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暖暖环游世界俄罗斯,说说黑龙江怎么样?
我是黑龙江人,现在居住在三亚。我的父母都是山东人,人啊我觉得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家乡,永远改变不了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我觉得东北人都比较豪爽,很热情,在三亚我经常会遇到家乡人,当他们听到你的讲话就会听出来你是哪里人,我觉得在异地遇到同乡,都非常热情,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感,所以东北人很热情也很豪爽,有些地域黑,我觉得哪里都有好与坏,所以说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永远不会忘记家乡一草一木。还有家乡亲人们。
如何评价土耳其这个国家?
拿破仑曾说:“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么首都就会是伊斯坦布尔。”“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行走在土耳其,最大的不同便是对当地人的印象。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一直存在“双城情结”。生活在土耳其的国人习惯把这两座城市叫做“坦布”和“安村”,光从昵称来看,两者似乎不像伦敦、巴黎那样处于同一个量级。下面,我通过对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的分析来回答这个问题。见下文:
土耳其双城记: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的“双城情结”
土耳其位置图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双城记》说的是伦敦和巴黎,但如果要聊一聊土耳其的“双城记”,自然便是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生活在土耳其的国人习惯把这两座城市叫做“坦布”和“安村”,光从昵称来看,两者似乎不像伦敦、巴黎那样处于同一个量级。
土耳其共和国在欧洲的位置
作为土耳其最大的两座城市,安卡拉与伊斯坦布尔之于国家的政经与文化举足轻重,不过这两大城市,彼此之间却长期有着微妙的“双城情结”。
拿破仑曾说:“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么首都就会是伊斯坦布尔。”
虽然在上个世纪,伊斯坦布尔卸下一直以来的首都光环,但到现在它仍散发着大城魅力,吸引全世界的人前来探索。也因为如此,对土耳其不熟悉的人时常误以为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的首都,但早在1923年建国之初,土耳其的首都就已迁到位于安纳托利亚的安卡拉。
图为安卡拉投票所内的阿塔图克像。
在土耳其历史上,伊斯坦布尔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文化与历史悠久。那又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让凯末尔将新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定在安卡拉呢?
壹▌首都论战:安卡拉派VS 伊斯坦布尔派
土耳其迁首都的故事,要从一次世界大战鄂图曼土耳其战败后说起。当时,西方势力入侵鄂图曼土耳其,许多国土遭到占领,伊斯坦布尔也落入协约国手中。凯末尔在一战结束后发起独立战争,并成功取得胜利。
蘇丹皇太后筵席,鄂圖曼水彩畫(布里奇曼藝術圖書館)
凯末尔计划建立一个新的土耳其共和国,摆脱过去奥斯曼土耳其的阴影。1920年,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成立;1922年11月时奥斯曼土耳其末代苏丹遭到驱逐出境,此时的土耳其的首都名义上虽然是伊斯坦布尔,但实际上的决策中心已经变成安卡拉。
1923年1月时,凯末尔在一场演讲提到,“环境条件会影响一个人的想法。”他表示:“一个住在安卡拉的人会是一种想法,住在伊斯坦布尔的人会是另一种想法,住在巴黎的人又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想法。”
图为1923年,阿塔图克与妻子、幕僚在土耳其东南大城阿达纳。
凯末尔这番言论,为接下来迁移首都一事拉开序幕。
社会上对于首都应该维持伊斯坦布尔或是改成安卡拉,开始出现讨论的声音。同年3月,挺伊斯坦布尔派与挺安卡拉派两方人马开始藉由报纸发起“笔战”。到了7月,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清楚界定土耳其领土范围的《洛桑条约》后,新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应该落座于哪?更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
托普卡珀和多尔玛巴赫切宫为奥斯曼帝国苏丹的主要居所
伊斯坦布尔派表示,也许安卡拉在战争时期是一个适合的首都地点,但在和平时期,已开发的伊斯坦布尔更适合成为一个国家的首都,甚至在报纸专栏中表示:“脑袋一样的话,地点换去哪里都没有差。”批评凯末尔政权想要用换首都来改变国家的做法。
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于6世纪为拜占庭帝国所建,原为教堂,后为清真寺,今为博物馆。
伊斯坦布尔派也从实际面分析,如果将首都迁至安卡拉,政府需要投资一笔为数不小的金额在建设城市上,这对于一个刚打完仗的国家来说,是一项不必要的开销;安卡拉派则认为,就地理位置来说,伊斯坦布尔已经不适合作为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它距离西方国家的位置太近,战略位置不佳。
除此之外,伊斯坦布尔早就丧失首都功能,如今是以安卡拉代表的凯末尔势力,将伊斯坦布尔从西方列强手中救回,伊斯坦布尔当然得隶属于安卡拉之下。有趣的是,在两方争论不休时,驻伊斯坦布尔的外国使节人员匿名向报纸表示,他们虽然无权干预首都的位置,但伊斯坦布尔是伊斯兰世界与商业的中心,应该有资格继续成为土耳其的首都。
贰▌新都新气象?挥手告别古老的奥斯曼土耳其
在各界高度的讨论声中,协约国于1923年10月6号撤出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军队进驻后,对于首都位置一事也需要尽快决定。然而,土耳其的新领导人凯末尔,一直以来都偏向选择安卡拉作为首都,尽管他的亲信劳费特反对迁都。
1923年,土耳其军队重返接管伊斯坦布尔,首都位置一事也需要尽快决定。而土耳其的新领导人凯末尔,一直
劳费特曾表示,伊斯坦布尔不论是在城市建设基础或是其他方面,都比安卡拉还适合当国家的首都。劳费特在提及首都一字时,使用了源自波斯语的古土耳其语“Payitaht”,而不是现代土耳其语的“Başkent”。对此,凯末尔表示,正是因为使用“Payitaht”与“Başkent”的两种人太不同了,使用“Payitaht”的人还停留在旧时代,所以才需要透过法律来宣布,让“Payitaht”一词不会在新土耳其共和国中被使用。
言下之意,清楚表达了安卡拉作为新首都不仅只是战略考量,更是要从老旧的鄂图曼土耳其中走出来,成立一个更新且更现代的土耳其共和国。1923年10月9号,当时的土耳其外交部长伊斯魅特将新首都的法案呈交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并在同年10月13号通过,安卡拉遂正式成为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
图为1923年,还不算上是个开发成熟的城市安卡拉。
综合当时的情势,安卡拉获选为首都有四大原因:首先,在战略位置上,伊斯坦布尔距离西方国家太近,位于土耳其中部的安卡拉,不但距离邻国都有缓冲距离,而且与土耳其的边疆省份都比较近,有利未来的平衡发展;第二,安卡拉有铁路经过,物资运送上较为方便;第三,在独立战争时,安卡拉地区的人民相当踊跃地支持凯末尔的行动,对凯末尔来说,安卡拉可以做为榜样,激起全国各地一致向外的决心;第四,安卡拉从未被外国势力占领过,某方面反映出土耳其的民族自尊心。
安卡拉被选为首都后,政府马上着手进行一连串的都市建设,从市内交通网、供水系统、照明系统到电信设备,各方面地打造安卡拉成为一个首都城市该有的样子。到二次大战结束时,土耳其政府在安卡拉投入相当多资金,所有政府部门都迁移至安卡拉,也吸引很多人民前来安卡拉寻找机会。
安卡拉城市人口成长迅速,从1923年的2万多人成长到现今的550万人,但还是不比伊斯坦布尔的2000
安卡拉城市人口成长迅速,从1923年的2万多人成长到现今的550万人。虽然在人口数上来说,伊斯坦布尔拥有2000万人口,比起安卡拉来说是一个更大的都会区;但安卡拉人口的成长速度,却是其他土耳其大城市的两倍。
叁▌安卡拉的城市与市民性格养成
如今,安卡拉几乎只是作为政治中心,伊斯坦布尔仍是土耳其的经济中心,横跨欧亚的优越地理位置与密集的人口,是首都安卡拉所远远不及的。土耳其政府也因此更加投资这座城市,在许多对外宣传的场合上,土耳其外交大使也都会提及伊斯坦布尔在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希望借此吸引外资进驻。
在历史遗迹上,伊斯坦布尔也因为其悠久的城市历史而比安卡拉拥有更多古迹资源,例如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地下皇宫与鄂图曼王朝的托普卡帕宫与多瑪帕切宫等等,每天吸引上万名观光客,创造可观的观光收入。伊斯坦布尔的人口组成也相当多元,在土耳其人普遍的认知上,如果想去大城市寻找机会,首选并不是首都,而是经济重心的伊斯坦布尔。
城市性格与形象方面,与夜生活多采多姿、休闲娱乐活动众多的伊斯坦布尔相比,安卡拉就显得稍微呆板,甚至有点无趣,观光资源也不如伊斯坦布尔,甚至没有像靠爱琴海的伊兹米尔或是靠地中海的安塔莉亚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唯一为人所知的,就是凯末尔陵寝,以及每年国庆日时的庆祝活动。
伊斯坦布尔仍是土耳其的经济中心,横跨欧亚的优越地理位置与密集的人口,是首都安卡拉所远远不及的。图为伊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行走在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最大的不同便是对当地人的印象。
因为设有许多政府机关,安卡拉整座城市给人的感觉较为严肃。对其他城市的土耳其人来说,安卡拉人也与这座城市一样,给人距离感。土耳其人普遍认为,靠海城市的居民性格上较为热情,内陆或是气候寒冷的地区居民性格较为冷漠。这种观念其实与土耳其观光城市都在西南部靠海地区有关,观光业发达的城市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
安卡拉显得稍微呆板,甚至有点无趣,观光资源唯一为人所知的,就是凯末尔陵寝,以及每年国庆日时的庆祝活动
而虽然安卡拉内有许多大学,在人口组成上算是年轻城市,但许多外地年轻人在学业完成后,依然不会在安卡拉留下来,因为比起家乡,安卡拉的就业机会不见得比较多。但尽管安卡拉人看伊斯坦布尔人,觉得他们似乎生活更有趣一点,却也不觉得政府有把伊斯坦布尔经营好。交通问题、房租贵、城市壅挤还加上许多叙利亚移民……甚至有安卡拉人说过:“一想到下班要挤渡船从欧洲回亚洲的家就心很累。”安卡拉人还是颇为享受安卡拉无趣、冷静的小确幸。
而对于土耳其总统厄多安来说,安卡拉就像是一座“样品屋城市”。在这座意识形态相对保守传统的城市,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本人与人民站在一起的照片,展示着他执政至今的政绩,不但是为了打造土耳其政府的形象,更是为他个人打广告。
图为出席安卡拉「欧亚仙境」的埃尔多安。
安卡拉市民曾经也相当支持AKP,AKP党籍的哥克切克自1994年来,就担任安卡拉市长至2017年,在2017年自动请辞后才由同属AKP的土纳接棒。安卡拉一直以来都给予厄多安强力的支持。
一位在安卡拉土生土长的年轻计程车司机认为土耳其接下来将会愈来愈好。
过去几年来,政府对于安卡拉的建设不多,加上2016年时饱受恐攻威胁,整座城市给人原地踏步的感觉。现在,人民期待着新上任的安卡拉市长可以为安卡拉带来不同气象——不仅仅只是名义上的首都,更是成为土耳其实质的政治经济中心。
留下来见证土耳其的改变?“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人的一生,不过是这个星球的匆匆过客;王朝兴衰,也仅为历史长河的短暂瞬间。繁华散尽,曲终人散,却也只有城市屹立其间,供后人品读。
意大利人降下欧盟旗帜?
关于意大利降下北约和欧盟旗帜而改升旗我国和俄罗斯国旗的事最早是由俄罗斯媒体报道的。根据俄罗斯媒体发布的视频显示:一名意大利居民把欧盟旗帜换成了俄罗斯国旗。视频中这个意大利人拿掉欧盟旗帜,换成俄罗斯的三色旗,还展示了一行字"我们相信患难见真情。感谢普京总统,感谢俄罗斯"。随后我国媒体也转载了俄罗斯媒体的相关报道,后来经过我国媒体的深扒发现:与俄罗斯的三色旗一同被升起的还有我国的五星红旗。
这两天国内媒体(包括自媒体)很多都在炒作这件事。点开相关的文章能看到诸如“意大利升起中国国旗””意大利扯下欧盟旗帜,升起五星红旗“等吸引眼球的标题,然而仔细阅读这些文章却发现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语焉不详。最后读了无数篇相关的文章才终于弄明白:原来是意大利民众自发在自家门前的旗杆上升起了中国和俄罗斯国旗。这当然是意大利人所为,不过国内媒体的报道往往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这件事是意大利政府的官方行为。
升旗事件其实只是偶然的民众自发行为。这种行为的确表达了心有善念的意大利民众对于中、俄两国在疫情危急时刻伸出援手的感激之情,但国内媒体用这来解读意大利未来政治走向就未免有些过度解读了。现在我们国内媒体对此事的解读主要倾向于认为:这既是意大利在对作为盟友的美国及欧盟成员国在意大利疫情上的不作为表达愤慨,也是在向中国和俄罗斯危难之时施以援手的感激。归根结底国内媒体其实是想以此说明中国的大国风范、展示强大的中国力量。
本次疫情期间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最为高效的全民动员能力:我们可以集中全国的医疗力量攻坚克难,我们可以统一调度各地的物资以保障民生,我们可以让14亿同胞用自我隔离观察的方式隔绝病毒。疫情期间全中国每一个社区都变成了一个抵制感染风险的堡垒。在这样的严格管控形势下其实已从物理空间上切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然而在其他国家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封城一个月是不敢想象的,单是物资供应的问题就是很多国家所难以克服的。
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正逐渐从疫情状态中走出来的国家。我们甚至在自身疫情形势日渐趋缓的前提下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派出医疗专家,向日本、韩国等国提供了物资援助。疫情期间我国对外捐赠的口罩、呼吸机、检测试剂盒等医疗物资是全球最多的,我国也是为他国提供医疗团队最多的国家。现在能像我国一样具有提供对外援助能力的只有俄罗斯、古巴等为数不多的国家。
意大利疫情爆发后作为盟友的美国及欧盟成员国不仅没能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反而落井下石截留意大利的物质:身为欧盟成员国的德国、波兰等国都曾扣押过意大利的医疗物资。美国则动用军用飞机一次性从意大利带走了50万分试剂盒。3月9日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超过韩国成为海外国家中确诊病例最多的。3月10日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在海外国家中率先破万。疫情的迅速扩散使意大利的医疗资源呈现饱和状态,以致于救死扶伤的医生大多数都会被要求优先救治那些最有可能活下来的人。
既然作为传统盟友的美国和欧盟成员国靠不住,于是病急乱投医的意大利只好向全世界广发英雄帖。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收下意大利发出的帖子的国家:当意大利方面拨通中国外交部的电话时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想到中方的反应是何等迅速:王毅部长当即答应要援助意大利一批救援物资,同时承诺如有必要中国将会派遣一支专家团队奔赴意大利支援抗疫。在中国政府做出承诺后中国民间组织也展开了行动:浙江省商会组织了数十吨救援物资,浙江省温州市、丽水市企业联盟也组织了大批援意救援物资,小米集团向意大利捐赠了数万只口罩。
3月12日中国政府派遣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红十字会组建的专家组一行9人携带必要医疗防护用品等物资从上海飞赴罗马支援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3月13日意大利红十字会主席罗卡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感谢来自中国的专家组,你们是第一批抵达意大利的国际援助者。”中国医疗专家组作为第一批抵达意大利的国际援助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3月16日古巴和委内瑞拉的医疗队同日抵达意大利首都罗马。3月18日中国浙江省组建的12人抗疫医疗专家组也启程前往意大利。3月23日派出14架军用飞机搭载医疗专家和设备飞抵意大利进行援助。25日第三批中国医疗专家也抵达了意大利米兰机场。
意大利在全世界几乎得不到大额捐助的时候只有中国、俄罗斯、古巴等国的行动会让他们心头一暖。人作为一种情感动物也许记不住别人的“锦上添花”,但一定会记得别人的“雪中送炭”。意大利民众可能的确是发在肺腑对中、俄等国表达谢意,然而如果认为这会影响到意大利在未来的政治走向就未免过度解读了。升旗事件本来就是当地民众的自发行为,而中国援助意大利也是秉承国际合作的人道主义理念。国与国之间存在政治分歧就和人与人之间存在观念不合一样正常,指望一次人道主义援助就能消除政治分歧是不切实际的。况且中意之间尽管存在政治分歧,然而也同样有着长期友好合作的历史啊。
196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外交封锁孤立新中国,而老大哥苏联当时和我国的关系也出现了波折,本身作为西方阵营成员之一的意大利就是在这时和我们展开建交谈判。中意建交50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渐深入: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意大利在罗马召集了中、意两国20多名医学界专家和学者就加强在中西医学和中西药物领域的合作进行研讨。2003年5月意大利生产活动部副部长乌尔索访华期间向中方提供了赠款和医疗器材。2008年汶川地震时意大利红十字会以及他们医学会派出了14名急救专家援助我们的抗震救灾工作。当时意大利医疗队就驻扎在四川绵阳的重灾区,帮助我国救治了900多名伤员。
2019年3月23日意大利和中国正式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意大利是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西方大国,同时也是率先支持华为参加本国5G网络建设的西方大国。由此可见作为西方阵营的成员之一的意大利和我国有着长期友好合作交往的历史,然而意大利毕竟是北约和欧盟成员国,要说和我国完全不存在政治分歧显然是不客观的。中、俄等国对意大利的援助的确令意大利民众感怀于心:3月14日一幅画着中、意医务人员“扛起”意大利的漫画作品在社交媒体上被大量转发。漫画作者奥罗拉在自己的脸书账号中谈到了她的创作初衷:“感谢所有医生、护士和那些愿意为对抗新冠病毒作出贡献的人,感谢中国在我们最危急的时刻伸出援手,而不是像欧盟那样紧闭大门,把意大利当成病毒”。
意大利民众也许真是发自肺腑感激中、俄等国的援助行为,这也可能对意大利未来的政治走向构成一定影响,但要说这能完全左右决定意大利未来的政治走向未免言过其实。我国的对外援助会在国际上收获人心,会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然而不要以为一次援助就能让我们回到万国来朝的时代。现在网上很多文章动不动就说这次疫情可能会成为中国的历史性机遇。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这得看你如何理解了。诚然在本次疫情期间中国展示了高效的全民动员能力,然而不要忘了我们在疫情中也是付出过重大牺牲代价的:三百多位抗疫工作人员因公殉职,三千多位同胞染病身亡,全国停工停产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前几天有国内媒体报道美国《外交政策》刊发的12位全球顶尖专家观点的文章。这家国内媒体在转载这篇文章时使用了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全球化开始从以美国为中心,走向以中国为中心”。听着很振奋人心吧?事实上这个观点只是其中一位新加坡专家说的,并不代表其他专家的意见。这次疫情既展示了中国的力量,但也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代价,而疫情结束后我们所面对的必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现在我们正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负重前行。我们要有大国自信,但不可以自夸自大,事实上我们未来的发展仍是任重道远。那些宣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中心、足以傲视全球,意大利即将脱离北约和欧盟而发展向我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之类的说法听听就行了,如果您非要当真就随您吧。
求几个超搞笑的幽默笑话?
希望大家多多点赞和转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分享一些非常搞笑的段子
1、有一个人,经常做同一个梦,在梦中老是发觉自己发现了一个重大的世界秘密,可是一醒过来就什么都记不得了。终于有一天,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个世界秘密给挖掘出来,于是就在枕头边放了纸和笔,再上床睡觉。当他又做梦时,就趁着似醒非醒的时候,把这个世界秘密写了下来。当他醒来时,只见纸上写着:香蕉大则香蕉皮也大!
2、两位老人认识好多年了。一天,老头鼓足勇气问老太:“你愿意嫁给我吗?” 老太想了想,回答说:“我愿意。” 第二天早晨,老头想不起来老太是怎么答复的了,只能打电话问她。 老太想了想说:“我说的是‘我愿意’。” 老头听了非常高兴。 可没想到,老太又继续说道:“幸好你给我打电话,否则我都记不得是谁向我求婚了。”
3、我们厂今天有领导来检查,车间主任一再强调要把他们当空气!!认真干自己的活,不要去观望他们,结果领导来检查的时候,我一二B同事推着装工件的小车就冲视察领导撞过去了,直接撞领导腿上,当时那哥们就震惊了,说道“我靠,什么情况,是什么东西挡住我了吗??”要不是我们陪同的经理拦着,那丫非要从那领导身上压过去。。。
4、我侄子两岁的时候是戏精一枚,跑到对面小超市跟店员说:你让我看看这个棒棒糖什么颜色好么?老板给剥开了,他拿着糖回来跟我说:叔叔我只是想看看什么颜色店员就给剥开了,退又不能退,你去把钱付了吧。
5、校花跟我表白,她羞涩的站在我面前 问我:“你愿意当我男朋友么?”一段沉默后我从衬衣口袋拿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温婉可人的女孩子,她看了一眼,眼神便暗淡了下来,“她是你的女朋友么?很漂亮,我比不上她”说完便伤心的离开了。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我无言以对,把照片放回口袋,点燃香烟心中却想到:特么都没我女装漂亮还想做我女朋友。
6、我宿舍一哥们,是个超级大近视,七百度的那种。昨晚上,我睡不着觉,在床头偷偷抽烟,被这家伙看到了。他一大早提醒我说:你得去医院看看那,我昨天晚上看到你磨牙都磨出火星子来了。
7、老婆对儿子抱怨道:我白天上班,晚上还要辅导你写作业,一个人恨不得当两个人用,你就不能好好学习,让我省点心! 儿子:这还不简单,让老爸再找一个回来,你不就省心了。 亲儿子!
8、晚上回到家,老婆已经睡了,饭桌上放着一盘红彤彤的螃蟹。 我心里瞬间暖暖的,拿到蒸锅里加热十分钟,再小心翼翼的捧回饭桌上。 然后我发现是她吃完拼起来的壳。
9、小时候包饺子,人人都有活干,我不会包饺子不会擀皮儿,我妈就让我在煮饺子时站锅台边试吃。 煮的差不多了,饺子都漂在水上面直打滚,我已经馋得张着嘴等着了,我妈捞出来一个饺子用凉水涮一下,塞我嘴里问,“熟了吗?” 我翻了半天白眼感激涕零地说:“烫!再来一个。”
10、侄子每天起的贼早,我被他吵醒后出来,我爸揉着眉头说,你侄子太烦人了,你妈不在家,你削他一顿吧!我不方便出手。 这个好,我把侄子k了一顿,侄子才答应早上安静点不吵我们。然后我爸让我把衣服穿多点,说老妈买菜快回来了。 我妈才不管我衣服穿多少呢。 我爸说:“我晓得。我是说你揍了她的心肝宝贝,衣服多穿点比较扛揍。”
俄罗斯乌克兰为什么女多男少?
原因一:二战苏德战争的影响。
早在二战时期的1941年六月,德国闪击苏联,拉开了二战苏德战争的序幕,苏德战场一直持续了四年之久,直到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苏德战争才宣告结束。虽然苏联赢得了苏德战争的胜利,但是其为战争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巨大的。
据俄罗斯的战后数据统计,在二战的各个战场上,总共有2660万苏联公民在战争中丧生,苏联总共为二战投入2200万兵力,然而战后减员足有1200多万人,减员率已经达到52.2%,这些战斗减员的兵力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男性。而且经过这次大战,很多活下来的苏联人也不愿意生孩子,不想让孩子再承受战争的苦难。
由于战争导致损失这么多男性人口,自然导致之后男女比例失衡。现在来看,战争损失了如此多的生命,没有个一二百年很难恢复均衡的男女比例。
原因二:受俄罗斯人生育观念的影响。
在俄罗斯,没有类似我们“养儿防老”这样的说法,人们普遍都崇尚自由,希望自己能有高质量的生活。很多俄罗斯人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尚且不能完全保障,为啥要生个孩子使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呢?另外还有很多俄罗斯女性天生对于生育是恐惧的,她们害怕生育孩子承受的痛苦,所以很多俄罗斯女性宁愿选择不生孩子。
而且据说俄罗斯男人都比较花心,而俄罗斯女性则希望在找到自己值得信任,不会背叛自己的伴侣时才会考虑为对方生孩子,但是很多俄罗斯女性朋友表示她们并没有遇见这样的俄罗斯男性。正是由于俄罗斯人这样的生育观念,造成她们不喜欢生孩子。生育率上不去,这种女多男少的局面将会在俄罗斯持续更长时间。
原因三:受俄罗斯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异影响。
据俄罗斯2019年的男女平均数据调查显示,俄罗斯人总体上平均寿命在70.5岁,男性平均寿命在64.7岁,而俄罗斯女性的平均寿命则在76.3岁,足足比俄罗斯男性平均寿命要高11.6岁。由于俄罗斯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表现在人口比例上就是女多男少,所以这也是俄罗斯女多男少的一个原因。
原因四:俄罗斯男性热情奔放,喜欢冒险。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以“战斗民族”著称,自然俄罗斯的朋友做啥都喜欢直来直去,比喜欢拐弯抹角,凡是自己想做的事,经常不会过多考虑,所以很多时候俄罗斯男性多少做事有一些任性和冒险。而这样的任性和冒险,有时候也会让他们付出代价,每年俄罗斯因意外冒险死亡的男性也有很多,这也客观上导致了俄罗斯女多男少的人口比例问题进一步加剧。
原因五:俄罗斯男性喜欢酗酒。
俄罗斯男性普遍喜欢饮酒。至于喝酒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民族融合的影响,当初蒙古帝国的饮酒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俄罗斯;第二点原因就是俄罗斯天气寒冷,很多男性都喜欢通过喝酒来暖暖身子。但是酒喝多了毕竟不好,更何况很多俄罗斯朋友喝的还是比较烈的伏特加,时间长了,俄罗斯男性身体自然受不了。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