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混沌军团秘籍,你见过哪些命硬的将军?
战争史上,命最硬的将军应该是陈赓。
他曾四次重伤,六次中毒,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他历经北伐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共和国将领中唯一一位和日、美、法军都交过手的开国大将。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是天生的乐天派,救过蒋介石的命,敢和毛泽东开玩笑;热衷于“当媒婆”萧华的妻子王新兰,彭德怀的妻子浦安修都是他的杰作,他对爱情忠贞不渝,妻子王根英的牺牲让他一夜掉发,心痛不已。他是共和国第一所军事院校的校长(哈军工),然而他的去世却令很多人惋惜,乃至心痛,他就是共和国的元勋陈赓大将。借着今天的问答,有幸和大家讲讲一下陈赓的故事。
救过蒋介石的命
1925年10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蒋介石担任总指挥兼任第一军军长。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以及第一师党代表,何应钦为第一师师长。这一次,革命军的实力要远比第一次强大。然而,到惠州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10月11日,东征军连攻数日,伤亡惨重,但城池仍未有半点松动。此时,蒋介石提出撤退的主张,周恩来坚决反对,提出三面攻击、网开一面、诱敌出逃,聚而歼之的计划。并令蒋先云组织敢死队员登城。
陈赓担任攻城任务的第四团连长,带领部队率先攻上城头。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他的右脚,他忍着剧痛跟没事人一样继续冲杀。浴血奋战第二天傍晚,终于全歼守城之敌。
攻克惠州之后,国民革命兵分两路行动,第一师沿着海岸继续东进 ,于20日攻克海丰县城,总指挥部则跟着第三师向广东省东梅县行军,10月27日在华阳镇与敌军遭遇。
第三师是一支刚收编不久的旧部队。组织涣散,士气低迷。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两军遭遇,敌军的火力,兵力都远在第三师之上,在战死一个团长和两个副团长之后,立马败下阵来。
蒋介石闻讯紧急赶到华阳督战,可第三师早已溃不成军。有些士兵竟明目张胆地从蒋介石的面前飞速掠过。蒋介石压着怒火,大叫道:“陈赓” ,陈赓马上赶来。
蒋介石道:“陈赓你是黄埔的优秀学生,现在革命到了紧要关头,你立马下山,传达我的命令,不准后退!临阵脱逃一律枪毙!”
陈赓冒着枪林弹雨,飞奔到前沿阵地。向第三师师长谭曙卿传达了蒋介石的命令。然而面对队伍的溃败,谭曙卿既无可奈何又恼怒不已。他擦干脸上的泥垢,大声地说道:“我再冲一次!”然而,残存已陌路,任由他喊破嗓子,也没人上前。陈赓对面对这支溃军也没有丝毫办法,只能跑回山头,向蒋介石汇报军情。蒋介石勃然大怒,却又无可奈何。
此时陈赓清楚地知道,局面一时半会无法扭转,便对蒋介石说:“校长,指挥部该撤退了。”“撤退?情况如此紧急怎能撤退,就算战至一兵一卒也要坚守阵地。蒋介石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我们早已陷入敌人的包围圈中,队伍不转移,无法反击,陈赓着急地说到。”
蒋介石环顾四周,不断有人中枪倒地,敌军的杀声也越来越近。此时他才感觉得危险,陈赓见状,上前一把架住蒋介石,就往山下跑去。跑到山下,蒋介石说什么也不走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沮丧地说:“我不走了,我堂堂总指挥落到这般田地,还有什么脸面见父老乡亲。”蒋介石越说越激动,不由得声泪俱下:“我在黄埔一直教导你们,战死则罢,不战死则杀身成仁,今天我要实现自己的诺言,不辱黄埔之名。”说着,就要拔剑自刎,陈赓一把夺过短剑,说道:“你是总指挥,你的行动生死关乎整个战局,这里没有黄埔军队,抓紧离开这里,再不走就坏事拉!”蒋介石望着陈赓,无奈地说:“我实在走不动了!”
我背你走,说着就蹲在蒋介石面前,等他上来。蒋介石稍作犹豫,还是趴到陈赓的背上。陈赓背着蒋介石跑了几里路,终于跑到一条小河边。陈赓指挥自己的连队迅速占领阵地,掩护总指挥过河。事后,陈赓临危救蒋的事迹轰动了整个 东征军和黄埔军校,这也为陈赓日后免遭蒋介石迫害埋下了伏笔。
拒绝蒋介石招安,险些被迫害1933年3月,陈赓在上海疗伤时被特务认出不幸被捕入狱。随后,陈赓被捕的消息迅速传到蒋介石的耳朵里。他立即命令把陈赓押到南昌,亲自出马“招安”。陈赓被押解到南昌的第二日,蒋介石便迫不及待地会见了他。蒋介石一见陈赓,看到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满脸震惊并责骂:“南京这帮人实在混蛋,不经我的允许怎能随意用刑!”然后,他又带着几分“歉疚”地说:“马上换衣服,先去疗伤,再谈他事。”蒋介石觉得自己和陈赓有着特殊的“际遇”。陈赓对他有救命之恩,于是便又重新提起此事。不料却被陈赓一眼识破其用心。坦率地说道:“你想让我做什么就直说吧,不用拐弯抹角。”
蒋介石递给陈赓一杯茶说道:“你是校长的好学生,我很看重你的才华。虽然你在这政治上犯了错误,但看在你过去的贡献上,我还是能原谅你的。”陈赓冷冷地说道:“感谢校长的好意,但我并不需要你的原谅。”
蒋介石有些扫兴,停了片刻,说道:“没关系,只要你肯写几个字,其他的事情都好商量”写什么字?自首......
陈赓接过蒋介石手中的纸,奋笔疾书写下了“打倒蒋介石,打倒卖国贼”几个字,蒋介石见到生气地命令把陈赓押下去。蒋介石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没过几日,他再次把陈赓请到自己的办公室。然后令卫兵下午,满脸谄媚地给陈赓让座,倒茶,并为自己之前的“不礼貌行为”道歉。
陈赓没有入座,直言道:“你不必逢场作戏了,你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我早已看透了,我希望你不要对我抱有任何幻想。”陈赓的直言不讳让蒋介石难堪不已。随即,他又笑着说:“你不要激动,不要激动,咱们说点别的,说点别的。”
然后,蒋介石起身,来回踱步,僵持了一阵,才说道:“现在国家破败不堪,每天都有人流血牺牲,中国不能再这样沦陷下去......”陈赓当即打断了蒋介石的话,义正严词地讲:“谁造成当今的局面,中国人心里都明白。”你不主张抗日,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人民,难道这些责任全赖在我们头上吗?“陈赓,你还年轻,前程似锦,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你可要想清楚,你是个带兵的将军,却穿着破衣履履,这有失大雅。”我陈赓穷苦出身,穿破衣怎么了。蒋介石又道:“草鞋总该换换吧?”陈赓冷冷地说道:“我就是个草鞋将军!”
蒋介石语塞,随后说:“只要你肯来,愿意带兵,我立马给你个师长,随后就是军长,若是不愿意带兵,也好,其他职务任你挑选。”但都被陈赓拒绝。蒋介石恼羞成怒,但又无计可施,只好命令先将陈赓押回监狱。
对于如何处置陈赓,蒋介石费尽心思,多次动过恻隐之心,但是他又怕杀害了陈赓,天下人会说他“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而且他很看重陈赓的才华,觉得杀了可惜。最后,只能令人把陈赓押到南京“修养”。在此期间,陈赓受到了不同以往的待遇,不但有黄埔时期的老同学前来看望,还可随意上街走动,但是陈赓初心不变。蒋介石终无计可施,迫于无奈,只好将其释放。
日军夜袭386旅驻地,陈赓险些牺牲1941年1月27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军民无不沉浸在这难得的欢乐时光。越是此刻越会麻痹大意,当晚1000多日伪军趁着夜色摸进了386旅机关驻地韩壁村 。当时,机关驻地只有一个团的兵力驻守,由于是除夕夜,加上伪军乔装打扮成山西决死队。因此,直至敌人靠近村口才发现破绽。第一个发现敌人的不是哨兵,而是386旅的政委苏精诚,他有起夜的习惯。当发现敌人进村时,便拔枪示警,被敌人命中,壮烈牺牲。
刺耳的枪声,惊醒了睡梦中的陈赓。此刻,鬼子已经进村,陈赓的警卫员刚一冲出院子,就被击中牺牲。陈赓被困在屋子里,鬼子知道陈赓就在里面,所以堵住大门。情况万分危急。陈赓绕后后面,不顾腿疾,一跃而下,跳出屋外,占领村十字路口,打退敌人的进攻,772团政委张祖谅带兵增援而来,在打退鬼子进攻后,一同转移至山区。陈赓大将戎马一生,这只是数万计战斗中的一次,这一次他又和死神擦肩而过。
浑身是胆,对毛主席的部署提出质疑1947年,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移紧邻内蒙古的天赐湾,这是,晋陕交界处的黄河两岸都成了胡宗南和阎锡山的天下。胡宗南派兵从南往一路猛进,阎锡山派兵从西往东进攻。陕北虽有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但面对两路大军的夹击,情况仍不容乐观。
为此,毛泽东令陈赓率领四纵回师陕北,摆在黄河两岸,东扼阎锡山,西挡胡宗南。这样既可以确保党中央的安全。又能增援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同时,毛泽东还计划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经略中原、陈、粟兵团留在鲁西南,牵制蒋介石的15个整编师,41个旅。战局全面摆开。
陈赓率部来到黄河岸边风陵渡。但是,胡宗南并未因此放缓对陕北的攻击速度。两天后, 成更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一路风尘赶来。傍晚,窑洞中,毛泽东、周恩来、陈赓围坐在一起。“来,陈赓!”毛泽东率先举杯,我和恩来请你,一为你洗尘,二位你接风,三位你庆功。周恩来也举杯祝贺陈赓:“来,干杯!”
毛泽东用筷子给陈赓夹菜:“恩来你们是师生,今天要多喝几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陈赓有些安耐不住,放下酒杯突然冒出了一句话:“主席,恕我直言,你调我去黄河,不够英明!”一句话,说得毛泽东微微一怔。周恩来也急忙欠身拿了陈赓面前的酒杯:“你今天喝多了,不要再喝了。
”毛泽东接过酒杯重新放到陈赓面前:说下去,我洗耳恭听。满脸通红的陈赓并未理解周恩来的劝阻之意,在自斟自饮一杯之后,便打开了话匣子:你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粟大军挺进鲁西南都是英明的决定。这两路大军,向南可直逼武汉,向东可威胁南京。就像两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窝。我打心底佩服。可是全国战场一盘棋,对于我这个小棋子儿,你却摆错了地方......
周恩来示意陈赓不要再说下去了,但被毛泽东发觉了:“让他继续说下去,把话讲透!”陈赓继续说着:“主席,你不该让我西渡黄河,包围陕甘宁,你该让我闯出去,南渡黄河,东坎西杀,再给敌人的胸口插一把刀!至于保卫陕甘宁,可以就近派部队过来。把握调过来,不谦虚地说,实属大材小用。”
“你这大材我怎么小用了?”陈耕坦言道:“全国一盘棋,形势越来越明朗,对我军越来越有利。可是,我认为,让四纵回防陕北,不是主动出击,是消极防御,这不是一招妙棋。”“大胆!”毛泽东猛地一拍桌子,蹭一下战起来,勃然大怒,“好你个陈赓!这次调你西渡黄河,可不是为了保护我毛泽东!你们都想在中原辽阔的战场上驰骋杀敌,陕甘宁谁来保卫?你让我就近调兵,我调谁?你陈赓离我最近,我都调不动!!”
毛泽东越说越激动,止不住又拍桌子,把桌子上的酒菜都震掉了。陈赓大吃一惊,连忙起身说:“主席,这都是我个人的愚见......”然而,毛泽东的火气并未消散:“陈赓,我晓得你救过蒋介石的命,难道这次想把我毛泽东、把党中央拱手送给蒋介石吗?岂有此理!”陈赓一听, 被吓得结结巴巴,话都说不上来。不料,此时毛泽东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陈赓呀陈赓,你说别人怕死,我说一句话把你吓个半死!”这时,周恩来等人也哈哈大笑起来。,毛泽东用食指和中指夹着吸了半截子的旱烟,戳着陈赓的鼻子尖说:“你怕么子嘛,我跟你开个玩笑,你同中央想到一起去了!”周恩来这时笑着对陈赓说:“主席就是要你把话全讲出来,告诉你吧,中央已经改变计划拉。
”陈赓长舒一口气。毛泽东丢掉手上的烟头说:“现在,豫西一带有大空缺,你若南渡黄河、趁虚而入,在西至潼关到郑州800里战场上,打他个昏天暗地,如此向东,可以支援刘、邓和陈、粟两路大军,向西,可以配合陕北作战。从背后抽胡宗南一鞭子,他的800里秦川便在风雨飘摇之中!陈赓呀,你的想法很对!”不久,毛泽东以其道还治其身,治了一次陈赓的佳话便在陕甘宁传开了,人们弹冠相庆,都说向来善于捉弄别人的陈赓终于载到主席手里了。
组建新中国第一所军事院校,为哈军工鞠躬尽瘁
1952年,正在朝鲜战场指挥志愿军和美军激战的陈赓,被毛泽东一直调令回到了中国。毛泽东和陈赓讲道:“朝鲜战场的战况让毛泽东清醒的意识到“美帝国主义想打败我们是不可能的,我们想在短时间内将其赶出朝鲜也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军队是一支政治素养极高,作战勇敢的人民军队,奈何装备技术太差。我去苏联访问,斯大林曾向我建议,有必要组建一所高等军事院校。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可行。毛泽东和往常一样不紧不慢的讲着,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他伸出右手食指,用大家熟悉的姿态,把烟灰抖进烟灰缸里,好像对自己的想法有所质疑:“军事工程学院一定要办,不能对帝国主义抱有丝毫幻想。
”“中央决定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那个草案你了吗?毛泽东用指头敲打桌面,沉思片刻,看到陈赓点头,进而问道:“谁来办?”陈赓情不自禁的看向周恩来、毛泽东指着陈赓说:“你来办吧!”陈赓一脸眉头的说:“这可不行,隔行如隔山,我怕办不好。”主席却高兴的挥舞着右手,大笑道:“你隔行,那你说其他同志谁可以,你指出来。”总理,这时开口了,他对陈赓说:“你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你干过红军学校的校长,红军团干部不是很出色吗?你刚从朝鲜战场回来,了解朝鲜战争的实际情况,你对敌我双方技术条件悬殊深有体会把?所以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周总理的一席话让陈赓茅塞顿开,欣然领命,并向总理请求道:“你可得当我的后台老板。”周恩来笑了笑。陈赓接着说:“要干,你们得给我配一个像样的政委。”“我看你是又当爹又当娘吧。”毛泽东一挥手,半开玩笑地说。“你先去筹建,周恩来说,”等开学,正式任命你为军工学院的院长兼政委。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勘察,校址定在哈尔滨。成立了筹备委员会,陈赓自己则罢主要经历放在教师和校舍两件大事上。可是,正当陈赓踌躇满志,为哈军工建设奔波时,病魔却一天天向他逼近。长期艰苦的物质生活和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1854年,哈军工初具规模,陈赓却被心绞痛 折磨的痛苦不堪,但是他丝毫没有向病魔低头,仍然带病坚持工作。授予大将军衔,一代功勋陨落1954年10月,陈赓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哈军工院长,政委。他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北京,但心里时刻牵挂着哈军工。1955年9月,陈赓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陈赓发生第一次心肌梗死。1960年6月,陈赓第二次心肌梗死。此后,便退居二线.1960年11月,被病魔折磨的陈赓被送往上海疗养,治病,他明显老了,掉发严重,脸皮也松弛了。其实,他才刚满58岁,是多年的病痛让他如此苍老。但是,包括傅涯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意识到他有生命危险,陈赓本人也不承认自己病的有多重,动不动就说:“当年打了那么多仗都没有死,现在好好的就死啦?”因为心脏问题,医生明令禁止他吃肥肉,他就当着众人面,冲着傅涯大喊大叫:“傅涯你最坏了,不让我吃大肥肉!”
3月的上海,阴雨连绵,气温不到3度,一大早陈赓就被剧烈的疼痛惊醒,他的前额上面渗出密密细小的汗珠。见陈赓心肌梗死又发作了,傅涯赶紧给医院打电话。不巧的是这天刚好是周末,主治医生都未在医院,望着陈赓额角的冷汗,傅涯紧紧握住他的手。焦急地看着他的眼睛。陈赓已经把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使尽最后利器挣扎着。医生终于来了,陈赓早已昏死过去。打强心针,无效!按摩,无效!人工呼吸,还是无效!穿刺,依然无效!1961年3月16日8时45分,陈赓大将抢救无效逝世。
陈赓大将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地就是他救过蒋介石的命,每当人们谈及此事时,陈赓总说:“早知道他们反动,我就把他扔沟里去了。”蒋介石退守台湾时,也说陈赓是个害群之马,五个胡宗南也抵不过一个陈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赓为了建立“哈军工”,打造新中国第一所军事院校,研制导弹,火箭而呕心沥血。钱学森后来感叹道:“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这么短时间内办起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院,在世界上都是奇迹。”陈赓伟人谦逊,性格活泼。和黄埔一期的学生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曾在陈赓被捕时与众多黄埔系将领联名力保其性命的胡宗南,在提到自己的这位老同学和老对手时,也是自嘲的说:“他是黄埔三杰,败给他,不算丢人!”或许,人们感叹的是不是陈赓的命有多硬,他的故事多么传奇,最叹息的是他的英年早逝!!!
历史上有关诺曼底登陆的细节你了解多少?
小编以白话文的形式回答诺曼底登陆不为人知的惨烈:
1.诺曼底登陆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和最惨烈的抢滩战役。双方军力对比几乎1:1。盟军调集了36个集团军。总兵力288万,相当于盟军把一切该上的部队全上了,和德国决一死战。德国方面,虽然只有30多万,但几乎都是拼命状态抵抗盟军登陆,死伤比很惨烈,毕竟,没什么后路可退了。
2.诺曼底登陆是20世纪最惨的战争。盟军陆陆续续登陆了140W军队,来对战死守的德军30W死士。德国30W最后只剩8W不到被俘虏。而盟军阵亡近10W,失踪和受伤50W,双方战损及其惨烈!
3.最后,诺曼底登陆战是二战的转折点之一。盟军由被动防御切换成了主动进攻。而解放巴黎,光复法国更是加速了第三帝国的灭亡。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劣势。
想了解更多军事、战争知识,请关注右上角头像-“LY传媒or 大杂烩”;
LY传媒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加关必互关。
写字板都有那些小说?
《不死神凰》《召唤美女军团》《混沌雷修》《张三丰异界游》《比蒙传奇》《仙之雇佣军》作者简介写字板是起点网的白金作者,第一部小说是《张三丰异界游》,第一部小说当时的点击量是三千多万。
steam上有什么好玩不贵的游戏?
异性朋友多:
1.人类一败涂地(Human:fall flat)
沙雕游戏中的王者,考验配合与技巧。
展现技术的同时,魅力不经意间流露。
没有技术,也能在欢声笑语中培养感情。
玩的时候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能笑的这么开心。
在地图的推进之中擦出爱情的火花。
擦出爱情的火花。
Steam史低:19
某宝参考价:16
2.揍击派对(pummel party)
类似大富翁的游戏。
每回合结束后有各种各样的小游戏。
几个人一起,其乐无穷
让我们一起保护女友,干死兄弟!
steam史低:33
某宝参考价:37
FPS谁也不服队
1.反恐精英:全球攻势(csgo)
不服就打到你服
只打头的大佬从东半球排到西半球
各种身法神出鬼没
Steam本家出品,必须精品
除了皮肤,完全免费
2.彩虹六号围攻(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育碧出品,必须不好形容
丰富的技能,场景破坏系统
各种反恐设施一应俱全
考验战术配合,当然枪马什么也救不了你
Steam史低:19
某宝参考价:74
孤寡老人型
1.巫师三(he Witcher 3: Wild Hunt)
波兰蠢驴代表作
3A品质!续作当dlc卖的又蠢又良心的商家
关键里面还有许多不可描述的情节
RPG游戏的标杆力作
还有让人欲罢不能的昆特牌
Steam史低:38
某宝参考价:52
2.缺氧(xygen Not Included)
本来发育的好好的,小人在水池边尿泼尿
一切都毁了,只能重开一档
考验你的统筹设计能力和..心态
制作饥荒的公司出品,让人欲罢不能
Steam史低:24
某宝参考价:14
创作不易,点个赞,顺手点个关注
谢谢观看
蒙古铁骑如果与巅峰时期的唐军对决?
不好说啊,我把两者的作战风格都写出来,大家自己对比吧。
唐军拥有良好的马种和数量庞大的军马供应在唐朝才刚开始建立时,唐朝的第一代统治者——唐高宗李渊,就建立了完善的马政,将获得的良马集中迁移到合适的牧场,然后派专人供养,此后的唐朝统治者也一直非常重视马政和改良战马的品质。
他们要求国土周边的游牧部落或国家向自己进献良马,而知道唐朝统治者这一喜好的游牧民族也投其所好,主动进献了许多优良的马种,比如据《唐六典》记载,唐朝就曾大规模引进中亚地区的优良马种,改良自己战马的质量:
“康国马,康居国也,是大宛马种,形容极大。武德中,康国献四千匹,今时官马,犹是其种”。
唐朝中前期的马政非常成功,获得了许多优良马种,使得唐军骑兵“即杂胡马,马乃益壮”,国家牧场中的马匹存栏量甚至一度到达恐怖的70万匹以上,创造了中原王朝养马数量之最!使得唐军能够随便“造作”——“凡马军,人支两匹,一军征马二万五千匹”,即给自己的骑兵配上双马、三马甚至更多,而且就连唐军的步兵也配上了马匹(次一等)等驼畜。
ps:唐朝充沛的马匹供应和战利品售卖,造成了马匹价格下跌,甚至出现过一匹马只能换一匹素绢的情况,但这只是普通马匹的价格,军马要贵很多,两者价格相差数倍,而良马的价格则更为昂贵。
与现代人的看法不同,古代其实一直存在两种骑兵。
一种是大家传统印象里那些骑着战马、骆驼、大象等驼畜作战的骑兵,他们手拿弓箭、长矛和刀剑等武器,借助战马的速度和冲击力对抗敌军,较少甚至从不下马步战。
但也有一些骑兵在有需要时会下马作战,能在重骑兵和重步兵之间来回转职,他们被称为徒步骑兵或步行骑士、下马骑兵等,而唐军的精锐骑兵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以达成不同的战术目的。
牧马图
另一种骑兵则被称为“骑马的步兵”,他们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骑兵,而是一群骑马赶路、移动的步兵,他们极少骑马直接冲击敌军,大多是借助马匹的高移动性赶赴战场,然后下马列阵迎敌,唐军的许多步兵军团就是其中好手。
农耕民族的骑兵与游牧民族的骑兵相比,在控马技术上有天然的短板,毕竟对游牧民族而言,骑马是每日的生活必备,他们从几岁时就开始进行骑马训练了,其技艺和数量高于农耕民族的骑兵,晁错在《言兵事疏》中就指出:
“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
所以有条件的农耕民族会为自己的步兵配备驼畜或是马车,以提高机动性和保存体力,用步战对抗游牧民族的骑兵,而唐军就是其中佼佼者!因为按照唐军的标准,军队中的驼畜数量必须要达到士兵数量的六成以上才算合格。
唐军
唐军强盛的骑兵队伍唐朝充沛的军马供应,使得除大唐骑兵能够获得战马供应以外,大唐的步兵也照样“装备”着许多军马或其他驼畜,如此才使得唐军步兵主力能够实施远距离机动,快速地赶到战场或追上敌军,并保留有足够的体力配合己方的骑兵军团集中所有力量打击敌军的要害部分,从而横扫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军队。
ps:游牧民族打仗时往往是整个部落拖家带口的共同前进或后退,队伍中掺杂着牲畜、车队和许多非战斗人员,这拖累了游牧民族军队的机动速度,极易被唐军追上。
而且唐军的骑马步兵或是下马骑士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说就是一个无解的存在,因为这些游牧民族的军队主要是弓骑兵,虽然具有高机动性、冲击力和较强的火力投射能力,但是碰到唐军后,游牧民族就很难发挥其优势了。
若是他们攻击唐军,那么唐军的骑马步兵就会下马组成军阵进行对抗,同时唐军的骑兵也会对其进行反击,而游牧民族骑兵却很难突破由唐军重步兵所组成的军阵,因为唐军的长矛手和弓箭手足以正面抵挡任何一支骑兵部队的攻击。
而一旦游牧民族的骑兵开始避战撤退时,唐军又会重新骑上战马继续追击敌人,逼迫敌军不得不远遁。
为什么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弓骑兵射不垮唐军的步兵军阵?
这是因为古代弓骑兵主要使用的是骑弓作战,其射程、磅数和杀伤力逊于步弓,与自带盾牌的步兵弓箭手对射时很吃亏,不穿铠甲时也很难正面冲垮密集的步兵方阵。所以,一些游牧民族的弓骑兵为了弥补火力密度和弓箭射程会放弃自己的战马,转而下马组成密集阵列作战,依靠密集的军阵发射大量箭雨杀伤敌人。
ps:很多网友可能都听说过蒙古的“曼古歹战术”和骑射天下无敌,射垮了无数敌人,但是蒙古人并不只靠骑射迎敌,要知道蒙古军队的四成都是重骑兵,其装备的铠甲比周边许多民族的铠甲都要好。
异族弓箭手
唐朝初期的薛延陀人(游牧民族)就喜欢下马迎敌,并多次击败了突厥骑兵和唐军骑兵的冲击,大量杀伤唐军的战马,但这阻挡不了唐军下马步兵和下马骑兵的进攻,因为唐军的披甲率和持盾率很高,足以确保自己不被箭雨大量射杀,而由他们所组成的长枪阵却是游牧民族的步兵所不能抵抗的,因而败于唐军刀下。
ps:唐军骑兵崇尚更为轻盈的骑兵战术,所以为了保证机动性,许多唐军骑兵都只自己身穿铠甲,而抛弃了笨重的马铠,这就造成战马极易受伤。
从这条战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唐军的骑兵非常重视且善于用步战克胜强敌,并能在骑兵和步兵之间来回转职。
唐军骑兵,可以看出其战马没有穿甲
为什么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具装甲骑冲不垮唐军的步兵军阵?
这是因为游牧民族虽然掌握有冲击力强大的具装甲骑,但是唐军的重步兵却对具装甲骑有很强的克制作用,尤其是当唐军重步兵占据山坡、山头等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时,敌军哪怕使用具装甲骑多次冲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冲破由唐军重步兵所组成的长枪方阵。
ps:所谓的具装甲骑又叫甲骑具装,是我国古代对重骑兵人马皆穿铠甲的统称,“甲骑,人铠也;具装,马铠也”。
在唐朝和西突厥之间爆发的曳咥河之战中,西突厥的沙钵罗可汗率领10万大军来袭,而唐军和回纥联合军只有万余人,仅是敌军的十分之一,但是唐军大将苏定方没有惧怕,反而选择积极应战,他命令步兵手持长枪在曳咥河(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南原“攒槊外向”组成密集阵型,抵抗外来突击,而他自己则率领骑兵来到曳咥河的北原列阵。
唐军骑兵
当西突厥的骑兵来到战场后,首先对唐军的步兵军团发起了进攻,但无论西突厥人的弓骑兵、轻骑兵和具装甲骑如何冲击,唐军重步兵组成的密集长枪阵都没有崩溃,反而将敌人纷纷打退,而当西突厥的军队因为“三冲未逞,气势减弱”时,敏锐发现敌军士气衰退的苏定方,乘势带领骑兵部队向西突厥军队的侧后方发起突击,与步兵方阵联手将10万西突厥军队打的溃败而逃,并追击30余里,斩获数万人,杀其贵族两百余人。
但就算获得了如此大胜,苏定方率领的唐军也没有停止追击的步伐,而当唐军在追击过程中路遇大雪时,看着地上2尺多厚的积雪,唐军的许多将士都向苏定方请求暂停追击以躲避风雪,但苏定方告诉将士们胜利来之不易,如果现在不能彻底击垮西突厥人,让西突厥人得到喘息之机,那么以后就再难以征服他们了。
并且,苏定方还指出,西突厥人看到风雪弥漫后,必定以为唐军会顾忌雪深而暂停追击,如果唐军能抓住西突厥人的侥幸心理,就可以出其不意的击败西突厥的军队。
最终,唐军在苏定方的鼓舞下重新跨上战马,对西突厥人实施了长途奔袭,趁着西突厥人毫无防备之机,突然出现在了西突厥人的营地附近,并对其发起攻击,再次斩获数万人。
唐军的具装甲骑
唐军的披甲率和铠甲质量很高,确保了唐军士兵的战场存活率唐军的铠甲质量和数量都很好,按照《唐会典》的记载,唐军一共装备十三种铠甲:“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文山甲、五曰乌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皂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今明光、光要、细鳞。山文、乌鎚、锁子皆铁甲也。”
而按照《神机制敌太白阴经》等书籍的记载,唐军的披甲率则达到了60%左右:
“一万二千八百人,甲六分,七千五百领;战袍四分,五千领。一队五十人,甲三十领,六分;战袍二十领,四分。”
着甲武士图
这些铠甲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唐军士兵在战斗中的存活几率,在同等打击程度下,降低士兵的伤亡率,而大多数游牧民族的铠甲质量和披甲率低于唐军,这在战斗中很吃亏。
ps:在唐军的诸多对手中,突厥人的铠甲并不比唐军差,这是因为突厥人是“锻奴”出身,而吐蕃人和高句丽人的铠甲也不错,被唐朝将士称为“精甲利刃”。
全副武装的唐军士兵,身穿铠甲,手拿长枪,腰配横刀、长弓、箭囊
唐军优良的兵员在唐朝的中前期,唐军主要实行府兵制,兵员多为自耕农、富农、小地主等良家子。
府兵制源于北周,盛行于隋唐,该制度的核心与基础是寓农于兵和均田制,即从农民中遴选兵源。而唐朝自建立初期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数百个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和完善的户口册,将全国农户分为九等,从六等以上的农民中每三丁选一丁为府兵,免除其赋税,让其平时务农,农隙训练,打仗时自备军械、驼畜、干粮等。
ps:府兵的挑选标准是“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而且对身高还有要求,优先挑选五尺七寸(约为1.7米)以上的人入伍。
府兵制极大地降低了国家养兵的成本,并保证了兵源的优良,所以大家只看府兵的兵员结构就能看出,唐朝初期的府兵绝不是啥炮灰军种。
唐朝除了实行府兵制外,军队中也有许多外族仆从军,这些仆从军的来源很杂,兵员素质不一,但都能提高唐军的战斗力,或是充当带路党,带领唐军熟悉当地地形。
ps:唐朝北方的仆从军主要是骑兵,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唐军骑兵的短板。
除了仆从军外,唐军还直接吸纳胡人或归化胡人入伍,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唐朝的边军内,而唐朝的许多大将都是胡人或有胡人血统,比如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哥舒翰、高仙芝等。这些胡人士兵和将领除了直接为唐朝作战外,还分化了敌人的反抗势力,为唐军带来更多胜利。
唐军拥有充沛的武器供应唐军除了拥有优良的兵员外,还拥有精良的武器和完善的编制,而关于唐军的武器,哪怕是不关注古代军事的读者也一定听说过唐刀、陌刀和唐直刀的大名,相信大家一定对唐军列装的兵器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所以小编今天就不详细讲这些武器本身了,我来为大家介绍唐军的军团编制和其列装的武器比例。
按照《神机制敌太白阴经》等唐代书籍的记载,唐军的主力部队大多是步骑混编,一个标准的唐军军团约有两万人(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其中包括12500人的步兵、6000左右的骑兵和1000左右的辎重兵,这些士兵都配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其披甲率达60%,弓弩率配备率达120%,长枪装备率100%,横刀装备率80%:
甲,六分,七千五百领;战袍,四分,五千领;枪,十分,一万二千五百条,恐杨兵缚;牛皮牌,二分,二千五百面;马军以团牌带四分支;弩,二分,弦三分,副箭一百分,二千五百张;弩,七千五百条弦,二十五万只箭;弓,十分,弦三副。箭,一百五十分。弓,一万二千五百张,弦三万七千五百条,箭三十七万五千集。射甲箭,五万只。生鈊箭,二万五千只。长垛箭,弓袋,胡禄(箭壶)长弓袋,并十分一万二千五百副;佩刀,八分,一万口;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棓(大棒,一说是连枷),二分,二千五百张;马军及陌刀,并以啄鎚、斧钺代,各四分支; 搭索,二分,二千五百条,马军用。
唐刀(横刀)
这些武器的价格都不便宜,唐军使用的一口普通横刀就价值700文,除此之外还有价值800文、900文,甚至更高档更昂贵的横刀,而战马的价格更贵,但唐朝政府会给每个骑兵发两万五千钱作为买马的津贴,这极大减轻了士兵的负担。
那么唐朝的物价怎么样呢?这里我用粮食价格作为对比。
唐朝中前期农作物的平均亩产在1~1.5石之间,而粮食价格在每斗13~20文之间,大家换算一下就能知道唐军的财大气粗了。
ps:上述数据来自于《唐代粮食亩产量》。
唐大刀
上述的这些还只是唐军作战时的武器装备,没有包括唐军的后勤装备,要知道唐军士兵还要自带饭盒、马具、药材、衣物、凿子、锯子等等,而一只完善的唐军部队甚至还要携带七千五百头驴作为驼畜使用(每10人配六匹驼畜)。
这些士兵的军容也很整齐划一,各有军旗调度,能按照统帅的命令摆出种种复杂的阵型迎敌,据记载,唐军在战鼓和军旗配备上很完善:
“队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图禽,与本阵同,五幅。认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图禽,与诸队不同,各自为识认,出居队后,恐士卒交杂。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纷乱大将军。阵将鼓一百二十面,临时惊敌所用。”
蒙古骑兵的战术战法
蒙古大军在常年战争中早已建立了比敌人更优秀的作战体系,蒙古骑兵最显著的特点是其高速机动性,长途大迂回,长途奔袭作战和避实击虚,分进合击包抄等是蒙古骑兵最为擅长的战术。
在野外作战时,蒙古军队总是非常注重轻骑兵和重骑兵的配合作战,他们喜欢在发起战争之前,把精骑当做骑哨派去抓“舌头”(俘虏)、探寻敌情虚实和物资情况,为接下来的行军作战做好基础,并袭击敌人的运粮队,或是村庄,打击对手的物资供给,分流敌人兵力。
行军
这些蒙古精骑甚至会跑到距离大部队一二百里之远的地方作战,虽然他们的人数不多但对于防护不多,战力低下的敌人时,蒙古精骑的攻击常有奇效,总是能够将敌人的情况摸得明明白白,并及时传回大部队:
“其行军,尝恐冲伏,虽偏师,亦必先发精骑,四散而出,登高眺远,深哨一二百里间,掩捕居者行者,以审左右前后之虚实,如某道可进,某城可攻,某地可战,某处可营,某方有敌兵,某所有粮草,皆责办于哨马回报……鞑人未尝屯重兵于城内……城内并无一兵,只城外村落有探马星散摆布,忽遇风尘之警,哨马响应,四散刺探,如得其实,急报头目及大势军马也。”摘自《黑鞑事略》
精骑也会被派去袭扰敌方军阵或行军中的敌人,用以拖住敌人,为大军赶到争取时间,当然要是能够吓得敌人慌乱,或是出现溃逃那这些蒙古骑兵也不吝在后追杀。而如果敌人势大,那他们也不羞遁走,并且他们很喜欢假装战败或打不过对手,然后掉头而逃,目的是诱使敌人的骑兵或军队出兵追赶,与己方其他部队脱节。
而一旦敌人开始追赶的时候,蒙古精骑们就会若即若离,既不会逃得很远,也不会离得很近,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在马上回身射击敌人,不断杀伤不断引诱,他们的逃跑很有目的,就是想让敌人与大部队脱节,或是将其引诱到自己大军的埋伏地口袋阵里,然后歼灭之,这被蒙古人称为“曼古歹战术”,非常经典。
回身射
在引诱敌人追击之时,蒙古人非常舍得下本,他们会主动抛弃辎重,把黄金白银等贵重物品故意乱丢,许多敌人见到此状都把持不住,都以为蒙古军队真的战败了,要么会哄抢贵重物品致军阵混乱,要么就会瞬间上头,追着“逃亡”的蒙古人不放,一直被蒙古军队若即若离的引诱到埋伏地全部白给为止:
“或力交刃,佯北而走,诡弃辎重,故掷黄白(金银),敌或谓是诚败,逐北不止,冲其伏骑,往往全没。”
蒙古军队还是心理战术方面的专家,他们不光懂得围三缺一的道理,还会使用疑兵之计,当他们人数少的时候,他们会在地上提前撒上尘土,然后用战马托着树枝奔跑,使得尘土遮天蔽日,让敌人以为蒙古骑兵们人数众多,不战自溃,而一旦敌人溃败了,那等待他们的将是最恐怖的情形,拥有众多马匹的蒙古骑兵们会追杀他们到崩溃:
“或其兵寡,是先以土撒,后以木拖,使尘冲天,敌疑兵众,每每自溃,不溃则冲,其破可必。”
当要打硬仗时,蒙古人还非常善用俘虏兵和附庸兵,将其当做第一道炮灰使用,去抗线,消耗敌方的作战意志和体力,而蒙古骑兵则会在稍安全的两翼,“或驱降俘,听其战败,乘敌力竭,击以精锐”。并且他们还非常懂得围三缺一的战术战法,用这一心理战术使敌人上当溃逃,自己则尾随追杀,追亡逐北。对于蒙古人的这种战法,希腊传教士卜兰迦宾观察得也很细致,他记述道:
“当他们发现敌人的时候,便会主动出击,每个人会射出三四支箭,如果无法将敌人击退,就立即退回原地。但这绝不是缩退,而是诱使敌人发动更大的进攻。如果为敌的是一支大军,他们就飞马离开,停在距敌一二天的地方,并掳掠途径之地。他们会挑选一个地方驻扎下来,等待敌人经过,于是从天而降。他们的战法多变,骑兵第一次冲锋时,只派出俘虏兵和附庸兵,精兵安排在左右两翼,常使敌人以为自己在数量上占优势。如果敌人奋死抵抗,他们会打开一个缺口,把敌人放出去,然后追击,追击中尽可能多地斩杀敌人于马下。
而当蒙古人的大部队追上敌人之时,他们的指挥官就会占据高处,然后仔细观察敌人的军阵情况和周围地势环境,看有没有便宜可占,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准备,“登高望远,先相地势,察敌情伪,专务乘乱。
找好观察点之后便是作战了,蒙古统帅要么会派出一些精骑(一般为弓骑兵)先上前去试试敌人成色,要么就找准时机直接发起冲阵。
蒙古人会将敌人的军阵包围起来,环阵而动,一次不行就两次、十次、百次,一天打不败敌人,就两天、十天、百天的包围,就是要让敌人疲惫露出弱点。
在战斗中,三三两两的蒙古骑兵们会遮蔽战场,以散兵小分队的形式绕阵行动,四面包围,其中的一些会抓住机会远远地向敌人军阵抛洒几波箭羽或是抵近(仅距离二三十步,甚至会冲到距敌五步左右)袭击敌人缺少骑兵和弓弩手遮蔽的近战步兵阵线或是军阵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敌人,并随时撤退或接近,速度极快,让敌人摸不着头脑,不会给敌人包围自己的机会,然后一听到“姑诡”的命令就会集合起来一起行动:
“其阵利野战,不见利不进,动静之间,知敌强弱,百骑环绕,可裹万众,千骑分张,可盈百里,摧坚陷阵,全藉先锋,衽革当先,例十之三,凡遇敌阵,则三三五五四五,断不聚簇为敌所包,大率步以整而骑宜分,敌分亦分,敌合亦合,故其骑突也,或远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没,来如天坠,去如电逝。谓之鸦兵撒星阵,其合而分,视马策之所向;其分而合,听姑诡之声以为号。自迩而远,俄倾千里。”
蒙古弓骑兵和重骑兵
他们的这一阵法谓之“鸦兵撒星阵”,目的是为了困住敌人,帮助己方打乱敌军军阵,创造混乱和紧张情绪,同时还为了诱使敌人的骑兵发起追击,使其与己方的步兵脱节,而一旦对方分兵脱节或是军阵出现混乱缺口,那么在后面等待已久的重骑兵们就会抓住战机莽上去冲锋。
蒙古骑兵的作战
从这一战术中可以看出,蒙古人并不是靠轻骑兵的骑射去把敌人的整个军阵击溃,这样的情形倒是存在,但并不多见,更多的情况是他们用骑射袭扰对方,使其出现阵型混乱,然后好召集大部队抓住破绽趁机冲阵。
而当发现自己的骑射手无法给敌方整齐的军阵造成困扰,或是被敌方骑兵驱逐了,那么蒙古统帅便会让重骑兵们准备冲阵。蒙古人的重骑兵是全能型兵种,既能骑射也能近战突阵,还能下马步战,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当接到冲阵的命令后,蒙古重骑兵们就会分成几片区域,以一支支冲击队向敌人军阵发起波次冲锋,如果敌人无法阻挡住蒙古人的冲阵,那么不论敌人和自己人数相差多少,蒙古重骑兵们也必须要冲锋到底,即使是陷入众多敌人的包围也是如此,目的是创造战机,之后的蒙古大军则会从此处缺口进入彻底击垮敌人。
如果敌人阻挡住了第一支蒙古重骑兵的冲阵,那么已经丧失了速度的他们就必须尽快调转马头,以九十度的回旋在敌人军阵前“横过”,让出位置,让第二队前来冲阵的重骑兵接着冲击这一处的敌人军阵,如果还是不能冲垮敌人军阵,则再次横过,让位给下一支前来冲阵的重骑兵,就这样轮番冲击,直到在敌人阵线上的某处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止。
至此就到了胜利的最后时刻,在一声“姑诡”的召集令下,蒙古重骑兵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集合起来冲击这一点,一起发动冲阵,彻底击垮敌人,让其军阵溃乱,士兵四散而逃。为了降低敌人的抵抗意志,蒙古人还会“贴心”的在包围圈内给敌人让出一个缺口,也就是围三缺一,之后便是轻装骑兵们的追亡逐北了,彻底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径突敌阵,一冲即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撞,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方其冲敌之时,乃迁延时刻,为布兵左右与后之计,兵即四合,则最后至者,一声姑诡,四面八方,响应齐力,一时俱撞。”
对自己民族的战术战法,成吉思汗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述,《蒙古秘史》中记载,成吉思汗带领大军与乃蛮部决战之时,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自己部下的战斗情况:
“进如山桃皮丛,摆如海子样阵,攻如凿穿而战。”
给大家解析一下这句话,所谓的“山桃皮”指的是一种三三两两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低矮灌木,“进如山桃皮丛”就是说自己的骑兵行动时,总是三三两两的散布,以小分队的形态前进。而所谓的“海子”指的是湖泊,蒙古人把稍大一些的湖泊都叫做“海子”,这里的“摆如海子样阵”指的是成吉思汗的部队摆出的阵型广阔,犹如湖泊一样庞大,将敌人包围笼罩。最后一句的“攻如凿穿而战”就很好理解了,这里就不做赘述。成吉思汗这段话的大意基本和《蒙鞑备录》以及《黑鞑事略》中记载的蒙古军队战术战法一样,可见其普遍性和代表性。
除了骑马冲阵以外,蒙古人也是步战好手,许多蒙古骑兵都随身携带骑弓和步弓两种,还有增加防护的盾牌,以便适应不同的作战情况:
“蒙古不花引兵趋之,驰报,木华黎夜半引兵疾驰,遇于神水县东,夹击之。分麾下兵之半,下马步战。选善射者数千,令曰:‘贼步兵无甲,疾射之!’”
蒙古人的骑射厉害,他们的步射则更狠,准确率极高,常常能够击败敌人的侧翼,而一旦敌人的两翼溃乱,那么蒙古人就会趁虚而入赢得胜利。面对蒙古人的步射,敌人常常会发动骑兵前来战斗,为此蒙古人会在步战队的后方布置骑兵,一旦对方骑兵前来进攻,步战队后方的蒙古骑兵就会前去迎击。
如果敌人在阵前布置拒马或鹿角,来防止蒙古骑兵的冲击,那么蒙古骑兵们就会绕阵行动,不时发射弓箭,用骑射杀伤敌人,不过其杀伤还是次要的,他们主要是要让其不得休息,使其疲困,不能饮水吃饭,就这么耗着对方,让其陷入要么走出拒马的保护主动发起进攻,要么就此撤退的两难之地,这样蒙古军队的可操作性就高了。
而碰到一些武器装备精良、战斗意志极其顽强和军阵严整的敌人时,蒙古人也有办法解决。那就是驱赶牛群、马群甚至是俘虏前来冲阵,将敌人阵线冲垮,蒙古骑兵则跟在牲畜群和俘虏降兵后面扩大战果:
“(蒙古军队)或臂团牌,下马步射,一射中镝,则两侧具溃,溃则必乱,从乱疾入,敌或见,则以骑蹙步,则步后驻队,驰敌迎击,敌或坚壁,百计不中,则必驱牛畜,或鞭生马,以生搅敌军,鲜有不败…………敌或森戟外列拒马,绝其冲突,则环骑疏哨,时发一矢,使敌劳动。相持少久,敌必绝食,或乏薪水,不容不动,则进兵相敌。或敌阵已动,故不遽击,待其疲困,然后冲入……或驱降俘,听其战败,乘敌力竭,击以精锐。”
就是靠着这些战术战法,蒙古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