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白龙之誓,孙悟空为何冒着被唐僧撵走的风险也要打死白骨精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斗战神白龙之誓,孙悟空为何冒着被唐僧撵走的风险也要打死白骨精?

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章节《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虽然篇幅简短,却是精华所在,所谓“浓缩得都是精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甚至被列为精华中的精华,不但独立成故事,而且闻名于东亚各国,精彩之极。这段简短文字,被各种电视剧、电影翻拍无数次,也成了街头巷尾市井传说,人气爆棚。

《西游记》们也各抒己见,有赞誉孙悟空火眼精睛辨识妖精广大神通的,有对唐僧愚昧无知贬谪的,有对白骨精恨之入骨的,也有同情怜悯的。单就故事情节来说,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都知道,天不怕地不怕的孙猴子就怕唐僧师父念紧箍咒,那么,为什么孙悟空要顶着三遭紧箍咒非要一棒子打杀白虎岭这个法术平平的无名之辈白骨精呢?这都是孙猴子肚子里的那几把火在作怪啊!

第一、美猴王的第一把怒火:唐僧师父主动挑起的“斋饭”训斥。

白虎岭云山雾罩,瘴气弥漫,豺狼虎豹成群结队,唐僧肉胎凡身,被吓得直接叫娘,恐怕雷音去不成,可是呢,就这样的半山腰,唐长老非要吃斋饭,叫孙猴子去找饭吃。

前有狼虫虎豹,后有蟒蛇猛禽,这地方真的适合找饭吃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讨要斋饭,谈何容易?再者,就怕你有命找到斋饭也没命享用啊!可是,唐僧还就怎么做了,而且不同寻常的威严恫吓,这孙猴子就说了,他怕师父的紧箍咒,不得已就近摘几个桃子来给师父吃。

孙猴子心说了,师父啊,吃饭也不选个时间点的吗?如此仗势逼迫,也太不讲究情面了吧?想当年俺老孙那般威风,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气?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这是美猴王心中的第一把怒火,怒火中烧,金箍棒无情,宣泄不满情绪。

第二、美猴王的第二把怒火:八戒处处为难,沙和尚只求自保,他孙猴子要立威。

白骨精几次三番游戏作弄唐三藏,唐僧肉胎凡身,不认得美女等幻化都是妖精手法,可是,贵为曾经的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的八戒和沙僧真的一点辨识度都没有吗?这恐怕是说不过去的吧!这样的本领,凭什么能统领天河八万水军,凭什么做天庭玉帝大领导的保镖呢?要知道,九齿钉钯和降魔杖都是神兵利器,就是专门降妖用的呀!

八戒几次三番从中作梗,明里暗里挑唆师父唐僧给孙猴子念紧箍咒,沙和尚则是一言不发,也不劝阻,冷眼相看,就看你猴子的好戏呢!

美猴王心里来气呀!越想越气。无论如何,不争馒头争口气,我美猴王还真不信了,就是顶着紧箍咒也要一棒子打死这个妖孽,不打死白骨精,我就不配做你们的大哥,不用念咒语,我自己都觉着没面子。以后取经路还长,今天,老孙就棒子立威给你们看。

这是美猴王心中的第二把怒火,怒从心中来,气从胆边生,棍棒底下见高低,立威。

第三、美猴王的第三把怒火:唐僧肉眼凡胎,不辨个真假,以后千山万水怎么护送他到达灵山取得正果?

观音菩萨当年五指山前指点他,叫他猴子跟随东土大唐高僧西天取经,皈依佛门,修成正果,这是好事啊!他原本就是为要个自由身,想来取经也不是什么难事,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个所谓的高僧师父,竟然是个肉胎凡身没有任何法术修为的凡人,没办法,既然答应了人家,那就不好反悔,孙猴子还是讲信誉的。

好么,这取经路才开个头,打死个老虎你埋怨,打杀个剪径的强盗也埋怨,师父你辨识不得好人与歹人,分不清楚人与妖,徒弟我必须要教你啊!迟早会有那么一遭的,被埋怨误伤又不是第一次了,不如今天就一次性来个了断,好叫师父你知道老孙的本事,不是夸的,也不是吹的,更不是要欺骗师父。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美猴王心说,师父啊,老孙俺今天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打死这白骨精,叫师父你亲眼看看俺老孙的本事,徒弟是不是真的瞒哄欺骗你,希望从此以后,见着妖魔鬼怪,师父你能够听从俺老孙的建议和安排。师父啊,你取的是真经,俺老孙也不是虚情假意,都是为了个自由身嘛。

这是美猴王心里的第三把火,他一心要打死白骨精,证明自己的本事和清白给师父看,好叫唐僧信任他,以后取经路上也少了许多没必要的师徒之争。

第四、美猴王的第四把怒火:白骨精雕虫小技,屡屡调戏,真是妖王面前耍手段,不知死活,我孙猴子天下第一妖猴的名字是白叫的吗?

白骨精可以说是取经路上遇到的最没本事的妖精了,她的手段在美猴王看来是非常可笑的,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这美猴王就对唐僧几个说了,他在花果山水帘洞做妖精的时候,也吃人肉,手段无非就是变些金银财宝,变个醉汉,或是美色,这样来勾引心术不正的人来上钩。亲,你看看,这都是孙猴子早年间小时候调皮淘气用过的小伎俩,小手段,白骨精这样作为,不是鲁班门前弄斧头、关公面前耍大刀吗?

好么,不知死活的白骨精,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来唐僧面前赤裸裸地挑衅美猴王,是可忍孰不可忍,妖王齐天大圣,必须灭了她这个小妖精。

第五、美猴王心底深深的恐惧:尸魔的悲剧与菩提祖师的“临别赠言”。

《西游记》中的美猴王齐天大圣,他天不怕地不怕,到哪儿都是“唱个喏”,要么拍拍肩膀,见三清称个“老”,见四帝称个“陛下”,哪里会跪拜别人?就是后面取经路,他跪菩萨、跪如来,甚至跪唐僧,他真心跪拜的其实还不是那个“紧箍咒”圈圈嘛!孙猴子跪的是未来的自由身。所以,谈不上什么真心归顺,典型的口服心不服。

孙悟空有没有惧怕的人,有,而且是唯一一个,那就是他的启蒙恩师菩提祖师,他对菩提祖师来说,那才是真的心服口服,顶礼膜拜。孙猴子仅仅因为变了个松树,就这样一个算不上错误的错误,直接被菩提祖师给一句话逐出了师门,孙猴子是一点怨言都没有,他不敢有,也是真没有。试问,能够如此彻底征服孙悟空的高人还有吗?唯一菩提祖师做到了,没有第二个。

“你这去,定生不良 。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西游记》

这是菩提祖师驱逐美猴王,对被开除学籍的徒弟孙悟空的”临别赠言“。

虽然孙猴子被菩提祖师开除学籍,可是,他猴子要一辈子牢记菩提祖师的话,终身谨记,说出半个不字,结果就会“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而且“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结果是“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亲,你看看,孙猴子违背菩提祖师的师训,他的结果就是,挫骨扬灰,元神被封印在九幽之处,永世不得轮回,这才是真正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猪八戒还能投个猪胎,他孙猴子连轮回的可能都没有,到那个时候,想做个动物园里的观赏猴都是个梦。

我们回头来看这个所谓的白骨夫人白骨精:

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西游记》孙悟空语

原来,这个所谓白虎岭上的白骨夫人白骨精,她正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亲,你说什么是僵尸呢?

一个女子,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她作古,死掉了,但是呢,成了万年的僵尸,她的灵魂或是元神被某位高人封印了,就是被贬到”九幽之处“了,不能够进入正常的六道轮回,再世为人,这就是所谓的”万劫不得翻身“。对所有万物生灵来说,这可能就是最坏的结局了,上,不能上,下,不能下,永远被吊在半空中。

所以,孙悟空火眼金睛,第一眼见到白骨精真相的时候,他的双手已经颤抖不已,几乎握不住金箍棒了,小心肝都要跳出来了。美猴王胆战心惊,心肝俱裂,这个”僵尸“是个什么东西?不就是师父菩提祖师口中所说的贬九幽、万劫不复、永不为人的存在吗?哦,没错,白骨精这个僵尸比菩提祖师描述得还要好一些,毕竟尸骨尚存,孙猴子违师命、违反菩提祖师的“师训”,那可比这更凄惨,摧骨扬灰,万劫不复,连做僵尸的可能性都没有。

所以,孙猴子心生恐惧,誓要彻底打死这个“僵尸”白骨精。唐僧的紧箍咒算什么?头再疼,也比被挫骨扬灰好上千倍万倍。如来再可怕,也远没有菩提祖师更有威慑力。

所以,孙猴子必须要彻底消灭这个白骨精,那是他猴子的永远的“榜样”和噩梦,恐惧的心魔,必须除之而后快。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宁愿冒着数次被唐僧念紧箍咒和被驱逐出取经团的风险,也一定要除之而后快,美猴王是为了保护唐僧,为了彻底取信于金蝉子,为了在师兄弟取经团队里立威,更是来自心中深深的恐惧——菩提祖师对他的“摧骨扬灰、万劫不复”的封口训诫。

万圣公主和九头虫的爱情故事?

在电视剧西游记里面,万圣公主和九头虫没有什么爱情,两个人是臭味相投,万圣公主在和小白龙成亲前,他们两个就在一起了,后来万圣公主又向小白龙誓好。

面对项羽被肢解的尸体?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在为项羽举行的葬礼中,死对头刘邦不但亲临,还“猫哭老鼠”挤出几滴眼泪。这个场景像极了“职业哭丧”,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声泪俱下。所以有人不客气地指出,刘邦此举纯属是收买人心,后世子孙刘备把他的祖传绝技发挥到了巅峰。

我不否认刘邦或许有展现仁慈,收买人心的成分,可这顶多占据其心灵深处的极少部分,刘邦是个大开大合的人,性情奔放外露的人,作伪不符合他的性格特点。我认为刘邦的眼泪货真价实,包含酸甜苦辣,“掺水量”可以忽略不计。

一哭项羽,英雄相惜,爱恨交错终于落幕

小孩子的爱恨表现在脸上,一块糖果瞬间就可以改变“战局”;乡间闾里的爱恨表现在鸡毛蒜皮上,芝麻大点的事,能记一辈子;商人的爱恨表现在笑容里,正面看一脸温馨,侧面看意味深长。

政治家的爱恨最复杂,复杂到爱与恨水乳交融难以分割,他们惺惺相惜,对对方的才华、能力、品行钦佩有加,引以为师友、为榜样,他们又恨之入骨,对对方的立场、做法和态度咬牙切齿,必欲除之而后快。

所以,高手对决内心是五味杂陈,他们往往做出外人看不懂的决策,比如项羽居然放弃了烹杀刘太公,所谓“吾翁即若翁”真的能吓住项羽?呵呵。再比如刘邦亲自祭奠项羽,并当场泪洒。

在刘邦的心目中,项羽首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自己的“伟大”就是对方的“传奇”所成就的。因此,如果一个不能尊重竞争对手的人,要么对手与自己差距太大,要么是自己太狂妄自大,双方不可能有“决战光明顶”的对决机会。

当对手倒下时,被项羽搞得死去活来的刘邦瞬间释放了,此刻的项羽对刘邦来说只是一个值得记忆的符号,一段值得祭奠的往事。人一旦放下了,过去的不愉快都是幸福,眼泪里全是对逝者的惜忆。

二哭苍生,天下涂炭,和平安宁终于来临

说到刘邦,人们蹦出的第一个字眼就是“流氓”,不错,从外相上看不学无术的刘邦,浑身上下充斥着流氓的气息,可如果我们仅仅盯在这上面,就太小看刘邦了。

作为政治家的刘邦,他心怀天下的大仁大爱才是核心!

秦末战乱天下生灵涂炭,汉帝国建立之初,皇帝的御驾连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都找不到,大臣们甚至都只能坐牛车,全国人口减少了一大半。

刘邦进入关中后,他封存府库,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保证军队对百姓秋毫无犯。楚汉战争后,他修订了《九章汉律》,废除连坐和夷三族等严刑峻法,提出“德主刑辅”的宽仁法律思想。他鼓励农耕,奖励开荒,将税赋降低至十五税一。

这些举措都表明,从百万亡魂中走过来的刘邦,深刻体会到民生的重要性。刘邦本人也是从九死一生中爬滚出来的,最能懂得生命的意义,也更加渴望那一份和平与安宁。

祭奠项羽的眼泪,何尝不是刘邦对和平时代到来的喜极而泣?

三哭己身,老骥伏枥,刘氏江山终于得建

刘邦47岁才开始走上“创业路”,52岁登临天下,七年就创立大汉帝国,速度虽然够快,可其中的艰辛一点都不少。

但凡走过这段人生经历的人都知道,人随着步入中老年,身体机能的下降和思想的保守倾向,已经不适合做开创性的工作,逆袭的刘邦付出的代价也必然数倍于常人。

想当年,刘邦被逼钻进芒砀山为寇,吕雉因此受牵连入狱;楚汉战争中,老父和妻子被扣作人质,时刻遭受死亡威胁;彭城兵败,刘邦为了逃命一脚踢下年幼的儿女,那一刻他何止心疼?

即便坐上了龙椅,刘邦也不得不四处征战,为平息叛乱咬牙支撑,最后被英布的暗箭伤得一病不起。

在项羽凌厉的攻势下,刘邦一度丧失信心,他甚至准备以分天下为代价,组建同盟以对付项羽。这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想法,暴露了刘邦心理承受已接近崩溃的事实。

也只有经历过艰辛的人才懂得,天不怕地不怕的刘邦,为何在项羽死后会落下眼泪,大幕落下之时,鲜花的吸引力远比不上对峥嵘岁月的追忆。

台前掌声雷动,主角一边垂泪,这才是真性情的刘邦!

变脸到底是魔术还是舞蹈?

这是川剧的一种特有技法,只传给川剧传人,不外传。

据分析:

1、是由一种薄模制成,上面根据化学反应图画的各种脸谱,表演时将化学药粉撒在薄模上,依次变换。

2、川剧表演都戴帽子,肯定与帽子有关。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 “抹脸”、“吹脸”、“扯”。

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於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吹脸”只适合於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著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 “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乾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

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现在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

唐僧女儿国回头的那一刻?

有两位朋友都邀请我了,于是来回答一下。

《西游记》原著是这样写道:

行者、八戒、沙僧、同心合意,结束整齐,径迎着銮舆,厉声高叫道:“那女王不必远送,我等就此拜别。”长老慢下龙车,对女王拱手道:“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女王闻言,大惊失色,扯住唐僧道:“御弟哥哥,我愿将一国之富,招你爲夫,明日高登寳位,卽位称君,我愿爲君之后,喜筵通皆喫了,如何却又变卦?”八戒听说,发起箇风来,把嘴乱扭,耳朶乱摇,闯至驾前,嚷道:“我们和尙家和你这粉骷髅做甚夫妻!放我师父走路!”那女王见他那等撒泼弄丑,唬得魂飞魄散,跌入辇驾之中。沙僧却把三蔵抢出人丛,伏侍上马。

所以原著中是没有唐僧回头的那个动作的,回头是86版《西游记》中增添的情节。同时增添的还有唐僧莫名一句“若有来世……”

这些情节妥当又很不妥当。

妥当在于,唐僧也是人,也有人的情感,他自然也会对女儿国国王动心,对世俗生活向往眷恋,但囿于身份不得不决绝。

不妥当之处在于,削弱了唐僧作为出家人的坚定,削弱了他坚守自身的意志力,使得他与高僧的身份很不相配。

不论原著,我们就来说说剧中唐僧这一回头。

这一回头唐僧的心中所想不外乎如下:

1、惭愧

僧人也是人,他也拥有人的情感,女儿国国王的多情他是看在眼里的,她甚至愿意把皇位让给唐僧,这种付出是令人咋舌的,女儿国国王付出的越多,感情倾注地越深,唐僧就会越愧疚。

首先他是出家人,他的清规戒律束缚着他,他注定要辜负女王。

其次他背负着取经的使命,这种使命要求他一路向西不能停留,他注定不能为了任何一个人而留下来。

所以他很惭愧,他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国国王,世上安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有些事情是没法两全的,他只能,必须辜负她,所以他对她满心愧疚,这种愧疚又没有任何补偿的方法。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对于女王炽热的感情,唐僧不能接受甚至无以为报,这种感觉就好像他欠了她什么似的,这种惭愧将永远存在。

2、眷恋

与其说情丝未断,不如说是铭记美好。

唐僧这一去,西天万里之遥,千重山万重路皆是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他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到达西天,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死在途中。

唐僧鬓发皆白的时候,女王也应香消玉殒。

若他不幸丧命,彼时女王又该身在何处。

再过个千年万年,这世上还会存在这么一个女儿国吗?

不论爱情,他们这一别,就真的是后会无期了,此生此世都不会再相见。

唐僧这一回头,记住了女王,记住了这个小小的西梁国,记住了她的付出,记住了这里发生的风波和故事。

这是他一生中很重要的经历,有这么一个女子曾在他生命中出现过。

3、忘记

唐僧把他可能存在过的感情放在那最后一回头中,他也许真的对她动心了,也许他也幻想过为王为后,但在他心里,取经是大业,他不能为一己之私放弃苍生。

离开西梁女国后,他不能再有私心杂念,也不能再把一个女人放在心上,他必须做好一个出家人,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宿命。

于是在离开之际,他转头看了她一眼,从今以后他不可以再想起她,不可以再想起西梁女国发生的事,不可以再有乱七八糟的想法。

可以说,这一回头,是他看女王的最后一面,从此之后,女王就不复存在,仿佛她从未出现过。

唐僧永远都不会记起这个人,不再提,不再想。

他回头,最后一次看她,想她。他转身,心中已经没有她了。

---------丸----------

文:祁门小谢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