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监控病患的术后恢复情况,关注医疗材料植入的反应和原有疾病是否引发新的症状等,如此有助于指导病患更好地恢复和安排生活;另一点好处是有助于为医生汇集更多的先心病例信息,有利于先心病研究的开展然而在国内,我们了解到,无论是科室层面还是医院层面,随访制度建设都不健全,医院没有将随访纳入制度进行常规化管理,也没有将随访提高到与治疗相等同的地位。
在常规治疗中,医生往往仅写出“定期随访”四个字就算结束了随访任务随访作为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被忽视尽管一再被业内专家强调其重要性,但时至今日,随访工作仍然是国内医疗界的弱项“在我们心外科,对每个病患的随访是术后一个月进行,我知道仅仅这一次回访是远远不够的,最近我们在探索成立心外科办公室,分配专人来从事今后的随访工作,但是在国内,这条路很难走,有很多障碍制约着我们。
”某儿童医院心外科主任感叹向我们感叹道首先从医院角度来讲,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几乎从大到小、从上到下的所有医院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医生们每天都要从事大量的问诊和治疗工作,护士们更是从早忙到晚,而随访工作和整理维护随访资料是需要一个独立的精力来完成,因此让医生和护士挤时间做难免不现实也做不好,容易形成半路放弃的结果。
而从中国的病人角度来看,似乎很多情况也在客观地阻止着随访工作的开展例如说病人信息的更改,工作的变动,住址的变迁都是很经常的事情尤其是城市务工人员,他们的所有信息几乎都是不稳定的,很可能电话号码、住址、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变化几次,再加上如果没有很专门、细心的工作人员去更改、维护信息,很快随访工作就会终止。
严格来说,临床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有疾病都应该是治疗和随访相结合的一个整体过程随访是医生管理患者的方式,也是患者将疾病治愈、康复情况回馈给医生的重要途径因此,随访的好坏取决于医患双方之间的配合但现实种种原因使得这种配合并不那么“默契”。
病人的抗拒心理也是造成国内随访工作弱势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服务意识淡薄直接导致病人不习惯于和医院的联系接到医院的电话会觉得突兀或是反感,大多数人接到医院随访电话时的第一反应总是类似这样的想法:“医院叫我回去复查是想挣我的钱”,“医院让我继续吃药是想让我多花钱”……尤其是当病人的疾病得到根治后,他们更是有种“永远不想再进医院”的念头,总是希望不要再接到医院的电话。
然而一个先心病患者即使做了手术得到了根治,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变化性,需要终生和当时就诊医院保持联系一位中年男子在幼时接受过先心病手术,几十年过去了都和常人无异,却在50岁那年时感到胸闷、气短,却联系不上当时就诊的医院和医生,后来几经波折在另一家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当年手术用的人造管道不够长了,必须再做一次手术更换管道。
遗憾的是,由于肺部血管缺氧时间太长,这名患者已错过手术时机,没等到手术就去世了由于目前的手术材料还无法随着人体生长而延展,因此先心病的很多病例是需要定期回医院复查的,缺少了终生随访工作,就如同缺少了一个重要的闹钟,没有拨响挽救病人最后的警钟。
院后随访提升患者满意度,缓解医患纠纷,增加评价渠道,让医院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三好一满意活动提供支撑,创新医院管理,增强医院竞争力。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