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CEO:微软,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公司 原创

  • A+
所属分类:其他教程
摘要

​撰稿丨千山审校 | 云昭过去一年,美国科技股怎一个“惨”字了得?曾经领跑美股大盘的明星股——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特斯拉等遭遇集体雪崩,市值大幅缩水甚至腰斩。其中:

​撰稿丨千山

审校 | 云昭

过去一年,美国科技股怎一个“惨”字了得?

曾经领跑美股大盘的明星股——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特斯拉等遭遇集体雪崩,市值大幅缩水甚至腰斩。其中:

  • 苹果市值蒸发1万亿美元,18个月以来首次跌破2万亿美元关口。
  • 微软全年跌超30%,市值1.7万亿美元,是“万亿美元俱乐部”的唯三幸存者之一。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下挫41%,市值跌至1.1万亿美元。
  • 亚马逊蒸发的市值同样高达1万亿美元,股价几乎腰斩,跌出万亿市值企业行列。
  • Meta股价下跌近三分之二,市值仅剩3000多亿美元。

在“跌跌”不休的境况中,一众科技巨擘也不得不停止扩张脚步,直面困境,采取各种自救行动:收缩主营业务、调整资源配置、执行裁员计划等等。

面向2023年的新征程,这些科技企业的掌舵人心中自有一本账。日前,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直言不讳:科技行业在未来2年时间里仍笼罩在阴霾之下。尽管长期来看,科技公司的发展前景依然强劲,但在行业回温之前仍需经历较长的痛苦期。

一、未来两年依旧艰难,但也无需过于悲观

纳德拉对外主要表达了以下观点:

  •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趋于平稳,以及全球经济日益动荡,科技行业在未来两年将会很艰难。
  • 科技公司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公司,要用新标准来衡量自己,但也无需过于悲观。
  • 人工智能将推动下一个时代的到来,科技公司的长期增长前景强劲。

1、由于疫情趋于平稳,以及全球经济日益动荡,科技行业在未来两年将会很艰难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在助力科学防控、精准施控、维护经济和社会运行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也加速了全球数字化转型进程。

对此,纳德拉肯定,疫情期间,随着对云计算等相关业务的需求大增,一些科技企业确实获得了发展上的大提速。但也要看到,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真正的衰退。

需求放缓和经济衰退让科技行业不得不进行相应调整。其中,裁员就是企业降低成本时最直接的手段。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裁员新闻在行业内此起彼伏:微软在去年十月份就宣布了一轮裁员,Meta被曝裁员1.1万人,亚马逊宣布裁员1.8万人……细数之下,未卷入裁员潮的科技巨头寥寥无几。

2、科技公司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公司,要用新标准来衡量自己,但也无需过于悲观

面对外在环境的客观变化,纳德拉提醒,不要对科技公司抱有滤镜,时刻审视内部,反省自身的效率是否达到了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水平至关重要。

“归根结底,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所做的事情上是最有效率的。随着范式的改变,标准的提高,我们必须用新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我们也不能对全球变化免疫。”

不过,对于科技行业的发展方向,他认为也不用感到悲观。

首先,科技行业的工作岗位并不只存在于科技行业。随着技术触达商业的各个环节,企业必然寻求数字化转型,这意味着大多数行业的组织机构都需要技术人员。从整体来看,技术人员的岗位是增加的。

再者,无论经济形势如何,软件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大部分企业依旧是刚需,这意味着需求虽然疲软,但不会消失。

3、人工智能将推动下一个时代的到来,科技公司的长期增长前景强劲

纳德拉重点提及了对行业长期前景保持乐观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在云之后,人工智能可能是发展的新范式。如果说2007年左右云的流行开启了新的计算时代,那么下一个可能带来相似变化的技术就是人工智能,而我们正处在这个转折的节点上。

微软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动作频频。

2019年,微软向OpenAI投资了10亿美元,同一时期,微软Azure云成为了OpenAI的独家算力伙伴。此后,微软也一直出钱出力,支持OpenAI的业务。

近期爆火刷屏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所有者就是OpenAI。就在昨天,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正在讨论向OpenAI继续投资100亿美元的相关计划。此外,这笔注入将是一项复杂交易的一部分,在收回投资之前,该公司将获得OpenAI 75%的利润(目前尚不清楚OpenAI在微软云计算部门的支出是否会计入其账目)。无论结果如何,可以预见,两者的合作日后必将深化。

此外,纳德拉还提到了于去年在GitHub上推出的Copilot编程服务——允许开发人员使用AI来帮助编写代码。尽管版权争议尚未平息,但纳德拉依旧认为,这一服务会切实地让开发人员在他们的工作中拥抱人工智能,提升工作效率。“对我来说,知识工作、信息工作、一线工作、软件开发,所有这些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改变。”

二、搜索加持AI对话能力过于超前还是适逢其会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OpenAI与微软Bing的最新合作计划被曝光,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少许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

知情人士称,微软正与OpenAI一起研究一款具备AI对话能力的新版Bing搜索引擎,预计将于3月底前公布。

OpenAI可以使用ChatGPT中的人工智能功能,使Bing不仅可以返回搜索结果列表,还可以以类似人类的方式回答用户的搜索问题。

更有分析师直接指出,短期内OpenAI的ChatGPT,将会转化为Azure的增量。从长远来看,将ChatGPT功能整合到必应(Bing)可能会为微软提供难得一见的超车谷歌搜索的机会。

ChatGPT的破圈效应有目共睹。它甚至实现了之前GPT-3和OpenAI API都没有达成的效果,进入了主流用户群体的视野,并在社交网络中获得了大量关注。

其实在ChatGPT发布后不久,谷歌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就意识到了威胁,并在内部进行了“红色代码”警告,动员研究人员想办法应对。

因为早在Google I/O 2021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就发布了针对对话类应用的大语言模型 LaMDA和多任务统一模型MUM。而且这两个模型在官方演示中展示出了在多轮对话、跨模态搜索等任务上的强大能力。简言之,这两个模型的能力不亚于ChatGPT,但却至今未像ChatGPT一样面向公众开放,完全贻误时机,可以说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外界猜测,谷歌如此保守的原因主要在于:

其一,尽量低调,回避AI伦理争议。近年来谷歌AI伦理闹剧频出,算法偏见、解雇少数族裔女性研究员、AI意识觉醒事件等话题屡屡引发争议,为重建信誉需要保持谨慎;

其二,得不偿失,与主打商业模式相悖。谷歌的主营收来自广告,但聊天机器人中如果包含广告页面展示,那无疑极为“出戏”,对用户体验来说糟糕至极;

其三,成本巨大,很难找到平衡。搜索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并不新鲜,但这种结合实则并不深入。因为搜索本身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而像ChatGPT这样的模型进行单轮回答的成本或许不高,但如果叠加到搜索引擎每天数亿次的搜索中时,其回答成本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还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而微软同样作为巨头,为何推动Bing和ChatGPT的深度合作呢?

关键还在于Bing和谷歌搜索的市场占有率有显著差距。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搜索市场中Bing的市占率不超过10%,而Google的市占率保守估计也不低于80%。正因为这种体量的不同,Bing的同期收入要远远低于谷歌的搜索业务。也就是说,由于利润率较低,Bing不用承担过多的营收压力。

船大固然抗压,船小却更好掉头。微软必应敢于进行这种更有突破性的尝试,就是因为更能承担试错成本。而且像Chat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进入大规模商用场景后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也没人可以预见。赌局已开,胜负未定,但万一成就了某个颠覆式的爆点,那么就可以在新时代来临时体会一下稳坐钓鱼台的惬意。

2023年初始,凛冬已至,风雪未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中,科技公司或许需要蛰伏更久,以候春归。但技术创新永无止境,有时候,择定无数条技术路径中出其不意的一条,就可以在一个新时代来临之际把握先机,甚至赢下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王座之争。

参考链接: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3/01/06/microsoft_nadella_tough_years_ahead/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4525730743867077

https://www.pingwest.com/a/275987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