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天神军需官在哪,如果必须去掉一个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至尊天神军需官在哪,如果必须去掉一个?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张良,箫何,韩信乃大汉帝国的定海神针,张良有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之材。萧何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安邦定国粮草不绝,体抚民情是他的绝活儿。韩信是上下五千年少又的兵圣军神,每战必胜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大汉帝国可以汉有箫何,但绝不能少了韩信张良,千军易得一将难寻。箫何干的工作有许多人可以胜任,〈如陈平,俪商,曹参,田千秋,张良有善断予谋之贤,献约法三章,传席而定之功,有又阻止俪亦己封诸侯回封国之鉴,有令樊哙大闹鸿门宴救驾之功,有韩信称齐王求假节之明,在十面埋伏时又献了四面楚歌之计。张良不可惑缺,纵观箫何一生,乃一文笔小吏,其贤事大约有见,月下追韩信,秦宫中封存户藉典布,以及每战到关键时刻,有缘缘不断的粮草供给,再无其它重大贡献,所以三出一乃箫何尔,汉王帐下老陈谋国之士还有很多,陈平可以替代箫何,韩信张良是缺一不可的。

刘邦无才且耍流氓?

汉高祖刘邦此人有着极强的赌徒心理,可以说,天下正是靠他一次次“豪赌”赢下来的。当然他的运气很好,一次次基本上每一次都堵赢了,比如下面这四次博弈。

一,私放徙役

当时刘邦以泗水亭长的身份押送徙役去修长城,没到半途人便跑掉了一半。当时秦朝律法严厉,贻误工期这已经是杀头大罪了,想想常人身处此境,必是撇下众人赶快逃命去了。可刘邦就是有生死一搏的勇气,他主动放其余人离开,说由自己来承担罪名。其实他正是赌其他人不忍心由他一人去送死,靠此举来收买人心。后面他抄小路又巧遇白蛇而斩之,更是锦上添花了。

二,突袭沛县

当时陈胜吴广已经起义,刘邦已经聚拢百人,沛县县令本想邀请刘邦一起举事,又中途反悔,幸得萧何曹参通风报信。此时刘邦料定城内百姓积怨已久,自己振臂一呼,大家定会追随响应。于是带着百人就敢攻城,还好有人接应,顺利拿下沛县。

三,参与“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赌约

楚怀王与众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有这令人难以拒绝的赌注在,刘邦自然是趋之若鹜,丝毫不顾实力强盛与他的项羽,结果大大方方从秦王子婴的手中接过玉玺,进了咸阳城。进了咸阳城,就以“关中王”自居,若不是张良来提醒他,恐怕刘邦真要留恋在咸阳城里不走了。

四,赴鸿门宴

这里才是刘邦晋级“赌王”的地方,所有人都认为刘邦此去定是有去无回,结果刘邦安然无恙,因为他赌定以项羽的性格,不可能会杀害前来赔礼道歉的自己。想想当时项羽兵力强大,刘邦只带着百人就去了鸿门宴,这不是赌命是什么。

当然,刘邦次次能够赌赢,除了相信自己的运气和眼光,敢于放手一搏外,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像鸿门宴上项伯,自己手下的张良陈平等人,这也归功于他善于收拢人心,利用人才吧。

张飞是不是真的以20多骑击退数万曹军?

首先,张飞以二十多骑退了曹操追兵是真实的,但要说“击退”就言过其实了,他当时所面临的曹军也并没有数万之众。

曹操厉兵秣马、整训水军多年,终于决定进攻荆州,当时刘备驻扎在新野,其实就是刘表给自己找的挡箭牌。

新野城小,难以发展军力,即使加上刘表时不时的接济,刘备也未能建立起来一支强大的军队,当然,刘备本身也别有想法,他把主要精力用在建立一支水军上来。

以新野区区弹丸之地竟然建立起了一支拥有五百多艘战船、近万士卒的水军,那么陆上军队自然就无法保证战斗力了。

开战之前刘备便已做好准备,命令关羽带领水军沿江去往江夏,避开曹军锋芒,自己带着陆地军队去迟滞曹军,所以刘备陆上军队与曹军一触即溃,曹纯带着虎豹骑几乎全灭了刘备的陆地军队,在长坂坡追上携民渡江的刘备之后,刘备落荒而逃。

儿子刘禅,甘糜二夫人,两个女儿,这些都流落在了乱军之中。

幸得赵云在乱军之中寻回了刘禅,总算是给中年人刘备保住了一点儿骨血。

然后,虎豹骑追兵紧紧咬在后面,若不能暂时甩开追兵,早晚也是个死。

这个时候,张飞站出来了,他接下了断后的任务。

他手中只有二十多人,而他的对手有多少呢?

当然不是演义里面的几十万人马和曹操麾下诸多大将,也不是题主所问的几万士卒 。

根据《三国志》记载,张飞此次面对的,乃是五千曹军骑兵。

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

这五千骑兵,便是曹操麾下最精锐的虎豹骑了,这些放之全军都是百人将组成的骑兵战力十分强大,可以说是战力位于三国骑兵之首。

他们的首领是曹纯,曹魏八虎将之一。

这个时候,张飞开始了他的表演。

三国志.张飞传这样记载: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张飞之勇,固然举世闻名。关张二人,都是拥有“万人敌”的评价的。但这五千虎豹骑真的是因为畏惧张飞之勇而退却的吗?笔者觉的未必如此。

首先,虎豹骑统领曹纯也是一员悍将,作为曹魏八虎骑之一,曹纯战功赫赫,英勇善战,这样一员猛将,不可能因为张飞的勇猛名声而选择退却。

其实,曹操南下,最主要的任务是打败刘表,攻下荆州,提前消灭刘备只是顺手为之,有点儿决斗之前先肃清战场的意思,毕竟刘表乃是“八骏”之一,单枪匹马平定荆州,又有射杀“江东猛虎”孙坚的战绩,曹操不敢大意,所以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刘备身上。顺手击杀更好,跑了也就跑了吧。毕竟真正的战略目标是刘表和荆州!

最后,张飞此人 ,其实跟曹氏和夏侯氏还算是亲戚,张飞曾经在机缘巧合之下娶了夏侯渊的侄女做老婆,从这个角度来看,曹操、曹纯还算是张飞的叔叔辈,估计曹纯当时看到对面是张飞的时候,心里也在纠结,想想还是算了,不杀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又投降曹操了,一家人还能和和气气相处呢!

综上所述,历史上真实的长坂坡桥上,张飞的确是独自退去了曹操一方的追兵,五千虎豹骑,至于退兵的原因嘛,最主要的还是曹操一方的战略目标不是击杀刘备,而是对付刘表,再加上张飞和夏侯家族的渊源,所以统领曹纯才选择了带领虎豹骑退兵!这是符合曹操一方的战略目标的。

当然,这也成就了张飞单骑退兵的威名!

古代乱世时许多能人总爱辅佐别人?

这是个有趣的好问题。乱世中当创业老板不容易,需要很多先决条件。我们观察历史,你会发现历史上很多起事的头头

一、乱世中当创业老板要有点底蕴,要有点小背景,还入局早

没点底子想搞事情还是蛮难得。项羽的家族非常强大,刘邦至少是个亭长、刘备还自称是个刘皇叔,袁绍是名门望族,赵匡胤还是个总兵,朱元璋据说还靠了个明教,这些人不是先有名、就是先有钱、或者先有地、有人、有权。有了这些个条件,身边才能有那么几个能使唤,能听他的人,才能有整点事情的本钱啊。有了这个基础,早点入局,早点创业,慢慢搞,再抓住机遇或浑水摸鱼,或天上掉馅饼,或稳扎稳打,说不定就成了。

二、乱世中当创业老板要有野心会忽悠会画饼

野心,就是要有欲望要敢想敢干,要有理想,有情怀。忽悠,这个说的有点难听,也可以说成有“领导智慧”。历史上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于是和吴广懂得搞鬼怪来反抗秦朝,拉拢民心,刘备声称自己是刘皇叔(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明摆着要获取合法性继承大统,刘邦还说忽悠说怒斩白蛇还搞了不少传说其实是想告诉大家“我刘邦是老天派下来拯救大家的,大家都跟我走”,弥勒大乘教还打个弥勒救世的名号雄心可不是一点点,白莲教800多年就不用说了一作乱都把清王朝搞乱了,洪秀全还来个拜上帝会从老天那里拿合法性来对抗大清忽悠老百姓。这些创业领导者没这个本事和野心基本混不长久。但是一旦具有了,那还真的能笼络不少人跟着他干,能不能成先一回事,反正我先当老大,你跟着我吃香的喝辣的,干一票大的。

三、乱世中当创业老板要能承担风险。

乱世起事,虽然可能风光一时,但也需要承担好多风险,一不小心被人夺权了,或者打了败仗就得杀头,不是沦为反贼被清理,就是各种征战中朝不保夕,总之真正创业成功的很少。老板不能随便倒,倒了就倾家荡产,搞不好还家破人亡。相比而言,我们做员工的,跟着老板干的不开心,换工作就是了,反正哪里不是打工,哪里不是拿工资,对吧?

四、自古能人一般都偏科

历史上,乱世之中跟着老板搞事情的一般都是偏科的能人,比如韩信萧何张良,人家哪一个不是经天纬地的大才,可问题是刘邦先搞事情,先做了老板,他来找你,就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了,最后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他们收复的服服帖帖,让他们人尽其才,就是让你使劲偏科,偏到不想做老板,就像做大元帅,大谋士,发挥所长尽力为老板干活。还有关羽张飞赵子龙也是一样的例子,个个都是会打仗会排兵布阵,可是阴谋诡计,拉拢人心这些方面的能力就欠缺了。

诸葛亮搞谋略搞兵法各方面神机妙算,可是他很忠诚,不像刘备那样能哭能动不动就说“军事你怎么看?”,能把人感动的一塌糊涂,鞠躬尽瘁,誓死效忠。杨秀清能力很强,也很有野心,可惜入局完了点,没有洪秀全的先见之明,成为那个最早的大股东。后来野心是强,也想自己做大老板,董事长,可惜他太没有领导智慧了,太不会搞人心了,整天来个鬼神附体,搞得洪秀全和一干将领早就想杀他,完全是自己作死的节奏。

总而言之,做大老板需要会玩势、道、术,需要会审时度势,会洞察,会玩掌控,需要具备一些常人所不能具备的头部的东西,能人往往一方面强了,其他方面局限。有些人天生就是有老板的素质,有些人一辈子也就是不同级别的打工仔了。

左壁观书右壁观史,有酒学仙无酒学佛,我是“李艺泓西平王后裔”欢迎关注我

李秀成在太平天国最后时刻?

李秀成提出的“让城别走”说,其实是出自于他的自供状,按照李秀成在自供状中的说法,当时太平天国已经不可能守住天京了,既然守不住,不如带着有生力量离开天京,跳出湘军的包围圈,到外面重新打出一片天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李秀成的“让城别走”是正确的,这是太平天国存续的唯一可行方案,但由于当时的洪秀全已经完全失去了进取心,断然否决了李秀成的建议,才导致最后困守孤城,自取灭亡。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最为重要的将领

但在我看来事实却并非如此,我认为李秀成提出的“让城别走”之说,其实是一次逼宫。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说的时间是在1863年6月8日,当时苏州还没有失陷,李秀成的真正目的在于将洪秀全劝到苏州,这样一来洪秀全就会为他所操控,他在太平天国内部就能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进而掌控太平天国的全部大权。

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灭绝定也!奏完,天王又再严责云:“我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于尔。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李秀成自供状》)

那么“让城别走”是不是李秀成的逼宫呢?我们先看下天京战役的大概过程:

1862年3月曾国荃率部分湘军主力进驻雨花台并在此扎营,这个时候湘军还没有实现对天京的合围,曾国荃的雨花台大营就是一颗钉子钉在了天京城下,宣告着天京的危机。这个时候李秀成在干什么呢?其实他正在率领他的主力部队攻打上海,并没有去管天京的事情,而攻打上海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地盘。直到5月初在进攻上海受挫后李秀成才回到了苏州,回到苏州后他也没有马上组织人马去迎战天京城下的湘军,而是建议多组织米粮军火物资运送到天京,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等到2年后湘军锐气耗尽再行反击。乍一看这个策略似乎没问题,但实际上湘军刚来到天京的时候兵力并不多,天京很多外围的据点还在太平军的手上,如果时间真的拖个2年,天京城下的湘军就只会越聚越多,天京城外的据点就只会被湘军一个一个地拿下,到时候天京就会被彻底围死。所以解救天京的最佳策略应是乘着湘军立足未稳的时候,集中兵力发动进攻,赶走或消灭湘军。

▲曾国荃在天京城下扎下了第一颗钉子,以后钉子只会越扎越多

李秀成提出这个建议,目的在于保存自己的实力,他想先让别的太平天国大将去跟曾国荃死磕,或是引诱曾国荃去攻城,让曾国荃先在天京城下耗上一段时间,然后自己再去打曾国荃。到了7月份,杨辅清和洪仁轩从皖南率部回救天京,但很快就被曾国荃击败。直到9月份,李秀成才率13王20多万人马来到天京与曾国荃大战,这个时候距离曾国荃来到天京已经过去了半年。如果李秀成要真的想救天京的话,其实他早就上了。而且李秀成在这个时候回救天京也是形势所迫,如果天京真的被湘军拿下了,那他在苏州一带的势力也迟早会保不住。

在经过了46天的大战后,尽管李秀成在兵力上占了绝对优势,也一度差点把曾国荃打垮,但解围最终还是失败了,到了11月份的时候天气转凉,李秀成大军缺乏补给物资,不得不撤军苏州,打算重整旗鼓之后再战。

见不能打退曾国荃,洪秀全便制定了一个“围魏救赵”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主动进攻江苏、安徽、江西等地以吸引清军主力回救这些地区,然后出动的部队再回师天京城下击破对手的营垒。就当时来说,太平天国诸王当中属李秀成实力最强,也只能由他带领所部人马来执行这个战略。但是李秀成最在意的是他的老巢苏州,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李秀成于1863年1月离开天京回到了苏州,直到2月27日才在洪秀全的严令下才率军返回天京,按照李秀成自己的说法是“不得不由,从雪而住”,显得极不情愿。

当太平军开始进攻皖北的时候曾国藩是非常紧张的,他知道接下来太平军肯定会实行“围魏救赵”的策略,一旦太平军攻入皖北腹地,他就不得不抽调围困天京的人马前去援救,这就等于在战略上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了,会陷入相当被动的局面。不过由于李秀成的消极怠工,直到4月份的时候他才率部渡江进攻皖北,可此时曾国藩早已调集重兵来到此地,李秀成就很难在这里打开局面了。面对清军的重兵,李秀成的进攻很快就被挫败,以至于徘徊皖北2个月毫无作为,最后不得不撤回天京,“围魏救赵”策略宣告失败。

回到天京后,李秀成还是没有全力防守天京,而是在9月份的时候离开天京回到了苏州,因为这个时候李鸿章的淮军已经开始进攻苏州了。回到苏州后,李秀成与淮军大战了2个多月,却始终不能打退淮军,在解救苏州无望的情况下李秀成才不得不回到了天京,但这个时候,天京已被湘军彻底围困。

此时的李秀成不仅丢失了老巢苏州,还失去了几乎全部的兵马,就太平天国内部来说,也是谁的兵马多谁就有话语权,此时的李秀成其实是失势了。李秀成在离开苏州后,一度来到溧阳找他的堂弟李世贤,企图说服李世贤出兵援救天京,但这个时候的李世贤却决意脱离太平天国,拒绝了李秀成的要求,甚至想扣留李秀成,李秀成无奈不得不“轻骑连夜赶回京”,这个时候李秀成回到天京,与其说是驰援首都,还不如说是进京避难了。

▲天京城破后不久,李秀成被俘

此后天京又坚守了半年多,到1864年7月19日最终为湘军攻破。按照李秀成自供状的说法,在出城的时候他一路护着幼天王突围,期间因为把自己的好马让给了幼天王才被湘军俘获。不过后来按照幼天王的说法,并没有李秀成让马一事,这个事情也很有可能是李秀成编的。

那么从整个天京战役中我们能看出什么?其实是太平天国体制的崩溃。

太平天国实行的是主和军师负责制,按照洪秀全临死前的说法“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主,其实就是神权,太平天国起源于拜上帝教,洪秀全以拜上帝教教主的身份成为了最高领导人,但神权上的最高领导只是个精神领袖,实际做事还要靠军师制度,也就是军师负责制。

▲就能力来说,洪秀全只适合做个精神领袖,并不适合做事

在太平天国初期,洪秀全以杨秀清为正军军师、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建立了太平天国的前期领导班子,这里的五军主将,我们可以理解为五个军团的领导人,由于杨秀清是正军军师、中军主将,所以其他四个主将都要受杨秀清的节制。

就能力来说,洪秀全并不适合做实事,所以在太平天国前期,事情主要是杨秀清来做的,洪秀全作为教主来说,他需要保持自己的神秘性,这也是为什么他在进了天京后11年没有出过宫的原因,因为一旦他与人接触多了,他的神秘性就会消失。虽然定都天京后,杨秀清大权独揽,但这对于杨秀清来说是最好的状态,一方面权力都掌握在了他的手中,另一方面他也不用担心会做错事,就算做错了他也不是最高领导人,责任首先都在洪秀全哪里,这个权力体系就相当于日本的天皇与幕府将军,天皇只是国家名义上的领袖,而实权则在将军手上。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最佳军师

在杨秀清执掌大权时期,虽然其他诸王都是军团领导,但杨秀清能有效地制约这些军团领导,杨秀清要任何一个军团领导往东,这个军团领导是绝对不敢往西的。但是在天京事变之后,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先后被杀,石达开出走,再加上萧朝贵和冯云山此前已经战死,太平天国前期的领导体系就此彻底瓦解。

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自任正军军师,以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俊为右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蒙得恩死后改为杨辅清),重新构建了五军主将体系。洪秀全虽是正军军师,但他能力有限,并不能像杨秀清一样指挥得力、调度有方,再加上他又是拜上帝教的教主,要保持神秘性,很多事情不方便出面,所以他这个正军军师实际上并不起作用。而所谓的中军主将,无论是蒙得恩还是杨辅清,他们也不具备统筹全局的能力。所以明面上五军主将制是重新建立了,但实际上无论是洪秀全这个正军军师还是蒙得恩、杨辅清这两个中军主将,都不能有效制约其他主将,最终形成了各军主将各自为战的局面。

▲太平天国后期其实就是靠的陈玉成和李秀成

后来随着伟俊降清,到了后期所谓的五军主将实际上就是陈玉成和李秀成了。相对于李秀成来说,陈玉成更注重大局,当安庆危机的时候也是拼尽全力地援救了安庆。但安庆危机的时候李秀成却开始有了自己的心思,自从1860年4月攻下苏州后,李秀成实际上已经成了一方诸侯,作为诸侯来说,他最在意的是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当安庆岌岌可危的时候李秀成却在经营自己的苏福省,根本不在乎安庆,即便安庆失守后,湘军来到天京都半年了他才率军回援。

所以到了天京之战的时候,洪秀全其实已经调不动太平天国的兵马了,不要说李秀成他调不动,就连李世贤他也调不动,他也只能凭着天王身份的那一点威望,叫来洪仁轩、杨辅清这些有限的力量来保卫天京,表面上洪秀全是天王,实际上他已经被架空。所以洪秀全为什么要滥封王?因为几个主将都不听他的,他就只好封这些主将的手下为王,一来可以分散这些主将的权力,巩固自己天王的地位;二来这些被封了王的人或多或少会对他心存感激,他就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只不过滥封王并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洪秀全还是调不动主将,而主将又调不动他们的部下,这样一来,太平天国就更散架了。

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让城别走”说,当时洪秀全要是离开了天京,他能去哪呢?不只能去李秀成的老巢苏州?他以前当过杨秀清的傀儡,这下子又要当李秀成的傀儡,自然是不会同意了。其实这个时候的洪秀全除了死守天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各地的太平军首领都成了一方诸侯,只是大小不一而已,离开了天京就意味着他要寄人篱下,这条路是肯定走不通的。与其走不通,还不如死守天京,虽然死守只有一线生机。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