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辰原型(为什么对国色天香的黛玉不动心)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周生辰原型,为什么对国色天香的黛玉不动心?

贾琏这个人“口味”比较独特,品味也不高,什么脏的烂的都往屋子里领,他根本就对林黛玉这种高雅的文艺女子没兴趣,他喜欢的都是那种略带点风骚或者有风尘气的妇人。

再一个,王熙凤是个厉害角色,防贾琏像防贼一般,所以贾琏只敢偷腥,偷鸡摸狗的,不敢明目张胆地对人家正经的小姐展开追求,更何况是自己表妹呢。

总结来说,贾琏那么好色,对国色天香的林妹妹却不动心,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贾琏口味独特,品位不高。

柳湘莲曾经跟贾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

这是因为柳湘莲跟宁国府打交道比较多,特别清楚他们私底下有多么的肮脏,多么的无耻。

宁国府的代表人物是贾珍和贾蓉父子,这两父子都是那种特别荒淫好色之辈。

贾珍跟自己的儿媳秦可卿扒灰,宁府的下人几乎人人皆知,只有焦大第一个敢大声说出来。

,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贾蓉也不是好东西,在老婆秦可卿大丧期间,还挑逗自己的小姨尤二姐尤三姐。

其实贾珍跟尤二姐也不清不楚,甚至两父子还邀请贾琏参与,跟尤二姐尤三姐整日整夜的饮酒作乐。

就是因为看到尤三姐跟贾珍贾琏不清不楚,柳湘莲决定悔婚的,最后尤三姐以死明志,柳湘莲才意识到或许他误会了尤三姐。

至于西府荣国府的代表,则是贾赦贾琏两父子。

贾赦为老不尊,自己一大帮小妾姨娘,还打贾母身边的大丫头鸳鸯的主意,除此之外,他把自己没名分的小妾秋桐,一挥手就给了儿子贾琏当小妾,这关系也够乱的吧。

至于贾琏,可谓荣国府里最无耻好色的一个人了。

用贾母的话说:成日家偷鸡摸狗,脏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

贾母这是嫌弃这个孙子没品味,不挑食,啥样的女人都要。

对于自己的子孙好色,贾母是一清二楚的,也纵容他们,可是,按照贾母这种大家小姐出身的人,至少有品位,有标准,你可以花钱买小妾,买姨娘,不能啥样的女人都跟人家混在一起,这多掉价。

说起来,琏二爷真的口味很独特,正经的大家闺秀或者小家碧玉,他都没兴趣,专喜欢那种有夫之妇,或者风尘女子。

琏二爷喜欢过的,包括鲍二的老婆,多浑虫的老婆多姑娘,还有一个风尘女子尤二姐。

这鲍二家的胆子特别大,趁凤姐不在,竟然跟贾琏跑到凤姐的卧室厮混,而且还跟贾琏商量弄死王熙凤,最后被王熙凤逼死。

这多姑娘更是出了名的风骚,甚至还调戏过贾宝玉。

当初鲍二家的被凤姐逼死,贾琏可怜鲍二,给了他二百两银子,让他续弦,恰好多姑娘的老公多浑虫得肺痨病死了,多姑娘和鲍二两个人就凑合到一块过日子了。

谁知道多姑娘早就听说琏二爷是个好色之徒,她一抓住机会就跟贾琏眉来眼去,勾勾搭搭的,这就是贾琏没品味,又口味独特的具体表现,就可着逮着鲍二一个人的老婆勾搭。

我们看《红楼梦》是怎么描述贾琏和多姑娘的:

进门一见其态,早已魄飞魂散,也不用情谈款叙,便宽衣动作起来。那媳妇越浪,贾琏越丑态毕露。一时事毕,两个人又海誓山盟,难分难舍,此后遂成相契。

这里曹雪芹说得很明白,贾琏这人,喜欢了哪个女人,根本“不用情谈款叙”。

至于尤二姐,那是见惯了风尘的人物,自不必说,把贾琏的魂儿都勾走了。

所以,像贾琏这种好色之徒,冰清玉洁又高雅的林妹妹,根本就入不了他的法眼。

你想啊,贾琏跟他喜欢的女人饮酒作乐的时候,难免让她们唱一些淫词浪曲,林妹妹如此高雅的人,看个《西厢记》都脸红,贾琏怎么会喜欢,他能得到什么乐趣?

说不定林妹妹还要给贾琏一个大耳瓜子,打这个无耻之徒。

二、王熙凤像防贼一般防贾琏,手段又厉害,贾琏只敢偷鸡摸狗,不敢打林黛玉的主意。

我们都知道,王熙凤因为是王夫人的侄女,所以贾母和王夫人把管理荣国府的事儿,都交给了她。

因此之故,王熙凤不但在荣国府下人那里称王称霸,在她和贾琏的的卧室里也称王称霸,贾琏平时都不敢拗着来。

这也是为什么贾琏没有儿子,却不敢娶小妾买姨娘的原因。

按照贾母的意思,实际上贾琏屋里的通房大丫头平儿,早晚会被贾琏收了房,做个姨娘。

问题是,贾母不催,王夫人不管,贾琏就不敢张嘴,因为王熙凤还没同意。

所以,贾琏在家里,只敢偷偷摸摸跟平儿打情骂俏,就是害怕被王熙凤撞见。

比如《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凤姐贾琏他们的女儿大姐病了,贾琏被赶出卧室到外面书房去睡。

贾琏就忍不住先后跟几个小厮和多姑娘瞎混了几晚上,然后要搬回卧室的时候,平儿给贾琏收拾书房的床铺,找到一撮头发,是贾琏跟多姑娘的定情之物。

贾琏一看这证据不能让凤姐知道,就跟平儿打情骂俏,二人可是火热得很。

谁知道凤姐一回来,两个人立马规规矩矩的了。

贾琏没拿到证据,急得跟什么似的,又来挑逗平儿。

你看平儿和贾琏是怎么说的:

平儿在窗外笑道:“我浪我的,谁叫你动火了?难道图你受用一回,叫他知道了,又不待见我。”贾琏道:“你不用怕他,等我性子上来,把这醋罐打个稀烂,他才认得我呢!他防我像防贼的,只许他同男人说话,不许我和女人说话,我和女人略近些,他就疑惑,他不论小叔子侄儿,大的小的,说说笑笑,就不怕我吃醋了。

平儿说,她跟贾琏在一起一次,就容易受凤姐不待见,这个“又”字说明,平儿跟贾琏厮混的时候,被王熙凤抓到,王熙凤肯定给平儿受了一阵子的气。

而贾琏也满肚子委屈,说什么凤姐爱吃醋,防他跟防贼似的,不许他跟别人的女人说话,这当然也包括“表妹林黛玉”了。

当时平儿和贾琏隔着窗户说话,凤姐撞见了,脸立刻黑了,阴阳怪气地说,要说话两个人不在屋里说,怎么跑出一个来,隔着窗子,是什么意思?

下面的对话更有意思了:

贾琏在窗内接道:“你可问他,倒像屋里有老虎吃他呢。”平儿道:“屋里一个人没有,我在他跟前作什么?”凤姐儿笑道:“正是没人才好呢。”平儿听说,便说道:“这话是说我呢?”凤姐笑道:“不说你说谁?”平儿道:“别叫我说出好话来了。”

平儿是个聪明人,只要凤姐在附近,连单独跟贾琏说话都不敢,可见贾琏说凤姐防贾琏像防贼一般,绝非虚言。

凤姐连自己身边最信任的平儿,都不许贾琏碰,怎么可能让贾琏娶妾?

贾琏碰平儿一次,平儿都要受王熙凤的气,何况是贾琏在外面那些情人。

所以王熙凤先是逼死鲍二家的,后来又设下借刀杀人的计谋,使尤二姐备受折磨,当胎儿被庸医打下后,尤二姐绝望地吞金自尽。

我们看到这里,才知道贾琏的品位不高,口味独特,也许并非生来如此,大半是被王熙凤给逼出来的。因此之故,他才只能在外面偷鸡摸狗。

就是因为王熙凤太厉害,像防贼一样防着贾琏,贾琏才不敢打林黛玉的主意。

三、林黛玉跟贾宝玉两个人青梅竹马,郎情妾意,贾府上下似乎都知道,贾琏又怎么会打林黛玉的主意。

我们看林黛玉进贾府时,只有九岁,还是个小孩子,就算她生得再美,贾琏也对她无感。

等到林黛玉长大一些,十五六岁的时候,又跟贾宝玉两个人两情相悦了。

贾宝玉和林黛玉郎情妾意,贾府上下都知道,特别是贾琏的枕边人王熙凤,又是最清楚的一个,还经常打趣宝玉和黛玉。

比如有一次,林黛玉去怡红院找宝玉,没想到薛宝钗、王熙凤和李纨等人都在宝玉屋里吃茶,王熙凤就讲她们吃的茶是暹罗进贡来的,前两天还派人给黛玉送了两瓶。

借着这个送茶这个话茬,王熙凤就说要请林黛玉帮忙。

林黛玉听了王熙凤的话,就调侃起来,说吃了王熙凤的茶,王熙凤就开始使唤她了。

王熙凤也是个尖牙利嘴的,就跟林妹妹怼了回去,顺便诙谐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的暧昧关系: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林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罢了。”说着便啐了一口。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作为王熙凤的枕边人,贾琏肯定也知道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关系。

贾琏怎么会掺和两个弟弟妹妹的感情。所以贾琏对林黛玉根本就不可能动心。

再说了,当年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死了,办丧事,处置家产,全都是贾琏一手操办的,林家的财产都被贾琏弄到了贾家,因此之故贾琏很少单独接触过林黛玉,估计是怕面子上不好过。

西游记为什么提到东方朔?

因为自古以来就有东方朔偷王母仙桃的典故,而且很有可能东方朔还是西王母和东王公的儿子…

仙人东方朔

早在西汉时期,东方朔就已位列仙班了,比如刘向的《列仙传》中就将东方朔写在诸位仙人里面。

东方奇达,混同时俗。一龙一蛇,岂豫荣辱。

高韵冲霄,不羁不东。沈迹五湖,腾影旸谷。——西汉刘向《列仙传》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东方朔这个人奇特豁达,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有时隐身于五湖之中,时而飞腾在日出之处。

在《列仙传》的记载中,传闻东方朔在宣帝时弃官而去,自此不知去向。不知多少年后,有人曾在会稽、太湖一带见过他卖药,此时的东方朔已不知多少岁。因此聪慧的智者就怀疑其是岁星(就是木星)的精气幻化而成。

至宣帝初,弃郎以避乱世,置帻官舍,风飘之而去。后见于会稽,卖药五湖。智者疑其岁星精也。——西汉刘向《列仙传》

西游记中的东方朔

在《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中,孙悟空为救人参果树曾跑到方丈仙山找东华帝君帮忙,不曾想遇上了东方朔。

方坐待茶,只见翠屏后转出一个童儿。

行者见了,笑道:“这个小贼在这里哩。帝君处没有桃子你偷吃!”东方朔朝上进礼,答道:“老贼,你来这里怎的?我师父没有仙丹你偷吃。”

帝君叫道:“曼倩休乱言,看茶来也。”曼倩原是东方朔的道名,他急入里取茶二杯。

——《西游记》

这里的东华帝君就是东王公,有人问了,东华帝君和东方朔到底是什么关系?东华帝君那么大身份为什么会收东方朔为徒?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东方朔很有可能是东王公和西王母的儿子。

东方朔与东王公、西王母

前文提到,早在西汉时期东方朔就已经是仙人了,后世经过对故事的升华,对东方朔是仙人的记载就更多、更精彩了。比如光武帝时期的郭宪所著的《汉武洞冥记》。

《洞冥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东方朔于元封年间游蒙鸿之泽,忽然看见王母采桑于白海之滨,有个黄眉翁指王母对东方朔说:“她从前是我妻子,托形为太白星之精华,而你现在也是此星的精气所化。”

朔以元封中游蒙鸿之泽,忽见王母采桑于白海之滨。俄有黄眉翁指阿母以告朔曰:“昔为吾妻,托形为太白之精,今汝此星精也。”——《洞冥记》

在中国神话和道教体系里,西王母被称之为金母,东王公被称之为木公。这是按五行属性说的,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

汉初的小儿道歌中有这样一段:“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就是修道之人升天时,要先给西王母作揖,再拜东王公。

《洞冥记》中的黄眉翁指的就是东王公,东王公说西王母以前是他的妻子,是太白之精气,而现在东方朔也是太白星的精气所化,东方朔同时还是岁星(木星)之精。

故此可以推测东方朔很有可能是东王公与西王母的儿子,这也从侧面说明,东方朔为什么可以那么胆大妄为,敢三次偷桃了。

当然东方朔有可能是东王公和西王母儿子的证据还不止于此,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东方朔跟寿星

《洞冥记》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太初二年,东方朔从西那汗国回(应该是西梁女国)来,得到十棵声风木。此树长九尺,有手指粗细,出在桓水之滨。传闻此树五千年一湿、一万年才枯萎一次。老子在周朝时已活了两千七百多岁,未见其湿;洪崖先生在尧时已经三千多岁,这树枝也没有折断过一次。而东方朔却已经见过这树枯死了三遍,死后又再生。也就是说此时的东方朔至少已经三万多岁了。

在《洞冥记》中,东方朔给众同僚说:“天下无人知我底细,知我底细的只有大王公。”

东方朔死后,汉武帝找到了这个大王公的问东方朔的底细,大王公却说他并不认识什么东方朔。

汉武帝再问:“那你都懂些什么?”大王公答:“熟悉星象历法。”

武帝又问:“那么你给看看,天上诸星是否都在。”

回答说:“诸星都在,只是不见了岁星十八年,现在又出现了。”

武帝仰天长叹道:“东方朔伴朕十八年,朕竟不知道他是岁星啊!”

朔未死时,谓同舍郎曰:“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唯大王公耳。”朔卒后,武帝得此语,即召大王公问之曰:“尔知东方朔乎?”公对曰:“不知。”“公何所能?”曰:“颇善星历。”帝问:“诸星皆具在否?”曰:“诸星具在,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帝仰天叹曰:“东方朔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郭宪《汉武洞冥记》

东方朔偷桃

东方朔偷桃的故事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流传开了,传闻班固所著的《汉武故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东郡送上了一个小矮人,才七寸高,衣服帽子都有,武帝怀疑这是山中精怪,于是召东方朔询问。

东方朔见到后,居然认识,直呼矮人说:“巨灵,你怎么忽然来这里了,阿母(阿母即西王母,东方朔直呼其阿母,这也是东方朔是东王公和西王母之子的证据之一)来了吗?”矮人不回答,指着东方朔对汉武帝说:“王母种桃,三千年才结一次果,结果这小子不学好,已经偷过三次了,于是失去了王母的欢心,因此被贬在此。”

东郡送一短人,长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上大惊,始知朔非世中人。——《汉武故事》

注:《汉武故事》一书的作者有班固、葛洪等说法,皆有争议,但成书年代应不晚于魏晋时期。

东方朔其人

东方朔其人大家不陌生,都知道他言词敏捷,滑稽多智,性格幽默诙谐。可这样一个人,怎么会被大家当成是神仙呢?这和东方朔的博学有关。

东方朔一生所著甚多,神怪经传的著作也不少,比如《神异经》、《十洲记》等等,里面的东西详细博杂,非常有趣,有如亲眼所见,推荐给大家看看…

李白也是东方朔的粉丝,有诗为证:

“朝天数换飞龙马,赦赐珊瑚白玉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唐·李白《玉壶吟》

@夏天的雷风 一个做文史科普的人……

一生一世周生辰家族有原型吗?

一生一世周生辰家族没有原型,《一生一世》是由任嘉伦、白鹿主演的电视剧。于2021年9月6日在爱奇艺播出。该剧根据墨宝非宝小说《一生一世美人骨》改编。讲述了海归化学教授周生辰与业内顶尖配音演员时宜在机场一见如故,通过点滴相处产生默契,感情逐步升温、互相奔赴的爱情故事。

红楼梦哪些文字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

唯一的证据,不在《红楼梦》中,而在“脂批”中。在黛玉初进贾府,说起吃药的事,脂批有一句“为后菖、菱伏脉”。

这句话没头没脑,但肯定是批书人读过八十回以后的原稿,知道会有贾菖、贾菱配药的情节。而且不会是正常配药,肯定有反常。多半会出了乱子。

那么,是不是贾菖、贾菱配药时做了手脚,害死了黛玉?虽然菖菱二人与黛玉没有矛盾,但是可能有人指使,就像赵姨娘指使马道婆害凤姐宝玉一样。

唉,这个想象太丰富了。“赵姨娘指使马道婆”,这个说法本来就是有问题的。准确的说,应该是“马道婆怂恿赵姨娘”才对。“明的不敢怎么样,暗里也就算计了。还等到这时候!”——这是马道婆说的。“我倒有这心,只是没这样的能干人。你若教给我这法子,我大大的谢你。”——这才是赵姨娘的话,也是她的见解能力与知识水平。

要通过配药来害黛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这不是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而是要害人于无形,害死人还不让别人发现,不让人怀疑。如果没有马道婆之类的人引导,谁能想到、做到这样的高难度?

而且,要害黛玉,是为什么?黛玉虽然小性子,在大事上一向比较低调,并不像宝玉凤姐一样,因为高调而张扬的宠爱招来嫉妒。谁会来害她?

有人说是为了害宝玉,而先害黛玉:想害宝玉却下不了手,害死黛玉就能让宝玉伤心而死。

这法子更是高难度了。事实上黛玉的确早死,宝玉伤心而死了吗?他不是另娶了宝玉,正常地过他的日子去了吗?把早死的爱人放在心里,“不丢过一边不提”,也是一种纪念。

在药里下毒害黛玉,这样狗血而且经不起推敲的情节,肯定不会出现在《红楼梦》这样高水平的作品中。那么,“为后菖、菱伏脉”是怎么回事?

其实在五十六回,已经有过类似的情节了。在给姑娘们买胭脂的问题上,专业的买办“脱空是没有的,也不敢,只是迟些日子;催急了,不知那里弄些来,不过是个名儿,其实使不得,依然得现买”。

说人话:贾府虽然有专业的采购人员,也有专项经费,但是他们不给按照时限、保证质量地买来商品,或是迟延,或是以次充好。

这是贾府的积弊。探春搞了改革,清除了这一项的积弊。但是对其他内容,探春没有、也无权进行改革。也就是说,贾府自己配丸药,也完全可能出现迟延和质量问题。

你会说了,这不过是猜测,有证据吗?

我们来看另一个情节:第七十七回,王熙凤需要“调经养荣丸”(后台手下留情!千万别说我是打广告),宝钗代买好的人参,“明日一早去配也不迟”。

宝钗说话,是靠得住的。她说“赶晚就有回信”,应该晚上的确有回信。“明日一早去配”,但配药并不是宝钗能掌控的。那么是谁掌控的?是贾府自己,具备地说,就应该是脂批中的贾菖、贾菱二人了。

到了第七十八回,王夫人问凤姐“丸药可曾配来”,凤姐回答是“还不曾呢,如今还是吃汤药”。为什么还没有配来?

我前面说过了,宝钗的为人是靠得住的,她应该按时提供了人参。那么,丸药没配好,就是菖菱等人,像买胭脂的买办一样“只是迟些日子;催急了,不知那里弄些来,不过是个名儿,其实使不得”。

只是胭脂质量好坏,一望可知。药效好坏,可不是容易看出来的。如果黛玉吃着这些劣质药材配成的劣质药品,身体不会好转——连王熙凤急等着治病的药,他们都敢迟廷,黛玉一个被收养的亲戚,他们又怎么会重视?

这会是黛玉长期病体缠绵、无法痊愈的原因之一:不存在有毒的“虎狼药”,但是的确不是真材实料的药品。

这也可能是贾府其他病人无法病愈的重要原因。这甚至可能是贾府败落的原因之一——贾府与其他贵族之间,一向有药丸赠送,作为人情往来。

至于导致黛玉死亡的直接原因,那还要有另外的枝节。

孩子一年级了说他什么都不会?

要告诉你的是,孩子刚上小学,到了一个与幼儿园时期学习环境、学习压力以及同伴关系截然不同的新环境,普遍都会有压力。这个时期特别需要父母的支持与帮助。

首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在认知和体能上处于迅速上升期,他得学习调整自己,适应新集体,认识规则,控制情绪,和同伴建立友谊,养成学习习惯……相比在幼儿园,老师围着他转的状态,变成在小学,可能要面对被忽略,爱批评,不太受关注等状况,孩子会觉得不安全,他需要重新适应。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这个阶段的儿童定义为“勤奋对自卑”的心理冲突阶段。意思是,在这个阶段,在成人的期待中,儿童如果能在掌控环境学习新技能中获得成功,他将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我,否则,这种矛盾心理就一直存在。

这时候孩子会有紧张情绪,坏脾气增多,这是他在适应环境。

其次,不看起跑线,看后劲

家长要明白的一点是,尽管现在早教军备竞赛很火热,但已经有很多研究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提早学习各种知识的优势仅仅只能维持到小学4年级。早教有用吗?有用,但后劲不足,在小学一年级上过早教(比如提早学习拼音和算术)的孩子是要比没学过这些的孩子有优势,但这种优势到了4年级以后就不存在了。

所以,没上早教,正常,不担心,我们后面发力,赢在终点。

另外,家长还要教孩子学会“输”的心态,比如可以利用平时和孩子下棋、玩游戏等机会,让孩子输,观察他的状态,感受和接纳他的情绪。让孩子学会输是为了让他体验经历这个过程,懂得如何平衡心态,管理情绪。

第三,家长对孩子的帮助和支持很重要

根据此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家长首先要给足孩子安全感,还可以帮孩子找可以求助的“重要他人”,一是老师,二是小伙伴。

在小学低年级,老师的话对孩子来说就是“圣旨”,让老师成为孩子可以求助的重要他人,既可以拉近孩子和老师的距离,又可以鼓励孩子在家多分享和老师相关的话题。

关注孩子的小伙伴,如同桌、同一个组的学习伙伴、邻居或朋友家的同龄孩子。家长可以创造机会,邀请小伙伴和孩子一起活动,帮助孩子树立“我和小伙伴在一起,成长得更好”的意识。

最后,保持家校沟通,双向传递赞美

小学阶段家长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中起润滑剂作用,要和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可以在家利用各种机会传递老师对孩子的赞美,到学校开家长会或和老师私下沟通时,传递孩子在家对老师的赞美。

另外,家长要挖掘孩子的潜力、优势,并传递出去。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曾举过一个例子:

有一个三年级的女孩,瘦弱矮小、内向害羞,每当其他同学聚在一起时,她总是安静地坐在一边。老师和同学都不太注意她。她有一位很细心的妈妈,并没有急着去改变孩子的性格,也没去强求老师的关注,而是每天观察孩子的表现,留意孩子的一些特别兴趣。时间一长,妈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当学校教一套新广播体操,或者音乐老师教一段新舞蹈时,孩子回到家总会有板有眼地练习。有一次,孩子吃晚饭时特别兴奋地说:“上周的一个新舞蹈有点难,老师让一些优秀的同学做示范,结果他们都没完成。”妈妈说:“那你已经会了吗?能不能跳给我们看看?”女儿认真而完整地跳完了整支舞蹈,妈妈把这个过程录了下来,之后悄悄发给了音乐老师。老师很快回复了:“她跳得真好,明天我要让她做个示范。”第二天,孩子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示范,还辅导帮助了另外几个同学。不仅老师为她点赞,被辅导的同学也都很惊讶地说,她不但跳得好,教得也特别清楚。这之后,班里再有领操、领舞的机会,老师和同学都会第一个想到她。这个孩子从此信心大增。一个学期过后,孩子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都有了很大进步。

这位妈妈的做法是不是特别棒?非常有分寸地抓住契机向老师传递孩子的优势,有效地激发了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对孩子要善于觉察,提供支持,助力成长。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