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敏敏今年9岁,她是班级里最矮小的学生,面色蜡黄,看起来不太健康。
据妈妈说,女儿从3岁开始就总是生病,吃中药调理也无济于事,家人担心女儿的身体,也担心影响学习,这两年一直买保健品给她吃,希望能增强免疫力。
然而前段时间,敏敏的胸部逐渐鼓起,妈妈发现后连忙带她去检查,结果看了几家医院,医生都说是“性早熟”,激素水平异常。
最终,敏敏妈只能无奈接受现实,后悔不已。
性早熟——中国家庭之殇
据统计,我国6~18岁少年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约为0.43%,其中女孩发病率为0.48%,男孩为0.38%。
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至少有53万儿童出现性早熟,如此庞大的群体,早已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性早熟是指小孩过早出现了第二性征发育,判断孩子性早熟,必须寻找具体原因,然后进行干预,防止出现过多的性早熟,影响最终身高。
女孩8岁前或男孩9岁前,出现了第二性征的发育,称之为性早熟,8岁前的女孩出现乳房发育,就属于性早熟,9岁前的男孩出现GW容积的增加,GW明显增大,就属于性早熟。
小孩性早熟的原因分类具体情况如下:
一、中枢性或外周性的性早熟
1、真性性早熟:为中枢性性早熟,出第二性征发育之外,还出现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提前发动,提示性激素水平提高;
2、假性性早熟:为外周性性早熟,出现乳房发育,但未出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提前发动,性激素水平没有增高,仅为单纯的乳房发育。
二、病因
1、原发因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提前发动引起性早熟;
2、继发因素:如肿瘤等原因导致的性早熟。
性早熟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危害?
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影响:会出现青春期早恋或叛逆行为,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2、身高影响:青春期提前,骨龄加速生长,骨骺会提前闭合,导致孩子生长周期缩短,进一步导致成年后身高矮小;
3、原发病危害:部分继发性性早熟会导致原发病的危害,如神经系统肿瘤或常见的下丘脑错构瘤,以及垂体腺瘤,会产生压迫症状,导致孩子视野缺损、头疼、颅压升高等症状。
“催熟”孩子的不是豆浆和鸡肉
有说法称,我国越来越多儿童出现性早熟,元凶是炸鸡、豆浆吃太多以及喝太多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儿童性早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遗传、饮食、家庭、不良生活习惯、误食避孕药、涂抹或接触含有X激素的化妆品和药物等。
而大家常说的炸鸡、豆浆,并不为性早熟背锅。
目前还没有权威研究证明鸡肉会导致性早熟,虽然动物源性食物中确实含有微量的内源性激素,但经过烹饪后,部分激素会被破坏,剩下的有多少会被人体吸收,这是未知的。
同样,豆浆中含有的雌激素也不等于人体雌激素,而是一种叫作大豆异黄酮的植物雌激素,不仅活性低,而且在体内还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不会引起性早熟。
相反,豆浆富含优质蛋白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有诸多好处。
所以,真正“摧残”孩子的,并不是炸鸡、豆浆等食物。
预防孩子性早熟,家长能做些什么?
1、不要给宝宝乱补:不要盲目给孩子食用蜂王浆、花粉制剂、鸡胚等“补药”,也不要给孩子乱吃增进智力的保健品,那些所谓的的“保健品”、“滋补品”基本上都含有激素成分,尤其切忌大量或长期服用;
2、不要让孩子接触成人的影视作品、书籍等,不要鼓励孩子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如化妆等;
3、远离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中长期积累,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生物降解,且不易被排出,故可在机体内长期蓄积,并且其半衰期长,容易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进行生物富集,达到相当高的浓度。
天然激素:植物雌激素,异黄酮、香豆雌酚、芒柄花黄素、玉米霉烯酮;
合成激素:化学药剂,如洗涤剂、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奶瓶、玩具、食品包装袋、塑料制品焚烧产物、绝缘材料、阻燃剂、双酚A、杀虫剂有机氯化合物、除草剂、杀菌剂,汽车尾气等。
4、不要让孩子承担过重的学习压力,要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
5、不要让儿童吃反季节蔬菜或季节性被催熟的蔬菜、水果;
6、发现孩子出现性早熟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疾病因素。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