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包,河北工业大学能在天津排第三吗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外交官包,河北工业大学能在天津排第三吗?

您好,很高兴回头你提出的问题,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河北籍人,在天津上的大学,对您提出的问题非常了解。

1、河北工业大学虽然隶属于河北省的211工程大学,但却坐落于天津市,是教育部、河北省政府、天津市政府三方共建大学,由于河北省省会的变迁(保定、天津、石家庄都做过省会,最后省会才稳定在石家庄市)等历史遗漏问题。在天津有两个校区:天津红桥校区、北辰校区(新建校区,校区面积硬件很完善),在河北廊坊有分校。

2、在最新的2020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南开大学位列全国第19位,天津大学位列全国第21位,河北工业大学位列全国第106位,从综合排名上来说在天津市可以排上第三名。(注:该榜单数据统计以:设置办学层次、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端人才、重大项目与成果、国际竞争力共十个评价模块,细分30个评价维度,精选84项评价指标,使用数百个评价变量。)

3、在最新的2020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燕山大学位列全国第92位,河北大学位列全国第107位,从综合排名上来说在河北省也可以排上第二名。

4、在全国双一流大学及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确定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另外还有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等各有一个双一流学科建设,只能说是并列第三名。

5、从2019年天津市大高校在天津的录取分数线来说:理工类投档分:南开大学645分,天津大学638分,天津医科大学590分,河北工业大学586分,位列理工类第四名;文史类投档分:天津大学622分,南开大学600分,天津医科大学558分,河北工业大学558分,并列文史类第三名。

7、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南开大学入选35个学科(5个A,9个A-,9个B+,6个B,3个B-,1个C,2个C-);天津大学入选25个学科(1个A+,4个A,9个A-,9个B+,2个B);河北工业大学入选14个学科(1个B+,4个B,2个B-,4个C+,1个C,2个C-);天津医科大学入选8个学科(1个B+,3个B,3个B-,1个C+);天津工业大学入选14个学科(1个A+,2个B-,5个C+,4个C,2个C-)。从入选学科评估结果来说,因为天津工业大学有一个A+学科,所有河北工业大学只能说是排第四。

8、两院院士代表的是我国在该领域最杰出的专家,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的各大学本科教育培养出的院士校友人数来说:天津大学(6位),南开大学(1位),天津医科大学(1位),河北工业大学没有入选,所有肯定是排在前三之外。

9、从学校在校生规模上来说,天津大学:全日制在校生36900人:本科生19177人,硕士研究生12966人,博士研究生4757人,教职工5066人;南开大学:专任教师2162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8557人,其中本科生16372人,硕士研究生8322人,博士研究生3863人;河北工业大学:有教职员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600人,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3612人。从学校学生规模来说河北工业大学可以排在天津市第二名。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电影摩加迪沙故事原型事件?

电影《摩加迪沙》虽然改编自真实事件,但这一事件在韩国外交史上并未正式公布。

1、1990-1991年,韩国在索马里的外交战争中几乎取得了胜利。索马里于1989年和1990年连续发表声明支持韩国加入联合国,成为主导其他非洲邻国的动力。影片中,朝鲜看似巧妙地阻挠韩国的外交,但实际上,朝鲜当时的立场远比韩国狭隘。1983年昂山陵墓爆炸案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1990年代两国国际地位差距不可逆转地拉大,朝鲜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也迅速减弱。

前朝鲜驻英国外交官泰英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实际事件作证。影片最后死去的朝鲜副官,在现实中丧生的朝鲜雇员是一名无线电操作员,据说他死后不久就丢失了一个袋子,里面有一本随机密码簿,这是一份绝密文件。目前尚不清楚是谁故意拿走了这个包,或者这件物品是否只是在惊慌中丢失了。

当朝鲜大使返回朝鲜,像金报告了接受了韩国的援助,并且一本随机密码本报告迷失了,金没有对这位工作人员采取行动,只是反应“幸运地活着回来”,据说,其中一名逃跑的朝鲜外交官随后以意大利大使的身份退休,不过,据说后来退休了,但考虑到50岁的年纪,到底是退休还是强制退休,还真不好说。

2、电影中出现的朝鲜对索马里叛军出口武器的怀疑在韩国从未有过报道。然而,曾有一段时间索马里政府军抢劫叛军,朝鲜的武器被找到,闹得沸沸扬扬。尽管朝鲜从未向叛军出口过武器,但朝鲜制造的武器却从叛军军火库中被找到的原因被分析为,叛军极有可能缴获了索马里政府先前购买并丢弃的与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朝鲜制造的步枪。因此,索马里方面甚至表示朝鲜是在报复索马里参加1988年汉城奥运会。事实上,无论朝鲜多么单纯,在一个建交20多年的友好国家里向叛军出售武器都是没有意义的。正如电影中所说,如果朝鲜真的向叛军出售武器,那么当世界变成叛军世界时,朝鲜大使馆就不会成为袭击的目标。

3、索马里政府之所以不保护朝鲜大使馆,而不是保护韩国,是因为朝鲜与当时索马里的敌人埃塞俄比亚关系密切。埃塞俄比亚在1970年代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这是值得关注的,而索马里在与埃塞俄比亚(由苏联和古巴支持)的战争中输掉后,被东方集团边缘化。与此同时,随着内战爆发,东方集团没有提供太多支持,巴利政府将注意力转向西方阵营,包括已经建交的韩国。

4、主要人物的真名没有按原样使用,而是一点一点地改变。当时韩国大使的真名是姜信成,当时朝鲜大使的真名是金永洙。所有其他名称均为化名。

5、在电影中,逃亡发生在1991年。五年后,朝鲜开始了艰苦的征程,继续无底深陷。换句话说,如果朝鲜使馆的工作人员回国后没有被派到另一个外国当大使馆工作人员,他们极有可能被一场大饥荒席卷而来。

6、电影中,朝鲜和韩国的家人在紧张的气氛中彻夜不眠,工作人员之间也有打架。然而,实际上,据说当时12天是在平静的气氛中过去的。孩子们笑得很开心,玩得很开心,他们喜欢在房间里打开空调,电视上播放卡通电影。朝鲜妇女把剩下的大米都送了出去,还从朝鲜大使馆的菜园里拿来萝卜做泡菜。因为自发电机能够产生必要的电力,所以像电影中那样一直点亮蜡烛并不难。朝鲜大使金永洙坦言,他来韩国官邸是因为受不了女人和孩子的危险,即使韩国大使馆的人都不认识他。

7、在电影中,朝鲜大使馆只被抢劫过一次,但在现实中,朝鲜大使馆被抢劫了八次。其中一次被抢了勺子,无法抵挡妇女和女孩的威胁后,使馆团伙弃楼逃往摩加迪沙机场,在那里碰巧遇到了韩国大使馆的人。

女生说欧克克怎么回复?

同意,OK的意思。“OK”的历史始于1839年的缩写潮后来跟它的手势一起红遍了全球。

美国纽约市64岁的退休英语教师亨利·纳斯一直在街头派发倡导“国际OK日”的卡片。“世界各地的人都会说OK,但他们大部分并不知道这个词语的来源,”纳斯表示,“其原因可能是这个词真的太普及了。”

扩展资料:

“OK”的历史始于1839年的缩写潮现代的短信息促使一大批缩写词诞生,比如BTW(by the way,顺便说)、LOL(laugh out loud,大声笑),但在文化关联性上它们都无法跟OK相比。比如,谷歌眼镜的语音启动是“OK, Glass”,美国最著名的约会网站名为“OK Cupid”。

事实上,使用6种语言的联合国每天都在赞美OK这个词。翻译员们不用将OK翻译成外交官的母语,因为每个人都懂得它的意思。“这是不用翻译的词,”巴纳德学院翻译研究中心主人皮特·康纳表示。

外交官箱子如何开?

需要使用外交官的密钥来开启。外交官使用箱子来携带机密文件和重要物品,为了保障安全,箱子上设置了高强度的加密锁,只有外交官本人拥有的密钥才能打开。在某些情况下,外交官可能还会设置额外的安全措施,如目录加密或指纹识别等。因此,要想打开外交官的箱子,必须先得到他们的授权,并获得密钥或密码等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外交事务常常涉及到国家安全和机密性极高的信息,因此开箱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安全审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全世界造成冲击的战争:交战双方是以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组成的同盟国集团与以英、法、俄等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在战争过程中日本、暹罗、美国、中国等国相继加入协约国阵营,最后发展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范围的战争:大约有6500万人参加了这场战争,战争造成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飞机、毒气、坦克等新式武器相继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应用。相比新式武器的应用而言:这场战争更大的影响在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战争模式:在此之前的战争主要比拼的是各国军队的战斗力,然而自此之后战争已不再单纯只是军人的事了,而是必须充分动员全国所有资源为战争服务,这除了直接考验各国军队的战斗力外更是对各国动员力和生产力的巨大考验,至此战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的较量。一战初期各国在进行初期动员后的军队规模为:俄国近534万人、法国378万人、英国66万人、德国382万人、奥匈帝国230万人......在战争过程中协约国动员了4500万人,相比之下在人力资源上处于劣势的同盟国也动员了2500万人,对英、法、俄、德、奥等主要参战国家而言:几乎是把全国一半左右的适龄男性送上了战场。即使是没上战场的平民也必须为战争而服务,因为现代化战争需要充足的粮食、药品及武器弹药等军需物资供应以维持:当1914年战争爆发时法国空军有134架战斗机,而到1918年战争结束时这一数据被刷新为11500架,在短短四年间法国空军的战斗机数量就膨胀了八十多倍。美国空军在战争初期只有55架飞机,然而到战争结束时已达到2600架。整个战争期间各国生产了2800万支步枪、100万挺轻重机枪、15万门火炮、477亿发子弹、超过10亿发炮弹、18.2万架飞机、9200辆坦克。这还只是武器装备层面,我们也可以看看一战对食物的消耗:仅仅只是俄军在战争中就消耗了964万吨面粉、140万吨米、374万吨肉、51万吨脂肪、1127万吨燕麦和大麦。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么一场消耗严重的战争是怎么爆发的呢?败者自不待言,即使是胜者难道不知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吗?事实上一战的参战国中很多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沙皇俄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直接被这场战争摧毁,德意志霍亨索伦王朝也因此覆灭,身为战胜国的英、法也是十足的惨胜。

这场令各国付出惨重代价的战争爆发于1914年:这年的6月29日时年33岁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正在维也纳附近享受温暖灿烂的阳光,周围的人群都穿着轻盈的夏装在公园里翩翩起舞,突然音乐戛然而止,人们开始朝着公园的露天音乐台围拢过去。在这里人们看到了一副布告,人们通过这幅布告得知:就在前一天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这时茨威格心里隐约意识到这次刺杀事件将引起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一场轩然大波。时光倒流到前一天,这天是一个温和晴朗的星期天,同时也是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妻子苏菲结婚14周年纪念日。这天他们来到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然而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只知道这天是自己的结婚纪念日,却兴许是忘了这天还是塞尔维亚人神圣的“圣维多日”。1389年的这一天塞尔维亚骑士米洛什·奥比利奇以假降之计刺杀了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一世,穆拉德一世之子巴耶塞特一世立即在战场上宣布继位并率军击败塞尔维亚人的反抗,此后塞尔维亚经历了四个多世纪的被土耳其人统治的历史。斐迪南大公的这一举动极大伤害了塞尔维亚人的民族感情,使他自己成为了塞尔维亚人眼中的众矢之的。1914年6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杀。这本来只是一次刑事案件,奥匈帝国方面只需要督促塞尔维亚配合其惩办凶手即可,然而这一事件却阴差阳错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那么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为什么会引发战争呢?即使开战不也是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两国之间的事吗?为什么会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呢?事实上萨拉热窝事件只是最终点燃一战战火的导火索,而真正导致一战爆发的根源则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

19世纪后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日渐展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表现得越发明显:传统意义上的英、法两个老牌列强走上了持续衰败的道路,而崛起于欧洲中部的德国却日益蒸蒸日上——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本身就是通过普法战争踩着法国上位的,战后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割让、巨额的战争赔款以及欧陆霸主地位的丧失都深深刺痛了法国,因此在普法战争后德法矛盾成为了欧洲的主要矛盾。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比重超过了英国,随着自身国力的稳步提升德国已越来越不满足于扮演一个区域霸主的角色了,德国已明确将在争夺欧洲霸权的同时参与列强瓜分世界的行动提上议事日程——用德国人自己的话说“让别的民族去分割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然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然而当德国这个后起之秀加入到瓜分世界的行列时才赫然发现:几乎全世界的陆地和海洋都已被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瓜分完毕——英、法自不待言,甚至连早已衰落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殖民地都不比德国少。在这样的局面下德国积极要求按现实国力重新分割世界,这就不可避免地同英、法这样的殖民大国产生摩擦:当时德国在东非和西南非洲同英国存在殖民地的争夺,在摩洛哥和西非则同法国存在竞争。这一系列的竞争在一战前的30年间使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

在争夺殖民地的同时列强之间在经济上也构成尖锐的竞争关系,这一时期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之间都爆发了关税战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1888~1889年意大利和法国爆发了关税战,1879~1894年俄国和德国爆发了关税战,1905~1910年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爆发了关税战。不过这一时期在经济领域竞争最为激烈的当属英、德两国: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战全世界的比重为31.8%,而德国仅仅只占13.2%;但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占世界的比重已降到14%,德国则上升到14.3%。这一时期作为新兴强国的德国在海外市场上同老牌强国英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英国为维持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则有必要削弱德国。

德国为了争取到和自身国力相对应的殖民地和国际地位试图通过以加强军备的方式逼迫英、法等老牌强国就范,当然这一时期致力于加强军备的并不只有德国,事实上列强都在积极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德意志帝国刚统一时的兵力只有30万左右,到一战前夕德国陆军已增加到80万人,另外490万受过军事训练的人员可以作为后备役补充;法国的人口少于德国,适合服兵役的人口只及德国的六成,然而法国通过征召殖民地军队和雇佣外籍军团使自己的兵力达到88万人,另有受训人员506万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沙俄拥有142万常备军,另外565万受过训练的后备人员。1905年英国开始建造无畏舰,1907年德国也开始建造这一新式战舰,英国随即宣布二对一的海军政策——即保持自身无畏舰数为德方之两倍以应付,一时间英、德两国的海军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列强之间激烈的军备竞赛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猜忌,战争爆发的风险日益增长。

欧洲各国出于在殖民地、经济领域、军备竞赛等各方面的摩擦矛盾日益增长开始纷纷寻找可以和自己一起对抗竞争对手的盟友,由此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联盟体系:1873年德国鉴于同法国的尖锐矛盾而与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缔结三皇同盟,然而这一同盟自缔结之日起就存在尖锐的内部矛盾——鼓吹泛斯拉夫主义的俄国一直致力于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而奥匈帝国同样在这一地区存在利益,随着1879~1894年俄国和德国之间关税战的爆发后俄国出于对被德、奥孤立包围的担忧而逐渐同德国的宿敌法国靠近,法国则不失时机地连续为俄国提供了多笔低息贷款——既争取到了俄国的好感,同时也借机控制了俄国经济命脉,使俄国不得不向自己靠拢。这样一来在欧洲就形成了德奥同盟和法俄协约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阵营。1882年5月20日同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的意大利在维也纳和德、奥签订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集团至此正式形成。三国同盟和法俄协约都极力争取英国加入自己一方,然而英国始终坚持传统的“光荣孤立”国策——不和任何国家或阵营保持固定的盟友关系,而是以超脱的离岸平衡手角色维持欧洲均势,然而随着咄咄逼人的德国对欧洲均势的破坏英国逐渐向法俄协约一方靠拢。在两大敌对的联盟体系对立的格局下每当发生争端时就不再只是直接的当事国的事了,即使是本来和争端并没多少关系的国家也不得不选择支持卷入到争端中的自己阵营的盟国,否则就要承担联盟瓦解而使自己陷于孤立状态的危险,所以即使是再小的争端都注定会扩大为双方所有成员国集体参与的大争端。

萨拉热窝事件尽管看起来只是一次偶然事件,但当事件发生后迅速向战争方向急速发展着,而这一趋势其实是极其难以扭转的——19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的军事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军事计划重视先发制人的优势令文官政府欠缺足够的时间进行外交斡旋工作。事实上从一战起人类的战争形式开始和以前出现了很大的不同:从一战开始各国都执行了细致的军事计划——从命令下达的一刻起一切都是按预定的时间表进行的,人员和物资都是严格按时间表自动地大规模运输,一旦下令中止将会使己方人员物资堵塞。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己方中止对军队的动员而对方却没相应地中止,那么将使自己处于混乱的无防御状态,任何国家也不敢冒这样的风险。理论上而言:除非各国同时宣布停止军事动员才有可能避免战争,然而事实上这是根本行不通的——毕竟人心隔肚皮,谁也不敢相信对方不会趁机对自己下手。在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一个月后的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未收到塞尔维亚方面关于萨拉热窝事件的满意答复为由对塞尔维亚宣战,48小时后一向鼓吹泛斯拉夫主义的沙俄以援助身为斯拉夫兄弟的塞尔维亚为由下达了总动员令,而同奥匈帝国定有盟约的德国则在7月31日向俄国发出限其在12小时内取消动员的最后通牒。8月1日凌晨6点德国驻俄大使以未收到俄方答复为由向俄国外交大臣递交了宣战照会并在国内进行动员。德国的动员按钮启动后整个国家机器开始自动向战争状态转换:德国的铁路系统是由军方控制的,每条线路均派有一名参谋且不经总参谋部许可不得铺设或改变任何线路。后备役军人开始前往指定的兵站集中领取制服和武器,先编成连,在编成营。骑兵、摩托兵、炮兵、医疗队、炊事车、修理车等等均按预定的铁路时刻表送到邻近国境的集结地点,在那里将他们编成师,再由师编成军,由军编成集团军,然后待命出征。单是调运一个军的军官就需要火车车厢170节,调运一个军的步兵需要火车车厢965节,调运一个军的骑兵需要2960节,炮兵需要1915节,调运一个军的总兵力合计需要火车车厢6010节。这还只是调运这一个军的兵力,与此同时还需要相同数量的车厢运送这一个军的各种后勤物资给养,而德军一共拥有40个军。从命令下达的那一刻起一切都是按预定时间表的规定进行的,时间表甚至详细规定:在某一时刻多少对火车轮子应该通过哪座桥梁。可想而知如果在此时突然停止军事动员,那么德国的所有军队及其军用物资将全部拥挤在铁路线上,一旦这时对方发动进攻对德国而言将会是一场灭顶之灾。

在德国向俄国宣战的同一天与俄国有盟约关系的法国发出总动员令,德国则随即对法国展开先发制人的打击并要求比利时准许德军通过比利时领土打击法国,在遭到比利时方面拒绝后德国随即展开了对比利时的入侵。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使一直致力于维持欧洲均势的英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挑战,英国随即于1914年8月4日23:00对德宣战。8月5日德军入侵比利时的列日要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个大战役正式打响,同一天门的内哥罗(今黑山共和国)对德、奥宣战,至此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原属同盟国阵营的意大利被协约国收买而临阵倒戈,保加利亚则出于同其他巴尔干半岛国家的矛盾加入同盟国。当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时英国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威胁加强了自己的战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海军大臣丘吉尔征用了当时英国船厂正在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造的两艘新式战列舰。这两艘军舰价值三千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土耳其为筹措造舰费用几乎发动了全民捐款。然而英国方面在征用军舰后对赔偿问题只字不提,这令土耳其感觉自己受到了漠视——在英国眼中整个奥斯曼帝国还不如两艘额外的军舰重要。于是土耳其在接受德国一笔价值8000万马克的援助后于1914年11月正式向协约国宣战。随着土耳其的参战已使一战的战场由欧洲扩展到加里波利、高加索、美索不达米亚等地。远东的日本试图趁列强混战的时机扩张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势力,于是以英、日之间缔结有同盟条约为由对德宣战,日军随即出兵占领了德国控制下的中国山东以及太平洋诸岛屿,一战开始向全世界范围内扩散。日本的参战迫使中国也不得不考虑参战问题,否则日本就会借参战之机扩大侵华利益,但由于此时中国作为一个内部军阀混战的国家并没在一开始就介入战争。1917年4月6日一直在大西洋另一侧隔岸观火并大发战争横财的美国因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威胁到其贸易航线以及德国在墨西哥同美国争夺势力范围等原因对德宣战,美国的宣战使胜利的天平进一步向协约国方面倾斜,于是中国随即在1917年8月14日才正式对德、奥宣战,中国宣战后一方面废除此前与德、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向欧洲派遣了30万华工支援协约国作战。除中国之外巴西、希腊、古巴、利比里亚、暹罗(泰国)以及一些中南美洲国家共计11国也受美国参战的鼓舞而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至此一战波及范围蔓延到全球各大洲。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