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n790,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觉得华为这个公司实力非常强大的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中兴n790,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觉得华为这个公司实力非常强大的?

华为有三个业务板块,消费者BG,企业BG和运营商BG。其中消费者BG是和咱们距离最近的,就是手机、平板、穿戴、电视等等数码产品;企业BG是和各个企业之间的一些合作,提供数字产品等等;运营商BG就是和各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等)的在网络建设方面的合作。

消费者业务目前已经成为整个华为公司销售收入的半壁江山。2019年全年华为手机出货量突破2.4亿台,全球仅次于三星,甩苹果约5000多万台。

运营商业务已和几十个国家签订5G建设合同,5G基站发货量也达到几十万。在5G领域,华为在全球应该是首屈一指的。能把微波和毫米波合到一块的全世界只有华为。如果说华为很伟大,我觉得其在网络建设方面的技术研发能力应该要超越消费者业务。

而且,华为依靠其先进的技术,在美国政府打压的情况下,依然交出了完美答卷。海思芯片、鸿蒙系统等备胎一夜转正,在中国能够和一个国家对抗的企业没有几个,尤其是民营。

不得不服任正非老先生的高瞻远瞩,毛泽东思想的娴熟运用于企业治理方面,很赞!!

中国有多少消失的古国?

说起我国历史上消失的古国想必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楼兰古国,罗布泊上神秘的文明遗产使人们产生过无限的幻想,而随着史料的记载和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古国被揭开神秘的面纱,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映照。

闽越王国

闽越国,属古百越部落的一支,位于今中国福建省。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无疆被楚威王征杀,越王宗族从海上逃亡至福建,与当地的百越原住居民建立起的国家,其存在的时间约为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111年之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威振四海,南平百越”,正式废除了闽越王号,设立闽中郡。后来闽越人民参加了秦末反秦起义,与中原民族一起努力推翻了秦国统治。

在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分封诸侯,复立无诸为闽越国王,闽越王也成为汉朝时期一支异姓诸侯王,并逐渐发展成为大汉王朝南方最大的武装割据势力,到了余善为越王的时期国力至鼎盛状态,于是他刻“武帝”玺,随后称帝,并起兵反汉,汉武帝调遣四路大军共计十万余人征伐闽越国,与此同时汉武帝分化闽越内部势力,余善被繇王居股所杀,标志着闽越国的消亡。随后汉武帝迁移闽越百姓到江淮一带,并烧毁了闽越国的宫殿和城池。

西夏王国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历经十帝,存在了一百八十九年。党项族先祖本来居于四川松潘高原地区,在唐朝时期大规模迁于陕北,由于平乱有功,拓跋思恭被赏赐提领了夏州节度使,至此有了根基,随后有参与平叛黄巢起义,又被赐姓李,封夏公。在北宋时期,夏州政权被赵光义削吞,李继捧被迁入京,但其族弟李继迁不甘沦为宋臣,因此带数十骑出走,在辽国支持下发展势力,并陆续夺得兰州与河西走廊地区,李德明时期又将势力不断向河西走廊扩大。

到李元昊时期已经占据了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凉、瓜、沙、肃数州之地,全盘控制住河西走廊。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大夏国,宋称西夏。西夏与宋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中大获全胜,并在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至此与宋辽形成鼎立。夏景宗死后,西夏进入母党专政时期,国内大乱,与北宋和辽的战争中损耗也比较大,开始走下坡路。

金国灭辽和北宋后,西夏向金称臣,进而再次得到发展壮大,随后还出现天盛盛世局面。但蒙古帝国的崛起给西夏带来威胁,蒙古六次讨伐西夏,拆散夏金联盟,西夏不仅与金朝多次摩擦开战,国内还出现弑君、内乱的情况,最终在1227年被蒙古所灭,国都中兴府惨遭屠城,由于成吉思汗死于最后一次征西夏的途中,因此蒙古人不准为西夏修史,并大肆焚毁西夏城池和书籍,致使西夏文明变得如此神秘。

楼兰王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汉书.西域传》

根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的记载,楼兰古国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汉朝时期成为汉匈战争之间相互争取的重要势力,史书还有关羽楼兰王子入汉为质的记载。在经济上楼兰王国还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

楼兰古国推测为公元前176年之前建国,在公元630年左右却突然神秘消失,唐朝玄奘西行路过时已无人烟。后世的诗句中如“愿将腰剑下,直为斩楼兰”、“不破楼兰终不还”等所说的楼兰也并非真实的楼兰古国,现今考证来看只是对于西域国家的代称,比如同样神秘的西域古国龟兹王国、大宛王国。

在1900年时,楼兰古国的城墙遗迹被瑞典的探险队所发现,但墙垣已经坍塌并受到严重的风蚀。随着考古队的进入,此地出土了大量毛毡、红布、毛发、钱币、陶片,还有写着汉文与佉卢文的木简、文书,这些都证明了楼兰古国的文明确实存在过。

夜郎王国“楚鼢冒始启濮”——《国语·郑语》“濮在楚西南”——《史记正义》

根据史书记载,夜郎囯应该就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但夜郎是以国家形式存在还是以部落形式存在无法考证。根据《华阳国志》记载,在战国时楚襄王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这里所说的夜郎理当是国家形式的存在,这是中原王朝首次于史书中记载的政权形式下的夜郎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史记·西南夷列传》

在西汉成帝时期,夜郎王“兴”蛊惑22邑边民反汉,被汉庭牂牁郡守陈立所杀,古夜郎国也从此神秘消失,部分夜郎人被流放至贵州镇宁一带。彝族人的传说中夜郎是至夏商时期就存在,历经两千多年,期间有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金竹夜郎4个朝代的更迭,至汉朝时消亡。

我们熟知的“夜郎自大”一词出于《史记》,是汉武帝时期为了互通印度借道夜郎国时,夜郎王问汉使的问题。但夜郎真的不是自己夸自己,史籍中写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表明了夜郎国在确实是西南少数民族建立的最大的国家;并且由“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可知夜郎国的国力是比较强盛的,三国时期的蜀国在后期兵力也不过十万;夜郎国同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由于夜郎国的转运贸易,波斯帝国与东南亚、印度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贸易往来更为畅通。时至今日,湖南、贵州、四川、云南都在争抢夜郎国的发源地。

我国古代历史上还在公元前两三千左右流传过古巴王国、古蜀王国等神秘古国,相信随着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神秘古国的面纱会进一步被揭开,使我们更客观的了解中华文明悠久历史中的璀璨辉煌。

长歌续短歌李贺阅读理解答案?

《长歌续短歌》李贺唐诗鉴赏 【原文】 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注释】 长歌续短歌:题目从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化出。 长歌二句:互文的修辞手法,长歌短歌,唱破衣襟,吟断白发。 秦王:指唐宪宗。宪宗当时在秦地,所以称为秦王。 旦夕:日日夜夜。内热:内心急躁而炽热。 陇头:田间地头。此二句比喻诗人如饥似渴地思念唐宪宗。 凄凉二句:因为困顿潦倒,看到初夏万物茂盛,更加自感凄凉。

2 离离:重叠、罗列的样子。 明月:比喻唐宪宗。这两句的意思为:夜峰罗列,月光照耀在落石下,不及他处。比喻君恩被群小阻隔。 裴回:即“徘徊”,彷徨不进貌。 之:代词,代指唐宪宗。 鬓先改:鬓发已经变白。 【白话译文】 写长歌把我的衣襟磨破,吟短诗使我的白发脱落。谒见秦王没有机缘,日夜焦虑我心中烦热。喝口壶中酒,聊以解渴,拔把垅头谷,暂充饥饿。四月将尽,千里大地一片绿色,自己却贫困潦倒,不由人感到凄凉难过。夜幕中峰峦起伏重叠,明亮的月光却只向谷底照射。我来来回回沿着石崖寻觅,可它又在高峰之外不可捉摸。自己终不得与其共事,歌成而头发早已变白。 【赏析】 开头二句紧扣诗题,有愁苦万分,悲歌不已的意思。“破”、“断”二字,用得很奇特,但也都入情入理。古人有“长歌当哭”的话,长歌当哭,泪洒胸怀,久而久之,那衣襟自然会破烂。杜甫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的诗句,人到烦恼之至,无计可施的时候,常常会下意识地搔爬头皮,白发越搔越稀。这首诗的“断”可能就是由杜甫诗中的“短”生发出来的。

3 三、四句写进见“秦王”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内心更加郁闷,像是烈火中烧,炽热难熬。“秦王”当指唐宪宗。王琦说:“时天子居秦地,故以秦王为喻。”(《李长吉歌诗汇解》)李贺在世时,宪宗还能有所作为,曾采取削藩措施,重整朝政,史家有“中兴”之誉。李贺对这样的君主是寄托希望的。他在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击之后,幻想他能像马周受知于唐太宗那样,直接去见皇帝,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五、六句具体描述诗人苦闷的心情与清贫的生活,与开头二句相照应、相补充。“渴饮壶中酒”,渴是“内热”的表现,饮酒的目的在于平息内热、消愁解闷;“饥拔陇头粟”,为求见“秦王”不惜忍饥挨饿,靠从地里拔粟充饥。 七、八句写景。“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初夏已尽,盛夏来临,草木葱翠,生气勃勃,原是不会有凄凉之感的。然而“绿肥红瘦”,万花摇落,诗人又不禁为之唏嘘感叹。下面的“千里”句,故意用欢乐的色调映衬凄苦的情怀,颇有“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孟郊《春愁》)的意味,这样反复渲染,有一唱三叹之妙。诗人述怀从景物落笔,寄情于景,意味深长。 后六句采用借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面上写景物,实际上写人事。“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夜间的峰峦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黝黑而高,竟把那明朗的月亮遮得无影无踪,让诗人感到纳闷。诗人沿着那崎岖的石径四处寻觅,忽而发现它在高峰之外。峰峦阻隔,高不可攀,心中异常痛苦,因而慷慨悲歌,鬓发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苍白,忧伤催人老。“夜峰”、“明月”等句喻意微婉。“明月”借喻

4 唐宪宗,夜峰指代他身边的卿相们,意思是宪宗为一些大臣所包围,闭目塞聪,就像月亮为峰峦所阻隔,虽有明光,却不能下达。这些表明诗人深知当时朝廷的弊病,他想向宪宗陈述国事,以匡时救弊,然而“山”高“月”远,投告无门,只有暗自忧伤而已。 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评李贺的诗说:“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这首诗在立意和表现方法的运用上,都与《离骚》很相似。“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寄托遥深。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情绪融化在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意境中,含蓄隽永,优美动人,颇得《离骚》的神髓。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七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

周天子的后人去哪了?

周天子,是我国历史上周王朝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周王朝是周武王姬发在公元前1046年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后建立的,共传30代37王。虽然王朝后期的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

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在承袭殷商分封制度的基础上做了创新和改变,周天子直接管辖的区域只有王畿之地,而王畿以外之地被分封给同姓、功臣和先朝后裔,授以不同的爵位,建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以拱卫王室。周天子为天下共主。

周王朝建立之初,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与周天子同宗同源的姬姓诸侯国就有53个。《荀子·儒效》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异姓诸侯国有18个,比如姜子牙的齐国,再加上原来属于商朝后来归顺周朝的其他诸侯国,一共有800多个诸侯国。

周王朝时期,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诸侯们拥有自己封地上所有的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然而西周时期各诸侯国的军队并不掌握在诸侯国的国君手中,而是在周天子派往各诸侯国的守臣手中。《左转》记载:“齐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国氏和高氏就是掌握齐国兵权的周天子的守臣。

正是因为周天子掌握着天下的军队,才能保持对各个诸侯国的威慑。周武王之后的成康之治让周王室一度强盛,但之后周昭王、周穆王时期不断地调动军队,南征北战,使得军力大幅消耗,民众也苦不堪言,周天子的威望和声誉也被削弱,到周厉王时期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天子被赶走,客死他乡。

此后随着周王室不断衰弱,周天子对诸侯也渐渐失去控制力。到周幽王时期,因为废长立幼,导致被废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人打败并杀死了周幽王。周天子被杀,足以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弱不堪。周幽王之后,原本被废的太子姬宜臼登上王位,并且东迁洛邑,姬宜臼就是周平王,东周的时代来临。

西周时期,周天子尚能号令诸侯。然而进入东周,周天子已经逐渐失去对各个诸侯国军队的掌握,此时诸侯国军队为各自的国君所掌握,这也是直接导致周王室衰微的主要原因之一。至此后诸侯多不履行对周王室的义务。而周王室本身还要依附当时的诸侯大国晋、郑与卫,更不用提号令诸侯之事。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从这时起,大国兼并小国后,多以其国土置县,封建制度逐渐式微。西周初期分封的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期已剩170多个。到战国时期,所有诸侯国只有20几个了,可见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有多么残酷。战国之世,除魏惠王、齐威王为了作秀,曾有过朝周之举外,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已再无朝周之举。

尽管东周王室已经衰弱到如此地步,内部还不团结。周贞定王时期,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晋国发生内乱,韩、赵、魏联合起来灭亡了智伯,为后来的三家分晋打下了基础。周贞定王去世后,东周王室也发生了混乱与分裂,为了争夺王位,兄弟相互残杀。先是长子姬去疾即位为周哀王,三个月后老二姬叔杀了周哀王自立为周思王,五个月后老三姬嵬杀了周思王自立为周考王。

周考王为了避免同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封自己的弟弟姬揭为诸侯。当时周王室的直辖区域只有一个新王城和一个旧王城,周考王便把旧王城封给了弟弟姬揭,姬揭就是西周桓公,他的这个诸侯国被称为西周公国。虽然西周公国的区域面积只有一个旧王城,但是好歹也是和秦国、楚国一样的诸侯国。周考王代表东周天子,地盘也只有一个新王城,东周王室已经沦落到如此地步。即便如此,周王室内部的分裂依旧。西周公国在第二代国君西周威公去世后又分出来一个东周公国。而东周王室继续发展,一直传到了末代周天子周赧王。

周赧王在位59年,是周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天子,此时的周王室和直属的两个诸侯国(东周公国、西周公国)的实力在其他诸侯国面前已显得十分弱小,此时已是战国晚期。

西边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开始逐渐强大,在秦武王时期,派出甘茂攻下了韩国的宜阳,直逼东周王室的王畿之地。周武王想来东周王城举起象征周天子权威的镇国之宝九鼎,被周赧王严词拒绝。从秦武王对待周天子的态度来看,他压根就没把周天子放在眼中。于是秦军将领樗里疾强行把周赧王从东周王宫迁到西周王宫暂住,这一住就是五十年。

随着秦国的强大,与秦为邻的楚国坐不住了。但是又不想与秦国直接对抗。于是派遣使者忽悠周赧王,请天子号令诸侯,抑制秦国壮大,出兵攻打秦国。周赧王在楚国的忽悠下,也燃起了壮大王国的念头。于是立即让西周公凑了一支不到六千人的军队,由于东周王室实在太穷,没有足够的装备和粮草来支撑军队。为了解决军资的问题,周赧王找到了国内的富商大户,向他们筹借军资,写下欠条,答应当大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抵偿借债。

周赧王抱着强国的梦想,任命西周国君为大将,率领五千余周军攻打秦国,并且与六国相约到伊阙,一起伐秦。然而到了约定地伊阙后,除了燕国和楚国有派军前来,其他四国没有任何踪影,区区几万军队怎能是几十万秦军的对手。在等了三个月后,依然没有等到其余四国的援军,西周公只好带领军队返回王城。

当初借钱给周赧王的那些富商大户,看着军队返回,纷纷找周天子讨债,他们聚集到宫门前,喧喧嚷嚷。而周赧王则无力还债,只能躲到宫后面的高台上躲债,这也就是成语“债台高筑”的由来。

然而秦国可不是好惹的,随后秦军发兵攻下韩国的阳城、负黍,目标就是周王城。惧怕之下的西周国君跑到秦国,叩头认罪,把西周公国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秦昭襄王。秦国将西周君绑在柱子上在咸阳城游街示众,并将其贬为平民。便放其回到西周。

同年,周天子周赧王在惊恐悲愤中离世。至此东周王朝的大权为西周公与东周公把持,西周公据洛阳,东周公据巩邑。其后不久,西周文公姬咎逝世,西周的民众纷纷东逃。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轻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宝,并且未立新的国君,西周灭亡,同时宣告着历时八百余年的周王朝走向终结。随后,秦庄襄王灭掉东周国。东、西两周就全都归属于秦国,周王朝的祭祀从此断绝。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的周襄王时期,周王朝就已经灭亡了。对于周王室后人的结局,史料中的记载也不是很清晰。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详细记载了整个周王朝八百余年的兴衰史。其中对于周王朝的结局,司马迁说:“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并未交代周天子后人的去向。

但是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还有一段记载:“秦灭周。汉兴九十有馀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後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这段话的意思是:秦灭周之后,直到汉朝开国90年后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在封禅泰山途经河南时,派人找到了周王室名叫“嘉”的后人,封其为候,并赐予其三十里的封地,以祭祀周先祖。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周赧王降秦之后,被迁到了项城。然而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后世的认可,因为如果周赧王投降了秦国,那么秦王没必要等到周赧王死后才夺取九鼎。

关于秦国灭周后,是如何处置周王室后人的,史书并没有记载。但是秦国统一天下后,便将六国的贵族都迁到了遥远的陇西之地。从这一点上来看,当初秦国处置周王室族人也是发配到遥远的贫寒之地。所以在末代周天子周赧王身死之后,整个周王室家族就已经分崩离析了。其最终的命运无外乎是死去、逃亡、发配。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至六盘水市六枝县高速怎么走?

驾车路线:全程约37.6公里起点:安顺市普定县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40米,左转进入普四线2.沿普四线行驶190米,右转进入S2093.沿S209行驶540米,稍向右转进入中心大道4.沿中心大道行驶80米,直行进入中兴大道5.沿中兴大道行驶4.1公里,右前方转弯6.行驶14.2公里,右转7.行驶790米,左后方转弯8.行驶320米,右前方转弯9.行驶1.7公里,左前方转弯10.行驶890米,左前方转弯11.行驶2.1公里,右前方转弯12.行驶910米,左前方转弯13.行驶840米,右前方转弯14.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S10215.沿S102行驶69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G35616.沿G356行驶2.9公里,右转进入S10217.沿S102行驶2.7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S10218.沿S102行驶250米,直行进入交通东路19.沿交通东路行驶2.3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六盘水市六枝县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