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批过程(下面应该进行哪个步骤)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日批过程,下面应该进行哪个步骤?

执行死刑是一项执行刑罚的活动,具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即使死刑犯已经被执行死刑,后续仍然会有很多程序性工作。

随着司法理念的进步和人权保障意识的增强,现在死刑执行的方式一般都是注射,属于深度麻醉,相当于安乐死,因为没有冰冷的枪口和围观的群众,没有令人畏惧的血腥和暴力,相对而言死刑犯的心理压力会小很多,而且没有任何痛苦,会在麻醉中自然“睡去”。

执行死刑一般都是在殡仪馆进行,这主要是为了方便火化,所以法警协助法医在执行车上将死刑犯注射完毕,通过心电、脑感应装置确认罪犯确已死亡之后,技术部门工作人员会拍照固定,在场书记员制作笔录,执行法官、临场监督检察官、法警、法医、书记员都会签字确认,待之后附卷备查。

然后殡仪馆工作人员会将尸体转运至焚尸炉,然后在执行法官和临场监督检察官的监督下投送至焚尸炉,至此现场执行任务结束。执行法官会通知罪犯亲属在限期内领取罪犯骨灰;对于不适用火化的少数民族罪犯,则会通知领取尸体。对罪犯骨灰或者尸体的处理情况,同时记录在案。

同时,执行法官会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在案发地附近及人民法院公示栏张贴执行死刑布告,对罪犯的犯罪事实、所涉罪名、案件审理情况、执行死刑情况广而告之,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最后,执行法官会撰写执行死刑报告,连同罪犯被执行死刑前后的照片一起于十五日内通过机要方式上报最高人民法院。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是无情的,多行不义必自毙。

我们怎样做才是正当防卫?

关于正当防卫,理论上很完美,但缺乏可操作性,是一个停留在理论层面已多年的法律概念。当前群众反响最大的法律条款,就是正当防卫。对于正当防卫目前的困境是如何能通过操作,做到与不法侵害对等的有限防卫。这个度,在实践中很难把握。如果能牢牢把握主动权,正当防卫才能做到有理有节。但事实往往是局面很混乱,后果也未明,怎么防卫算正好对等,基本由法官认定,自我基本没有能力。这个法律和美国比较,美国很明了。美国一步到位,只要不法侵害,防卫就成立,至于防卫到何种程度,后果,美国没明确要求。说到底,美国是正当防卫具有无限性。我们说的很完美,做起来太难。

枪支炸膛有多可怕?

炸膛是枪支在使用是发生了故障,子弹不能顺畅出去,在枪膛里发生爆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花”。

有军迷说,炸膛是个低概率的事件,就像飞机失事那样低。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

炸膛现象在近代或者二战时期发生概率较高,因为当时枪械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子弹制作程序都有不太完美的地方。

一般来说,枪械炸膛存在有以下几种可能:

枪管被堵异物。二、闭锁没有完成。三、子弹内装药太多,超过了正常的炸药量。四、子弹只装了底火,弹壳里没有装药。五、子弹内装药太少,子弹头卡在了枪管内。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故意恶作剧,枪管是不会完全被堵的。

而半自动、自动枪支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设计有比较科学的闭锁安全装置;正常情况下,只要是闭锁没有完成,扳机与阻铁就会处于断开状态,是不能正常击发的。

而装药过多的情况,在过去是有可能出现的。因为那时候装弹是人工操作,难免会有一时的疏忽,多装了一份弹药。如果这样击发的时候,枪膛承受不了特别的压力,就会炸膛。

但是上述情况现在很难遇到,因为现在枪支生产早已实现自动化,兵工厂的弹药装药量是全自动程序,流水线操作,无论是子弹本身重量还是装药高度都是自动检测、严格把控的。

而且现代枪管和枪栓的冶炼技术大大提高,制作非常先进,材料强度也大大增强,实际承受能力比标准压力要高得多,即使多装了炸药,也不会出现炸膛。

在现实生活中,枪支出现炸膛有以下几种可能:

1.枪支是鸟铳,或者是一战、二战生产的步枪。

2.枪支爱好者为了节约成本,自己重复使用子弹壳,往里面装了过量的、烈性的炸药。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合法持枪的国家,如美国。也有的射手因为打猎,猎杀对象是体格大的猛兽,所以自作聪明,人为加大弹药量,让枪膛无法承受。

3.使用的是已经报废的枪支。一把手枪的寿命都是5000发,突击步枪的寿命是25000发左右,超期服役的枪支,枪膛厚度、枪管耐受能力和机械能力都已经失常,出故障概率就会增大。

4.长期没有使用,枪膛里面进入了胶质液体然后凝固,或者不小心进水,氧化锈蚀堵塞。

枪支炸膛多可怕?

一般情况下,高压气体冲破枪管和枪栓的限制后,首当其冲的是枪支的非承压部件,比如弹闸。

如果使用的是手枪,握柄会被炸飞,持枪的手会被炸断、炸飞,鲜血淋漓。

要是射手正在瞄准,脸部离枪栓一定很近,套筒被炸飞的情况下,面部受伤几率最高,眼睛也会有受伤的可能。

如果使用的是步枪,情况就更危险。因为步枪子弹口径大、体积长、装药量大,子弹压力更高。

使用步枪的话,都是要瞄准的,这时候射手的头部离枪栓距离最近,尤其是直托弹闸枪机后置类的步枪,枪栓跟下巴简直就是零距离,一旦炸膛下巴就会被穿透或者被掀掉。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糟糕的情况是机匣爆炸,这时候枪手的头面部都可能受伤,而且伤害会非常严重;因为这个部分结构复杂,零件最多,这些零件在爆炸的时候极有可能会飞出去,力度非常大,钻到眼睛甚至是脑袋里,后果不敢设想。

还是那句话,在现实中炸膛现象不大可能发生。

因为二战之后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没有打过仗,枪支实弹射击机会很少,还没有到报废的年限就淘汰了。而公民不许持枪的国家,枪支报废后的枪支直接销毁,不会流落到民间。

那些经常打仗的军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测试枪支,一旦到了报废的时候,不会犹豫。

即使在公民合法持枪的国度,枪支平时很少使用,几十年都难用到报废。

不过枪支和汽车一样,还是要常保养,常维护,才能少出故障,避免炸膛发生。

以上我们说了枪械炸膛的危害和原因,现在再说说大炮炸膛有多可怕。大炮炸膛多是炮管爆炸,危害比步枪、手枪更严重,因为炮弹里面装的炸药多,威力要子弹大得多。如果大炮炸膛,炮手就会粉身碎骨,尤其是迫击炮炸膛,对炮手伤害更大,因为炮手离炮膛更近。大炮炸膛主要是炮身质量不过关,炮管耐热度达不到要求,在连续射击的时候,就会发生炸膛。

大炮发生炸膛的概率显然高于枪支。

前段时间,印度大炮就发生炸膛事故。在拉贾斯坦邦一处靶场进行的一次试验中,一门52倍口径身管的155毫米牵引式火炮,发生炸膛事件,研制工作被迫中止,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可是韩国军队就没有那么幸运,几年前大炮发生炸膛事故造成了重大伤亡。

2017年8月18日,韩国陆军进行火炮实弹射击训练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名士兵死亡,6人重伤。此次发生事故的大炮,是有“亚洲第一炮”之称的韩国K-9自行榴弹炮。

无独有偶,安哥拉军队也发生过类似悲剧。

2014年,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俄罗斯国际军事竞赛上,参赛安哥拉炮兵的120毫米迫击炮发生炸膛事故,造成1人重伤,9人轻伤。

还是那句话,安全大于天质量重如山,武器制造不能有半点马虎。

东条英机为什么被判死刑?

东条英机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并称三大法西斯头目,他们发动战争,侵略他国,双手沾满了世界人民的鲜血,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而这其中,只有东条英机接受了正义的审判,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战败后便被处死,希特勒则在德国战败之际自杀身亡,只有东条英机在战后被盟军逮捕,并接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最终被判处绞刑,并于1948年12月23日执行。那么东条英机所犯的哪些罪行使他一步一步走上了绞刑架呢?

甲级战犯之首,一人独犯54项罪名

(东条英机军装像)

1945年9月11日,驻日盟军发布第一批甲级战犯逮捕名单,身为日本前首相东条英机的名字就排在第一个。

日本的甲级战犯主要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三大罪名。主要指意图、策划或指挥侵略他国,并在侵略战争中违反人道,纵容或指挥军队对他国战俘、民众实施暴力、杀害、强奸等等暴行,所以甲级战犯多为日本政府或军方的高层人士。

而盟军所逮捕的甲级战犯中无一例外全部犯有以上罪行,事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根据以上三条罪行为这群甲级战犯共罗列出具体的55项罪名,而东条英机一人就犯了54项,由此可见东条英机的罪恶滔天。

破坏和平罪、发动战争罪

东条英机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其父东条英教曾是日本陆军中将,并先后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而东条英机从小就是浸淫在这种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思想下成长起来的。

所以东条英机可谓是日本军国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具有侵略野心,并且为人狡诈,个性凶残,在日本二战期间的每一次对外侵略战争都能看到东条英机的身影。

首先就是侵华战争,东条英机1935年从日军第12师团调任关东军宪兵队司令并兼任警务部长,在任期间,翌年,东条英机在察哈尔省扶持了“蒙古军政府”和“西北蒙汉防共自卫军”等傀儡政权,从而受到了关东军高层欣赏,并于1937年3月,任命其为关东军参谋长。

1937年6月9日,东条英机以关东军参谋长的身份给日本大本营写了一封奏折,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军国主义思想,其中有一句话这样写到:“从准备对苏作战的观点来观察目前中国的形式,我们相信:如为我武力所许,首先对南京政权(代指中国)加以一击,除去我背后的威胁,此最为上策”。从这里就足以看出,东条英机是侵华战争的鼓吹者,其根据当时日本对苏联作战的需要,应先侵略中国的方针上报大本营,果不其然,奏折上报27天之后,日本就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所以,日本的侵华战争,东条英机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日军炮击宛平城)

(卢沟桥战役图)

1940年7月,东条英机被任命为陆军大臣(以下称陆相),是年9月27日,东条英机指示日军第5师团入侵印度支那(现中南半岛)。

1941年1月8日,陆相东条英机签发《战阵训》,内容强调全体国民都应效忠天皇,要有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玉碎精神,坚决不能做俘虏,做俘虏是日本军人的耻辱。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皇国史观”以及武士道思想,这对日后的日军作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日本在二战期间一直存在着“北上”和“南进”政策,所谓“北上”就是进攻苏联,而“南进”则是进攻太平洋诸岛,而东条英机就是典型的“南进派”,1941年11月17日,东条英机接替近卫文麿出任日本首相,随即开始了入侵太平洋诸岛的计划。在东条英机担任首相的20天后,日本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此后,东条英机因为策划了太平洋战争并且指挥日军在进攻东南亚各地,所以,东条英机被日本天皇授予“旭日重光”大勋章。

以上就是东条英机策划指挥的侵略战争,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对外侵略战争,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东条英机犯有破坏和平罪和战争罪,成了判处其绞刑的重要依据。

违反人道罪

(日军屠杀我国同胞)

东条英机还犯有的一条重要罪行就是违反人道罪,也就是指平民或战俘的虐待、屠杀或强奸等等。

东条英机在担任关东军宪兵队司令时,在吉林省柳河县大荒沟抓捕了100余名平民,后将其全部杀害,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大荒沟屠杀惨案。

而像类似事件还有很多,东条英机在关东军任职时,经常指示日伪军抓捕我党党员并以各种理由除以死刑。

从1931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期间,我国共伤亡3500万余人,日军在我国制造了大量的屠杀惨案,像: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五一大扫荡等等罪行,数千万同胞惨死日军之手。

日军在我国罪行累累,在太平洋战争中亦是如此,1942年,日军入侵菲律宾,菲律宾美菲守军在与日军激战4个月后因缺少支援而向日军投降,日军便强迫这些俘虏强行军前往100余公里外的战俘营,沿路日军不断虐待,屠杀俘虏,导致15000余名俘虏死在了行军途中,史称“巴丹死亡行军”。

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为,东条英机身为日本高级官员,有能力更有责任制止日军的种种暴行,但其却置日军暴行于不顾,对日军暴行采取了允许纵容的态度,并且直接或间接指挥了日军实施暴行,严重违反了国际人道主义原则,所以,东条英机的罪名里有违反人道罪。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罪行为依据,东条英机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并于1948年12月23日执行,这个双手沾满世界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最终得以认罪服刑。

我是小明唠史,唠历史,和你唠唠古人那些史,喜欢可以关注哦!

你的下属跟你的上级私交甚好?

领导“亲小人”,而“远贤臣”,这是连诸葛亮也没解决的问题呀,他当年旁敲侧击地上书《出师表》,最终也无力回天。

历史演进到今天,我们也遇到了这个人类组织史上的老问题,真是没有诸葛亮的命,得了诸葛亮的病。

硬着头皮上呗。

职场中的第一关系,是与领导的关系。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建立与领导之间的信任,只有这层关系建立了,你才能去“清君侧”,不然,反被其嗜。

一、信任,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流。关系好,说明相互间的信息流量大;没关系,说明信息流量枯竭;关系差,说明双方的信息是相反的,比如我认为是好的,而你认为是坏的;建立了关系网络,就是形成了信息场,构建了信息域。

所以,建立信任,就要建立关系;建立关系,就要建立信息沟通渠道。

具体来讲,建立信任,笼共分四步:

第一步,抓住非正式场合的接触机会

正式场合估计都被小人把控了,那我们就抓住一些非正式场合,而往往这种非正式的沟通交流,效果要远好于工作上的往来。充分运用电梯间,茶水间,小吧台,用餐时间,过道偶遇,单位外出搞活动等机会,多展示与领导的共识和相似点,或者共同的兴趣爱好,和领导交谈工作之外的事情,往往是两人建立深层次关系的开始。

第二步,主动一点,再主动一点

主动,是一种姿态,一种你想与领导优化关系的姿态;同时也告诉领导,你已经在行动了。在对方不反感你的基础上,你可以逐步主动示好,不要等着他来三顾茅庐,而是应该自己去毛遂自荐,不断展示你希望进一步合作的意愿。

对于能干的人,前来主动示好、效忠,聪明的领导知道怎么去取舍。当然,如果是异性领导,要保持适当距离,太过主动容易出事,出这种事会很麻烦。

第三步,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很多人会觉得:都是日常工作,哪有什么关键时刻。其实,关键时刻不仅是在抢险求灾时,更多的是在平常的小事小节中,只要领导遇到利益受损、进步受阻、丢了面子等等情况,都是关键时刻。比如上级领导过来检查工作,发现了一个具体问题,当场批评了你领导。你领导由于不了解具体工作,被批得哑口无言。而你了解详细情况,就可以挺身而出,向上级解释相关情况,同时也能让领导有时间整理思路,调整对策,渡过难关。

第四步,豁出去了,递交投名状

如果前三步都无效,说明你之前跟领导的关系确实不佳,双方甚至可能处于相互怀疑、相互戒备状态了。那就使用最后一招:递投名状。水浒中,林冲为了入伙梁山,先下山去劫道杀人。其实职场上递投名状的情况非常多。

比如为了消除领导对你的疑虑,你可以主动争取去做最艰苦的项目;如果领导觉得你跟他不是一条心,你可以直接跟领导的敌人发生点冲突;如果你跟领导之间有些小矛盾,你可以在酒桌上先干为净,甚至把自己喝醉。

虽然我不赞成,但在很多地方、很多场合,喝酒确实是获取信任的一种办法。当一个人没有其他办法取信于他人时,通过大量喝酒这种类似自残的行为,发出这样的信号:为了获得你的信任,连喝酒自残这样的沉没成本我就愿意付出,我是值得你交往和信任的。

小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这时可以先把小人放在一边,完全不理他。通过非正式场合的交往、主动示好、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及最后使用投名状的方式,把领导收入囊中。

二、小人,斗与和,随我心意

只要你与领导逐步建立了信任,再加上你的能力比小人强,领导会更倚重你,这时再收拾小人,进退都由你了。我们这里来谈谈“斗”与“和”两种方略。

斗争方略

首先,搞清明枪与暗箭

公开化的矛盾,那是明枪。最怕的是利用明枪与你斗的暗箭。所以,你要多排查利益上与你有冲突的人;原来关系一般,最近突然前来套近乎的人;性格相差很大,但关系好像又很不错的人。真要准备与人斗争了,防人之心更要提高警惕。

其次,实施斗争策略

总的来讲就是:对明枪,来硬的;对暗箭,来阴的。

对付明枪,做到四个字“明火执仗”。反正已经公开了,那就再公开一些。前苏联有段时间,大学每个班里都有克格勃的告密者。其中有个女生,确定了一个女告密者,已经有好几个人被她告密而被捕。于是就先下手为强,公开以抢男朋友之类的借口与对方撕了一次,还动了手,搞得沸沸扬扬。女告密者后来去告她,所有人都知道她们俩的事,都当作是个笑话,也就没有人去把她的告密当一回事了。

对付暗箭,做到四个字“隐而不发”。发现了新的对手,先别叫破,掂量一下危险程度,先想办法找一些对方的把柄。这时你就可以反客为主了:他暗算我,我知道;他的策略,我清楚;他的把柄,在我手上。随便拿出一条,漏一点信息给他,就能吓退对方。

第三,要讲究斗争的艺术

虽然前讲了斗争的方略,但不要撸起袖子就直接上了,而始终要清楚,斗争的目的是什么。

这里,我要告诉你斗争的计谋:斗争,是为了进一步获得领导的赏识。

对,没错。职场里的第一关系是与领导的关系。小人,我怎么会花精力在你身上。

跟小人一决高下,你岂不是与他一般货色。赢了,我就只比小人高一点点,丢人;输了,还不如一个小人,更丢人。

所以,我们与小人斗争的目标,不是为了赢小人,而在于如果进一步得到领导的赏识。做到这一点,你至少要看清以下几点:

斗争的裁判是领导。谁来确定你们的输赢,其他人说了不算,最终看领导的选择。清楚这一点,你就知道,在斗争的过程中,你重点要研究的不是小人,而是领导。搞错了方向,很容易赢了战斗,却输了整个战役。

斗争的获益者是领导。你们的斗争一定要在领导利益不受损的范围内进行。清楚这一点,你就可以诱使对方犯错,一旦对方的行动造成了领导的利益受损,你就可以大义凛然地站出来,发出正义的斥责。

斗争的结果是要形成你与领导关系的捆绑。虽然裁判是领导,但你自己心理也要清楚:怎样的结局算是赢了呢?评判的标准就是:当你与领导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了,你就赢了。如果小人被你打败了,但你也失去了领导的信任,这叫两败俱伤,不算赢。

2、议和方略

中国智慧讲和为贵,我们其实不太愿意跟别人对着干,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用软的方式来解决硬的问题。但跟小人议和,也是要讲策略的。

议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那么强大

很多时候,我们与对方实力相当,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消灭对手;或者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便消灭了对手,也无法承担这个损失。所以,懂议和,会议和,这需要对形势进行冷静分析,需要能够超越怨恨与愤怒,克制欲望,是一种非常高阶的智慧。

议和,是怕自己对残忍上瘾

如果你说:我就想把他灭了,那我送你这句话:“残忍是会上瘾的。”亲测有效。

我刚起步的时候,有个领导和他身边的小人处处打压我,甚至无所不用极其,把我搞得非常狼狈。但打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最终,被我抓住了他们的把柄,并且有很多次机会扳倒他们,最终我用这句话,告诫自己,虽然最后没跟他们和解,但也忍住了没有出手。

羞辱对手是会有快感的,看着对手落魄会有爽感的,尝过一次,就很容易陷进去,我自认没有这种定力,所以一次也不想去试。

议和,始终要留有后手

要谨防对方的假议和,背地里还要跟你对着干,继续放暗箭。因此一定要留下后手。

正德十二年(1517年),明朝一哥王阳明任江西巡抚,当时江西到处闹土匪。王阳明使用各种计谋,几招下去,就把土匪逼得走投无路了。于是土匪头子们手拉着手,一起到巡抚衙门,表示愿意服从政府管理,改当良民。想来假招安这一招,当然过不了王阳明这一关。

没几天,王阳明突然发难,杀掉了其中几个人。这几个人都是曾经受过朝廷招安的,后来又反出去,属于有前科的人。王阳明早就掌握了这些情况,来个杀鸡给猴看,结果再也没人敢动了,于是假投降就变成真投降。

小结:对付小人,可以对着干,也可以和为贵;可以明刀明枪,也可以笑里藏刀,所有的这些策略,始终要关注领导的态度,因为他是整个事件唯一的裁判;始终要顾及领导的利益,它是一把利刃,既可以防身,也可以进攻;始终要从自己与领导的关系出发,这才是衡量输赢的唯一标准。

总结:领导不信任是问题的关键。解决领导信任的问题,就要从搭建信息沟通桥梁,畅通信息流开始,因此,要想办法把自己的信息传上去,把领导的信息接下来,再逐步彼此了解,建立信任。获得领导信任后,处理小人就是顺带手的事。或战或和,都要紧盯领导的利益,都要与深化领导的关系为目标,来排兵布阵。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