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大家好,小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上一句是什么带拼音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古诗朗诵:宋代: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这句话出自《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是南宋僧人志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2、原文: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白话译文: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5、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
6、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7、扩展资料: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8、第一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9、古木,老树。
10、阴,树荫。
11、系,拴。
12、短篷,有篷的小船。
13、意思说:我在一棵老树荫下拴住小船。
14、它告诉我们,作者是乘船出来春游的。
15、而且这个地方有树有水,是个好去处。
16、古木成荫,又乘带篷的船,暗示了春来天暖,并会有风雨。
17、第二句“杖藜扶我过桥东”。
18、杖藜,藜杖,藜是一种草,茎很坚硬,用它作的拐杖。
19、“杖藜扶我”,实际是“我扶杖藜”。
20、说藜杖扶着我,将杖拟人化,突出了藜杖的作用及我同藜杖间的感情。
21、意思说:我扶着藜杖来到小桥东面。
22、这句写作者下了船,又扶杖步行,表明作者虽然年纪老了,但游兴很浓。
23、其实在乘船途中,他已经在欣赏春天美景了,现在又徒步游赏,可见春天景色的迷人。
24、上两句主要写春游经过,于春游兴致中初步透露出春光的美好,那么春光到底怎样美好呢?作者在后面进行了具体描述。
25、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
26、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
27、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
28、“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
29、“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
30、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
31、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32、历来写春的句子,或浑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或细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志南这首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细微的描写,又有对春天整个的感受,充满喜悦之情。
33、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闻似见。
34、尽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成为熟词,不得不归功于志南这两句诗。
35、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绘的意境,除了受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影响外,或许也曾受此启发。
36、这首诗写春天美景,没有一般地描绘花开鸟鸣,主要写了春天的风雨。
37、春风春雨也本是人们常见的现象,作者却写得有色有味,真切切感人。
38、表现了作者体察的细腻和笔下的功夫。
39、看得出,看似浅显的词句是经过精心锤炼的,因而韵味十足。
40、他重点从感觉入手,写自己春游的喜悦心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也为读者展现出春天无限美好的世界。
4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2、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
43、诗名: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4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5、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46、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47、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48、“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
49、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50、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
51、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
52、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
5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54、“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55、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56、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
57、”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58、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