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战争1944无敌版,盟军还能取得战争胜利吗?
没有如果,如果希特勒打赢了这场战争,全世界都将匍匐在德意志的脚下。
二战期间你认为最好的步枪有哪些?
俄 莫辛纳甘
德 卡宾枪
美 M1加兰德 M1903春田
日 38式步枪
中 汉阳造 中正式 毛瑟步枪
英 李.恩菲尔德
.......开眼看世界
抗战战略反攻标志战役?
这场战役应该是湘西会战,因战场主要集中在雪峰山附近,所以也叫雪峰山会战,日本当年发动此次会战的主要目的是摧毁芷江机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胁迫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投降,以便解决在华战事,所以日本方面称之为芷江会战。这场战役国民党军以伤亡1万9千余人的代价造成日军伤亡2万8千余人,是不折不扣的大胜仗。
经次战役,日本在华派遣司令冈村宁次不得不放弃战略进攻,进入战略防御,而中国军队彻底进入大反攻,收复失地,在不久后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而日本首次投降的地点也是在芷江!
美国智库发布报告称美军无法同时与主要大国打两场战争?
美国最初提出的本土绝对安全的国防思想是2.5线战争概念。
①最初的2.5线战争概念既——美国独自同时打赢苏(俄)、中,并同时打赢在中东或非洲的一场不对称战争。
②后来,随着局势的发展,美国调整了其2.5线战争概念,既美国在主要盟友的协助下,打赢中俄之中的一个,同时应付另一个,并同时打赢中东或非洲的敌人。
③在往后,美国该概念调整为,美国要么单挑赢中俄之中的一个,要么美国只能在盟友协助下同时应付中俄,并打赢中东或非洲的敌人。
美国智库发布的最新报告,换汤不换药,实际上还是美国2.5线战争概念的第三个版本,只是这次主要是在美国单独作战背景下的军力模拟分析。
站在美国的立场,美国当前面临的仍旧还是2.5线战争概念的威胁——欧洲方向(俄)、亚洲方向(中)、西亚中东方向(伊朗)。
虽然美国军力仍然是全球第一,甚至全球第二军力可以是美国的一半军力,但是随着当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开始强调本土防御和近海作战、区域拒止的战术思想下,美国的确面临很大的挑战。
美国一直强调本土绝对安全,同时一直强调别国对美国构成威胁,并强调御敌于本土之外,啥意思,就是说美国看到哪个国家对美国造成威胁了,会跑到对方国家地盘出手,解除美国面临的这个危机。
也正是因为美国这个逻辑,主要国家都针锋相对的提出了本土防御、近海作战、反介入/区域拒止概念,随着这些概念以及对概念的理论体系的完善及军事装备的填充,反过来促使美国的2.5线战争大打折扣。
就常规战争来说,当前的确美国很难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前提是这两个全球主要大国指的是中俄,还有一个前提是美国跑到后两者家门口作战。
1.以美国深入对方近海作战为模型分析。随着俄罗斯逐渐升级全新的导弹预警系统,当前全球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立体式导弹预警系统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美国两家,导弹预警系统,主要是由预警卫星监视系统和地面雷达系统组成,地面雷达系统又分为洲际导弹预警雷达网和潜地导弹预警雷达网。与之对应的,则是全球导弹拦截系统,二者结合统称为全球导弹防御系统。
随着俄罗斯已经官方宣布正在帮助中国建立导弹预警系统,同时后者自身已经初步实现拦截体系,也就是说美、俄、中三国都已经拥有全球导弹防御系统。
这意味着,美国要跑来后两国近海作战,即便美国的兵力投送能力全球第一,也难以获得胜利。
中不必说,俄罗斯在本土周边主要海域,既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区域一直都在实施和完善“区域拒止/反介入”战略,这也是北约主要的应对目标,每年北约都要在上述海域进行海上拦截、反潜战、两栖行动和防空作战等演习科目,就是为了突破俄罗斯该战术。
美国同时开辟两场战争,势必意味着兵力的分散,如此俄中两国的“区域拒止/反介入”战术加上全球导弹防御体系,在家门口作战,美国很难讨到便宜。
当然,美国集中兵力开辟一场战争,则未必无法突破“区域拒止/反介入”战术加上全球导弹防御体系,功大欺理是常态。
2.以美国在自家近海作战作为模型分析。
这种情况很难分析,也没必要分析,首先美国的国防思想就是御敌于对方国门之内,所以美国不会让战争在自家门口发生的局面出现。
此外,抛开兵力投送能力因素,当前谁也不会跑到美国家门口和美军叫板。
总之,美国当前的确难以同时开辟两场和全球主要国家的战争,而且制约美国的一个重大因素是,美国全球霸主的这个地位,为了维护美国自身这个巨大的利益,其也不敢开辟和应对这样两场战争。
二战中德军的表现为何如此前后不一?
二战初期,希特勒的决策尽管与其将帅经常相左,但由于德军装备精良,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在空军的掩护下,发动的陆地闪击战,欧洲小国往往难以招架。
因此,德军事实上没费多少功夫,就占领莱茵河、奥地利、捷克的苏台德地区,攻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又迅速经由马奇诺防线北方的卢森堡攻下法国,一直打到瑞士边境,将数十万英国军队彻底赶回到了英伦三岛。
此时,拥有强大军工体系支撑的德国,其军队在欧洲大陆征战时,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所遇到的抵抗,除了法国战场的英法联军以外,别的国家军队,面对德军都是以卵击石,干脆选择投降了事。
巴巴罗萨作战计划,是希特勒亲自构思,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将帅们认为应该直接攻打莫斯科,但希特勒认为应该首先攻打乌克兰,以及波罗的海的丰富资源后,才挥师莫斯科,应先歼灭莫斯科以西的苏军主力。
因意大利在希腊失败,德军被迫发动了巴尔干战役,导致巴巴罗萨计划被推迟一个多月才实施,德军未能在严寒来临之前占领莫斯科,从而最终输掉了苏德战争。
德国之所以发动苏德战争,还是因为资源的问题,希特勒的想法是先占领天然粮仓乌克兰,克提供给德国大量的优质食物;占领巴库油田,可维持德国庞大战争机器的运转;最终占领苏联全境,获得充足的劳动力,助力德国经济持续领先世界。
德国输掉苏德战争,有两点原因非常重要,首先,是猪队友墨索里尼拖了后腿,倘若其不在巴尔干地区惹事,德军就不去营救希腊、南斯拉夫等地的意大利军队,按照预订计划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就非常有可能在冬季前打下莫斯科。
其次,天助苏联,天不灭苏联,1941年10月18日,莫斯科周边地区下了大雪,提前一个月进入冬季,未充分作好过冬准备的德军遭遇了沉重打击,导致直接兵败莫斯科。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希特勒本人,倘若让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不去进攻乌克兰,而是配合冯·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合力攻打莫斯科,则莫斯科城早就攻克了,那么,二战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所以,苏德战争德国最终战败,关键还是犯了战略上的错误,是希特勒本人造成了,虽然打下了乌克兰,但却输掉了莫斯科,输掉了整个苏联。综上,二战时期的德军,前期非常强悍,与所在交战国国土面积小,国防力量薄弱有很大的关系,德国的装甲集群在空军掩护下,真的所向无敌,连法国这般强大的国家都选择了投降,别的欧洲小国家,选择投降,至少军民性命无忧。
苏德战争爆发,先期的基辅会战,打死并俘虏苏军上百万人,取得了开战来的巨大胜利,但苏联是个大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陆地面积,由于战线过长,德军的补给线一时跟不上,进攻中的德军装甲集群和摩托化部队得经常停下来,等后面后勤部队将粮弹油运上来。
苏军进入战时总动员,美英等盟国的军火、粮食等源源不断的供应上来了,有了与德军血战到底的本钱,战争拖到了消耗战,则德军闪电战的优势在广袤无边,坦克、汽车开不到尽头的苏联,就彻底失效了,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莫斯科等会战,德军主力消耗殆尽,元气大伤,埋下了战败的伏笔。英美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导致希特勒腹背受敌,苏军就开始积极反攻,一直打到柏林城下,苏德战争以希特勒自杀,苏军攻克柏林而结束。
因此,综观二战时期,德军给人的印象,前期,非常强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后期,却非常弱鸡,被苏军追着屁股打,从斯大林格勒开始,一直追赶到柏林城下。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