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黄中李,你家乡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农产品是什么?
很高兴分享此问题,我的家乡是吉林延边,属于吉林省(东北三省之一)地处长白山,中,朝,俄三国交界,面临日本海。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
1.因地理位置特殊,涉及到东北特产以及国外的特产包括农产品几乎都有。
如:东北三宝为基础上,松茸,黑木耳,棒鱼(明太鱼),椴树蜜,各种山药材,各种山珍野菜:蕨菜,刺老芽,刺五加,广东菜,榛蘑,元蘑,军蘑,松子,山核桃,榛子等 另外野生冷水鱼和林蛙等等,一年四季产出不同的农产品和山珍野果。
2.特色美食方面:不出国门,当地随时可以品尝各种韩餐和当地美食,除了东北菜以外,如泡菜,各种酱汤,冷面,米酒,米肠,打糕,韩式烤肉,延边特色串,各种小咸菜等等依然保留并推广着传统饮食文化。
3.特色代表性农产品:1)延边黄牛肉,肉质细嫩鲜美,味道纯正,可与日本的和牛,韩国的韩牛相媲美,中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2)苹果梨,具有抗寒丰产,果实爽口甜美,储藏性强,俗称《北方梨中秀》3)延边大米,品质优良,具有光泽,透亮,米饭口感绵软带有粘性,表面有油光,凉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口感,成为东北乃至全国大米精品
希望我的家乡延边特产和美食,给全国朋友们有个了解和帮助,欢迎朋友们旅游延边,品尝延边美食。
明朝为何仅统治越南二十年就主动放弃?
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明成祖朱棣派军征服越南胡朝(大虞国),改安南为交阯,设交阯承宣布政使司,正式将越南纳入大明版图实行统治。然而,明朝对越南的统治仅仅维持了二十年,便于宣德二年(1427年)废交阯布政司,正式放弃了对越南的统治。那么,明宣宗面对祖父好不容易征服的土地,为何要选择放弃呢?
安南政变后双方冲突加剧,明成祖出动大军攻灭胡朝
越南自秦朝时期开始,便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而就在明朝建立之初,对越南统治长达一个半世纪的陈朝已经开始走向衰弱,掌握了朝中大权的黎季犛因随意废黜和拥立皇帝而被明太祖朱元璋所不喜,屡次拒绝了安南的朝贡。
明建文二年(1400年),权臣胡季犛正式篡位,建立胡朝政权,改国号为“大虞”,由于担心受到明朝的惩处,长期向明朝隐瞒此事。不久后,胡季犛将皇位禅让给了次子胡汉苍,自称太上皇。而此时的大明王朝,由于爆发了“靖难之役”,对于越南的政变自然也没有过多予以关注。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取得“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趁此机会,胡汉苍以权理安南国事的称号向刚篡位的明成祖上表,谎称陈氏“宗嗣继绝,支庶沦灭,无可绍承。臣,陈氏之甥,为众所推”,请求册封为安南国王。朱棣于是派杨渤前往当地核查事情真相,由于并未发现异状,再加上胡汉苍又召集安南群臣联名向明成祖上书,明成祖朱棣便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朱棣信以为真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永乐二年(1404年),陈朝遗臣裴伯耆跑到大明,向朝廷控诉胡季犛父子“弑主篡位,屠害忠臣”,请求明朝出兵平叛。同年八月,一名自称陈天平的陈氏子孙也跑到大明,向朝廷哭诉胡适篡位经过。朱棣于是派人着手调查,胡氏只得低头认罪,并表示将“迎归天平”。
不过,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明朝与胡朝的关系却越发紧张,先是广西和云南先后报告胡朝侵占领土,之后占城也遣使表示遭到胡朝进攻。面对如此局面,强硬的朱棣为了维护宗主国的声誉,开始为战争做准备,多次派人探查当地山川道路和险要之地,而胡朝也开始于险要之地布置工事,整顿军备。
永乐四年(1406年),明朝派遣广西都督签事黄中率领五千兵马,护送陈天平返回越南,结果在进入越南境内后不久,便遭到了胡朝军队的截击,由于双方兵力差距悬殊,明军战败不敌,陈天平被俘后被凌迟处死。明成祖得知消息后,一怒之下决心发兵攻打胡朝。
同年中,明成祖朱棣派总兵官朱能(后朱能途中病逝改派张辅)、左副将军沐晟、右副将军张辅、左参将李彬、右参将陈旭等领兵出征(《大越史记全书》称明朝出兵八百万),兵分两路攻打胡朝。明军一边迅速推进,一边向安南百姓公布胡氏父子的各条罪状,剿抚并用之下进兵神速,很快便攻占东都升龙。至五月十一日,明朝连战连捷并最终在奇罗海口俘获胡氏父子,胡朝灭亡,安南全境被明军占领。
△明朝于安南设立府州
胡朝灭亡之后,明成祖于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下诏,声称这次军事行动是为了陈氏王室复仇,但因陈朝子孙被胡氏杀戮殆尽,无可继承,于是在越南设置“交趾都指挥使司”、“交趾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交趾等处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直接将安南纳入了明朝管辖。
将安南纳入统治二十年,但明朝却越来越力不从心
明朝虽然将安南成功纳入了统治,但由于明朝官府的压迫、严重的民族问题、安南百姓独立愿望强烈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明朝对安南的统治极不稳定。在明朝统治的二十年内,当地叛乱几乎从未停止,直接加剧了明朝对安南的统治难度和代价。
1、官民对立情绪严重,当地叛乱频发。明朝出兵攻打胡朝,虽然打着“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的旗号,但在攻城略地的同时,却又对当地百姓大肆劫掠,例如攻占东都升龙之后,“掳掠女子玉帛,会计粮储,分官办事,招集流民。为久居计,多阉割童男,及收各处铜钱,驿送金陵”,直接导致当地百姓对明朝官员和军队极为抵触。
在明朝对安南实行统治后,朝廷又派出大量内廷太监管理当地税收,依照明朝的官制,地方官员根本无法对太监进行制约,结果导致这些宦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更加深了越南底层百姓与统治阶层之间的矛盾。结果导致越南百姓反抗情绪极高,当地统治动荡不已,尤其是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后,越南叛乱几乎从未停止。
2、民族独立愿望强烈,同化难度加大。自古以来,要将一块地区彻底变成固有领土,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将其直接纳入管辖,派遣官员实行管理,往往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进行漫长的汉族移民、文化融合,只有如此才能彻底对该地区实行同化,从而避免日后再行分裂。例如唐朝同化和消灭福建土著永乐一百多年,同化和消灭广东西部俚人也永乐一百多年。
而从唐末以来,安南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便已经割裂,再加上与南汉、宋朝和元朝多次爆发战争,以及当地先后出现的吴、丁、黎、李、陈、胡等独立统治王朝,尤其是安南李朝和陈朝两朝将近四百年的治理。导致到明朝时,安南的独立意识已经觉醒,相较于中原王朝,当地百姓更加认可当地统治,同化难度进一步加大,这也是当地百姓激烈对抗明朝统治的重要原因。
3、官员来源太过庞杂,统治能力有限。明朝对安南实行统治后,却很少直接从中央派遣官员,除了张辅、黄福等少数官员之外,当地官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广西、云南等地选派生员、举人,二是各级被贬官员。
然而, 这些人却根本无力治理地方,前者缺乏理政经验,根本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后者由于政争失败,又岂能有心思的治理地方,例如王平被贬到交趾后,整天郁郁不乐,沉迷酒色,无心治民。然而,即使是直接由朝廷派遣的官员,其中也有不少囿于偏见,视交趾如番邦,根本没有用心为官,结果导致朝廷对当地的治理简直是事倍功半。
4、长期驻军损耗严重,统治成本太大。由于安南经常爆发叛乱,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虽说明朝凭借庞大的军事力量,屡次击败叛军,但同时也导致明朝不得不在安南驻扎大量军队,毕竟兵力太少根本无法维持当地统治。然而,明朝的统治中心距离安南实在太远,驻扎军队太多,导致明朝每年都要拿出近三百万两白银的军费,而明朝从安南地区得到的税负,每年却仅仅只有七万两。
投入与产出的巨大差距,导致明朝对于安南的统治越来越不堪重负,严重的经济压力,导致百姓对于朝廷对越南的统治颇有微词。与此同时,随着北方鞑靼和瓦剌的先后崛起,明朝北部边患日渐抬头,南北两方压力也导致明朝对越南的统治越来越力不从心。
5、明朝战略规划改变,安南地位下降。朱棣之所以出兵安南,除了杀鸡儆猴稳定其他藩属国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战略意图,由于安南地处大陆与中南半岛连接处,完全可以充当明朝经略西洋的跳板。明朝只要控制了越南,便可实现明朝在中南半岛的军事威慑力,从而与郑和船队遥相呼应,从陆路和海路共同巩固明朝对南洋和西洋的朝贡体系。
“郡县安南”后,明朝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中南半岛,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郑和船队的存在是暂时的,明朝交趾省的存在是长期的。正如朱棣所说“安南黎贼悉己就擒,南海之地廓然肃洁。”然而,随着北方瓦剌的崛起,战略重心逐渐北移,安南的这一战略地位已经不可避免的下降了。
6、为了稳固内部统治,实行战略收缩。在古代,由于地理、交通、通讯和综合国力等因素影响,以及对外扩张导致人力、财力、物力损耗,古代那些扩张型帝国在失去一个强势帝王后,其继承人大多会受制于国内条件,开始采取战略收缩,着手巩固领土和内政建设,从而稳固内部统治。因此,明朝在经历了太祖、成祖两朝的战略扩张后,从仁宗、宣宗两朝开始,便已经开始实行战略收缩,对外从战略进攻逐渐转入战略防御。
事实上,明朝仁宣年间的战略收缩不仅仅局限于安南一地,而是包括东北、西北、安南、漠南等地的全面战略收缩,例如放弃努尔干都司。虽说这种战略收缩,给明朝中后期带来了极大的弊端,例如土木堡之变,又如后金的崛起。但就当时而言,这种战略收缩却是有利于朝廷统治的,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朝廷开始改变永乐时期的剿灭镇压政策,转为以招抚为主。
站在后世的上帝视角来看,放弃安南固然是重大失策,可鉴于以上六点原因,对于明宣宗而言,明朝对安南的统治,却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了。早在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明宣宗在与安南讨论安南局势时,便表示自己“反复思之,只欲如洪武中、永乐初,使(安南)自为一国,岁奉常贡,以全一方民命,亦以休息中土之人”,已经明确表明了想要放弃安南,重新恢复其藩属国地位的态度。
对于明宣宗的想法,当时内阁四位大学士的意见却产生了分歧,杨士奇、杨荣支持明宣宗的想法,而夏原吉、蹇义两人却明确表示反对,并说“若以二十年之勤力,一旦弃之,岂不上损威望,愿更思之”。见此情形,明宣宗只好将这个想法暂时搁置。
安南叛乱明朝两度兵败,明宣宗最终下令放弃安南
正如前文所说,虽然安南对于明朝来说已经形同鸡肋,但毕竟是明成祖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再加上明朝这么多年的巨大付出,如果白白放弃,又实在有些不甘心。正是因此,导致朝廷始终难以做出最后的决断,直到明朝后来的两次战败。
先是宣德元年(1426年)11月,明将王通率兵前去镇压黎利领导的越南兰山起义军,在得知义军即将进攻交州后,遂率兵前往,但在进兵至祝洞时,遭兰山起义军的包围,双方激战,明军大败,主将王通受伤,尚书陈浩自刎,明军损失多达两三万人后被迫撤回河内,兰山起义军遂收复清化以南地区。
王通战败之后,明宣宗任命柳升为征虏副将军,充任总兵官,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都督崔聚为参将,尚书李庆赞佐军务,率领马步兵七万,会同黔国公沐晟前往讨伐。然而等到众人率兵赶到,昌江已经沦陷,导致朝廷大军于次年九月才进入隘留关。
眼看明军势大,黎利遂假托为国人上书,声称找到了陈氏后人,并请立陈氏后代为王。柳升一面将书信呈报朝廷,另一面却继续对叛军发动进攻,进展颇为迅速。柳生见敌人不堪一击,却犯了轻敌的毛病,结果导致中伏而死,副将梁铭病逝,之后虽然参将崔聚率援兵赶到,但义军数量却更多,官军殊死搏斗,贼人驱象大战,结果明军全军覆没。
此战,不仅数万大军损失殆尽,主将柳升、副将梁铭、参将崔聚,兵部尚书参赞军务李庆、礼部主事陈镛、礼部郎中史安等人也全部战死或病死,堪称损失惨重。
接连两场败仗之后,黎利率领的义军已经收复了越南大部,明朝事实上已经丧失了对越南的统治,同时也导致朝廷中以杨士奇和杨荣为首的主和派声势高涨。虽然当时张辅等人认为,朝廷如果没有找到合适借口就答应安南独立,对朝廷的声望无疑是个巨大打击,但明宣宗还是以黎利的上书为契机,派特使宣布恢复陈氏政权,并宣布明朝撤兵。
△黎利雕塑
然而,黎利随后又上书表示陈氏后人已死,又请求明朝册封自己为国王,明宣宗表示你这不是扯淡么,刚刚还说找到了陈氏后人,如今人就死了?于是下令让其继续寻找陈氏后人。宣德三年(1428年),黎利再度派使进贡,表示实在找不到陈氏后人,请求朝廷册封自己,明宣宗仍未理会。
到了宣德六年(1431年),黎利再度上书请求册封,明宣宗见陈氏后人的确已经无从找起,且黎利署理国事已经成为事实,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册封其为安南国王。至此,明朝正式结束了对安南的直接统治,恢复了其藩属国的身份。
那么五虎上将应该去掉谁?
一部炙热的《三国演义》传承了千余年,让酷爱者爱不惜手,仿佛又让人们回到了“滚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年代。
在人们的印象中,蜀国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成了千余年中家家户户的门神阿公,令人敬仰。
然而在魏国同样有“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子良将”可PK蜀国的“五虎上将”。假定有人说将魏国的“五子良将”之首张辽归化到蜀国,蜀国的“五虎上将”中谁会退群让给张辽。
一、先套用排除法:如果以情选人,刘(备)关(羽)张(飞)是结拜兄弟,是蜀国的基石,奠基人,关、张二人不会退出。
剩下是马(超)、黄(忠)、赵(云)三人都不是嫡系,同是降将。但以刘备对三人的信任度和岗位安排以及三人对刘备的忠诚度,黄、赵绝对强于马超,留在群里机率更高。
二、战绩及战力:关羽没得说,张飞次之。从蜀国的雏形开始,关张早就立下赫赫战功,应排前两位。
马超是马腾长子,年青,有一身力气,归顺刘备后,潼关一战杀得曹操弃钾而逃,是其一生中的力作。但除此之外,真正大战沙场也就没有多少经典之作了。况且,因为他是少数民族,刘备对他还是有防备之心。
黄忠有一身好功夫,箭法百步穿杨,马上功夫甚好,败张郃,杀出威名。后来很多战事考虑到他的年岁,都没有让他挂帅出征。所以,才有了定军山最危难之时,诸葛亮用请将不如逼将的激将法,让黄忠出战,再使不服老的黄忠大显神威,斩杀了魏国大将夏侯渊,堪称经典。
五虎上将排末的赵云,也是降将,但他对刘备可谓赤胆忠心,血气方刚。虽然战绩与五虎称号略显不足,但凭着长板坡单骑救阿斗和两个嫂夫人杰作,七进七出杀得曹军丢铠弃甲,心惊胆寒,从起威名远播。后来由于他的忠诚,帅气,过人能力,刘备更多地用在做他的安保,这是足够的信任,也说明赵云在五虎当中应有一席之地。
以张辽的战力在蜀国五虎当中应排在关羽之后,张飞之前,至少与张飞不相上下。超出马、黄、赵三人。综合考量,第一个出局的应该是马超。如果这些人都不死这么快,蜀国再延续一段时间,应该是年迈的黄忠退出五虎之群。
为何打不过号称80万的明朝?
明征安南战争发生在明初期,永乐帝朱棣初年。当时靖难之役刚结束不久,明朝国力尚未完全恢复。当然,这并不妨碍明朝对蕞尔小邦的武力镇压。安南即现在的越南,现在越南的国号是清朝时期嘉庆帝对阮朝的册封。历史上安南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直到清末才沦为法国殖民地。
1.
安南陈朝末年,外戚黎季犛(音同毛、犁)专政,黎季犛本姓胡,祖上为浙江人,后汉时期黎季犛祖上镇守演州,从此世居于次。明建文二年,黎季犛废陈少帝篡位建朝,改回胡姓,为胡朝。不久在陈朝遗臣的反对下,黎季犛被迫让位于其次子胡汉苍,自己依然掌握实权。这些事远在南京的永乐帝朱棣自然不知晓。永乐元年,胡汉苍上书朱棣,称陈朝子嗣已绝,自己以外甥身份被群臣拥立为君,作为同道中人的朱棣自然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宗嗣继绝,支庶沦灭,无可绍承。臣,陈氏之甥,为众所推——《明实录·太宗实录》
但因靖难之役结束不久,朱棣无暇顾及这些,便派杨渤率人去了解情况,谁知杨渤收受贿赂,会同胡汉苍联名群臣请求册封,于是朱棣便册封了胡汉苍为安南国国王。朱棣并没有完全相信,于是在册封的诏书中告诫胡汉苍,作善降祥,厥显有道,事大恤下,往馨乃诚。
不久,陈朝旧臣裴伯耆逃往明朝,向明成祖告诫实情,但当时朱棣的目标放在北方,在朱棣心中不管是陈朝还是胡朝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臣服明朝即可,况且其父朱元璋时期对待安南也是安抚为主。
2.
事情的转机在一位自称陈朝后裔陈天平的人身上,陈天平经过老挝逃往明朝,向明成祖朱棣诉说了实情。明成祖确定身份后,便决定帮陈朝复国。胡汉苍得知后表示接受明朝的要求,朱棣很满意,便许诺封胡氏世代上公。
明成祖朱棣派遣都督黄中率领五千明军护送陈添平回国即位,事与愿违,胡季犛得知此事后令其子胡元澄伏击明军。此役,陈添平被俘后惨遭杀害,黄中带领残兵败退回国。
3.
屡次被戏耍又被无情打脸的明成祖勃然大怒,封靖难名将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万征讨安南,《大越史记全书》中记载明朝派兵八十万难免有些夸大。安南出兵近十万迎敌,号称700万大军,虽说在军队人数上夸大其词是一种战术威胁心理战,但显然安南这次的吹嘘只是一直自我安慰。1407年初,明军攻破安南东都升龙,继续向安南都城清化进军,胡元澄领军退到黄江和胡季犛,胡苍汉会合。明将沐晟沿江两岸击败胡元澄军,后因明军水土不服爆发疾疫,暂时转移到咸子关备战休养生息。胡军趁势立刻集合七万军队,号称二十一万与明军在咸子关爆发激战,胡军大败,胡氏父子逃亡后不久被俘。
4.
永乐五年,六月,明朝改安南为交阯,设交阯布政使司,从此开始了安南属明时期。但设立布政司后安南境内反叛从未停息,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黎朝开国君主黎利脱离明朝统治,建立后黎朝。因明朝北部游牧民族困扰不断,对安南用兵负担沉重,后黎太祖多次击败明朝军队,令明朝损兵折将,得不偿失。安南的脱离得到了明朝统治者的默许。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二年,封黎利为安南国王,黎利奉明朝为正朔,一直到崇祯十七年明亡。
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自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阮廌《平吴大浩》5.
明朝之所以在前期能顺利击败胡朝主要是因为胡朝本来名不正言不顺,又倒行逆施,赋税繁多,暴吏横行,不得民心。但明军胜利后并没有兑现出兵前对安南百姓对许诺,复立陈朝。而是用陈朝宗室已绝尽的借口趁机把安南划归到自己统治范围。明朝的高压统治也加剧了双方矛盾,自五代后就脱离管辖的安南已经习惯自主管辖,不甘心再次沦为明朝的势力范围,即使后来明朝为陈朝君主建庙上谥,但安南人民并不买账。
交人苦中国约束,又数为吏卒侵扰,往往起附贼,乍服乍叛。——《明史》6.
明朝的出兵本来就有私心,并不是完全是安南胡氏篡位后触动了名义上明朝宗主国的威严,主要是因为明朝和安南战前就有领土纠纷,战前安南胡氏妥协后也在积极备战,同时期明朝也在积极备战,二者心照不宣,后来双方爆发战争是水到渠成。
李广杏为啥那么贵?
由于李广杏的名气极大,来此旅游的游客都要尝尝,所以杏的价格较贵。皮的光泽鲜亮如蜡。
李广杏先是绿色,逐渐变为淡黄色,没有熟透时,黄中带一点青色,熟透时为深黄色。李广杏口感极佳。其他地方的杏子在没有完全熟透时是酸中带甜,而李广杏是甜中带酸。等到杏子彻底熟透后,李广杏的肉质似乎都变成了蜜水。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