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分布图(为何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洋流分布图,为何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磁山出土文物)

“孕育了古代中华文明的是黄河而不是长江”,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所以,就不要问为什么了,而要彻底改变这个观念。黄河、长江、淮河、辽河等等流域,都对中华文明的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

咱们来看考古证据,只说距今5000年以前的——

黄河流域重要考古成果有——

1,磁山-裴李岗磁山文化。磁山遗址,位于河北南部武安市磁山村东的南洺河北岸,发掘面积14万平方米以上;裴李岗遗址,位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大小群落群落遗址40余处,面积从几万至十几万平方米。碳十四测定,磁山-裴李岗文化为“仰韶文化”前身,距今8000-7000年;亦说,新测定距今约10300-8700年。 (仰韶文物)

2,仰韶文化。因最早在河南三门峡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后发现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河南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 (马家窑文物)

3,马家窑文化。因甘肃临洮洮河西岸马家窑村遗址而得名。其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约为7000-5000年。

4,大汶口文化。因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在河南和皖北也有发现。为龙山文化的源头。据碳素14断代测定,距今约6500—4500年。 (大汶口文物)

5,山东焦家遗址。其是黄河下游进入古国阶段的典型代表和确切例证。距今5000年左右。

长江流域重要考古成果有——

1,河姆渡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河姆渡镇而命名。其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主要代表。年代距今约7000-5500年。 (河姆渡文物)

2,马家浜文化。因浙江嘉兴南湖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至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据碳14校正测定,年代约为距今7000年,到距今6000年时发展为崧泽文化。 (马家浜文物)

3,大溪文化。因重庆巫山大溪遗址而得名,属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文化。其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达洞庭湖北岸,北抵汉水中游沿岸。据碳14测定,距今约6400-5300年。 (大溪文物)

4,良渚文化。遗址中心位于杭州西北部瓶窑镇,是包括余杭县良渚、瓶窑、安溪三镇许多遗址的总称。距今5300-4500年。 (良渚文物)

5,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含山凌家滩村,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距今5500-5300年。

6,营盘山遗址。位于四川茂县城南营盘山。属于新石器时代。据碳14测定,距今约5300—4600年。(凌家滩文物)

淮河流域重要考古成果有——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贾湖村,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期早期遗存。经碳14和释光测年鉴定,距今约9000―7500年。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 (贾湖文物)

辽河流域重要考古成果有——

红山文化。因对赤峰东郊红山遗址发掘而得名。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以辽河流域中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6000-5000年。(红山文物)

不需要多举例了。以上所列,足以证明国内学者所说的中华文明“满天星”的论断是准确的。

今年10月22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召开。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成果》做了主题报告,解答了“中华民族什么时候形成”、“五千年历史是否事实”等问题。

他说:“文明形成的本质,是国家的产生。”他以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发现的距今约5200年的巨型古城,以及距今约4200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巨型城址为例,指出:“像这样的社会,显然不再是原来我们认为的部落联盟,应该已经进入到国家阶段。”王巍说,“所以我们觉得,中原地区在这个时期已经进入到初级文明阶段。” (陶寺文物)

起源在哪里呢?经过多年研究,探源工程研究团队学者们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做了梗概式描述——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这是可信的权威说法。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索马里在夏季是寒流?

季节性索马里洋流的确是个例外。它的特殊之处是它在夏季是寒流,而冬季是暖流。即具有季节性,也是唯一具有季节性的洋流。性质从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左下角可以看到,夏季在北印度洋有一股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索马里寒流,与一般分布规律不同。冬季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暖流。

如何学好地理?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刚开始学自然地理算是比较难的,但后面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学起来会容易很多。由于我从小就对地理相关的生活内容比较感兴趣,地理虽然不算好,但是还是有一些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参考一下哈哈。

一、多看地理记录片,培养地理素养

在这里可以推荐大家看《地理中国》,通过看这个纪录片,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概的自然地理思维。只需要认真看就好,大概知道它从哪几个方面分析该地区的地理现象就行了,如果自然地理基础好的话,可以跟着思路一起去想想。这个栏目不仅能够培养和激发我们热爱国家的兴趣,并且会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只要你有了自己的兴趣,有了地理的科学素养,学起地理来就容易多了。

二、回归课本,勤于思考

课本和教材是学习的最重要的部分,不管是正文,材料,图片,活动,案例分析都是需要反复看,知道理解为止。一般上完课后,最好的话就是自己做个课后总结,自己尝试画一个思维导图,方便自己理解教材和课本的核心内容,加上自己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就相当于自己又回归了一次课本。

三、多看地图,脑中定位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门语言,地图的最大作用就是很直接的反映了地理事物的位置和空间的联系。如果在生活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个新的地名或者区域,这时候我们应该去查查地图找到他的位置,并且在宏观来看该地的一个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这个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收集,大家还是要坚持下去哇。(房间墙上贴着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四、趣味生活,冥想地理

我们要在生活中发现地理,去到某个地区旅游或游玩时,我们要善于用地理的眼光去发现周围的事物。举个例子,我与好伙伴一同去水库附近散步,这时候我们眼前就是一个水库,我们可以想到水库的功能有什么?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修建水库呢?接近水库时,我们可以看看水库中形成的小岛,想想是怎么形成的?水库边上的红石块是属于什么岩石?水库的警戒线的痕迹能说明什么问题?等等一系列、一层层深入的问题就在脑海中思考,地理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统一,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很愉快的学习方式。

好啦,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这四种学习方法能帮助到大家,也希望大家的地理思维越来越好,拥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地理之心!

怎么有效地学习地理?

关于你提的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你说一下个人看法。

本人初中地理老师,现在已经从教十四年了,多年处在地理毕业班教学工作。如何学习地理有效果就从以下几点谈一谈看法:

首先,确定你是不是头一次接触地理学科,比如说从小学到初中升学上来了,第一次学习地理这门自然学科。大多数人可以说是零基础学习。那么你要做的就是放掉压力和恐惧,很多人要想办法认识它,熟悉它自己给自己培养兴趣,应为最终你要学会运用它,那么不要心急我给你推荐几个地理方面的影片去看看吧,起码你就当看电影一样去看就可以了。

中国地理的影片有

第一部《美丽中国》

纪录片非常好共六集,把中国划分为六大片区讲解典型自然人文地理内容。

第二部:《航拍中国》

用上帝视角看中国会带来另一种视觉冲击感觉

世界地理方面的影片有

第一部:《行星地球》

第二步:《地球的力量》

都是BBC经典地理方面纪录片,其实在你看影片的同时你已经在了解和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了。

其次,你要做的就是把书本知识在课堂里面学会地理的基本常识和知识点。内容也不多很多东西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课当堂就可以记住了。因为这些东西很多是名词,以后考试会用到。

再次,就是做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读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地理考试最终会考大量的读图能力题,那么你必须学会多看图,会看图的习惯,最后拥有中国地图和世界行政区划图,然后图形结合,把知识点融进图中,多种图训练识图能力,地理需要学生大脑思维反应比较快,那一天大脑如电脑出现文字地理名词,大脑中会想到它的空间分布位置,那样你将离地理终极不远了。

最后,学习最终是用考试来测量你学习的效果和成绩,所以需要大量做题,了解考点、题型、方向、新闻热点等都需要做题来训练能力提升。不是去盲目跟风做题,而是做一些典型题,综合能力强的题,一图有多种考点那样题。当你成功后你会发现原来地理是这么的轻松和有意思的。你学到知识会帮助你再生活方面也能运用到。阿甘老师在今日头条免费初中地理教学,如果喜欢可以关注。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为什么会在大自然中轮番交替登场?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是自然界中两种相反的现象,目前成因具体是什么,学术界并没有研究的很透彻,暂时还难有一个普遍认可的原因。不过,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关部门出于宣传环保的原因,主动把责任扣在人类的头上,认为是人类的破坏,引起一系列的反应之后,产生了厄尔尼诺现象,一度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和民众对环保的反思。

不过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厄尔尼诺也好,拉尼娜也罢,是自然界正常的自然现象,或许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有关,但是很难说清楚具体的联系。

什么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呢?要想理解这两种现象,先要了解一个概念——洋流。

部分海域洋流分布图

简单的说,世界的海洋表层海水在风的吹拂下,按照一定的方向相对稳定的流动,称之为洋流。

赤道地区的海水,在信风带的作用下,自东向西流动,形成两股赤道暖流。以太平洋为例,赤道南北两侧形成两股自东向西的洋流,造成澳大利亚这一侧海水温度偏高,水汽蒸发,空气湿润也使得澳大利亚东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而南美那一侧海水温度较低,气候比较干旱。这是正常的情况下的正常气候。

但是,不正常的情况下呢?厄尔尼诺现象--东南信风明显减弱的年份

某些年份,或一年中的某一段时间,信风强度异常减弱,造成赤道地区的海水向西流动的规模也就减弱了,进而澳大利亚东部暖流减弱了,本来比较湿润的气候趋于干旱,而秘鲁寒流也减弱了,南美西海岸本来应该干旱的气候趋于湿润。也就是应该多雨的地方降水减少了,应该干旱的地方降水增加了。海水温度应该高的澳大利亚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偏低,而应该水温较低的秘鲁沿岸水温升高。

秘鲁寒流

秘鲁沿海因为秘鲁寒流的影响本来渔业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在厄尔尼诺年份,因为寒流减弱,造成渔业资源大量减产。

对于我国,厄尔尼诺年份,夏季风会减弱,就会造成暖湿气流始终在南方活动,无法推向北方,引起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而北方普遍大旱,影响工农业生产。例如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雨季明显延长,造成长江全流域的洪涝灾害,损失非常大。

拉尼娜--东南信风明显增加的年份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某些年份,或一年中的部分时间段,信风异常增强,情况就和厄尔尼诺正好相反了,赤道地区的海水将规模更大的流向西太平洋。造成本来就降水丰富的澳大利亚东部地区洪涝灾害严重,而本来就很干旱的秘鲁沿海更加干旱,而赤道东西两侧水温的差距继续扩大。

对于我国,拉尼娜年的情况就和厄尔尼诺尼诺年份也完全相反,拉尼娜年我国季风增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活跃频繁,甚至冬季都仍然频繁活动,容易造成我国冬季降雪量增加,个别年份甚至会形成雪灾。2008年的雪灾严重破坏了部分地区输电线路

2008年,就是典型的拉尼娜年,持续一个多月的强降雪给南方带来了严重的低温冻害,以及雪灾,造成大面积的电力系统破坏,甚至使很多务工人员无法返乡过年,也是多年来的一次经典案例。2018年初的合肥暴雪

总得来说,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是正好相反的两个极端,一个是加剧目前的原有气候,让干旱的更干旱,湿润的更湿润,一个是正好相反。两者本身没有什么谁好一点,谁不好,都是极端的天气现象。我们人类要做的就是继续研究现象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指导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