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范德华方程,绝热自由膨胀温度的变化?
绝热自由膨胀过程的状态参量温度T不变,体积V增大、压强P减小 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过程中不受外界阻力,所以外界不对气体做功。
根据△U=Q+A.A结合该过程中A=0,Q=0以及△U=0即U1=U2在该过程中,气体膨胀前后体积V发生了变化,温度T未变。 绝热自由膨胀过程中,压强、体积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确与等温膨胀中这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相同,即P2V2=P1V1。
范德华气体摩尔方程详细讲解?
方程的形式
范德华方程具体形式为:
范德华方程式
(p+a'/v•v)(v-b')=kT
式中p为气体的压强,a'为度量分子间引力的唯象参数,b'为单个分子本身包含的体积,v为每个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大小(即气体的体积除以总分子数量),k为玻尔兹曼常数,T绝对温度。
适用范围
范氏方程对气-液临界温度以上流体性质的描写优于理想气体方程。对温度稍低于临界温度的液体和低压气体也有较合理的描述。
但是,当描述对象处于状态参量空间(P,V,T)中气液相变区(即正在发生气液转变)时,对于固定的温度,气相的压强恒为所在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即不再随体积V(严格地说应该是单位质量气体占用的体积,即比容)变化而变化,所以这种情况下范氏方程不再适用。
引力为何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引力为何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为什么离质量源越远引力就越小?平方反比有何特殊意义?
几个世纪以来,牛顿万有引力是描述引力最成功的理论。牛顿认为宇宙中的每一个质量物体都会互相施加一种神乎其神的力,这种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告诉了我们:任何质量系统在引力作用下的行为。
那么引力为什么满足与距离平方反比的关系?首先看一下我们所处的太阳系。
太阳是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天体,几乎所有已知的物体,从行星到小行星和大多数彗星都绕着太阳以圆形或椭圆形轨道运行。不管是圆形,还是椭圆形,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稳定的闭合轨道,这就意味着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在一个周期后就会回到与开始的相同的位置。
单从数学上来说,我们知道所有的力都是矢量,这意味着力有大小还有方向。以我们的太阳系为例,作用在每个天体上的力,其方向近似地朝向太阳的中心。
如果想让天体围绕太阳的轨道是闭合的,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有一个力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引力就是这样);另一个是:有一个力随距离线性增加(弹簧就是这样)。其实平方反比和线性增加一样,没有任何特殊性,伯特兰定理就证明了在经典力学里要想形成稳定的闭合轨道,以上是唯一的两种可能性!而且伯特兰定理在广义相对论下并不成立,下文会说到。
所以根据伯特兰定理,引力会随着距离的增加可能会变强或变弱,但只有一种特定的方式是正确的,否则在经典力学下天体就不会有稳定的闭合轨道。
生命的存在需要有稳定的轨道和适中的温度,我们确实很幸运,因为这些是控制我们宇宙的法则!
而且确实有一些力,随着距离的增加力就会增加,强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甚至还有一种力,它没有方向且均匀地渗透到了整个空间,在任何地方都是恒定的,这就是暗能量!
广义相对论下,没有闭合的引力轨道
如果我们现在还说引力是一个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力是不严谨的。因为在太阳系中有一个天体轨道显然不是闭合的,这就是广义相对论这个现代引力理论取代牛顿引力的原因!
水星的轨道在进动,或者说不闭合,这是第一个强烈暗示我们关于牛顿引力理论有缺陷的现象。花了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才代替牛顿引力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也从中认识到,引力并不完全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当涉及到的距离很大,质量和能量很小的时候,牛顿的引力只不过是广义相对论的近似值。
广义相对论也提出了一大堆已经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到证实的预测,包括光的引力弯曲,引力透镜,引力红移以及许多许多其他的预测。
其与引力强度相关的预测是:所有轨道上的天体严格来说并不遵循平方反比定律。
在广义相对论下,质量物体在引力场中速度的变化会产生引力辐射,引力辐射和电磁辐射一样会带走轨道能量。如果按照牛顿引力的话来说,就是轨道上的引力比平方反比定律略强一些,这意味着天体的轨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的衰减。最内层的行星轨道首先会衰减,其次是外层行星。最终,一切天体都将螺旋靠近轨道系统中心的引力源。总结:距离的平方反比和真实的引力强度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性
如果太阳的寿命是无限的,那么地球的轨道大约需要10^150年才会衰减到撞向太阳,虽然这种效应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像。但这意味着一个真正稳定、闭合的轨道只是牛顿引力的幻影,一个在真实宇宙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在一个受广义相对论支配的宇宙中,广义相对论是我们用来描述引力的最好的自然法则。在弱引力场中(当质量小而距离大)广义相对论可以被证明为牛顿引力,这就是平方反比定律与距离的由来!这也更加说明了平方反比定律跟引力并没有很强的关联性,也没有什么特殊性,毕竟它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成立。
但如果要问:为什么广义相对论是支配宇宙的引力理论?我估计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个标准的逃避式回答「自然法则要求引力就是这样的!」。
简述范德华方程中常数a?
V 为总体积 a 为度量分子间重力的参数 b 为1摩尔分子本身包含的体积之和 b = NAb', R 为普适气体常数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表列出了部分气体的a,b 的值 气体种类 a [kPa (dm³/mol)²] b [dm³] 氦气(He) 3.45 0.024 氢气(H2) 24.32 0.027 氮气(N2) 141.86 0.039 氧气(O2) 137.80 0.032 二氧化碳(CO2) 364.77 0.043 水蒸气(H2O) 557.29 0.031 范德华方程常用的形式(N=摩尔数) 在一般形式的范氏方程中,常数a和b 因气体/流体种类而异,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方程的形式,得到一种适用于所有气体/流体的普适形式。
为什么北方夏季潮湿冬季干燥?
夏季温度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以气态分布在空气中,所以空气湿度大,而到了冬天,即使空气中有水蒸气,也会因为温度太低而液化成水的,所以空气会变得干燥。
空气的温度越高,它容纳水蒸气(水蒸气与水汽是不同的)的能力就越高。虽然水蒸气可以与空气中的部分成分(比如悬浮的灰尘中的盐)进行化学反应,或者被多孔的粒子吸收,但这些过程或反应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相反的大多数水蒸气可以溶解在空气中。
干空气一般可以看作一种理想气体,但随着其中水汽成分的增高它的理想性越来越低。这时只有使用范德华方程才能描写它的性能。
扩展资料:
理论上“空气中的水蒸气饱和”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的饱和度与空气的成分本身无关,而只与水蒸气的温度有关。
在同一温度下真空中的水蒸气的饱和度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的饱和度实际上是一样高的。但出于简化一般人们(甚至在科学界)使用“空气中溶解的水蒸气”或“空气中的水蒸气饱和”这样的词句。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也使用这些常用的词句。
假如饱和的空气的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和空气中有凝结核(比如雾剂)的话(在自然界一般总有凝结核存在),空气中的水就会凝结。
云、窗户玻璃和其它冷的表面上的凝结水、露和雾、人在冷空气中哈出的汽等等许多现象就是这样形成的。偶尔(或在实验室中人工造成的)水蒸气可以在露点以下也不凝结。这个现象叫做过饱和。
空气中水蒸气的溶解量随温度不同而变化。一立方米空气可以在10℃下溶解9.41克水,在30℃下溶解30.38克水。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