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神鬼传奇龙鳞坐标,水浒传76回好句?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诗曰:
廊庙徽猷岂不周,山林却有过人谋。
凤无六翮难高举,虎入深山得自由。
四斗五方排阵势,九宫八卦运兵筹。
陷兵损将军容失,犬马从知是寇仇。
话说枢密使童贯,受了天子统军大元帅之职,径到枢密院中,便发调兵符验,要拨东京管下八路军州,各起军一万,就差本处兵马都监统率;又于京师御林军内选点二万,守护中军。枢密院下一应事务,尽委副枢密使掌管。御营中选两员良将为左羽、右翼。号令已定,不旬日之间诸事完备。一应接续军粮,并是高太尉差人趱运。那八路军马?
睢州兵马都监段鹏举、郑州兵马都监陈翥、陈州兵马都监吴秉彝、唐州兵马都监韩天麟、许州兵马都监李明、邓州兵马都监王义、洳州兵马都监马万里、嵩州兵马都监周信
御营中选到左羽、右翼良将二员为中军,那二人?
御前飞龙大将酆美、御前飞虎大将毕胜
童贯掌握中军为主帅,号令大小三军齐备,武库拨降军器,选定吉日出师。高太尉、杨太尉设筵饯行。朝廷着仰中书省一面赏军。且说童贯已令众将次日先驱军马出城,然后拜辞天子,飞身上马,出这新曹门外,五里短亭,只见高、杨二太尉为首,率领众官先在那里等候。童贯下马,高太尉执盏擎杯,与童贯道:“枢密相公此行,与朝廷必建大功,早奏凯歌。此寇潜伏水洼,不可轻进,只须先截四边粮草,坚固寨栅,诱此贼下山。先差的当的人打听消息,贼情动静,然后可以进兵。那时一个个生擒活捉,庶不负朝廷委用。望乞枢密相公裁之。”童贯道:“重蒙教诲,刻骨铭心,不敢有忘。”各饮罢酒。杨太尉也来执锺,与童贯道:“枢相素读兵书,深知韬略,剿擒此寇,易如反掌。争奈此贼潜伏水泊,地利未便。枢相到彼,必有良策。”童贯道:“下官到彼,见机而作,自有法度。”高、杨二太尉一齐进酒,贺道:“都门之外,悬望凯旋。”相别之后,各自上马。
不说高、杨二太尉并众官回京。有各衙门合属官员送路的,不知其数,或回,或送半路途回京,皆不必说。大小三军一齐进发,人人要斗,个个欲争。一行人马各随队伍,甚是严整。前军四队,先锋总领行军;后军四队,合后将军监督;左右八路军马,羽翼旗牌催督;童贯镇握中军,总统马步羽林军二万,都是御营选拣的人。童贯执鞭指点军兵进发。怎见得军容整肃?但见:
兵分九队,旗列五方。绿沉枪,点钢枪,鸦角枪,布遍野光芒;青龙刀,偃月刀,雁翎刀,生满天杀气。雀画弓,铁胎弓,宝雕弓,对插飞鱼袋内;射虎箭,狼牙箭,柳叶箭,齐攒狮子壶中。车弩,漆抹弩,脚登弩,排满前军;开山斧,偃月斧,宣花斧,紧随中队。竹节鞭,虎眼鞭,水磨鞭,齐悬在肘上;流星锤,鸡心锤,飞抓锤,各带在身边。方天戟豹尾翩翻,丈八矛珠缠错落。龙文剑掣一汪秋水,虎头牌画几缕春云。先锋猛勇,领拔山开路之精兵;元帅英雄,统喝水断桥之壮士。左统军振举威风,有斩将夺旗之手段;右统军恢弘胆略,怀安邦济世之才能。碧油幢下,东厅枢密总中军;宝纛旗边,护驾亲军为羽翼。震天鼙鼓摇山岳,映日旌旗避鬼神。
当日童贯离了东京,军马上路,正是枪刀流水急,人马撮风行。兵行五十里屯住。次日又起行,迤逦前进。不一二日已到济州界分,太守张叔夜出城迎接,大军屯住城外。只见童贯引轻骑入城,至州衙前下马。张叔夜邀请至堂上,拜罢,起居已了,侍立在面前。童枢密道:“水洼草贼,杀害良民,邀劫商旅,造恶非止一端。往往剿捕,盖为不得其人,
致容滋蔓。吾今统率大军十万,战将百员,刻日要扫清山寨,擒拿众贼,以安兆民。”张叔夜答道:“枢相在上:此寇潜伏水泊,虽然是山林狂寇,中间多有智谋勇烈之士。枢相勿以怒气自激,引军长驱;必用良谋,可成功绩。”童贯听了大怒,骂道:“都似你这等畏惧懦弱匹夫,畏刀避剑,贪生怕死,误了国家大事,以致养成贼势。吾今到此,有何惧哉!”张叔夜那里敢再言语,且备酒食供送。童枢密随即出城,次日驱领大军,近梁山泊下寨。
且说宋江等已有细作人探知多日了。宋江与吴用已自铁桶般商量下计策,只等大军到来。告示诸将,各要遵依,毋得差错。
再说童枢密调拨军兵,点差睢州兵马都监段鹏举为正先锋,郑州都监陈翥为副先锋,陈州都监吴秉彝为正合后,许州都监李明为副合后,唐州都监韩天麟、邓州都监王义二人为左哨,洳州都监马万里、嵩州都监周信二人为右哨,龙虎二将酆美、毕胜为中军羽翼。童贯为元帅,统领大军,全身披挂,亲自监督。战鼓三通,诸军尽起。行不过十里之外,尘土起处,早有敌军哨路,来的渐近。鸾铃响处,约有三十余骑哨马,都戴青包巾,各穿绿战袄,马上尽系着红缨,每边拴挂数十个铜铃,后插一把雉尾,都是钏银细杆长枪,轻弓短箭。为头的战将是谁?怎生打扮?但见:
枪横鸦角,刀插蛇皮。销金的巾帻佛头青,挑绣的战袍鹦哥绿。腰系绒绦真紫色,足穿气袴软香皮。雕鞍后对悬锦袋,内藏打将的石子;战马边紧挂铜铃,后插招风的雉尾。骠骑将军没羽箭,张清哨路最当先。
马上来的将军,号旗上写的分明:“巡哨都头领没羽箭张清。”左有龚旺,右有丁得孙。直哨到童贯军前,相离不远,只隔百十步,勒马便回。前军先锋二将不得军令,不敢乱动,报至中军主帅。童贯亲到军前,观犹未尽,张清又哨将来。童贯欲待遣人追战,左右说道:“此人鞍后锦袋中都是石子,去不放空,不可追赶。”张清连哨了三遭,不见童贯进兵,返回。行不到五里,只见山背后锣声响动,早转出五百步军来。当先四个步军头领,乃是黑旋风李逵、混世魔王樊瑞、八臂那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直奔前来。但见:
人人虎体,个个彪形。当先两座恶星神,随后二员真杀曜。李逵手持双斧,樊瑞腰掣龙泉。项充牌画玉爪狻猊,李衮牌描金睛獬豸。五百人绛衣赤袄,一部从红旆朱缨。青山中走出一群魔,绿林内迸开三昧火。
那五百步军就山坡下一字儿摆开,两边团牌齐齐扎住。童贯领军在前见了,便将玉麈尾一招,大队军马冲击前去。李逵、樊瑞引步军分开两路,都倒提着蛮牌,踅过山脚便走。童贯大军赶出山嘴,只见一派平川旷野之地,就把军马列成阵势。遥望李逵、樊瑞,度岭穿林,都不见了。童贯中军立起攒木将台,令拨法官二员上去,左招右展,一起一伏,摆作四门斗底阵。阵势才完,只听得山后炮响,就后山飞出一彪军马来。前面先锋摆布已定,只等敌军到来相战。童贯令左右拢住战马,自上将台看时,只见山东一路军马涌出来,前一队军马红旗,第二队杂采旗,第三队青旗,第四队又是杂采旗;只见山西一路人马也涌来,前一队人马是杂采旗,第二队白旗,第三队是杂采旗,第四队皂旗。旗背后尽是黄旗。大队军将,急先涌来,占住中央,里面列成阵势。远观未实,近睹分明。正南上这队人马,尽都是火焰红旗,红甲红袍,朱缨赤马。前面一把引军红旗,上面金销南斗六星,下绣朱雀之状。那把旗招展动处,红旗中涌出一员大将,怎生结束?但见:
盔顶朱缨飘一颗,猩猩袍上花千朵。
狮蛮带束紫玉团,狻猊甲露黄金锁。
狼牙木棍铁钉排,龙驹遍体胭脂抹。
红旗招展半天霞,正按南方丙丁火。
号旗上写的分明:“先锋大将霹雳火秦明”。左右两员副将,左手是圣水将单廷珪,右边是神火将魏定国。三员大将手搦兵器,都骑赤马,立于阵前。东壁一队人马尽是青旗,青甲青袍,青缨青马。前面一把引军青旗,上面金销东斗四星,下绣青龙之状。那把旗招展动处,青旗中涌出一员大将,怎生打扮?但见:
蓝靛包巾光满目,翡翠征袍花一簇。
铠甲穿连兽吐环,宝刀闪烁龙吞玉。
青遍体粉团花,战袄护身鹦鹉绿。
碧云旗动远山明,正按东方甲乙木。
号旗上写得分明:“左军大将大刀关胜”。左右两员副将,左手是丑郡马宣赞,右手是井木犴郝思文。三员大将手搦兵器,都骑青马,立于阵前。西壁一队人马尽是白旗,白甲白袍,白缨白马。前面一把引军白旗,上面金销西斗五星,下绣白虎之状。那把旗招展动处,白旗中涌出一员大将,怎生结束?但见:
漠漠寒云护太阴,梨花万朵叠层琛。
素色罗袍光闪闪,烂银铠甲冷森森。
赛霜骏马骑狮子,出白长枪搦绿沉。
一簇旗幡飘雪练,正按西方庚辛金。
号旗上写的分明:“右军大将豹子头林冲”。左右两员副将,左手是镇三山黄信,右手是病尉迟孙立。三员大将手搦兵器,都骑白马,立于阵前。后面一簇人马尽是皂旗,黑甲黑袍,黑缨黑马。前面一把引军黑旗,上面金销北斗七星,下绣玄武之状。那把旗招展动处,黑旗中涌出一员大将,怎生打扮?但见:
堂堂卷地乌云起,铁骑强弓势莫比。
皂罗袍穿龙虎躯,乌油甲挂豺狼体。
鞭似乌龙搦两条,马如泼墨行千里。
七星旗动玄武摇,正按北方壬癸水。
号旗上写得分明:“合后大将双鞭呼延灼”。左右两员副将,左手是百胜将韩滔,右手是天目将彭玘。三员大将手持兵器,都骑黑马,立于阵前。东南方门旗影里,一队军马,青旗红甲。前面一把引军绣旗,上面金销巽卦,下绣飞龙。那把旗招展动处,捧出一员大将,怎生结束?但见:
擐甲披袍出战场,手中拈着两条枪。
雕弓鸾凤壶中插,宝剑沙鱼鞘内藏。
束雾衣飘黄锦带,腾空马顿紫丝缰。
青旗红焰龙蛇动,独据东南守巽方。
号旗上写得分明:“虎军大将双枪将董平”。左右两员副将,左手是摩云金翅欧鹏,右手是火眼狻猊邓飞。手扶兵器,都骑战马,立于阵前。西南方门旗影里,一队军马,红旗白甲。前面一把引军绣旗,上面金销坤卦,下绣飞熊。那把旗招展动处,捧出一员大将,怎生打扮?但见:
当先涌出英雄将,赳赳威风添气象。
鱼鳞铁甲紧遮身,凤翅金盔拴护项。
冲波战马似龙形,开山大斧如弓样。
红旗白甲火光飞,正据西南坤位上。
号旗上写得分明:“骠骑大将急先锋索超”。左右两员副将,左手是锦毛虎燕顺,右手是铁笛仙马麟。三员大将手持兵器,都骑战马,立于阵前。东北方门旗影里,一队军马,皂旗青甲。前面一把引军绣旗,上面金销艮卦,下绣飞豹。那把旗招展动处,捧出一员大将,怎生结束?但见:
虎坐雕鞍胆气昂,弯弓插箭鬼神慌。
朱缨银盖遮刀面,绒缕金铃贴马旁。
盔顶穰花红错落,甲穿柳叶翠遮藏。
皂旗青甲烟云内,东北天山守艮方。
号旗上写得分明:“骠骑大将九纹龙史进”。左右两员副将,左手是跳涧虎陈达,右手是白花蛇杨春。三员大将手持兵器,都骑战马,立于阵前。西北方门旗影里,一队军马,白旗黑甲。前面一把引军旗,上面金销乾卦,下绣飞虎。那把旗招展动处,捧出一员大将,怎生打扮?但见:
雕鞍玉勒马嘶风,介胄棱层黑雾濛。
豹尾壶中银镞箭,飞鱼袋内铁胎弓。
甲边翠缕穿双凤,刀面金花嵌小龙。
一簇白旗飘黑甲,天门西北是乾宫。
号旗上写得分明:“骠骑大将青面兽杨志”。左右两员副将,左手是锦豹子杨林,右手是小霸王周通。三员大将手持兵器,都骑战马,立于阵前。八方摆布的铁桶相似,阵门里马军随马队,步军随步队,各持钢刀大斧,阔剑长枪,旗幡齐整,队伍威严。去那八阵中央,只见团团一遭都是杏黄旗,间着六十四面长脚旗,上面金销六十四卦,亦分四门。南门都是马军。正南上黄旗影里,捧出两员上将,一般结束。怎生披挂?但见:
熟铜锣间花腔鼓,簇簇攒攒分队伍。
戗金铠甲赭黄袍,剪绒战袄葵花舞。
垓心两骑马如龙,阵内一双人似虎。
周围绕定杏黄旗,正按中央戊己土。
那两员首将都骑黄马,上首是美髯公朱仝,下手是插翅虎雷横。一遭人马尽都是黄旗,黄袍铜甲,黄马黄缨。中央阵四门,东门是金眼彪施恩,西门是白面郎君郑天寿,南门是云里金刚宋万,北门是病大虫薛永。那黄旗中间,立着那面“替天行道”杏黄旗。旗杆上拴着四条绒绳,四个长壮军士晃定。中间马上有那一个守旗的壮士,怎生模样?但见:
冠簪鱼尾圈金线,甲皱龙鳞护锦衣。
凛凛身躯长一丈,中军守定杏黄旗。
这个守旗的壮士便是险道神郁保四。那簇黄旗后,便是一丛炮架,立着那个炮手轰天雷凌振,引着副手二十余人,围绕着炮架。架子后,一带都摆着挠钩套索,准备捉将的器械。挠钩手后,又是一遭杂采旗幡,团团便是七重围子手,四面立着二十八面绣旗,上面销金二十八宿星辰,中间立着一面堆绒绣就、真珠圈边、脚缀金铃、顶插雉尾、鹅黄帅字旗。那一个守旗的壮士怎生模样?但见:
铠甲斜拴海兽皮,绛罗巾帻插花枝。
茜红袍袄香绵甲,定守中军帅字旗。
这个守旗的壮士便是没面目焦挺。去那帅字旗边,设立两个护旗的将士,都骑战马,一般结束。但见:
一个战袍披锦绮,一个铠甲绣狻猊。一个稳把骅骝跨,一个能将骏马骑。一个钢枪威气重,一个利剑雪光飞。一个紧护中军帐,一个常依宝纛旗。
这两个守护帅旗的壮士,一个是毛头星孔明,一个是独火星孔亮。马前马后,排着二十四个把狼牙棍的铁甲军士。后面两把领战绣旗,两边排着二十四枝方天画戟。左手十二枝画戟丛中,捧着一员骁将,怎生打扮?但见:
踞鞍立马天风里,铠甲辉煌光焰起。
麒麟束带称狼腰,獬豸吞胸当虎体。
冠上明珠嵌晓星,鞘中宝剑藏秋水。
方天画戟雪霜寒,风动金钱豹子尾。
绣旗上写得分明:“小温候吕方”。那右手十二枝画戟丛中,也捧着一员骁将,怎生打扮?但见:
三叉宝冠珠灿烂,两条雉尾锦斓斑。
柿红战袄遮银镜,柳绿征裙压绣鞍。
束带双跨鱼獭尾,护心甲挂下连环。
手持画杆方天戟,飘动金钱五色幡。
绣旗上写得分明:“赛仁贵郭盛”。两员将各持画戟,立马两边。画戟中间一簇钢叉,两员步军骁将,一般结束。但见:
虎皮磕脑豹皮裩,衬甲衣笼细织金。手内钢叉光闪闪,腰间利剑冷森森。冲剑窟,入刀林。弟兄端的有胸襟。两只盖地包天胆,一对诛龙斩虎人。
一个是两头蛇解珍,一个是双尾蝎解宝。弟兄两个各执着三股莲花叉,引着一行步战军士,守护着中军。随后两匹锦鞍马上,两员文士,掌管定赏功罚罪的人。左手那一个怎生打扮?但见:
乌纱唐帽通犀带,素白罗襕干皂靴。
慷慨胸中藏秀气,纵横笔下走龙蛇。
这个乃是梁山泊掌文案的秀士圣手书生萧让。右手那一个怎生打扮?但见:
绿纱巾插玉螳螂,香皂罗衫紫带长。
为吏敢欺萧相国,声名寰海把名扬。
神鬼传奇灰烬谷在什么地方?
神鬼传奇灰烬谷在火焰大地。可以去灰烬谷刷龙鳞。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为官期间有哪些政绩?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旅游,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我向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是不一样: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儿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岭南以口为货,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该享有爱。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我们且不说这事的大小,只说他那片诚心。我在祠内仔细看着题刻碑文和有关资料。韩愈的确是个文人,干什么都要用文章来表现,也正是这一点为我们留下了如日记一样珍贵的史料。比如,除鳄之前,他先写了一篇《祭鳄鱼文》,这简直就是一篇讨鳄檄文。他说我受天子之命来守此土,而鳄鱼悍然在这里争食民畜,“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他限鳄鱼三日内远徙于海,三日不行五日,五日不行七日,再不行就是傲天子之命吏,“必尽杀乃止”!阴雨连绵不断,他连写祭文,祭于湖,祭于城隍,祭于石,请求天晴。他说天啊,老这么下雨,稻不得熟,蚕不得成,百姓吃什么,穿什么呢?要是我为官的不好,就降我以罪吧,百姓是无辜的,请降福给他们。(“刺史不仁,可以坐罪;惟彼无辜,惠以福也。”)一片拳拳之心。韩愈在潮州任上共有十三篇文章,除三篇短信,两篇上表外,余皆是驱鳄祭天,请设乡校,为民请命祈福之作。文如其人,文如其心。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宰相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后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瘅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是他大开教育之功。所以韩祠中有诗曰:“文章随代起,烟瘅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这倒使我想到现代的一件实事。一九五七年反右扩大化中,京城不少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并发配到基层。当时王震同志主持新疆开发,就主动收容了一批。想不到这倒促成了春风渡玉门,戈壁绽绿荫。那年我在石河子采访,亲身感受到充边文人的功劳。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奖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汉武帝将江充全族诛杀有什么深层含义?
江充第一次在犬台宫觐见汉武帝,头戴“飞翮(hé)之缨”,大约是这样的:
江充见汉武帝头饰示意图
当然了,据《史记》记载,江充身穿蝉衣,飞翮之缨,也就是鸟的羽毛是加在步摇冠上的,步摇冠是这样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汉武帝在他游乐的上林苑犬台宫,见到这样一付女性化打扮得江充,是怎样的一种新奇的感觉。
请较真的同学注意哈,别和男性打扮的“鹖冠”混了。鹖(hé)冠是这样的:
赳赳老秦的鹖冠
《史记》记载汉武帝刘彻激动之余这样评价江充:
燕、赵固多奇士!
对,江充是赵国人,这次觐见汉武帝的机会,是平民小子江充自己争取来的。
他告了自己的妹夫赵国太子刘丹的御状,而且成功了。
上林苑犬台宫,是汉武帝养狗的地方,而汉武帝对江充感兴趣要召见他,就是因为江充“敢咬”。
江充是个 小人吗?是!江充是个小人物吗?并不是!
刘邦不封异姓王,赵国的国王是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兄弟刘彭祖,刘彭祖有个“好”儿子,太子刘丹。
其实赵国的国王刘彭祖,也不是啥善茬。
西汉的郡国的国相都是朝廷派过去的,用来监督封王的。这就让封王们感到束手束脚的,不痛快。
刘彭祖有自己的办法,他总是穿着侍者的衣服去迎接新到的国相。
高接远迎,做小伏低,取得了新国相的信任之后,就开始套新国相的话,抓他们话里的把柄,记到自己的“小本本”上。
国相们纵容刘彭祖还好,如果一旦想管束他,赵王立刻掏出“小本本”,听话的,留下来,不听话的,就 告御状。闹得赵国的国相,跟走马灯似的,一直换个不停。
这让想加强中央集权的汉武帝刘彻非常的不痛快,总是想找机会收拾一下富庶的赵王。
对,汉武帝缺钱,很缺钱,打匈奴打的是钱粮,而汉武帝在位54年,打了44年的匈奴,汉武帝有多缺钱就可想而知了。
江充把一个热乎乎的机会送到了汉武帝这里。
江充,赵国邯郸人,原名江齐,就是个普通人,但是他有个妹妹,很漂亮,而且能歌善舞的。
江充妹妹影视化示意图
江齐就把她嫁给了赵国太子,刘丹。
江齐摇身一变,成了王府的座上客,这是江齐人生的第一次变化。
这个人,不简单,你想,前面咱们说了刘彭祖是这么一个机谋权变的人,都能把江齐奉为上宾,江齐的不简单,可见一斑。
刘丹挺喜欢江齐的妹妹,又见自己老爹刘彭祖也对江齐这么客气,和江齐的关系就挺好的。
事,就出在刘丹身上。这位太子,和自己父亲的嫔妃,和自己的亲妹子,关系都挺乱的。渐渐地,刘丹自己也有点害怕了。害怕自己做的这些破事被自己的父亲知道。
疑心生暗鬼,刘丹就觉得,只有江齐有机会能把自己的秘密泄露给赵王刘彭祖知道,先下手为强,他就想除掉江齐。
江齐很警觉,跑了,丧心病狂的刘丹竟然杀了江齐的全家。
江齐躲过了赵王父子的追杀,跑到了长安,改名,江充。
江充这时候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报仇。想报仇,就只能找汉武帝告御状。
于是江充就把赵国太子刘丹在后宫做的那些破事都写到了御状里头,汉武帝一看,太好了!抓!
调兵遣将就把赵太子丹抓起来扔进魏郡的诏狱。审问之后,完全属实,死罪!
汉武帝出招了,赵王刘彭祖就得接着。赶紧上书救自己儿子的命要紧。
先泼江充一身脏水:江充就是个逃犯,想借陛下您的“万乘之威”挟私报复。
当然,以刘彭祖的精明知道只是泼江充的脏水是不会让汉武帝满意的,自己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来才能救儿子一命。
所以,他又在上书中表决心,表示要率领赵国的勇士们,替陛下去打匈奴,来赎儿子的罪过。
果然见效了,汉武帝免了刘丹的死罪,但是这太子肯定是当不成了。
机会只有一次,江充牢牢地抓住了。
虽然太子丹被治罪了,赵王刘彭祖也给汉武帝服了软,但是江充可就危险了。刘彭祖向汉武帝服软可不代表着会放过江充。
突然,江充得到了汉武帝要召见他的消息,江充知道,要想活命,必须得抓住这次机会。
于是他做了一番准备,并询问汉武帝,表示自己家贫,没有朝见的礼服,能不能穿平常的衣服觐见,汉武帝准了。
结果呢,江充却给自己设计了一套女性化的“时装”。蝉衣,步摇冠,飞翮之缨。江充又是一副好皮相:
充,人魁岸,容貌甚壮------《汉书》
江充可谓用心良苦,他是知道汉武帝先有韩嫣,后有李延年的。
果然汉武帝看到他这幅打扮,很高兴,把他叫到身边,又顺嘴问了问当前的时事。
江充在觐见之前,也恶补了这方面的知识,于是就对答如流。
这下汉武帝就更高兴了。
江充赶紧要差事,他知道汉武帝最关心的是什么,于是要求出使匈奴。
虽然西汉和匈奴一直打打停停的,但是双方也一直互派使者试探对方的虚实。不过出使匈奴是个危险性挺高的工作。苏武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所以,江充提出出使匈奴,还是让汉武帝很高兴的,就问他打算怎么做。
江充的回答也很老实,也很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他说这事没法预先打算,只能是随机应变,甚至以敌为师!
汉武帝很满意他的回答。
很放心地派他出使匈奴了。
回来,立刻任命他为:直指绣衣使者。
绣衣使者,本身就是汉武帝搞出来用以监督权贵和百官的。官位低,但是权力大,可以调动军队。和明朝的锦衣卫差相仿佛。
江充一跃成为汉武帝的近臣,这是江充人生的第二次变化。
绣衣使者很多,江充就是比较突出的那一个,他太明白汉武帝想要什么了。
绣衣使者的出现,本来是伴随着汉武帝不允许地方私铸“五铢钱”开始的。
收回了地方私铸五铢钱的权力,地方权贵就各种不服,于是就有了绣衣使者专门监督权贵及大小官员。到后来汉武帝打匈奴把文景之治攒下的老底花光了,就开始搜刮老百姓,老百姓起而反抗,绣衣使者就又多了一项弹压地方的责任。
江充很明白汉武帝想要什么,也很明白汉武帝为什么任命他为直指绣衣使者。他就是得罪赵王上位的,他没有退路,只能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江充做得很成功。
首先他帮着汉武帝解决北军衙门的军饷。
北军是大汉三种军队里面最强大的那一支,既远击匈奴,又驻卫三辅。谁掌握了北军,谁就等于控制了长安。
江充开始查阅卷宗,紧盯长安的权贵们,只要谁有不法的事情,一概抓入北军大营,并且威胁他们等待充军去打匈奴。
权贵们的家属着急了,这把一家子的主心骨抓起来了,真定了罪,或是发配充军,整个家族就要完了。汉武帝手里被削掉封号的权贵可不是一个两个了。
赶紧向汉武帝求情。汉武帝高兴了,行,按罪行的轻重,赎吧。
这次,北军进项几千万两军饷,江充简在帝心。
第二,帮助汉武帝打击权贵。
江充盯上了驰道。驰道宽五十步,非常平整,但是,只有汉武帝的马车可以走。
西汉的马车,还没有减震设备,道路的平整程度直接决定乘坐的舒适度。所以,随着禁令慢慢松弛,权贵们总爱走驰道,没别的,舒服啊,也是身份的象征。
但,禁令就是禁令。江充可不管你是谁。
首先抓住的就是大长公主,馆陶公主刘嫖。既是汉武帝的姑姑,也是汉武帝的岳母。更是帮助汉武帝登基的重要力量。
江充才不管她是谁,立刻喝问为什么走驰道。馆陶公主知道这个江充谁都敢咬。就托词是太后诏命特许的。江充应对也很迅速:你是公主,你可以,你的随从车辆马匹可都没这个资格,没收!
大长公主刘嫖殿下竟然没去找任何人求情,就这么认了。
这下江充的威望就更高了。
下一个目标,太子刘据。
江充跟着汉武帝去甘泉宫,正好碰到太子的家使驾着马车走上驰道。江充二话没说就连人带马抓起来了。太子一听就慌神了,赶紧求情,意思是,马车什么的,无所谓,就是别把这种僭越犯忌讳的事告诉汉武帝就行了。
江充根本就不理会太子的请求,把事情原原本本地汇报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当即称赞江充:
江充影视化形象
人臣当如是矣!
这下汉武帝对江充更加信任了。任命他为水衡都尉。
水衡都尉是干啥的,是管着皇室财政的!最重要的两项职能,收税,铸钱!
汉武帝还以为他是个直臣。结果,他坐上水衡都尉的位子之后,他的宗族,亲朋好友,都跟着他沾了不少光,富贵起来。最终,兜不住了,被人告发,坐法被免。
汉武帝晚年最大的一个失误,就是错用了江充,导致了荒诞的巫蛊之祸。
汉武帝任命江充去做那个油水很足的水衡都尉,既是为了筹功,也是为了让江充避祸。
说实在的,像江充这样的鹰犬,一般的结局,都是被君王当做平息众怒的背锅人除掉的。汉武帝能给江充找条出路,确实证明江充在汉武帝心中很不一般。
可是佞臣就是佞臣,穿上龙袍也像不了太子。
不过,江充还是能时不时地见到汉武帝,在汉武帝面前,还能说得上话。
而此时的太子刘据,却已经渐渐地失宠,甚至,包括他的母亲,皇后卫子夫,都轻易见不到汉武帝,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沟通了。
而晚年的汉武帝,六十多岁开始,身体就渐渐变差,但是他又对长生有着非常的渴望。
这种矛盾之下,导致他有点小病,就认为这是有人用巫蛊来暗害他。
巫蛊之祸可以说伴随了汉武帝的一生。
第一个皇后陈阿娇,就是因为在宫内巫蛊,结果被汉武帝废掉,卫子夫才得以上位皇后。
陈阿娇影视化形象
所以,汉武帝对巫蛊的容忍度就很低。
征和二年的春天,宰相公孙贺一家首先因为巫蛊被杀。
公孙贺一贯谨小慎微,听到汉武帝任命他当宰相都吓得嚎啕大哭,就因为前面几个宰相死得太惨。
可是接替他当太仆的儿子公孙敬声却胆大包天,挪用了1900万两的军饷,结果被告发,治了死罪。
公孙贺为了给儿子赎罪,请求汉武帝以抓住逃犯武安世来换取儿子的性命,汉武帝竟然答应了。
没想到,武安世在狱中揭发公孙敬声和汉武帝的阳石公主,诸邑公主私通。并且,公孙敬声的妻子也搞巫蛊。
我们刚才说了,汉武帝对巫蛊容忍度很低,他允许公孙贺一命换一命,但是绝不允许和巫蛊沾边。结果,公孙贺一家被杀,阳石公主,诸邑公主被杀,这两位公主,都是皇后卫子夫的女儿。卫青的长子卫伉也在这次巫蛊之祸的“预演”中,被杀。
汉武帝经过这件事之后,身体更差了,更疑心有人在用巫蛊对他不利。
江充不是被免去水衡都尉的职位了吗,他看中了这次机会,认为是自己重新掌权最好的时机。
于是他趁机向汉武帝进言,说汉武帝的身体不好,就是有人用巫蛊来害他。解决办法就是挖出所有的巫蛊,除掉所有使用巫蛊的人。
汉武帝竟然同意了江充的说法,并命令江充负责这件事。巫蛊之祸全面爆发。
江充的手段很毒辣,抓住与巫蛊有牵扯的人就严刑拷打逼他们认罪,并让他们攀咬其他人。
结果,因为巫蛊之祸而死的人,达到了几万人。
渐渐地,江充意识到一个问题,汉武帝的身体越来越差,万一驾崩,江充就会遭到他以前得罪过的那些权贵们的疯狂报复。
尤其是,太子,对他的威胁太大了。
太子刘据影视化形象示意图
于是江充向汉武帝汇报,宫中也有人搞巫蛊!
汉武帝又一次听信了江充的谗言,任命江充,太监苏文,案道侯韩说等四人查察此事。
江充等四人于是在宫中从不受宠的妃子那里开始挖起,最终把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的宫中也挖了个遍。
本来江充的目的就是要除掉太子,自然很巧合地在太子宫中挖出的小木桐人最多,并且竟然还找到了太子谋反的证据。
这下太子慌神了,万一定了罪,他难逃身死的命运。于是太子去请教自己的老师,太子少傅。
太子的老师用秦公子扶苏被陷害的事教导太子刘据,一定要抓住江充,问明真相。否则的话,一定会既丢了皇位又丢了性命。
此时的汉武帝居住在甘泉宫,太子想向父亲申诉都被江充阻拦。无奈之下,太子终于起兵了。将江充和案道侯韩说杀死,却跑了一个宦官苏文。
苏文跑到甘泉宫向汉武帝报告太子起兵了,汉武帝很了解自己的儿子,根本不相信。派人去长安了解情况,结果那人因为怕死,根本就没去就跑回了甘泉宫说太子确实起兵了。
汉武帝影视化形象
阴差阳错之下,太子又没取得最重要的北军的支持,与丞相刘屈氂激战五天,死了几万人,最终还是跑到泉鸠自尽而死。皇后卫子夫随后也在宫中自尽了。
其实,汉武帝通过壶关县三老(掌教化的职位)的上书,以及巫蛊案陆续查清,已经意识到太子是被江充逼迫陷害之下,不得已起兵反抗的了。
等到守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田千秋假托汉高祖托梦也说太子刘据是受了委屈的,汉武帝终于彻底醒悟了。下令将江充全族诛杀。并烧死了宦官苏文,
其实,按我个人的看法,很可能是汉武帝在巫蛊案查清之后,就已经明白了太子的委屈。但是他作为一代雄主,实在是拉不下脸来承认是自己犯了错。
于是就让田千秋这个人以汉高祖刘邦托梦的方式为太子鸣冤。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推测。
所以,要说汉武帝将江充全族诛杀有什么深层含义的话,那就是汉武帝深恨江充给他带来的丧子之痛,以及给整个西汉王朝带来的这场荒诞的巫蛊之祸。他诛杀江充的全族,就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承认自己的错误。
故宫匾额有错字?
谢邀。故宫匾额上的“门”字之所以没有钩,一般是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因为在古人看来,“门”字有钩的话是带火笔,容易引起火灾,木质结构的宫殿最怕的就是火。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就像著名的宁波天一阁,作为藏书楼,主人害怕引发火灾,因此取“天一生水”之意而取名天一阁。但是这只是惯例,还有一些“门”字之所有没有钩,背后还有许多故事。比如北京正阳门的“门”字为何没有钩?
▲如今的正阳门
正阳门是京城九门之首,它北邻故宫,南接天桥,楼高33米,通高42米,比天安门还高8.7米,曾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筑。在明、清两朝,皇帝无论是率百官祭天还是前往先农坛演耕,都会从正阳门经过,其地位不比任何故宫内的城门差。然而细心的朋友却能发现——正阳门城楼牌匾上的“门”字缺了一笔。
▲弘治演耕蜡像
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的夏天,北方地区爆发大面积旱灾和蝗灾。在中国古代,百姓们都是靠天吃饭,灾害之下自然收成锐减,老百姓苦不堪言。加上蝗灾不断蔓延,大有波及京城之势,京郊农民人心惶惶。为安抚民心,同时也为了调查蝗灾的实际情况,弘治皇帝决心出宫进行考察。
▲弘治皇帝朱祐樘
故宫附近倒还太平,但一出了正阳门,蝗虫就乌云似的压了下来。随从大臣赶紧护驾,一边用衣袖遮挡扑面而来的蝗虫,一边拉着弘治皇帝往回退。弘治一开始并不想轻易回头,但抵不住大臣的劝说和黑压压一片的蝗虫,最终跑着回了宫。
▲肆虐的蝗虫
回宫之后,弘治皇帝觉得心里堵得慌。想想也是,作为一国之君,非但没能按计划体察民情,还在众多大臣面前灰溜溜地回宫,真是没面子。为了给自己打圆场,弘治皇帝对众大臣说“朕本来决心要出城的,可刚刚踏出正阳门,就突然感觉有东西勾住了朕的龙袍,朕不得已被拉了回来。”
▲明朝大臣剧照
众大臣听罢,都心知肚明,这是皇帝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呢。可他们不敢说破,彼此心照不宣地默不作声,等着皇帝说后面的话。果然过了一会儿,弘治皇帝继续说道:“朕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想了半天,才想出个所以然来。你们看城门门匾上那‘正阳门’三个字,‘门’字有钩,这才钩住了朕的龙袍。这一钩太不吉利了,门就应该畅通无阻才好。”
▲正阳门门匾
听完弘治皇帝的解释,大臣们连连点头称是。看到大臣们顺从的样子,弘治皇帝心里畅快了许多。于是他当即下了一道圣旨,命人重写“正阳门”门匾,去掉“门”字上的钩。从此,正阳门匾额上的“门”字就少了这么一笔,百姓们也没人敢提出异议。500多年过去了,这个“错字”已成为北京的一道独特风景。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