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三国,郭嘉担任过的军师祭酒是多大的官职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征三国,郭嘉担任过的军师祭酒是多大的官职?

我们的三国官方作家 舍即是得 原创

《军师联盟2》下个月就要开播了,虽然很多对三国历史不感兴趣的朋友也对该剧充满了期待,但是对剧中很多拗口又生僻的官名一知半解,更别说分得清哪个官阶高哪个官阶低。当剧中人物不提名字而是直接称呼其官职的时候,一时间都不知道说的是谁。。。

在《军师联盟2》开播前,我们先来对剧中已经出现过的官职做下回顾吧~~

司空(曹操)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官员。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司空亦为中国姓氏之一。

椐《史记-本纪-夏本纪》中记载,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可见舜封禹为司空,让其治水。故西周之前就有司空。

掌水土事,郊祀掌扫除陈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舜摄帝位,以禹为司空。契之子曰冥,亦为夏司空。殷汤以咎单为司空。周时司空为冬官,掌邦事。汉西京初不置。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字。献帝建安十三年,又罢司空,置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郗虑免,不复补。魏初,又置司空。

丞相(曹操)

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起源于商战国。秦国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以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继任。汉惠帝刘盈、吕后至汉文帝刘恒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位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改称为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汉旧仪》曰:“哀帝元寿二年,以丞相为大司徒。”

掌丞天子,即辅弼皇帝;助理万机,即协助皇帝处理一切军政事务。西汉汉哀帝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此后东汉延续了这一官制,不设丞相,以司徒、太尉、司空为三公。而这里之所以将丞相列为高于三公的存在,是因为身为汉末两大权臣的董卓和曹操都担任过此职。

《后汉书·百官志一》:“董卓自太尉进为相国,而司徒不省。”《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一八九年)十一月,以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后汉书·百官志一》:“及建安末,曹公为丞相,郗虑为御史大夫,则罢三公官。”《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二零八年)夏,六月,罢三公官,复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初九),以曹操为丞相。操以冀州别驾从事崔琰为丞相西曹掾,司空东曹掾陈留毛玠为丞相东曹掾,元城令河内司马朗为主簿,弟懿为文学掾,冀州主簿卢毓为法曹议令史。”

二零八年六月,曹操废三公,置丞相和御史大夫,自己担任丞相一职。御史大夫位次于丞相,等同于司空,后文会有介绍。

二二零年正月,曹操去世,曹丕继任为丞相、魏王。二二零年十二月,曹丕称帝后,东汉正式亡国。丞相一职放在三国部分继续讲述。二一一年,曹操还曾任命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曹丕是东汉唯一一个副丞相。

军师祭酒(郭嘉)

军师祭酒的地位应当高于参丞相军事。《通典·魏官品》以军师祭酒为第五品,以参丞相军事为第七品。

《三国志》和《晋书》中因避司马师讳,称为军祭酒。祭酒如上文,久居官次者为祭酒,军师祭酒表明此人在军师一职上干了很长时间。

担任过曹操丞相府军师祭酒的人有董昭、薛洪、董蒙、王选、袁涣、王朗、任籓、杜袭、王粲、傅巽、张承、郭嘉、张京、李义、杜夔、董芬。这些人之中最出名的当然属郭嘉,其他像董昭、袁涣、王朗、杜袭、王粲等人也是曹操阵营中的重要谋士。

五官中郎将(曹丕)

东汉以后,中郎将的名号被各割据势力广泛加于武官,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成为了一个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统兵将领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称号,如使匈奴中郎将、北中郎将等。东汉建安中,曹操魏王嗣子曹丕就领五官中郎将,为丞相的副职。三国时,各中郎将中比较著名的有建威中郎将周瑜、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等。此后出现的东南西北等中郎将,其地位甚至一般被认为高于杂号将军。

一八九年左右,陈纪(陈群的父亲)担任五官中郎将。

二零一年左右,牛亶为五官中郎将。

二一一年正月,献帝(实际曹操)以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三国志·魏书二》:“建安十六年,(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资治通鉴六十五卷》:“春,正月,以曹操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通鉴和三国志的记载并不相同,通鉴的意思更倾向于曹丕以五官中郎将的身份作为丞相的副手,而非真有副丞相一职。我更赞同通鉴的说法。首先,秦汉有左右丞相,而从未有过副丞相;其次,御史大夫更接近于副丞相一职,而当时御史大夫另有他人(郗虑)。因此,通鉴的说法更为可信。身为丞相之副的五官中郎将曹丕地位已大大超过了光禄勋,并且曹丕还设置了官署,所以曹丕的五官中郎将已经不同于汉制的五官中郎将。

文学掾(司马懿)

魏、晋之际,太守官属之制盖如此,他书或时见一二,不能如此之备也。”由此可推测文学掾在古代官职中所处地位。掾在古代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三公等高位者皆可辟召掾属,魏武帝曹操为丞相时就曾任司马懿为其文学掾。

《资治通鉴》中胡三省注:“文学掾,汉郡曹有之,操于公府创置也。”公府此前并无此职,只有郡中有此职,郡中的文学掾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学校,教授弟子,也兼管郡内教化、礼仪之事。《晋书·帝纪第一》:“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于是,使与太子游处。”由此可见,曹操任命司马懿为文学掾的目的,多半是为了让司马懿教导世子曹丕。司马懿之后,还有王观担任过曹操丞相府的文学掾。

军司马(司马懿)

汉有军司马,为大将军属官。大将军营(即大将军直属部队)分五部,每部校尉一人,秩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秩比千石。不置校尉之部,单设军司马一人。其余将军领兵征伐时,所属也有司马等官领兵。

《后汉书·百官志一》:“长史、司马皆一人,千石。本注曰:司马主兵,如太尉。”司马应该有一定的兵权。《通典·魏官品》以司马为第六品,低于各种军师,高于参军。

典韦之子典满曾担任曹操丞相府的司马。曹丕称帝后(二二零年),以典满为都尉。《三国志·魏书十八》:“太祖思韦,拜满为司马,引自近。”

二一三年之后,司马懿曾担任过曹操丞相府的司马。《晋书·帝纪第一》:“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乐号曰四友。迁为军司马。”

光禄大夫(荀彧)

光禄大夫,相当于战国时代置中大夫,汉武帝时始改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顾问应对。隶于光禄勋。

凡是大夫、议郎都是皇帝的顾问官,平时没有什么具体职责,并且只听从皇帝的诏命行事。另外,诸侯王的嗣子(继承人)去世,光禄大夫代皇帝前往吊唁。《后汉书·百官志二》:“光禄大夫,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凡大夫、议郎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凡诸国嗣之丧,则光禄大夫掌吊。”魏晋之后,光禄大夫多为养老官,只是个荣誉头衔,没有任何具体职务。

一八八年左右,朱儁曾担任过光禄大夫,不久后又转为屯骑校尉。

一九零年,太尉杨彪和司徒黄琬被董卓罢免不久后,又被董卓重新起用为光禄大夫。

一九零年左右,种拂为光禄大夫。同年六月,种拂被任命为司空。

一九零年左右,温毅为光禄大夫。《三国志·吴书一》:“(曹)寅惧,诈作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檄,移坚,说(王)睿罪过,令收行刑讫,以状上。”

一九一年左右,淳于嘉为光禄大夫。同年七月,淳于嘉接任种拂为司空。

一九二年左右,杨彪、周忠为光禄大夫。同年九月,杨彪被任命为司空。同年十二月,周忠被任命为太尉。

一九三年左右,皇甫嵩被免去太尉后不久,又被起用为光禄大夫。

一九五年左右,贾诩为光禄大夫。贾诩当时为李傕、郭汜等人下属。

段煨也曾任光禄大夫兼大鸿胪,具体时间不知。二零九年,段煨在光禄大夫、大鸿胪任上去世。

二一二年左右,荀彧为光禄大夫兼侍中。同年十月,荀彧饮毒药自杀。

主薄(杨修)

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不要以为这只是文书工作,三国时期很多名将也都任过此职,例如:

陈琳: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

杨修:曹操称魏王时,任曹操主簿。

黄权:原为益州牧刘璋主簿。

吕布:早期因其勇武被并州刺史丁原任为主簿。

田仪:凉州刺史董卓主薄,为董卓亲信。

杨仪:最早任荆州刺史傅群主簿。

殷观:原荆州牧刘备主簿。

廖化:最初为关羽主簿。

司马懿:曾任曹操主簿。

凌敬:任窦建德主簿,曾在虎牢关之战前献其策于窦建德,窦建德未采纳,最终败亡。

三国时期,由于所有人官职升迁频繁,很多人在短时期内不断交替官职,剧中也只是截取了这些人物当时比较重要的官职身份,其他一带而过的官职就不再一一详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访问“我们的三国”百科站查阅所有官职相关的词条。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编剧对剧中所有人物不同阶段的官职称谓都是做过严格考证的,几乎找不到有什么某个时期不应该称呼这个官谓的疏忽,剧组还是十分用心的,点个赞!

三国时期的中郎将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级别高低,关键得看中郎将前面加什么字,三国时期,天下乱世,军阀混战,最爱封的就是中郎将,中郎将地位就不如汉初级别高了,而且还的看封你中郎将那个人的地位高低。

所以,在中郎将前面加字,表示身份级别了,比如比较有名的几个。

诸葛亮——军事中郎将(刘备任建威将军时,让诸葛亮收负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的赋税征收。后来打下成都,升军师将军,魏设军师将军六品官)

周瑜——建威中郎将(东汉献帝建安三年,孙策置。以周瑜为之,授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曹丕——五官中郎将(曹操封的,非战时,统管一切军政)

徐庶——右中郎将(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义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九井散人。

挟天子而令诸侯。从字面意思看,是挟持天子,通过天子来号令天下诸侯。从历史角度来看,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两种理解。一种就是按字面意思的理解:挟持天子,通过天子来号令天下诸侯。一种就是拥立天子,借用皇帝的名义来命令其他诸侯。前者的性质更加恶劣些,后者则显得文明些。但其实干的事情都是一个德性。

挟天子而令诸侯说白了就是天子大权已经旁落,什么事情都是权臣说了算,权臣需要的是皇命的正统性,用人们对皇权的敬畏来达到权臣想做的事情,并给这个事情带上一个名正言顺的光环。

一个君主,他的权利旁落,行动权利又受到了限制,基本处于一种盖印章的状态。那么他距离离开皇帝宝座就不远了。

其实早在东周晚期,周王室权利旁落,就有人提出“以夹(音挟)辅周室。”的主张。

三国时期最先提出这个策略是毛玠,原话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后来沮授就也以此给袁绍出谋划策过。“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可惜的是袁绍这个人还是缺乏战略眼光,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后来被曹操抢先一步,接受荀彧和程昱的建议,迎接汉献帝到许昌,拥立汉帝,挟天子而令诸侯。

《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彼挟天子以令诸侯,节下前去为人所使,此岂岁寒之计。”

在陈寿所著《三国志》中,诸葛亮写的隆中对也提到过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事实。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虽然毛玠和沮授说法有所区别,但其实意思是一样的,都是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把诸侯们都打服了,以此来成就自己的王霸之业。

曹操其实非常需要这个策略,这是因为曹操当时占领的兖州,跟袁绍、刘表、马腾、袁术甚至吕布比较起来看,人口和地理位置都不占优势,顶多算中等水平。兖州又正好处在中原地区的中心位置,属于四战之地。曹操如果拥立汉献帝,树立起汉室这个招牌。

首先曹操通过“挟天子而令诸侯”可以收拢尊奉汉室的人才为己用。

汉室四百载,汉朝皇室在民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当时的很多人拥戴汉室,怀着振兴汉室憧憬加入了曹操的人才队伍,如曹操的重臣荀彧就是这样一位忠于汉室的人才。曹操凭借天子的招牌,可以吸纳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所用。

其次曹操通过“挟天子而令诸侯”,可以以汉皇的名义,免遭诸侯围攻,还可以瓦解诸侯乱战,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曹操树立起汉室的招牌,手中就掌握了大义和名分,就化身为“中央军”,带上了大汉朝廷的“金钟罩”。汉献帝在手,曹操就有了指挥其他诸侯的“杂牌军”的便利,如果你不听从曹操的指挥,那么你就是藐视汉皇,曹操就可以通过汉献帝以汉室的名分讨伐你,以皇权大义的舆论谴责你。曹操讨伐其他诸侯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逐个击破,最终一统北方。

最后曹操通过“挟天子而令诸侯”,可以实现他心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愿景。

曹操这个人非常复杂,要想完整解读,确实比较困难。但人们常说看一个人的志向,就看他的作品即可。

曹操存世的作品不多,其中短歌行中,曹操写到: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句话清楚的表达了曹操心中的志向。他想做一个堪比周公的臣子,统一天下。他为此奋斗了一生,甚至晚年了,曹操在龟虽寿中,还强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时期士兵军衔是怎样排列的?

三国军队编制,大致是部,曲,屯,队,什,伍六级。伍辖五人,设伍长;什辖二伍,共十人,设什长;队辖五什,共五十人,设都伯;屯辖二队,共一百人,设屯将;曲辖五屯,共五百人,设曲长;部辖二曲,共一千人,设千人督,亦称牙将。本文编制采取这种说法。并在部上设营,五千人,设校检校尉;两营为一军,共计一万人,设校尉。

也有一种说法:五人为列,二列为伙,五伙为队,二队为官,二官为曲,二曲为部,二部为校,二校为裨,二裨位军。按人数推算,一曲二百人,一部四百人,一校八百人,一军三千二百人。

魏国是怎么对西域进行统治的?

说到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对西域的控制就不得不从汉朝讲起,在东汉时候,就开始在楼兰设置西域长史,公元123年,班勇出任西域长史,先是率领500名兵士屯驻在柳中城,第二年,班勇又率士卒驻屯楼兰,西域长史一直延至魏、晋时期,时间长达五、六个世纪。

从楼兰古城发现的大量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和汉文文书中,最早的年号是三国时魏齐王曹芳嘉平四年的,即公元252年;属于曹魏时期的木简还有曹魏元帝曹奂的景元四年、五年和咸熙二年、三年、五年等木简;最晚的是建兴十八年(公元330年)的。

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确认魏晋时期在西域地区仍设有西域长史,负责处理这一地区的行政、军事事务,楼兰城则是西域长史府的所在地。而西域长史之下设有军队,除屯田外,还负责维护社会治安,西域长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能非常完备,对这一地区实行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魏晋时期在楼兰屯田的规模很大,士卒们开垦荒地,修渠筑坝,种植各类作物,使当年楼兰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相当的发展。中国考古工作者找到了一枚木简,这枚木简记载的是屯田将张佥领士兵21人,共种田512亩;将梁襄部领士兵26人,共种田379亩;所种的粮食有:大麦、小麦、禾(即粟)、糜。简文中还清楚地写明了这些农田已灌溉过的有多少,已锄过的有多少等等。

但是对西域的控制并不如西汉完善,《魏略•西戎传》所载: 南道西行,且志国、小宛国、精绝国、楼兰国皆幷属鄯善也。戎卢国、扞弥国、渠勒国、皮山国皆幷属于寘。……中道西行尉犂国、危须国、山王国皆幷属焉耆,姑墨国、温宿国、尉头国皆幷属龟兹也,桢中国、莎车国、竭石国、渠莎国、西夜国、依耐国、满犂国、亿若国、楡令国、捐毒国、休修国、琴国皆幷属疏勒。……北新道西行,至东且弥国、西且弥国、单桓国、毕陆国、蒲陆国、乌贪国,皆幷属车师后部王。

这段记载说明曹魏虽设戊己校尉于高昌、置西域长史于楼兰,但其实控制的是西域这些大小国家所环绕的部分区域。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