为恒山王,赐名承乾。5岁的时候被封中山王,此时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这也是对李世民的恩赐!

李世民对李承乾爱之深

李世民登基后立马宣布8岁的李承乾为太子。李承乾13岁时生了一场病,李世民很是着急,请来知名道士为太子祈福,大臣无不惊讶,还以为是长孙皇后的主意,因为李世民从不信佛教或者道教。太子病好之后,李世民又做了个“出格”的决定,让高僧度化3000人出家,修建寺庙并且大赦天下,一般大赦天下都是新皇登基的时候才会有的,而李世民大赦天下只是为太子祈福!

李承乾加元服行冠礼,李世民再次大赦天下,宴请群臣,普天同庆三天,这排场赶上皇帝封后了!

贞观12年,李承乾嫡长子出生,李世民一高兴,下诏天下囚犯罪降一级,大宴东宫!多有赏赐!

李世民为培养李承乾也是不遗余力,首先是任命“明星导师”唐朝大儒陆德明和孔颖达,孔颖达是孔子的31世孙,所以8岁的李承乾就能对儒家经典《诗》《书》有一定的见解,独到之处令人赞叹!

孔颖达

贞观4年,李承乾12岁,李世民有意培养其处理政事的能力,下了一道圣旨,凡是对尚书省判决不服的,可以上启东宫,让太子决断!

贞观6年,李承乾14岁,李世民离京去岐州,命太子监国,行储君之责!贞观9年李渊去世,李世民痛心不已,服丧期间让李承乾再次监国并且知军政大事!李承乾也不辜负期望,展现出出色的政治才能!

贞观13年,李世民下诏东宫创办崇文馆,崇文馆是个培养人才的地方,所出才人皆称为太子门生!其实也是在为太子招笼人才,壮大东宫实力!

李承乾在李世民的培养下,成为了一个尊师重长,善于决断,颇有治国才能的优秀储君,按照这种趋势发展,李承乾将来注定会成为明君!但事与愿违,李承乾患上了腿疾,并且开始叛逆,与之前的他想比,简直是荒唐!

李世民对李承乾责之切

患有腿疾之前的李承乾在世人眼里是很完美的,他达到了李世民的所有期望,但自从患有腿疾后,他开始有点不一样了,变得很叛逆,这就好像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突然有一天成绩下降了,内心脆弱,经受不了打击,开始破罐子破摔!

如果李承乾只是一个闲散的王爷,这对他可能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作为太子,未来的皇帝,患有腿疾确是很严重的一件事!

朝廷一致支持李承乾的政治立场开始有了改变,有了不一样的声音,部分倒向支持李泰!

李泰剧照

但李世民并没有改变初衷,但对李承乾更加严格了!给李承乾安排了一波名臣辅佐太子,这十几位名臣其中包括魏征,房玄龄,张玄素等人,他们有一个特征,都是谏臣,有时候连李世民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叛逆期的李承乾!

有一句话叫做严师出高徒,但是不注重疏导,严慈相济,只一味纠正,又怎么教出好学生呢?更何况是因腿疾有点自卑的叛逆太子!李承乾的逆反心理也开始呈现出来!

严师之下,激发了李承乾的逆反与荒唐

这些辅佐太子的名臣不允许李承乾犯一丁点错,他们要打造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完美圣君!

贞观14年,李承乾22岁,一次与宦官玩乐,被王志宁看到,面露不悦,不久便上疏,希望太子能够勤于政事,念天下之苍生,否则与秦二世有何分别!把李承乾比作秦二世,太子心有不悦!拒不纳谏,玩乐更甚,大宴好友,歌舞升平。孔颖达见此当面指责,太子颜面扫地,气急败坏,差点失了分寸,动起手来!

李承乾龙阳之好,爱“称心”

古代男子长发及腰,着裙裳。面容姣好者,女子所不及。你看如今的社会,如果秀气的男人打扮打扮,比女人更漂亮的大有人在!不看喉结听声音很难辨别。历史上有龙阳之好的君主不在少数,李承乾也宠幸了一名叫“称心”的男宠,此人长相秀气,身材纤细,善歌舞,深得太子喜爱,但是作为大男子主义的李世民是接受不了儿子的这种癖好,李世民命人捉拿“称心”,以迷惑太子之罪处死,这下李承乾失去“称心”就不称心了!估计是真爱,不怕李世民的怪罪,竟然在宫中为“称心”立碑,给他追封官职,命人日夜祭拜,常常痛哭流涕,难得一知己,阴阳分两地,岂不痛哉!

男宠称心

李承乾私自引突厥人进宫

贞观15年,也就是公元641年,爱好交友长见识的李承乾暗自招来一批突厥人进宫玩乐!唐朝时期,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于突厥以及吐蕃,公元620—657年是唐与突厥的战争时期,虽然突厥名义上表示臣服,但面服心不服,所以唐朝也时刻警惕着突厥,然而当朝太子李承乾却意外的做出此等危险之举,对突厥文化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向往突厥人的自由豪爽。感触自己虽处高位却受制于他人,连普通人的自由都没有!

李世民得知此事,既担心有愤怒,但又怕父子间的隔阂进一步加深,所以就让李百药等人好生规劝。李承乾不改以往作风,与突厥人玩乐更甚。着实让李世民失望了一把!

李承乾试图暗杀亲弟弟李泰

李世民为了帝位杀兄弑弟,但他非常不希望同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儿子身上,绝对不允许兄弟相残的现象出现,然而李承乾却试图暗杀李泰,这是为何呢?

李泰是李世民嫡次子,从小聪慧备受宠爱,宠爱程度不亚于李承乾,本来李泰对皇位是没有觊觎之心的,但随着李承乾一次次让李世民失望,并且朝中也出现了支持李泰的声音,李泰成年以后,依照惯例是要去封地的,不能留在京城,但李世民却特许了李泰留京的要求,李泰留京不免让人猜测,圣上是否有废太子之心,毕竟李泰比李承乾更优秀,是最适合帝位的人选,此时的李泰也开始有了野心。李世民为了打消朝廷众臣疑虑,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表示不会改变初衷,然则李承乾却没有领会李世民的这一做法,他不但派人试图暗杀亲弟弟李泰,而且更加放逐自我,释放自己的天性,再次宠幸太常乐人。东窗事发后,心爱的男宠被诛杀,李承乾心痛不已,接连几个月称病不上朝!部分朝臣指责太子失德,暗示李世民应废太子,李世民也开始有了动摇,直到李承乾干了人生中最荒唐的一件事——逼宫!这才让李世民下了废太子的决心!

李承乾逼宫谋反

李承乾一生中干得最荒唐的一件事就是逼宫谋反

李世民是何许人也,李渊在位的时候,大半个江山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不管是谋略用人手腕都是很多人不能企及,更何况是自己一手培养的儿子,怎么可能是自己的对手,李承乾刺杀李泰失败后,整日惶恐不安,在得知父皇得知此事后,认为自己的储君之路是走到头了,所以只能最后一搏了,如果成功,那么自己就不需要再受他人限制,长期的心理压抑都在劝说自己放手一搏!

于是找到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共商大事,但李世民早已在东宫安插了人手,本来是好心暗中观察太子从而规劝太子,没想到却打听到此等谋逆之事!心痛之余的李世民提前做好了布置,只等李承乾自投罗网!姜还是老的辣,李承乾自然干不过李世民,只能束手就擒等待发落!

自古逼宫不成结局都是被诛,但李世民却不忍,完全没有了玄武门之变时候的杀伐果断,但又不好违背法律,于是召集众人商讨怎么处置太子!其实大臣们明白李世民的心思,如果真的要杀李承乾,一道指令下去即可,何必要多此一举呢,就是想让臣子为李承乾求情,给他一条活路!最终宰相来济站出来讲明如果留给太子一条生路,世人皆会称圣上仁慈,以为表率。于是李世民下令把太子贬为庶人,流放黔州!

太子到黔州后抑郁寡欢,没多久就病逝了,太宗闻讯泪涕俱下,以国礼葬之!

李世民剧照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最后选择了李治为太子,很多人好奇,为何不选李泰,当然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李世民废掉李承乾之后,再选太子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几个嫡子共存!如果选择李泰,那么李承乾,李治可能有危险,因为李泰太像自己了,为了皇位指不定做出什么残害手足的事。如果选择软弱仁爱的李治,那么这几兄弟都能存活!

其次是朝廷大臣更希望李治继承大统,这样的君主更好把控,更有利于大臣掌权!令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李治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迎回武则天,最终让武则天夺了李家的天下,大杀李氏宗亲!差点让李氏覆灭!

李治与李世民

总结:李承乾的荒唐大部分是李世民造成的!

首先是过于宠爱李承乾,让其承担太大压力,也使得李承乾内心较为脆弱!

其次与父子间交流太少,李世民过于专断,只给李承乾最好的,不问他需不需要!就比如给李承乾安排谏臣辅政,就连李世民自己有时候都受不了那帮谏臣,更何况是内心更为脆弱的李承乾,太子行为稍有一丝偏差就是一通斥责,不懂得疏导。

最后李世民不该在李承乾腿疾之后还盛宠李泰,用度开支与太子一般,这也给太子沉重的打击!

李承乾宠幸男宠,与宦官玩乐,引进突厥群竖,杀弟弑师,逼宫谋反,看似荒唐,其中也满是无奈!让世人唏嘘感叹!

有哪些侦探小说值得阅读?

《 洗 冤 集 录 》、《 包 公 案 》、

《 七 侠 五 义 》 、《 小 五 义 》 、

《 三 侠 五 义 》、《 海 公 案 》、

《 狄 公 案 》、《 大 宋 私 家 侦 探 》、

《 刑 事 侦 缉 档 案 》、《 状 王 宋 世 杰 》

《 黑 猫 》、《 福 尔 摩 斯 探 案 集 》

《 斯 泰 尔 斯 庄 园 奇 案 》 ……

.

.

.

你认为什么是狂草的精神内涵?

作为艺术爱好者,笔者认为狂草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在它即兴发挥写意性上。

何谓“写意”?写意原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意”其实指的就是意境,意境原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而对于书法作品来说,则是通过抽象线条表达出来的意境、意态和意趣,这里的“境界”其实指的就是书法的意境、气韵和格调,“神态”指的就是书法的意态,而“情调”和“情趣”则是书法作品表现出来的意趣和性情。狂草之“意象”其实就是宇宙之万物万象化于书家心中,诉诸笔端纸上的笔墨章法及其蕴含其中的意境、意态和意趣,能给审美对象以美感和联想,并产生精神共鸣的境界和情调。狂草书法的意境统一表现于一幅书法作品的结体布白的变幻、章法的精巧与错落有致、点线的跳动、力度与美感上。

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象也。”“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强调了书法意在笔先,大草书法重法更重意的特性。

刘熙载又云:“盖书虽重法,然意乃法之所以受命也。”此肯綮之言,说的是书法虽重视法度,但“意”才是统领管带之关键。这里的“意”指的就是在书法形象的酿发与构筑过程中,书家脑海中的一种骚动着的审美意念与理想情趣。目睹万象,思绪纷飞,或休或戚,或喜或悲,统统诉诸笔墨语言。书法艺术创作尤其是大草的创作是一种由外及内,再由内及外的表情达意的过程。即书家在对外在美的现象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调动思维,创造性地提炼、加工、撷取美的精华,酝酿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意象,再随着多种意象的交会,掀起创作激情与灵感,于是发端于笔墨。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形象概括了张旭狂草写意性特点: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在和他的学生谈笔法时也曾说:“ 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笔法”。黄庭坚在谈到笔法时说“得江山之助”“观荡浆而悟笔法”“字中无笔,如禅句中无眼”,等等。这些都说明了他们把自然界的万象万物纳于胸中,抒于笔端,正因为他们胸中有万千气象,所以其大草才能达到心手两忘,形神合一,大象无形,浑然天成之大境界。正如翁方纲所言:“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说明了世间万物均可幻化为书家笔下的线条和意象,尽可实现狂草书法的高度意象概括的特点。

陆羽的《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一文中,也曾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话:

怀素与邬彤为兄弟,常从彤受笔法。

彤曰:“张长史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

颜真卿曰:“师亦有自得乎?”

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这段言简意赅的对话其实就是对狂草书法写意抒情性质的最好注解。

在张旭看来,“孤蓬”和“惊沙”虽形质各异,轻重不同,但它们象征着天地间无不变动的万物,所以邬彤说:“草圣尽于此矣。”怀素常师法的夏云奇峰,比“孤蓬”和“惊沙”更富于变化,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由于怀素常师夏云,因此,他笔下的草书,也能给人以夏云一样奇异变幻的意象。试看他的《自叙帖》(图四~图九),下笔风云奇幻,飞动不居,触遇生变,群象自形,又有“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之妙。颠旭狂素二位草圣的作品和经验,都典型说明了狂草是“远取诸物”“一寓于书”的高度概括的写意艺术。

唐张怀瓘在文字论中提出“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突出强调了书法的格调、气韵和神采。狂草书法的写意特点,首先体现在气韵上。气韵是贯穿在整幅作品中的一种精神境界。张怀瓘在《书议》中称气韵为“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并把这高度概括和抽象的写意美的创造称为“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狂草书法灵动奇妙的笔墨语言,会呈现出亦真亦幻、变化无穷、气象万千的艺术感染力,因为客观世界的种种意象经过艺术家大脑的转化、分解、改造,而成为书家笔下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的笔墨线条。正是由于这种种意象的幻化和传导,使欣赏者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能感受到自然界的万物的形象与作品中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从而通过生动形象的线条产生丰富的联想:若飞瀑直下、若烟雨绵绵、若奇峰错列、若曲水潺潺,若太极、似舞剑,若飞鹰、似虺奔,若夏云在天、若冬雪漫漫……

狂草书法的写意性体现更多的是书家的内在情性,书家借笔墨来抒发自己对宇宙、人生自然景观的理解和认识。汉代扬雄就称“书,心画也”,清代刘熙载在《书概》中说得更全面:“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由于书家的感情感受是随着自身的经历、遭遇、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才使书家产生“可喜可愕,一寓于书”的切身体会和感受。元代陈绎曾在《翰林要诀·变法》中把书法作品与书家感情、变化的关系说得十分透彻:“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其实狂草书法的写意性是贯穿于书法创作的全过程的,是多层面、反复交替存在的。项穆《书法雅言》云:“书法乃传心也。”“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未形之相就是活跃于书家思维中之意象,亦即形之心,系包容书法形象之中的种种意象。

狂草的抒情写意特征表现在不苛求于一点一画之勾勒而重情感的抒发与表现,书家能够自由抒发自己对生活及周边事物的感受力,“情”字可谓狂草艺术的生命所系。狂草最适于抒发书家的激奋之情,书草者若不善用情,纵使技法多变,也只能是一字匠而已。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帕特也说过:“一切的艺术都趋向音乐状态。”书法,特别是大草线条的律动乐感特别强烈。我国古人常把草书比做音乐、舞蹈。宋黄庭坚就曾说:“凡书画当观韵。”神韵、韵律是大草书法所必不可少的。鲁迅先生也曾指出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而这“三美”恰恰是狂草书法都具备的特有的美的特质。

书法作品中表现出的意境实际上是书家感情、品德、气质、修养的集中体现,书家之所以在创作中物我俱忘,化机在手,在线条的律动中共“羽化而登仙”,这一时的感情触发是有着长期感情积淀的“郁勃之气”为基础的,正如苏东坡所言“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这种豪迈的气势,这种赋于抽象线条以浓郁感情色彩的自由挥洒,绝不是一个普通人一时兴起,信手涂鸦能够达到的境界。

孙过庭在《书谱序》中对书法的抒情写意之美亦多有论述,如:“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若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俓侹不遒,刚狠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颖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以上所述未特指大草,却均体现了狂草的写意美的特征。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书法艺术是具有写意性特点的,而在诸多书体中,以狂草的抒情写意性为最,因为狂草堪称是非理性的、浪漫的表象性和抒情写意性极强的艺术形式,狂草在书写速度和章法构成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给人以无限广阔的自由挥洒和想象的空间,赋抽象的线条以生命,把书法艺术的抒情写意性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以上就是笔者对狂草精神内涵的一点粗浅理解和心得体会,请诸方家给予批评指正!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