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专家解读海军陆战队“万人千车”最大跨区训练
[环球网军事3月16日报道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电影《红海行动》中大出风头的“蛟龙”突击队让近年频繁上镜的中国海军陆战队备受关注。根据官方媒体报道,近日中国海军陆战队开展“万人千车”跨区实战化训练。相关人士15日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这是军改后中国海军陆战队首次组织的远程投送和跨区实战化训练,也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
立体投送,远程到达
根据中央电视台的报道,3月12日,海军陆战队上万名官兵远程立体机动两千多公里,分别抵达滇北、潍北两个方向的我军某训练基地,展开跨区实战化训练。这是改革调整后,海军陆战队首次组织全建制、全系统、全要素远程投送和跨区实战化训练。据专业人士介绍,报道中提到的“全建制”是按编制的所有人员和装备,“全系统”包括指挥、通信、情报、后勤、装备等有机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全要素”是指集结、机动、展开、出击、撤收等每个行动环节。
报道称,在这次远程机动过程中,部队采取空中、水路、铁路和摩托化结合的方式,全程伴随实战科目检验,实现了立体投送,远程到达。接下来,他们将以山岳丛林、进攻战斗为课题,进行丛林遭遇战斗,山地、从林攻防战斗,潜伏与搜索等30多个科目训练。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公开报道中,此前中国海军陆战队组织远程投送和跨区训练已有过多次。2014年2月以来,海军陆战队组织多次区域训练,先后赴朱日和训练基地、沈阳军区洮南训练基地进行跨区训练;2015年曾组织“丛林-2015”横跨粤西、滇北两地;2016年1月,中国海军陆战队驰骋5900余公里,到达新疆库尔勒训练基地进行沙漠戈壁实战化训练。
一位要求匿名的军事专家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无论是数千还是上万,中国海军陆战队跨区训练都是为了正常提升自我战斗力而开展的,外界无须展开联想和猜测。
辟谣“海军陆战队规模达十万”
该专家透露,此次跨区训练数量规模上的变化主要考验两方面能力:投送能力和保障能力。从数千到上万,这显示出海军陆战队的战略投送能力和保障能力有质的飞跃。按照“全域作战、全程练兵”的思路,这些行动说明海军陆战队跨区远程机动已成为常态。与以往“千人百车”不同,此次海军陆战队跨区实战训练达到上万规模。如此大规模的兵力投送无疑是向外界显示,在此次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中,中国海军陆战队力量得到极大提升。2017年4月,官方公布解放军全军新调整组建84个军级单位,海军陆战队是其中之一。
显然,这则消息也是对此前有传闻称“中国海军陆战队兵力达到十万”的一次公开官方辟谣。美国“战略之页”网站称,中国海军陆战队大幅扩充规模,中国海军也在建造更多的两栖登陆舰,“确保大部分海军陆战队员在危机时刻能在海上待命”。
《红海行动》会成真吗?
另一位匿名中国军事专家1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大规模成建制跨区训练,表明中国海军陆战队在努力提高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提高履行使命任务和实战化能力。作为一支海陆空一体、攻防兼备的两栖作战力量,海军陆战队的使命是在维护海洋权益、履行国际义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海军陆战队战时担负登陆作战,作为先头部队抢占滩头阵地,为后续进攻打下基础。在平时,它则是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具备应对重要方向突发事件的能力。
除在国内常态化的跨区训练,中国海军陆战队也频繁参加各种联合军演、国际军事比武、随舰出访等活动。该专家说,海军陆战队在海外执行警卫任务是国际惯例,例如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担负驻外使领馆安全警卫任务。海外执勤对陆战队员自身素质有更高要求,在海外基地执行警戒任务,队员的警惕性、战备性更接近实战。“在海外执行任务对陆战队员战斗力全面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可以提高陆战队员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全方位作战能力。此外还可以扩大陆战队员的国际视野。”
《红海行动》中刻画的海军陆战队精锐让人印象深刻。专家认为,规模变大不会改变中国海军陆战队的使命任务,也不会像美国那样搞全球部署。但随着中国海外利益拓展,未来一旦像《红海行动》中那样需要维护国家海外权益的事情发生,海军陆战队具备天生的机动性,又拥有陆海空的作战能力,必然是候选的精干力量之一。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