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沙场,龙生九子指的是哪九子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末日沙场,龙生九子指的是哪九子?

谢邀。

中国民间有“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说法,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该说寓意儿子不一定像父亲,应顺其自然发展,父亲不能把自己的前途和理想强加给儿子。这是有人就要问了,龙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子呢?别急,早在明朝,有位皇帝就和大家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据说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来潮,问大学士李东阳:“龙生九子何名?”李东阳其人虽在政治上毫无建树,被人称作“伴食宰相”,但文学功底很强,他在仓卒间不能回答,倍感惶恐,退朝后向几名同僚询问,然后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发挥自己丰富想象力,才绞尽心思拿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了差,于是就有了李东阳的下面这段话:

“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凤,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另有说法称其为“赑屃bì xì”),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负屭,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鸱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李东阳《怀麓堂集》)

李东阳所说的“九子”似乎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怪物。但一切传言也必先有依有据,方能添油加醋。所以说这些神兽不可能完全凭空捏造,形象大多应来自现实,分别代表时人所认识的动物界的九大类别。不过能把这些虚幻的东西具象化,还真是为难了这位“大学士”!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细细说道这龙九子的故事吧!

【九子的来历】

刘伯温,就是那位在坊间被传得神乎其神,预测过近几年的世界末日、地震、灾荒的预言家,当然人家正当身份是鼎鼎大名的明朝开国元勋、军事家、文学家,以神机妙算闻名,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这么神的一个人,民间的崇拜者们必然会给他辟谣了。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龙王派出九子,跟随刘伯温征战,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回天廷时,朱棣的野心大发,不甘就这样放他们走,于是借修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是神兽,岂肯随意听从他人指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心生一计,对九子中的霸下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霸下一看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神功圣德碑能镇四方神鬼,龙是神躯,自然无力脱身。

剩下八子兄弟情深,不忍弃其而去,便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失望地弃朱棣而去,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九子原型与特性】

一、囚牛

囚牛,据说是龙子中的老大,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自然在中国古乐器上出场率颇高,不光立在汉族的龙头二胡上蒙古族的胡琴、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乐器上的囚牛

囚牛的原型是陆生动物食草类家畜的代表——水牛。唐朝时游牧民族“奚”将一种二弦胡琴传入中国,其上便有牛头装饰。为了适应审美需要,元朝时将牛头改为马头,明朝时又改为龙头。民间相传琴上龙头原是“泅牛”,李东阳误作“囚牛”。

二、睚眦

睚眦,据说在龙子中排行老二,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相貌凶狠,好勇擅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所以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以显示强大的战斗力。

睚眦的原型是海生动物凶猛鱼类的代表——巨齿鲨。睚眦一词,本意指发怒时极力瞪眼。巨齿鲨攻击猎物时,尽力张开大嘴,牙齿往前伸出,开口直径可达两米,眼睛也随之睁到最大,眼珠突出,极为恐怖,古人称之为“睚眦”。

睚眦刀背雕塑

刀柄上的睚眦

三、嘲风

嘲风,据说在龙子中排行老三,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常用其形状在殿角上作为装饰。

嘲风的原型来自于飞行动物鸟类的代表——凤。凤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凤”被用来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后来演变成龙代表帝皇而凤代表帝后。

屋檐上的嘲风

古代建筑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处于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条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个“推力”;同时,如毫无保护措施也易被大风吹落。因此,人们用瓦钉来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对钉帽的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动物形象。

唐宋时,垂脊上本只有一枚兽头。明清统治者渴望维持长久的统治,所以将钉帽改为一骑凤仙人的形象,然后安排传说或现实中的有灵性的十种动物跟随其后,“十”则代表最大数目。这一做法象征“百灵朝凤”之意,“嘲风”这一名称又是李东阳故弄玄虚的结果。

四、蒲牢

蒲牢,据说在龙子中排行老四,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据说它是住在海滨,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蒲牢的原型是海生动物海兽类的代表——海狮。海狮是海洋中的食肉猛兽,它的吼声如狮,有的种类雄性颈部的鬃毛也像狮子,所以现代人称之为海狮。

东南某些地方的方言中,把海狮叫作“蒲牢”,江西三清山的十大绝景之一“海狮吞月”,也叫作“蒲牢鸣天”,位于万寿园景区。

海狮吞月

五、狻猊(Suān ní)

狻猊,据说在龙子中排行老五,是一种猛兽。形如狮,喜烟好坐,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北宋清凉寺汝窑狻猊小香熏炉

狻猊的原型是陆生动物食肉类的代表——亚洲雄狮。亚洲狮常常蹲在草丛中耐心等待猎物,现已濒临灭绝。

亚洲狮仅产于印度西部,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坐骑,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六、霸下

霸下,别的说法称其为“赑屃”,据说在龙子中排行老六,形似龟,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龟。霸下在龙子的其它说法中,都排在首位,它也是龙之九子中在最早在民间流传的神兽。

象龟

霸下的原型是海陆两生动物龟类的代表——象龟。龟有水生、陆生和两栖三种。象龟,是陆生龟类中最大的一种,主要生活在热带海岛地区,现已濒临灭绝。它以腿粗像象足而得名“象龟”,因体型庞大也称作“龙龟”。

托碑霸下

龟甲是文字的载体,象龟还是长寿吉祥的象征,所以,统治者要用它来托碑。明代早期以前的霸下像本来都没有牙齿,李东阳的说法出炉之后,再加上他的门生杨慎等人的炒作,霸下成为龙的儿子,于是也附上了龙形,有了牙齿。于是霸下摇身一变成为了神兽。

七、负屃

碑旁环绕的负屃

负屃,形似龙,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

实际上不仅石碑,明清时代建筑中,梁、柱、照壁、天花板等均有饰以这种互相盘绕的龙纹,称作“盘龙”,也作“蟠龙”,是中国最传统、最普遍的龙形象。李东阳将这种“蟠龙”当做了“负屃”,实际上完全是一种误解。

龙子中有“负屃”的说法,仅李东阳一家。“负屃”这一名称其实来自于“赑屃”,而“赑屃”其实就是霸下的本名。李东阳误当“赑屃”与“霸下”是石碑上两种不同的神兽,认为霸下在下是以“好负”,赑屃自然“好文”。

八、狴犴(bì àn)

大门铜环神兽狴犴

狴犴,据说在龙子中排行老七,形似虎。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

藏獒

狴犴的原型是陆生动物食肉类家畜的代表——藏獒。藏獒是最凶猛的家畜,有王者的霸气。

藏獒产于吐蕃,所以又称蕃狗、蕃犬、蕃獒、蕃犴。李东阳再发明“狴”字,称之为“狴犴”,这一名就是来自“蕃犴”。李海霞《藏獒古名考》中也指出狴犴就是藏獒的古称。

九、鸱吻(chī wěn)

鸱吻,也作螭吻,据说在龙子中排行老幺,是鱼形的龙。性情好望,口润嗓粗而好吞。鸱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故此,鸱吻多安在屋脊两头,做张口吞脊状,作消灾灭火之功效。它也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

蓝鲸

鸱吻的原型是海生动物温和鱼类的代表——蓝鲸。蓝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性情却十分温顺,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它的鼻孔是在头顶上。浮出水面时,会喷出水柱。所以古人认为它能灭火,把它安放在屋脊的两头。

太和殿鸱吻

文庙上的鸱吻

古人称鲸鱼作鸱尾,《太平御览》:“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越巫”是江浙一带的方士之流,“鱼虬”则是海边人对“鸱尾”的别称。李东阳再一次玩弄文字游戏,将“鸱尾”写作“鸱吻”。但民间早有流传“螭(音吃)龙”的说法,所以也有人认为李东阳的“鸱吻”一称是“螭吻”之误。

南禅寺大佛殿屋脊和鸱吻

现代以龙生九子作为题材的收藏品也很多比如邮票、纪念币、茶宠、印章等,个个精美绝伦,值得鉴藏,虽然对九子的称呼与李东阳的说法有所偏差,但寓意还是一致的:

龙生九子邮票

龙生九子紫砂茶宠

寿山石龙生九子印章

鎏金龙生九子印章

龙生九子纪念币

康熙为何要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呢?

电视剧《康熙王朝》改编自二月河先生小说《康熙大帝》,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其实不管是在电视剧中还是在小说里亦或者是历史上,王辅臣都是自尽而亡,并没有被康熙凌迟处死一说。

其实电视剧中王辅臣的形象和历史上大致相同,下面就说一说历史上的王辅臣。

王辅臣早年出身农民起义军,人送外号“活吕布”

王辅臣本姓李,父母本是明末一官宦人家奴仆,出身卑贱,不过王辅臣有位姐姐,嫁了一个叫刘一冲的农民,刘一冲也就是王辅臣的姐夫后来加入了农民起义军,长大之后的王辅臣由于不学无术,没有工作,于是投靠姐夫刘一冲也参加了农民起义军。

王辅臣长到之后高大威猛,力大无穷,是个上阵打仗的好苗子,所以姐夫刘一冲对他也是比较重用,将他用为自己的亲信。

但是王辅臣这个人有个毛病,他好赌成性,为了赌博曾经一掷千金,而刘一冲治军非常严格,严禁军中赌博,王辅臣屡次违反姐夫的军规,他姐夫刘一冲因为是小舅子的关系对他包容多次,可王辅臣却是屡教不改。于是刘一冲决定将王辅臣杀掉以正军法。

刘一冲知道王辅臣素来勇猛,不敢明面抓他,而是悄悄想将他招进大营抓起来,结果刘一冲将王辅臣招进营帐想先将他射杀,反而被王辅臣识破反杀。

王辅臣杀掉姐夫刘一冲之后,也不敢再起义军中混了,只得连夜跑路,后来王辅臣跑到大同,正直明末大同镇招兵,王辅臣就此混进了明朝官军之中,隶属于明末大同总兵姜瓖麾下。

大同镇总兵姜瓖麾下有一部将王进朝非常赏识王辅臣,恰巧王进朝没有子嗣,于是王进朝收了王辅臣为义子,王辅臣从此改姓为王,奉王进朝为父亲。

之后王辅臣就一直随义父王进朝统兵,王辅臣少年时期面目俊朗白皙,身材高大,长身玉立而眉如卧蚕,一身白袍白甲手里还持着一杆长枪,酷似世上流传的吕布画像,所以当时军中给王辅臣送外号为“活吕布”。

而王辅臣这一生也确实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名将吕布十分相似,都是三姓家奴,非常勇武过人且反复无常。

不久之后,王辅臣义父王进朝病逝,王辅臣为义父发丧之后,统属了王进朝的部队,后来李自成大顺军势如破竹占领了大同周围地区,大同总兵姜瓖畏惧李自成,准备向李自成投降,于是王辅臣就跟随上司大同总兵姜瓖投降李自成。

李自成留下农民起义军的将领张天琳和柯天相镇守大同,姜瓖虽然名义上是大同总兵,实际是受到张天琳和柯天相的控制。

后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被清军打的一败涂地,清军正式进驻北京,多尔衮拥立顺治入关在北京称帝,李自成已经基本是完蛋了,于是姜瓖派王辅臣奇袭了控制大同的大顺军将领张天琳和柯天相,王辅臣亲自将张、柯二人人头送往清军大营,表示了大同总兵姜瓖愿意归顺大清。

于是王辅臣随姜瓖投降清朝,这算是王辅臣职业生涯中的第三次背叛,第一次是背叛姐夫刘一冲投降明朝官军;第二次是背叛明朝投降李自成的大顺军;这回终于王辅臣又再度背叛李自成的大顺军投降了清朝。

姜瓖大同反正,王辅臣随之,威震清军,被清军送了外号“马鹞子”

其实王辅臣反复无常的性格也跟他的老上司姜瓖有很大关系,姜瓖家族为明朝武将世家出身,姜瓖兄弟三人都在明朝西北担任高级武官,但是他们兄弟三人家族世受明朝政府厚恩,却毫无报国之念,明朝还没灭亡就先投降了李自成,到了李自成失败了,姜瓖又再度反水降清,可以说有了这么一位老上司的言传身教,王辅臣想不成为反复无常之人都很难啊。

姜瓖降清以后,受到多尔衮的猜忌,多尔衮根本不相信姜瓖,动不动就把姜瓖叫到北京城训斥警告一番,而且多尔衮还派了胞兄英亲王阿济格去坐镇大同,所以姜瓖名义上是大同总兵,实际大同军政大权都是掌握在阿济格手中。

阿济格是多尔衮同母兄,多尔衮当时掌握了清朝大权,所以阿济格气焰十分嚣张,虽然阿济格在战场上是一员猛将能征善战,但是为人却缺少智慧,政治智商也非常低下,是一个粗鲁残暴好色之徒。

阿济格统治大同期间,他借口大同百姓不肯剃发留辫,在大同当地实行暴力统治,而且阿济格为人残暴好色,他的手底下人经常仗势凌人,侮辱妇女。

姜瓖有一远房亲戚娶妻,新娘子花轿还没入门呢,在街上被阿济格看中了,阿济格直接将新娘子强抢而走,事后姜瓖亲自去找阿济格要人,阿济格不但不给姜瓖面子,反而一顿棍棒将姜瓖打了出去。

自此姜瓖对清政府彻底忍无可忍,顺治五年(1648年),姜瓖听闻多铎病逝,多尔衮染病,于是姜瓖决意起兵反清。

姜瓖最先找到了猛将王辅臣,问他愿不愿意追随自己反清,王辅臣对待老上司姜瓖还是比较讲情义的,于是王辅臣表示愿意追随姜瓖鞍前马后,拉拢到了猛将活吕布王辅臣之后姜瓖就更加放心了。

于是姜瓖率领王辅臣领亲兵杀入阿济格在大同的英亲王府,王辅臣这一路是在英亲王府内见人就杀,阿济格自恃勇武与王辅臣交手都不及王辅臣勇力,阿济格知道再不逃跑就来不及了,于是阿济格不敢与王辅臣再战,仅率几名亲兵从大同城中翻墙逃跑。

姜瓖赶走阿济格之后,开始举大同兵马反清,自称兴汉大将军,尊南明永历帝为皇帝,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姜瓖起义也激励了大同周围十一城故明投清的军事将领反抗。

姜瓖起义很快受到周围城镇的拥护,三省十余个地区军事力量都纷纷响应姜瓖,这一来给予了清政府极大的震慑,而姜瓖大同起义也被史书称为姜瓖大同反正。

阿济格很快率八旗军队前来围剿姜瓖,而王辅臣就是在随同姜瓖起义的战斗中让清朝八旗军闻风丧胆。

王辅臣在与阿济格对战中声名鹊起,王辅臣经常黄马白袍银枪在战阵中左冲右突,勇猛无比,所以八旗军给王辅臣送了一个外号“马鹞子”。

阿济格所率领的八旗军是关外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可以说这些八旗军都是九死一生的人,但是他们唯独非常惧怕王辅臣,每当王辅臣在战阵中左冲右突,八旗军都赶紧纷纷避让,并且高喊“马鹞子来啦”。

自认勇猛无敌的阿济格也十分钦佩王辅臣的勇武,所以阿济格非常欣赏王辅臣,即便王辅臣曾经差点打死他。

姜瓖大同反正很快就在清军重兵围剿之下覆亡在即,作为姜瓖账下第一猛将的王辅臣当然深明这个局势,所以王辅臣此时就有了别的想法,毕竟小命是自己的,于是王辅臣在姜瓖败亡前夕,单枪匹马赴阿济格大营请降。

阿济格听闻“马鹞子”王辅臣来投降,高兴异常,将王辅臣留在身边。后来姜瓖兵败被部下杨振威所杀,大同平定,阿济格对大同人民极为憎恶,认为他们负隅顽抗,阿济格下令清军将除了杨振威和王辅臣所部投降将士家属亲族之外的全部大同全城军民就地屠杀殆尽,史称“大同之屠”。

王辅臣投降阿济格后,虽被阿济格所欣赏,但是多尔衮却不信任王辅臣,将王辅臣及其所部投降将士全部编入辛者库罪籍,王辅臣兵权也被多尔衮褫夺,王辅臣入京待罪。

至此王辅臣完成了人生中第四次背叛,他背叛了老上司姜瓖,再度投降了清政府,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王辅臣虽然是以待罪之身进入北京,但是由于他“马鹞子”和“活吕布”的名号,使得崇尚勇武的满洲贵族对他都是非常钦佩,王辅臣的勇武之名冠绝北京,当时京城的满洲贵族无不以认识“马鹞子”王辅臣为荣。

王辅臣与吴三桂相识

多尔衮在意外去世后,顺治得以亲政,顺治早就听闻王辅臣的威名,所以比较欣赏他,但是迫于多尔衮对王辅臣的不信任,所以顺治不敢任用王辅臣,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就让王辅臣做了一等御前侍卫。

顺治十年(1653年),大西军李定国和孙可望拥立南明政权,在西南抵御清军,出现了一波反清高潮,于是顺治派遣洪承畴统军出征西南,王辅臣作为御前侍卫被顺治派去贴身保护洪承畴。

王辅臣对同为汉将的洪承畴照顾周到,尽心尽力,鞍前马后的为洪承畴服务,王辅臣的表现得到了洪承畴的认可,战争结束后,洪承畴就作为中间人将王辅臣介绍给了清代另一位高权重的汉将吴三桂。

洪承畴后来向顺治保举王辅臣去吴三桂部下做了总兵官,由此王辅臣与吴三桂成了上下级的关系,吴三桂也是对勇猛善战的王辅臣喜爱非常,待王辅臣非常亲厚,犹如兄弟一般。

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率军进入缅甸追击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王辅臣正是吴三桂所部如缅甸的先锋部队,王辅臣率军奔袭千里,威慑了缅甸王莽白,在王辅臣兵势的威慑下,缅甸王莽白只得向王辅臣交出了南明永历帝。

王辅臣生擒永历帝将他交由吴三桂,不久之后吴三桂在昆明派人将永历帝在昆明用弓弦勒死,吴三桂也由此在日后的三藩之乱中失去了人心。

到了康熙朝王辅臣与吴三桂之子吴应麒发生矛盾,虽然王辅臣与吴应麒和解,但是事后吴三桂却还偶然派人用言语敲打了王辅臣,使得王辅臣闷闷不乐,王辅臣认为吴三桂为人外宽内忌,外表豪迈,内心实际非常记仇。

所以王辅臣产生了想脱离吴三桂之心,他担心吴三桂未来还会给他穿小鞋,所以王辅臣重金贿赂康熙在除掉鳌拜之后最为信任的大学士明珠,通过明珠的关系,王辅臣被调任为甘肃固原提督。

王辅臣被调离云南去甘肃出任提督,吴三桂这时才颇为后悔,感觉损失了一员猛将,临行前吴三桂拉着王辅臣的手相送,眼含不舍的热泪,并给王辅臣送上两万两白银作为盘缠前往甘肃赴任。

王辅臣在赴任前,先是进京城面见了康熙皇帝,其实少年的康熙当时就已经非常善于拉拢人心了,他素知王辅臣骁勇异常,所以对王辅臣也是极为拉拢,康熙将父亲顺治留给他的两只豹尾枪其中一只送给了王辅臣,并示意王辅臣自己对他寄予厚望,王辅臣当即表现出被康熙感动的痛哭流涕。

从出任提督之后,王辅臣就算是开始摆脱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成为独镇一方的军事大将了。

三藩之乱爆发,王辅臣首鼠两端,最终落得自尽下场

康熙十二年(1673年)爆发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吴三桂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起兵反清,但是由于吴三桂曾经亲自勒死永历帝,所以吴三桂的三藩之乱并没有得到前明遗民的拥护。

吴三桂为了壮大声势,派亲信汪士荣给已经调任平凉提督的王辅臣送信,送金送银,还授予王辅臣大将军印信,但是最初王辅臣不为所动,他派儿子王吉贞将汪士荣和吴三桂的书信以及金银全部送到北京交给了康熙。

但是王辅臣此举却惹怒了另一个人,王辅臣当时出任平凉提督,但当时陕甘一带并非王辅臣一个提督,还有甘肃提督张勇,可以说陕甘地区军务是由王辅臣和张勇共同负责,而王辅臣将汪士荣及吴三桂的金银书信送交康熙,并没有知会张勇,也就是把张勇给掩下去了,这一下置张勇于何地?所以张勇由此与王辅臣渐生嫌隙。

后来康熙派了大学士莫洛去经略甘陕军务,王辅臣和张勇都要受到莫洛节制,而王辅臣之前在北京就与莫洛不和,所以莫洛到了甘陕之后,亲近张勇,处处牵制王辅臣。

后来王辅臣因为莫洛分配军需不公,所以派军冲击莫洛大营,王辅臣副将邵苓芝在混乱之中误杀了莫洛。

莫洛死后,王辅臣兼并了莫洛的部队,王辅臣一看杀了朝廷重臣莫洛,于是王辅臣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五次背叛,这一回背叛他是迫于形势向吴三桂投降。

很快王辅臣在吴三桂的支援下占领了平凉周围陇南一带,当时正值三藩之乱兴盛之时,康熙无力抽调军队去对付王辅臣,于是康熙决定采取怀柔政策安抚王辅臣,康熙将在京城的王辅臣之子王吉贞送回,并让王吉贞转告王辅臣,康熙已经知悉是莫洛犯错在先,只要王辅臣迷途知返尽快回归朝廷,对于王辅臣误杀莫洛之罪责和起兵响应吴三桂的罪责都可以不予追究。

但是康熙放王吉贞回到王辅臣身边,却并没有感化王辅臣,因为王辅臣认为康熙很需要自己,吴三桂也很需要自己,而自己在两大势力之中要做到利益最大化就得看哪一方开出条件更动人,自己要待价而沽。

所以当王吉贞被放回去之后,王辅臣先是将吴三桂在陇南一带的势力驱逐出去,然后又继续对抗清政府,摆出了一幅陇南地区我是老大的样子。

王辅臣这样的行为引起了千古一帝康熙很强的反感,康熙决定既然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于是康熙先派了多铎的儿子董额统军去平定王辅臣,结果这个董额是将门犬子,根本没他老爹多铎那么能打,很快就被王辅臣打怂了,打的全军覆没,屁股尿流的逃回了北京城。

康熙只得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前去平定王辅臣,在这里说一下,在电视剧中周培公是抚远大将军,图海是他的副手,其实真正的历史上图海才是抚远大将军,周培公在历史上名字其实叫作周昌,字培公,是满洲包衣奴才家族出身,周培公靠着包衣身份参与了平定王辅臣之战,他在历史上不过是大将军图海身边的一个参谋而已。

不过平定王辅臣之战,确实是周培公居功至伟,因为王辅臣身边参将黄九畴和布政使龚荣遇是周培公的同乡,这二人一直劝谏王辅臣不要再首鼠两端,举棋不定了,应该趁早归顺朝廷,但是王辅臣始终在吴三桂与清政府之间摇摆不定,所以两人为了避免殃及自身,于是在得知同乡周培公为图海军中参谋之后,暗中与周培公通信,汇报王辅臣内部情报。

因此周培公通过黄、龚二人的情报得知平凉城内部军民人心并不稳,故此周培公建议图海不要急于对平凉城用兵,于是图海对外宣称:康熙顾念平凉城中数十万生灵,如今惨遭叛贼劫掠到这种地步,覆巢之下,杀戮一定很多。希望等待他们主动投降归诚,用来体现圣主好生之德!

图海对外这一番宣传,果然弄得王辅臣内部军心和城中民心不稳,城中军民听说后,莫不感泣,多有自相出城者,因此人心动摇。

在这样的心理攻势下,平凉城很快就断了粮草,人心惶惶,周培公看时机一到,于是他决定冒险进城劝降王辅臣,立下这一大功,于是周培公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图海。

图海一听当然欣然同意,于是图海上书给康熙,表示军中参谋周培公愿意孤身进城劝降王辅臣。

康熙得到这个消息大喜,立刻宣周培公火速进京,康熙先是亲自召见周培公,听取了周培公的劝降计划,对周培公颇为满意,当即册封周培公陕西道员,本来道员是正四品官职,但是康熙给周培公加了从一品的衔,并御赐周培公黄马褂以及谕降诏书前往平凉城内劝降王辅臣。

周培公单枪匹马进城,一番晓以利害,外加康熙的赦免诏书,王辅臣立刻就怂了,当下王辅臣派龚荣遇出城献出吴三桂所授大将军印以及甘陕总管大印,至此王辅臣接受了朝廷招抚。

周培公也凭借单枪匹马劝降王辅臣的功劳,后来官至从一品的盛京将军重要职位,图海则因为平定王辅臣有功,被封爵为三等公。而王辅臣依旧为平凉提督,不过图海继续率军驻扎在平凉城内,王辅臣受抚远大将军图海节制。

至此王辅臣完成了人生的第六次背叛,也是最后一次背叛,王辅臣最终还是背叛了吴三桂,重新投入了清政府的怀抱。

之后王辅臣跟随图海镇守汉中,但是这期间王辅臣内心觉得有愧于康熙,多次寻死被图海所救,图海将王辅臣自尽之事上报康熙。

康熙非常不希望王辅臣在此时自尽,因为当时正值平定三藩之乱的关键时期,康熙希望利用王辅臣树立朝廷宽仁的典型,所以王辅臣如果死了,则让朝廷有失宽仁之形象。

因此康熙严令图海看管好王辅臣,杜绝他再生自尽之心。但是王辅臣还是担心未来遭到政治清算,还是一心求死。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三藩之乱已经接近尾声,图海也通过几次对王辅臣观察觉得他可能也渐渐没有寻死之心,于是也放松了对王辅臣的监管。

王辅臣就在这期间将新娶得一位夫人暴打一顿赶出家门,然后召集跟随他多年的部属开始连日饮酒,王辅臣在最后一日酒席散后,将家中财宝分与了部属,王辅臣最后对部属说:“酒醒后大家各奔前程,自此永无相见之日。以后休要提起曾在王辅臣麾下,以免受到牵连!”

于是王辅臣的部属洒泪与他告别,当夜王辅臣饮下毒酒自尽而亡,在临终前他对亲兵说他本想拔剑自刎,但唯恐利器加身而连累对他有大恩的图海,所以饮毒酒而亡,让亲兵明日上报就说王辅臣连夜暴病身亡,这样就不会连累到图海了。

后来这名亲兵不忍王辅臣如此自尽,将此事原委一一向图海与康熙交代清楚,康熙听闻王辅臣如此重义自尽默然良久,事后康熙果然没有再追究王辅臣家人和部属的罪责以及图海没有看护好王辅臣的责任。

写在最后

至此一生反复无常的王辅臣终于自尽而亡,但是可以说他死的时候确实是条汉子,他其实完全可以不用自尽,即使最后遭到政治清算也是他应有之结果。

但是王辅臣一人做事一人当,在临终前他还想着怕连累家人和部属以及图海,愿意以一死换取康熙的谅解,这是十分难得气概,虽然王辅臣一生反复无常,但是总的来说王辅臣颇有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豪气。

关于王辅臣的事迹和结局,在电视剧和小说中都是和历史上大同小异,王辅臣是单纯的怕连累他人自尽而亡,并没有其他说法。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哪些电影及电视剧是你一直想看?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好看的电影及电视剧总是让人意犹未尽,忍不住二刷,三刷,甚至没事时就刷刷,就是看不厌,唯有经典之作才能永远停留在我们心中,下面我来说说,我看过好几遍的电影及电视剧吧。国内电视剧

1.春光灿烂猪八戒

好春光,不如梦一场。

音乐响起,让我们重回2000年。在那时有一部神话剧火遍了大江南北,讲述了一头猪(徐峥演的猪八戒)和一条龙(陶虹演的小龙女)的爱情故事,这就是神话剧《春光灿烂猪八戒》。

小时候看春光灿烂猪八戒可能更看上的是里面演员的清纯靓丽(看看那个时代的演员颜值多高啊),猪八戒的搞笑古怪(徐峥的演技是真的厉害),各个妖魔鬼怪的特效神通和新奇的神魔世界。但是,说真的,本来看的时候剧情都是多以喜剧表现的,最后这个悲剧的结局,让人有点受不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再看电视剧了,直到后面逐渐长大,我才发现,也许就是因为悲剧,所以能让人记住并成为了经典。

2.仙剑奇侠传第一部

生是为了证明,爱存在的痕迹。

好的电视剧都有与之匹配的经典歌曲,每当js的《杀破狼》响起总能让人想到胡歌和刘亦菲主演的仙剑奇侠传第一部,就像所有经典电视一样,第一部都是最吸引人、最能勾起回忆重新温习的,我也不例外。第一次看此片我就被里面各个角色的爱情、神奇的仙侠世界所吸引,在那个时代,这是划时代的佳作,仙侠电视的启蒙片。

特别是后面结局:赵灵儿与拜月教主大战,封印了拜月,并与他同归于尽,最终死在了李逍遥的怀里。这段特别的触景生情,那个时候看完我几天都没有回过神来。

3.鹿鼎记(陈小春版本)

前面都是些悲剧结局的电视剧,这里我说下我刷了20遍有余的喜剧电视剧《鹿鼎记》陈小春版本。90年代的电视剧可以说是香港TVB天下,那时候TVB每一部电视剧基本都是爆款经典之作。金庸同名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基本都会有很多版本,但几乎所有被大众奉为经典之作的都是以前的老版本,这可能是要有历史的沉淀才能成为经典吧。

要说《鹿鼎记》,我想很多人都会自觉的想到陈小春的版本。陈小春版本的抹去了《鹿鼎记》书中很多具有讽刺和揭露特色的部分,取而代之以搞笑搞怪,所以看起来倍感轻松。这部之所以好看,我觉得是因为陈小春本人很适合演这种赖皮市井之徒,他把角色演活了,让我感觉韦小宝就应是陈小春演的那样,更别说里面他的七个貌美如花的老婆了,真是每个男人的最终梦想啊。

国外电视剧

1.越狱(第一季)

越狱的大名应该很多人知道吧。《越狱第一季》是由布莱特·拉特纳执导的悬疑剧。该剧讲述了身为建筑工程师的迈克尔参与了监狱的改造工程而对这里了若指掌,他设计了完整的越狱计划,入狱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把哥哥林肯救出来并还其清白。这样一说可能没什么,但是观影时你肯定会被其紧张刺激的越狱过程所吸引,尤其是这个系列的第一季是最为经典的,我是看了这一季之后才关注外国电视剧的,可以说是我的外语电视剧启蒙片。

我特别喜欢里面的T-Bag(喜欢他的演技),把变态演绎的非常完美,让人一看就害怕的那种。当然,如果你也喜欢惊险悬疑类电视,非常推荐去看下的。

2.行尸走肉第一季

看到这张海报了吗?我当时觉得这张海报塑造了一个非常末世的气氛,一看就突出了出题。

由于本人很喜欢僵尸类电影,而且《行尸走肉》第一季是整个系列里最好看的一季,虽然只有六集,但真正做到了剧情环环相扣,情节紧张刺激,让人看了欲罢不能,所以这是我看过最多次的一部电视剧了,喜欢丧尸电视的极力推荐。

3.非自然死亡

为什么中堂医生经常躺在解剖台上休息,因为那是他的爱人最后完整存在的地方。

这是我最近最喜欢的电视剧了,从剧情、音乐、演员、结局各个方面爱得无可救药,刷多少遍都不为过,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拿来重温下,因为它是真的非常的好看。

「今でもあなたは私の光。」如今你依旧是我的光。

这是《非自然死亡》主题曲Lemon里的一句话,至今都激励着我。当然,你要是没看过电视剧的话是很难感受到的。

这部剧每一集都是一个故事,或感动,或热血,或感慨,都是那么的真实。我想喜欢日剧的一个很大原因可能就是它帮你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会教你如何热爱生活吧。极力推荐没看过的看下。

国内电影

1.《无间道》

《无间道》电影开始于一个佛家名言:“通往无间地狱之路——无间道”。佛经里说,无间是八大地狱之中最痛苦的一个。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如同生活一个无间地狱当中,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

《无间道》不仅将四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得主: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聚集在一起演戏,其配角的阵容也不容忽视。它也是刘德华和梁朝伟自1991年拍摄电视剧《五虎将之决裂》之后的首次合作,获奖更是无数。电影中所有的角色几乎最后都走向了悲剧而回不了头,它让所有演员的演技都达到了巅峰。

2.《让子弹飞》

这部影片因为姜文独特的个性和创作才华,让它有独一无二接地气的气质,借古讽今的象征,而剧中的“让子弹多飞一会”台词也成为了整部剧中最大的亮点,姜文、周润发、葛优三大演帝同台飙戏,更是让观众看的热血沸腾,直呼过瘾。几个不同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男人性格也都十分的独特,让影片异常精彩。

影片获得的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奖,第1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电影奖等奖项、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最高票房亚洲电影大奖等多个奖项也证明了它拍摄的成功。

3.《东成西就》

电影东成西就有众多明星云集,是一部经典的贺岁片。搞笑程度完全不输星爷的喜剧作品,但是谁能想到这么经典的电影在拍摄时只花了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而且这部电影从幕后制作班底到幕前明星都是影片《东邪西毒》的原班人马,据说这部电影是导演刘镇伟为了弥补好友王家卫晦涩难懂的《东邪西毒》在票房上惨败而所做的一个补救措施。可谓是草草拍摄的电影,可影片上映后票房大卖,成了一部经典作品。里面的歌曲配乐更是搞笑得不行,张学友在片中饰演的洪七公在向表妹表达爱意时高歌了一首《我爱你》,成为该片的一大亮点,足足让我笑了几年,喜欢喜剧的推荐看下。

国外电影

1.《7号房的礼物》

影片讲述了蒙受不白之冤入狱的李龙久和为了给父亲洗去冤屈而不懈努力的女儿之间的故事。该片于2013年1月23日在韩国上映。并成为2013年韩国电影票房排名第一。

《7号房的礼物》背景放在了监狱,故事比较新颖有趣,而且影片整体的氛围很好,尤其是清纯惹人怜的女主角朴信惠和可爱至极的小女孩,都是让人感动的催泪弹,喜欢感人喜剧的比较推荐。

2.《天作凶杀案》

警官德夫正在调查一宗双重谋杀案,只有两名证人,他们也是主要嫌疑人。嫌疑犯之一,著名的作家;另一个,是年轻的家庭主妇玛雅。不同的故事,却在同一个命运之夜联系到了一起,而背后的真相也远非表面这么简单……

电影环境是经渲染而成的印度无作为警方环境。电影也是一个说服人的过程,主角亲身示范将不同意象组合利用巧合打败真相。两个主角的的叙述感都不错,是比较精彩的一部悬疑电影,剧情环环相扣,反转过瘾,结局难料,值得一看。

3.《雏菊》

电影有两个版本,分别是亚洲剪辑版和国际剪辑版 。香港导演刘伟强的倾情加盟,该片以黑帮作为故事背景,描述国际刑警正宇正在执行追捕逃犯的任务,而他的心却被偶遇的画家慧瑛所捕获。谁料被他追捕的杀手朴义,与他爱上了同一个女人。纠缠在三人之间的命中注定的爱情,从此开始。

野蛮女友全智贤不再野蛮,在本片中变成一个温柔的哑女。导演刘伟强说,当他第一眼看到全智贤忧郁的眼神,就知道影片的女主角非她莫属。喜欢纠结、带有黑帮元素爱情片的推荐。

以上就是我看过好几遍的,好看的电影及电视剧,个人见解,仅作参考,如果大家有其他推荐,欢迎留言,如果你也认同我,请您动动手指,点下赞,谢谢!

我是头条米兰的小酱,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专注于问答,欢迎关注、点赞。

秦朝灭亡秦二世有多大责任?

我字多,看我!秦国灭亡秦二世有责任吗?我认为很少,甚至没有。

自周朝之后天下大乱进入乱世,在这段时间内各国诸侯依仗自己的国力拥兵自重,这段时间被称之为春秋战国,虽然是两个时代,但乱是一样的,礼乐崩坏说的不过如此。

直到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开始走向强大,接着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最终在秦王嬴政这一时期完成统一天下的壮举,因为此等功绩古今往来实在少有,于是嬴政又称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

但是相比于其他朝代来说,秦国强大得很快,同时灭亡的速度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直到秦二世时期就宣告灭亡,实在令人惋惜,于是很多人就将导致灭国的责任推到了秦二世胡亥身上,认为是他让秦国走向灭亡,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为何我觉得秦二世并无多少责任呢?往下看:

始皇时期的横征暴掠

秦国灭亡的征兆在始皇帝时期已经显露一二,虽说是为了抵御匈奴,但是始皇太过急于求成,于是派出大量的人手前去修筑长城,为了加快完成万里长城这一壮举,就导致很多人过度工作最终活活累死,据说万里长城之下都是满满的骸骨。

而一个朝代建立之初应该做什么呢?自然是安抚百姓,因为连年战乱导致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点可参照刘邦,在王朝建立之初,愿意对天下进行妥协实行郡国并行制,这是君王的退步,但无疑保障了百姓的收益。

而始皇并没有如此做,反而是一度的加派人手修建万里长城还有阿房宫等巨大建筑,在这样的基础上百姓已经很难了,但是始皇依旧选择巡视天下,巡视天下可不只是简单的出去转转,这其中的花费是非常巨大的,国家因为征战已无多少积蓄,于是这笔钱又加在了百姓身上,百姓不好过自然就奠定了秦国灭亡的前奏。

秦国的苛政猛于虎

秦国的变法主要是依靠法家,所以始皇自然认为法家的制度可以管理天下,因为正是法家帮自己打下了天下,事实证明,乱世法家可治国安邦但不可治国,秦国的暴政迫害了太多的人民,忍无可忍之下自然对秦国表示不满。

这一点最经典案例就是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一行人原本是要发配到边疆建立万里长城的,但是因为连续几天的大雨不能赶路,导致就算去了按照法律也活不下去,这都是不可抗拒力量所致,但法律却并不在意这些,只在乎你有没有执行。

在去是死,不去也是死的情况下我想大多聪明人都会做出聪明的选择,而陈胜吴广还都是聪明人,所以决定对抗秦国势力,这一点可以看出不是陈胜吴广他们想反,是秦国的法律逼着他们反,可见秦国法律之苛刻,而陈胜吴广只是万千百姓中被迫害的一小部分,可见秦国的民心早已动摇。

秦二世只是被赵高推向王座的傀儡

沙丘之变后赵高联合丞相李斯对秦国进行实际上的掌控,而赵高自然不能明面上进行,因为始皇帝虽然驾崩了,但是王朝中尚有一些忠于秦朝的忠臣,从赵国用指鹿为马分辨就可看出还是有人跟他作对了。

而这些人还都是掌权之人,就如在外的将军蒙恬和临时离开的蒙毅,如果想扳倒他们就要慢慢来,所以赵高就需要秦二世这样一个人存在,其实如果胡亥誓死不从,赵国也会想办法除掉他接着换取另一个傀儡,但是秦二世同意了,可见其内心还是有这样的野心,所以我认为这是秦二世的责任,但也仅限于此。

秦二世确定跟赵高一个阵营之后,赵高就更加为所欲为了,并且秦二世的存在只是表面作用,秦二世上位之后的政策有几件事是自己亲自实施的?不都是经过赵高之后,而对于杀害自己的亲哥哥扶苏,这自然也是出自赵高的手笔,因为他触碰到自己的利益了。

反观秦二世,在位期间也都是尊崇自己父亲留下来的制度加以实施,并无多少改变,这就说明秦国的制度在始皇时期就已经不行了,那为什么秦二世不能管理做一个明君呢?这也是赵高选择他的特点之一,无能,只在乎自己的吃喝玩乐就可以,就算没有他,秦国也是必然灭亡的,这是谁都拯救不了的。

总结

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秦二世几乎不占据原因的理由,整个秦国就好像是一间下雨漏水的房子,而秦二世原本就个子不高再加上上面有赵高打伞,所以淋不到自己就完事了,看不到危险的他哪里知道房屋因为常年漏水快要腐朽,也同样不知道给自己打伞的这个人实则是窥视自己的家业。

是不是换个人房屋就不漏水了?自然不是,那是不是换个人打伞,胡亥就能看到危机了?自然也不是,肯定会有其他窥视胡亥家业的人来给胡亥打伞的。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不错,关注+点赞就是您对文青创作内容的最大认可,谢谢。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为什么能够成功?

后世颇具美名的“杯酒释兵权”,其实是宋太祖赵匡胤一系列权谋大戏的收官之作。

除了这一波众所周知的明面儿上的终场秀,其实暗地里的筹谋与策划早在一年多前就上演了。

明面儿上的千古美谈

公元961年初秋的汴梁,东京很热。这天下班后,老板赵匡胤对众兄弟们说:“今天不加班,大家一起撸串去!”

众人一片欢呼,老板请客,吃啥不重要,人到场,气氛搞起来很重要。

很快,酒过三巡,串撸十根。老板赵匡胤端起酒杯,似醉非醉、眼含热泪地说道:“兄弟们哪,你们刀口上舔血出生入死把我推到今天这个位子上,我难受啊!这两年我连个囫囵觉都没睡过啊!”

在座的有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和张令铎等一帮天天带兵的大老粗,个个都面面相觑:“大哥,哦不,皇上这是醉了吧?您现在是皇上啊,要啥您吩咐一声就得,愁啥呢?”

赵匡胤酒杯在手,乜斜一眼众兄弟:“正是当了皇上才不如你们在外带兵舒坦啊,这位子就是太好了所以人人都会惦记啊!”

众人大惊失色,皇上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石守信“扑通”一声跪下,几乎是声泪俱下地喊道:“皇上,您言重了,您给了我们一辈子都用不完的荣华富贵,我们哪能不知好歹呢?绝对不可能再有什么忤逆想法!”

赵匡胤继续眯着眼睛:“兄弟们自然个顶个忠心耿耿,但是架不住兄弟们的兄弟们啊。你们难道忘了当年陈桥驿,你们是如何胁迫寡人的?”

石守信这时差不多哭成了个泪人:“陛下,小的愚钝,想千秋万代为大哥鞍前马后但不知道该怎么表明忠心,请陛下指一条生路。”

帝曰:“卿等固然,设麾下有欲富贵者,一旦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守信等顿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

——《续资治通鉴·卷二·宋纪二》

赵匡胤手握酒杯不倒,但眼含的热泪早已滚滚而下:“人这一辈子啊,眼睛一睁一闭就是过了,殚精竭虑也不过是想多挣点钱,多撸点串,让儿孙也能像咱一样实现撸串自由。想通这些,就明白了天天捏着兵权提心吊胆,不如早点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

石守信带头,一帮枪林剑雨里走过来的兄弟都泪流满面,一起跪着高呼:“皇上能体谅我们成这样,就算骨肉亲情也不过如此啊!”

于是,喝酒的喝酒,撸串的撸串,在别的朝代杀得血流成河的夺权争斗,在刚刚立足的大宋被进行得一团和气,感人至深。

就连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用词也忍不住饱含真情,从“顿首”到“顿首涕泣”再到“皆拜谢”,将一帮被夺权的人写得情感层层递进却一个个心悦诚服。

暗地里的步步为营

不得不说,赵匡胤特别喜欢“玩旧梗”。

“我也不想这样,但被逼无奈不得不这样”的老梗,在“陈桥兵变”时就玩过一次。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在陈桥驿假装醉意蒙眬,他的亲信赵普和弟弟赵光义指使人把黄袍披在他身上。

赵匡胤显得相当吃惊:“都是怪你们,非要贪图什么荣华富贵,硬生生把这劳什子黄袍披在我身上。如果你们完全听我安排,这黄袍我穿,如果不听,打死我也不穿!”

看看他,多无奈,多无辜。

但说归说,做归做。陈桥兵变三天后,赵匡胤在汴梁开封登基称帝。称帝后,刚刚34岁年富力强的赵匡胤,开始盘算一件大事。

“兵变”夺权的梗,从晚唐到五代十国,两百多年被人玩烂了,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言不合就换个皇帝当当。

老赵想尽快结束这局面,但他又不想自己说出来。他便假装虚心地问他的心腹谋士宰相赵普。赵普不愧是千古名相,一句话说到要害:“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赵普应该是对赵匡胤十分了解的,他看着似懂非懂的赵匡胤,直接给出具体方案:“夺回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没收他们的军队,就天下太平了。”

赵匡胤却还继续装傻充愣:“不至于吧,他们可都是我的结义兄弟,就算不是也是一起出生入死过命的交情,他们咋会反我?”

赵普眼皮都没抬:“就算他们不想,他们手下也把黄袍给披上了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赵匡胤就不好再装了,简单说了两个字:“我懂。”

赵匡胤不只是对赵普话懂了,他对形势的分析也很懂。他将能够对他构成威胁的地方势力分成了三组,从难到简单,逐个击破。

比如比他资历还老的后周的昭义节度使李筠、后周太祖郭威外甥李重进、女婿张永德等,这些人在赵匡胤还籍籍无名时就已经割据一方,实力不可小觑。老赵的对策是直接打趴下;对于和他平起平坐资历实力不相上下的一帮老哥们,比如慕容延钊、王彦超、武行德等,实行明升暗降,调动换防,一步步分化和瓦解他们手上的权力;最后,对一起烧香磕头拜把子的“义社十兄弟”,比如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和张令铎等老熟人,就玩旧梗,于是便有了开头的“杯酒释兵权”。宾主尽欢的临场秀

镜头再拉回到东京炎热的傍晚,一帮兄弟们对着赵匡胤高举的酒杯,还能有更多的选择吗?

曾经的结拜兄弟,现在眼含热泪,一口一个“心里苦哇,没办法呀”,但留给兄弟们的路其实就两条:要么放下兵权,以后还继续撸串,要么撸完这串就出去等着脑袋被撸。

在手上有兵就有话语权的冷兵器时代,兵权能不香吗?还能有比兵权更香东西吗?

当时这情况下,还真有比兵权更香的事——撸串!

好好留着脑袋,以后天天撸串,香啊。

赵匡胤手举酒杯说“干了”,谁知道是不是突然一个拿不稳,帐后冲出一群刀斧手呢?

刀枪剑戟中滚爬出来的将领们,虽然都是大老粗,但脑子绝对不比刀剑慢。所以才有了石守信带头涕泗横流地请“皇上给指条活路”。

赵匡胤立马摆出“我本来不想说,是你们下跪哭着求我非要说”的样子,把凳子挪近了,声泪俱下地给兄弟们讲起了“人生真谛”。

在“杯酒释兵权”之前,两波更狠的人都被拿下,剩下一帮自己兄弟,自然要更加“真情流露”一点才说得过去。

普回答:“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万一军伍作孽,彼亦不得自由耳。”——《续资治通鉴·卷二·宋纪二》

在五代十国200多年中,无数阴谋、背叛、杀戮、战争在华夏大地轮番上演。大家可能都累了,是时候回家过老婆孩子热炕头+撸串的安稳日子了。

赵匡胤在最恰当的时机,做出了反其道而行的事,将历代血腥夺权的惯例,演绎成了一场又一场声情并茂的舞台剧,他被史学家盛赞当之无愧。

人性虽然有阴暗面,但人心是可以有亮色和温柔的。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