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陷入资金链困境的ofo获得了阿里的支援——3月13日,ofo宣布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由阿里巴巴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ofo在公告中表示,此轮融资将采取股权与债权并行的融资方式。
艾媒咨询CEO张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认为,ofo越来越接近成为阿里“砧板上的肉”。以阿里一贯的投资风格来看,先少量投资,逐步控股进入董事会,最后可能全资收购对方,使其成为阿里生态的一部分,ofo也可能成为阿里的盘中餐。
换得救命钱
ofo在此轮融资前的最近的一次融资发生在2017年7月。在此之前,密集的融资保障了它的不断扩张,两次融资间隔最长的一次是D轮和E轮之间的4个月。
数月没有资金注入让ofo屡次传出资金链紧张、用户押金被挪用等负面消息。与此同时,其与大股东滴滴的关系紧张和微妙博弈也被反复提及。
2016年9月,ofo获滴滴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至2017年上半年,滴滴已通过多轮融资跻身ofo第一大机构股东,拥有近30%股份和两个董事会席位。在诸多报道中,ofo和滴滴在控制权以及企业的后续的发展上产生了分歧,滴滴向ofo派驻高管后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阿里被认为是ofo引进来制衡大股东滴滴的选择。工商信息显示,ofo创始人戴威通过动产抵押方式,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的借款。
需要注意的是,若扣除掉换取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约2.8亿美元)的借款,ofo本轮实际融资可能只有5.8亿美元。根据公开数据,ofo全球拥有的单车数量约为1200万辆。也就是说,它几乎是以目前运营的所有单车换取了阿里的借款,这也从侧面反映了ofo的融资困境和压力。
据称,阿里系股东已经进入了ofo董事会,ofo方面并未对此进行回应。张毅认为,阿里对ofo的控制是迟早的事情。对于阿里来说,ofo的单车和用户足够多,对自身来说是绝好的流量入口,就像阿里收购UC和高德一样,这都符合阿里拓展流量入口的战略需求。
同时,阿里、滴滴也都留有后手。在去年年末,阿里促成了哈罗单车与永安行合并,并成为其实际控制人。与摩拜、ofo在一线城市厮杀不同,2016年11月才入场的哈罗单车最开始便选择了布局二线以下城市的策略,这也被称为“农村包围城市”。而日前,滴滴自营的共享单车平台也先后在南昌、合肥两地上线。
未来前景
去年下半年以来,共享单车市场陷入危局。多家单车品牌接连倒闭,悟空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几十余家企业皆已退市。作为共享单车行业的头部企业,摩拜和ofo双方一直在融资上紧咬对方,市场占有率也相当接近,合并一直被认为是两者的最终命运,至少在投资人眼中是如此。
但目前来看,两者距离这个结果更远了一些。连此前称“行业格局已定,唯有两家合并才有可能盈利”的朱啸虎去年12月在接受采访时也改变了口吻,称摩拜和ofo合并“没那么容易”,“不光要看创业者的格局,还要看双方股东们的选择,这是很复杂的,以前合并案的经验是不可复制的。事实上,我们都不希望两家公司打到山穷水尽再合并”。
阿里进一步投资ofo后,阿里和腾讯在共享单车领域的竞争格局超于复杂化。腾讯自己投资了摩拜,腾讯与阿里共同持股的滴滴又投资了ofo,看起来共享单车领域两大头部企业咬合未定,而此次阿里领投滴滴则表明,后者更靠拢阿里。
在哈罗单车获得蚂蚁金服投资后,马化腾则在朋友圈评论,“被当做支付的推广工具了,可怜了其余小股东被锁死。”
资本之外,行业自身的成长也至关重要。微创中国董事长唐骏认为,共享单车的下一步是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行业的困境核心问题还是出在由烧钱大战所引发的无序竞争。如果继续烧钱,不仅一个17亿救不了ofo,两个17亿也救不了。共享单车企业一定要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一方面是靠技术创新,比如解决单车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的使用问题,单车损坏问题,提高用户体验等。另一方面是靠模式创新。分时租赁的盈利模式太过单一,未来可以考虑加强和广告、旅游等行业的结合,真正形成一个成熟且丰富的转化路径。”
ofo方面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未来会加强精细化运营,举例来说,在线下进行网格化运维,配备足够的线下运维人手,配合后台大数据系统等技术手段的利用,来提升单车的管理和运维。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