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三国志曹操传秘籍,三国群英传3武器排行榜?
1、青釭剑
曹操的两把绝世宝剑之一,由背剑官夏侯恩拿去送给了赵云,从而让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对于赵云来说,夏侯恩这慷慨解囊的大无私精神,是必须要铭记于心的。
2、古锭刀
东吴的镇山之宝,孙坚的专属武器,孙坚死后这把绝世宝刀不知所踪,曹操心腹车胄也是使用这把武器,但是完全没有体现出武器的价值就被关羽一刀砍了
3、七星刀
王允的家传宝贝,后转送曹操,曹操估计觉得自己有两把绝世宝剑反而看不上七星刀,又转送给董卓,后被董卓知晓是曹操看不上的才送给他,大怒,于是追杀曹操
使用等级18级,武力加9点,传说打死猛虎有几率得到,当然几率很低,通过秘籍可以直接获取
有哪些网络小说让你读了又读?
我之前一直不喜欢网文的,因为怕自己上瘾,然后整宿整宿的不睡觉看。但还是忍不住
我初中看的第一本网文是《神印王座》这是一本玄幻小说,当时觉得哇,妈呀这么棒,在学校午休看,回家看,被老师逮了还要看,
后来高中,手机也不让带,就看纸质版的小说,那时候《我不喜欢这世界,但我喜欢你》还没有出版,但是忘了哪一个漫画上连载了乔一的微博,然后就一直买着追,这本书讲的是乔一跟f君的纯情故事,这是我读了三遍的书
高考结束后,疯狂补网文,然后看了传闻已的久《我的奇妙男友》,这样的男友请给我一匝
大学了看的网文不多
这几本差不多的剧情,但是我最最最喜欢的是《我和我的猫都想你了》满足对恋爱的所有幻想,我推荐给朋友最多的,好评最多的一本书。《哑舍》是之前追的,之后大学了又看了一遍,读了又读,喜欢老板,喜欢那些跟古董有关的故事。
喜欢的话别忘了给我点赞哟
古代的泡妞高手都有谁?
古代的泡妞高手有很多,今天,笔者来说说西汉大才子司马相如泡妞轶事,绝对让人拍案叫绝。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年少时喜爱读书与剑术,因为崇拜战国时的蔺相如,于是改名相如。汉景帝时任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梁孝王刘武来朝,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后来他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作家相交数年,期间作《子虚赋》。
司马相如因一首《子虚赋》一炮而红后,并没有给他的仕途带来好运,相反,霉运在没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降临了。原因是梁王刘武死了。刘武是因为争取太子之位末遂,郁闷而死的。而他的死导致的后果是司马相如等一干文人都光荣地下岗了。因为新继任的梁王和汉景帝一样,不喜欢文人骚客。
司马相如不得不回成都老家,此时他父母都早已病亡,走投无路的司马相如投奔自己的好友友临邛县令王吉。
司马相如年少求学时,曾与王吉同窗,两人的关系铁得不能再铁。果然,面对一贫如洗的司马相如的到来,王吉不但“不相忘”,而且“顶力助”,并且马上做了两件大实事。
一是王吉给他安排了“三星级”的地方住——都亭。这虽是一个临时的家,但好歹司马相如不用再风餐露宿、夜宿街头了。二是积极为司马相如物色“婆姨”。
司马相如虽然现在“穷酸”,但长得并不寒酸,他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眉清目秀,一表人才,怎“英俊”两个字能形容得了?因此,“男媒婆”王吉给他物色的对象便是临邛县城第一美人——卓文君。
卓文君年方二八,不但长的美,而且家里富有,她的父亲卓王孙在当地有绰号——临邛第一富豪。
按理说一贫如洗的司马相如如果想高攀富得流油的卓文君,无异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然而,事在人为,接下来司马相如的包装和炒作堪称经典,为后世泡妞之秘籍。
自从司马相如入住新家——都亭后,司马相如便深居简出,王吉放下堂堂一县之令的架子,每天都是去都亭“问候”。
很快司马相如便引起了邛县第一富豪卓王孙的注意,他便决定宴请这位神秘来客到家里来做客,以识“庐山真面目”。
装和炒作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接下来就看司马相如的表现了。
司马相如等的就是卓王孙的家宴。当然,饶是如此,他还是故意“推托”了几次,直到卓王孙第三次派人来请他,他才勉强答应。
当然,他去之前,还要进行一番形体上的包装。他拿出当年梁王刘武赏给他的唯一两件值钱的东西:鹔鹴裘和绿绮琴。
鹔鹴裘披在身上,绿绮琴拿在手中,再加上王吉派来的马夫和轿子,司马相如马上变成了一个风度翩翩的阔少爷。
宴席上,卓王孙自然对这位仪表出众衣着华丽的阔少“另眼相看”。酒过三巡,司马相如开始一展才艺,抱过“绿绮琴”,边弹边唱道: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这首《凤求凰》很快吸引住了卓文君,她躲在屏风后朝司马相如“频频暗瞥”, 见司马相如相貌堂堂神采飞扬,已是芳心蠕动……
良久,宴席散去,卓文君仍然不能自已,沉醉在司马相如的“挑琴”之中。最后芳心大动的她来了个午夜私奔,直奔司马相如所住的都亭,一断美妙姻缘也就此上演了。
三国时期黄书是什么?
《黄书》为汉末黄巾军的法术秘籍,其中不但包括了道教太平道的经书典籍,还囊括了黄巾军首领 张角 的不传之秘,一直是道教某些派别中梦寐以求的神仙秘书。
中平元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掀起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史称“黄巾之乱”。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道教的某些派别,以“双修”和“阴阳采补”为名,制定了繁琐但神秘的仪式,通过音乐、烟雾等障眼法,在朔望之夜召集男女教徒集体进行。换句话说,就是后来道教中的旁门左道,在初一、十五的晚上,在某处隐秘地方聚众举行仪式,在神秘的环境中,男女教众集体交合,且寄希望通过此法寻求长生之道。
《黄书》认为,初一和十五之间轮番来临,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人们的求仙之道,导致阴阳不能贯通。故而,分别在初一、十五的晚上聚集教众,集体交合,通过男女阴阳感通天地,以连接阴阳,故而为合气。
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兴复燕国?
在金庸先生的名著《天龙八部》里,有着“南慕容”美誉的慕容博、慕容复爷俩,满怀“兴复大燕国”的壮志雄心,手段也堪称阴险毒辣。但仔细推敲,却叫好多读者连呼蠢到感人:“复国”这么大的事儿,关键就得手里有兵。可这处心积虑一辈子的慕容博老爹,虽然也说要“建一支义旗”,却也只是嘴上说说。儿子慕容复成天在江湖上乱跑,成天想着“收揽人心”,还不惜给人当驸马认干爹,可唯有练兵打仗这事儿,半点没干。
如此复国套路,等于是成天混在江湖上四处拱火拉仇恨,干等着天下大乱后浑水摸鱼,最后落得念佛的念佛疯的疯,也是毫不奇怪。这等没头苍蝇乱窜般的战略,比买彩票中大乐透的概率还低。但对这事儿,小说原著里,慕容博老爹也是一肚子苦水:“想我慕容氏人丁单薄,势力微弱,重建邦国,当真谈何容易?”说白了,想在大宋造个反,太难了。
而放在真实的历史上,慕容博的这声哀叹,其实也非常靠谱。在大宋“造个反”有多难? 首先就要看看,大宋王朝“守内虚外”的军事制度。
其实,造反这事儿,放在宋朝历史上,真不是稀罕事。大宋“田制不立”,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农民差役赋税压力更极重。别看“富宋”的城市高度繁荣,但哪怕在“梦华”一般的汴京,都是“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农民起义也就成了常事,比如在号称古代“最好四十年”的宋仁宗年间,农民起义就多达四十多次。北宋一百六十七年国祚,爆发农民起义二百零二次,每年都要“造一两次反”。
如此“造反成风”的朝代,慕容博爷俩凑个热闹,似乎是不难,但想成功,却比登天还难:北宋二百零二次农民起义不假,但全都是地方性起义,没有一次发展成类似黄巢李自成那样的全国性大乱。别管一开始声势多大,几乎多是很快被平掉。因为大宋这“守内虚外”政策,“守”得太彻底!
就以军队来说,宋太祖年间,北宋禁军不过二十二万人,发展到八十年后的宋仁宗年间,竟膨胀到一百二十六万人。而且要注意,恰恰是《澶渊之盟》后的“宋辽和平”年代,北宋的军队开始滚雪球般膨胀,就是为了“防造反”。养兵更是不惜血本,哪怕你是禁军中普通一兵,平日傻吃混日子,也是躺着就有钱粮拿。大宋号称“富庶”的财政收入,六分之五都用来养兵。
这么不惜血本养出的军队,三分之二以上都驻扎在汴京周围,哪里有风吹草动,立刻就能迅速开动。能不能打两说,但数量上却是绝对优势,普通的农民起义,人少且战斗力差,当然很快就给平掉。至于慕容博“建一支义旗”?那还真不够给人塞牙缝。
而且,哪怕慕容博父子“复国”决心坚定,不惜叫麾下“义旗”们修炼慕容家传武功,各个练成斗转星移参合指,打起来以一当十,也恐怕架不住北宋“守内”的另一个大招:招兵!在大宋朝廷看来,造反不就是为钱嘛,那就比比谁钱多?只要发生动乱或灾害,大宋除了开打,也摇起“招兵”大旗,经常把“与人为害者募之入军”。诸如“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之类的俗话,也正是从北宋年间起流行。以宋代学者吴儆的话说:“防盗莫先于慕名为兵”——把这帮人都当兵来“养”,大宋就安全了。
如此操作,倘若姑苏慕容家真贸贸然造反,后果也可以想:就算一开始占了便宜,暴打宋军一顿,可大宋只要“招兵”。自家的“义旗”们,除了邓百川包不同等几位死忠外,恐怕都要分分钟投奔朝廷,只把自家闪成光杆司令。招兵买马?就算把燕子坞等“姑苏慕容产业”全卖了当军费,恐怕也竹篮打水一场空。造反如此艰难,慕容博慕容复爷俩选择“混江湖”,其实也是扬长避短。
而细细看这事儿的话,大宋养兵的钱,招兵的钱,根子上说,还是要狠刮老百姓。如此下来,越造反越养兵,越养兵越造反,这样的恶性循环,也就折磨了北宋一百多年,直到踩入靖康之耻的大坑。
但放在《天龙八部》小说里,相信也正是这“守内虚外”的制度,让知道自己斤两的慕容博爷俩,看到了“复国”新契机:大宋“守内”不假,对外边防武备可就“虚”了,挑起大宋跟外敌开战不就得了?如此苦心,正如慕容博给萧远山的一句解释:“倘若宋辽间战衅重开,大燕便能乘时而动。”
可问题来了,你要拱火,却哪里拱不好,可为啥偏偏要挑起宋辽大战,为此不惜逮着萧远山一家人坑呢?因为放在《天龙八部》的背景年代,即北宋中后期时,这宋辽边境,就是大宋国防最薄弱的地方。
北宋“守内虚外”,国防出名的“虚”,而作为北宋防御辽国屏障的河北要地,那更是“虚”到家。宋辽和平后,随着北宋腐败加剧,河北禁军也加速腐化,各级军官大多纨绔膏粱子弟,这帮守土有责的军将,以元祐年间(《天龙八部》背景年代)监察御史张舜民的怒斥说,简直“唯是饮食宴乐,优游暇日而已”,除了吃喝就是旅游。日常军事训练也“不修讲复”,就是一群吃货军官带领的“废物军团”。
更可怕的是,就是这样的“废物军团”,到后来连数都凑不齐:比如河北的战略要冲定州,账面上驻扎着十万人,到了北宋中后期,平时竟只有六七千人。而且这还是“河北最为屯兵处”,其他的战略要地,兵员更是注水。如此“虚”的国防,自然就被慕容博爷俩盯上。
而放在真实的历史上,看过这样的国防,这样的“守内虚外”,也就能明白。为什么“联金灭辽”战场上,河北禁军组成的宋军,先被辽国残兵打的稀里哗啦,又被金军铁蹄碾压的体无完肤,叫理论上重兵把守的汴京,轻易就暴露在金军马刀下——靠着“守内”和“养兵”,大宋获得了心理安全,然后心安理得的文恬武嬉,把国防糟蹋成渣。靖康之耻,正是为这一切买单。
但比起这些触目惊心的北宋王朝败笔来,慕容博爷俩选择“混江湖”,却也来自宋代另一个社会风气:高涨的民间尚武风。
宋朝常被称为“弱宋”,但事实证明,“弱”的是北宋的统治者,老百姓非但不弱,相反习武风气极盛。大宋的民间各地,更是习武“社团”林立,民间“结社”成风。比如在北宋中期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各地,老百姓就组成“弓箭社”,每个“社员”配备弓箭刀剑,平日里集合练武,一旦遇到外敌或盗贼入侵,就结伙抵抗。以大文豪苏轼估算,仅定、保两州,就有651个“弓箭社”,三万多人成为“社员”。
如此盛况,也成了后世武侠小说的“素材”。慕容博父子混在其中,也是正常:这么个藏龙卧虎的“江湖”,当然是自己“复国”的助力。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弓箭社”当然没有帮慕容家复国,却成了大宋王朝的真正救星:当靖康之耻爆发,北方半壁山河沦陷时,正是北方大批“弓箭社”站出来,他们或结寨自保,或组成义军,哪怕装备低劣训练有限,却依然与强大金人浴血死磕。宋室南渡后,正是以“弓箭社”为骨干的北方义军们,多年如一日的不屈苦战,才为仓皇南窜的南宋,赢得了稳住阵脚的黄金时间,以及一次次大好的光复机会。只可惜,宁可杀良将认大爷送钱“换和平”的南宋王朝,对不起这么多忠勇的百姓。
慕容博爷俩“混江湖”的话题,其实就是这么个小切口,足够帮我们看懂北宋的兴衰,更有多少反思在其中。
参考资料:乐小鱼《北宋军事制度变迁》》、《“靖康之耻”全是因为腐败?八十万禁军不能打还真是个体制问题 》、范学辉《募兵制度与北宋的“百年无事”》 、何玉红、曹伟芹《禁军缺额与北宋军政》、杨向东《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