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未来出租车,未来无人驾驶汽车会成为出租车和网约车的主力军吗?
这些年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有着许多突破性的发展。而谷歌、百度、特斯拉等无人汽车早就已经开始在马路上试行,在美国,无人驾驶车已经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州立法获批,谷歌可能会在该州部署数百辆无人驾驶车,用来接送公司员工上下班。
在中国,无人驾驶车也属于中国政府重点支持7大行业之一,中国研究人员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百度倾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无人汽车, 通过阿波罗(Apollo)开源自动驾驶平台押注无人驾驶汽车行业。2003年,清华大学研制成功THMR-V(Tsinghua Mobile Robot-V)型无人驾驶车辆,能在清晰车道线的结构化道路上完成巡线行驶,最高车速超过100km/h。
除开这些已有的成就,全世界各大科技公司都在为无人汽车做研发,甚至最近英特尔和英伟达都专门为无人汽车做了专属CPU和GPU来提高无人汽车的发展。
著名显卡制造商这次没有在计算机的graphics cards上下功夫,而是在前不久声称开发了一套新的计算机平台(系统),是一款专用在无人驾驶汽车上的系统,代号Pegasus。并宣称,这款活力满满地系统可以帮助无人驾驶直接达到5级别。
传统汽车生产商、汽车零配件商
自动驾驶会冲击这一行业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商开始投资自动驾驶或者辅助驾驶功能。汽车零配件公司也面临着越来越多来自科技公司的竞争压力。这一点小编就不在这里展开讨论了。
公共交通
自动驾驶一旦正式上路,很快,我们就可以像用滴滴出行一样叫自动驾驶车了。用APP输入目的地,几分钟之后就会有一辆自动驾驶车来到你面前。而且,因为不用再付给真人司机佣金,每趟车费会很低很低,几块钱就可以。选择坐地铁公交车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少。
2015年1月,英国将于开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英国也将修订道路交通规则,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提供适当的规则指引。英国商务部长凯布尔日前宣布,英国将于2015年1月开始在至多三个试点城市测试无人驾驶汽车,并将考虑重新调整交通规则,为这种新型汽车“铺路”。
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许多国家投入使用,包括日本、瑞典以及美国。美国有四个州甚至已经通过了有关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法律。
已有多个国家研发并测试了无人驾驶汽车。美国搜索巨头谷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行驶超过30万公里,中国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于2012年完成了在京津高速公路上的测试,日本、德国、新加坡、瑞典等国也都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了测试。
所以,目前来看,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出租车行业在未来完全可能走向无人汽车时代,但是,很多事情不能仅仅从技术的角度去考量,所以,我还是认为出租车行业不可能走向无人驾驶。
对于30年后的交通,程维严肃地设想,市内交通终究将交给无人驾驶的飞行器,以三维交通解决三维城市的问题。而长距离交通将由三倍音速高铁和飞机承担,中国大城市之间的时间差单位将从“小时”变成“分钟”。考虑到过去30年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科幻式的未来似乎并不遥远。
滴滴的未来通往科幻时代,另一端则扎根于现实的中国社会。程维在访谈中还提到了出租车-网约车融合等问题。网约车和出租车并非不能相容,互联网提供的效率增量可以平和地化解两者的矛盾,让出租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甚至外国现有的出租车行业也可以成为滴滴的合作者。
出租车作为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和公交车一样都是一个城市的风景线,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窗口。每一辆出租车都是一辆流动的文明宣传车,对于新到这个城市的人来说,出租车就是这个城市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出租车司机和车本身的表着一个城市的温度与文化。
对于城市来说,出租车了除了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存在,也承载做这个城市对外展示自己的功能。很多城市都把出租车称为城市的流动名片,对出租车的颜色和款式设计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而且对出租车司机的各种礼仪培训每个城市都有。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发生了8.0地震,还记得那天我们还在教室上课,当时教室里面的灯晃了一下,以为那只是自己的幻觉而已,第二天上课,老师给我们说了汶川大地震的事,放学之后一回家,边看新闻联播边流泪。
一种从未有过的悲痛和难过浑身席卷而来,看着救援官兵从废墟底下抬出一具具遗体,无数个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在救出的那一刻,永远停止了呼吸,正是花一样的年纪....
由于地震破坏强度大,灾区所有道路已经损毁,处于震中地带的茂县已经成为一座孤岛。空降兵成为进入灾区勘报灾情的最后希望。
在5月14日11时24分,一架从成都某军用机场起飞的大型运输机载着某空降特种大队的108名官兵,飞抵茂县上空,其中有一位年龄48岁的大校李振波,在4000米高空带头纵身一跃,伞花迅速绽放,消失在白云之中,第一批7名伞兵跳伞后,第二批8名随后跳了下去。这是一次赌上生命去拯救生命的一跳,这次跳伞官兵们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示、无指挥引导,其危险,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
其中的队员之一,李玉山在后来的采访中向记者描述,无论他们降落的地方有多么偏僻总会有人群乌泱泱的围上来,在他降落后曾经有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抓住他的手臂喊:解放军来了。在挺近汶川途中,空降兵不时遇到从震中往外走道游客,游客们纷纷递来写有亲人电话号码的纸条,希望带有通讯设备的解放军能为他们报个平安,后来没有纸了,他们就把电话写到迷彩服上,直到今天,那件写满电话号码的迷彩服还珍藏在空降兵军史馆。
这15名第一批进入灾区的勇士中的一位曾经给女友发过一条短信:我去灾区了,别为我担心,看到那么多人被灾情折磨着,作为军人我义不容辞,虽然我可以不去。我没有告诉家里任何人,只告诉你。那里情况不容乐观,抢险救灾有一定危险。记住,如果我留在那里了,别哭,你失去的是一个亲人,那里很多人失去的不止一个亲人,那里建好了去那里看看,别问我留在什么地方。
正是这15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民勇士争分夺秒为灾区人民打开了生命通道。
曾经有村民这样描述他们看到空降兵降落时的情景:空降兵挂在树上,脸都剐得稀烂,看得让人心疼得流泪。子弟兵来了,希望就来了!
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即便知道前方可能是一去不回头的灾区,也毫不犹豫的奔赴前线。
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在南京江宁区有一位乞讨的老人徐超,在5月15号中午,向募捐点捐了5元钱,下午3点又来了,这次他捐了100元。工作人员了解之下才得知,这位老人中午捐的时候,身上都是零钱,不好意思拿出来,后来到银行兑换成100元整钱。后来有人爆料,这位老人后来又捐了339.01元,这些钱虽然数目不大,很有可能是老人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当人们问起他捐款原因时,他却说出一句让所有人动容的话: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收到威胁,不容易啊。什么是位卑不敢忘忧国?这就是啊!
在汶川大地震中离北川县城的一所希望小学没有丝毫垮塌,在该校上课的483名学生和教职工奇迹般的撤离,在有一位叫沈长树的老师带着孩子们翻山越岭穿过灾区安全来到绵阳市。然而在12号这一天,他失去了7位亲人,妻子在地震中被压断一条腿,但他从未离开学生半步,甚至都没有去看过妻子。后来记者采访他,他说出一句让所有人动容的话:我没有去看过她,她现在在哪所医院我也不知道,她能理解我。是什么能让这位平凡的教师如此伟大,因为他觉得肩上的责任,对于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让他舍小家为大家。
还有一位叫吴忠洪的老师,为了就班里的最后两名学生,不幸遇难。根据吴老师救出来的学生所说,地震发生是,他示意大家赶紧往教学楼外跑,所有人在楼梯口挤成一团,突然后面有同学喊,教室里还有两位同学,吴老师非常紧张,又往四楼楼上跑,冲回教室,当同学们跑到楼下,教学楼塌了,为了救学生,吴老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是崇州市怀远中学的一名伟大的老师。
救援人员在什邡龙居小学清理废墟时,发现英语老师向倩的身体被楼房砸成两截。面部血肉模糊,但她的双手紧紧护住两个学生,无论人们怎掰都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在场的救援人员都是泪流满面,自发向这位伟大的教师鞠躬致敬。地震发生时,向倩紧急疏散学生离开教室,在危急时刻,她看到两个手足无措的学生,他疾步冲上去,一手搂住一个朝教学楼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永远的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得知女儿去世的父亲,悲痛欲绝,但他依然说出一句让所有人声泪俱下的话:“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在家国灾难面前,我们眼里总是容易进沙子。
在映秀镇,当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倒在废墟上,手臂紧紧护住两个孩子,孩子还在活着,但这个男子已经去世,紧护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含泪将他的手臂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位老师叫张米亚,他才29岁。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灾难来临,他没有退缩,勇敢的张开手臂为孩子们守住一片生命的净土。
在地震来临的一瞬间,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的教学楼坍塌。教导主任谭千秋毫无犹豫的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住4个学生,后来学生们都获救,谭老师不幸遇难。在14日,张关蓉在给自己丈夫擦拭遗体时,怎么也没想到,人们流传的用生命为4个学生守护生命之门的英雄竟然是她那深爱的老公。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是一位母亲留给她只有三四个月大的宝宝的手机短信,当救援人员在一间垮塌的房子废墟底下发现她的时候,已经死亡。她双膝跪地,整个身体向前匍匐,双手稳稳的支撑着地面,在她身体的空隙里面,一个黄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宝宝还在安静的睡着,毫发无伤。手机被塞在放着宝宝的小被子里,保存着和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已有之,那一年 ,捐款的队伍里有匍匐而来的乞丐,有颤颤巍巍的老人,有半大的孩子,有....那一年,各地的献血队伍一眼望不到头......那一年,无数自发前往灾区救援的私家车辆被劝阻......那一年,8万名普通中国人在天安门广场泪流满面的高呼“中国加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灾难来临之时,举国上下、海内外爱国华侨,踊跃捐款。无数个令人感动的瞬间,无数次让我们感谢祖国人民的壮举,在灾难来临之时让我们感激涕零。
对此,我特别想说一句:我爱您,我伟大的祖国!
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人最怕死在外面,因为这样只能在外搭个窝棚,不能进家停丧,原因很扎心!
人在临死之前,担心的事情肯定是有很多的,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离开了就再也不可能重来了,所以他也会有很多的事放心不下,比如对亲人的牵挂、身后事的办理等等,除此之外,很多人也怕死在医院或者外面,因为长期以来在很多农村地区都有这样的一种风俗,就是如果一个人在外面去世了,是不能进屋停丧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人为什么害怕死在外面?
首先我来讲一个案例,我的一位亲戚突发疾病,连夜送到了医院,他在半路的时候就昏迷不醒了,到了医院医生也说已经来晚了,然后家属要求赶紧做手术,但是医生却说连手术台都下不来了,让他们赶紧拉回家去吧!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家属只能把他拉回来了,很可惜的是,还没有到家就已经去世了,所以只能在外面搭了一个窝棚,把他的遗体放在棚子里
还有一些老人在医院病危了,已经无法抢救了,医生也会吩咐赶紧运回家里去,有的还是一路上打着氧气回来的,就是怕他们在半路死亡,只要能坚持到家里面就行
因为民间的习俗就是要在家里断气,不过有的人就算打了氧气也没有坚持到底,所以遗体只能放在了外面,坚持过来的就可以在家里停尸了
1、人讲究落叶归根,所以要在家里断气
长期以来都有这样的一种风俗,所以很多老年人都是怕死在外面的,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讲究落叶归根的,如果人不能在家里死去,可以说是一种遗憾,因为家是他一生的庇护所,谁都不想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死去,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只想在家中安详平和的离开
有一些小孩因为去游泳,造成溺水而亡,那么他的遗体也是不会带到家里去的,而是在外面搭一个棚子,由亲人烧着柴火看守一夜!
有些老年人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无论家人怎么劝说,他也不愿意到医院去治疗,因为他们就是害怕死在外面,长期以来,这种思想在他们心里可是根深蒂固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外面去世的人,如果放到家里停丧的话是不吉利的,在古代生活条件非常的落后,交通又不便,人们都是很少出远门的,就算有出远门的,也是那些身体好的青壮年,所以死在外面的基本上也是这部分人
但是老人们认为死在外面的人煞气重,让他的遗体进入家中的话,很可能会带来灾祸,不过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还有在古代爆发过几次很大的瘟疫,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有一些人就是感染瘟疫死亡的,所以人们非常害怕死在外面的人,要是把瘟疫带过来,传给了更多的人,那么后果可是很严重的,所以也只能在荒郊野外找个地方进行埋葬,还要远离村庄,更别提让他进家了
虽然瘟疫褪去了,但是这种传统习俗也一代代的流传了下来,不过现在是新社会新时代,老人们也不应该再有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了,身体难受了,要及时的就医,不要因为害怕死在医院,就一直把自己拖到死在了家里,说不定到了医院还能挽回一命,毕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
不过我们也非常理解古人的用心良苦,毕竟在那个时候,科学技术是很落后的,很多传染病都让人们束手无策,如果贸然把感染疾病去世的人带回家中停丧,造成了疾病的传播也是很不好的,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我们也不用再有诸多的忌讳!
2、人临死前担心见不到亲人最后一面
一个人临死之前,也特别的担心见不到亲人最后一面,现在社会跟古时候不同了,没有多少人愿意留在父母的身边,大多都是在外工作,有一些路途还特别的遥远
当父母知道自己身体快不行的时候,她特别担心见不到了自己的儿女,因为这可是最好的告别了,要是连最后一面也见不到的话,将会是一辈子的遗憾,甚至是死不瞑目
尤其是这几年爆发了新冠疫情,一些在省外打工的人,想回来也不是那么顺利和快速的,或许等子女回来的时候,就只能到看到他的墓碑了,想想都是多么的令人心酸和唏嘘!
所以说即将死去的人是非常担心见不到子女最后一面的,同时子女也害怕见不到父母最后一面!
3、担心子女过得好不好
老人即将离世的时候,也非常的担心子女接下来的生活,因为没有了父母的照料,生怕儿女过得不好,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表嫂40出头就去世了,因此,长期以来,舅妈都非常担心表哥
过了几年之后,舅妈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差,住了好几次院都治不好,所以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她吩咐几个儿女,死后要将她安葬到表哥田地的旁边,她要帮表哥守护者那块土地
这件事情也是妈妈告诉我的,因为当时我好奇的问,为什么舅妈没有安葬到外公外婆那边的坟地里,于是妈妈就跟我说出了实情
我当时听了心里无比的心酸,一个母亲是如此的伟大,就算离开人世了,也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子,还要帮他守护着土地,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所以说一个人在离世前,最让他牵肠挂肚的就是自己的儿女了,生怕自己走后,他们过得不好,还有在我外公小的时候,曾祖父和曾祖母就过世了,因此离世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们兄妹几人,后来我外公他们也挺了过来
在很多年之后,他就跟我妈讲起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是曾祖父过世那几天,外公在睡梦中,突然感觉到有一个身影,站在了他的床前,然后深深地叹了一口冷气就离开了,外公表示梦里的那个人就是曾祖父!
4、担心儿女为了分割遗产反目
除了以上这几点,一个人在临死之前,也特别的担心子女为了争夺财产,反目成仇,因为没有任何人的父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他们都希望儿女团结和睦
但是老人去世后,必定会留下一些遗产,有些人就会因此争得面红耳赤,好比古代的皇帝,在他还没有死之前,个个皇子都想继位。
皇帝特别的担心儿子们在他死后互相残杀,所以会提前选好继承人,避免造成悲剧的发生
普通老百姓也同样会如此,兄弟姐妹为了争夺父母的遗产,甚至是对簿公堂,最终闹得老死不相往来, 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人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是特别的害怕和恐惧的,非常害怕死亡的来临,世界是美好的,没有人愿意离开,所以会特别的留恋,同时他也害怕口齿不清,有一些后事还没来得及交代,有的老人也担心自己的身后事没被处理好,所以他还会交代的后人如何做!
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心愿没有实现,会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什么叫做自律?
【拖延、不自律、难以专注,只是因为我们用错了意志力!|干货长文】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习惯通过节食进行减肥,但却发现坚持很难、总是反弹?
工作上,我们挤了两个小时地铁来到公司后,明明还没开始工作,心情和状态已经很差,根本提不起精神;
领导要求我们3天完成的工作,明明可以1天弄好,但却总是习惯拖到最后一晚临时突击,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平日里温和平静的我们,在公司忙碌一天回到家里后,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大动肝火,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拖延、不自律、难以专注,让我们愈发焦虑、憎恶自己……
可是,我们身边又时常看到一些自律达人们,他们生活规律、从不拖延,让人羡慕不已。
难道自律真的就像天赋一样只配少数人拥有么?
其实,不自律只是因为我们用错了意志力,将本该用来自律、专注的意志力,白白浪费掉了!
而意志力正确的使用方法,就在《意志力》这本书中。
本书作者罗伊•鲍迈斯特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发表过450多篇科学论文,是世界上论文引用率最高的心理学家之一。
约翰•蒂尔尼是《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作品曾经获得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美国物理联合会颁发的奖章。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意志力不再只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像数学、游泳一样,能够科学量化、具有使用规则的一项生活技能。
一旦掌握了意志力正确的使用方法,我们就拿到了通向自律人生的入场券。
一、意志力像能量一样,会被消耗,能够恢复。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的一家幼儿园里,心理学教授做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研究者找来了一些4岁的小孩,让他们单独待在一个小房间里,每人的托盘里都有一颗棉花糖。
研究者告诉孩子们如果现在吃,就只有一颗糖,如果等15分钟后再吃,就能再奖励一颗糖。
这是通过考察孩子延迟满足能力,评估他们意志力的心理学实验。
研究者追踪这群小孩很长一段时间,发现能够延迟满足、抵抗诱惑的孩子,青少年期后心理调节能力更强,参加高考分数更高,成年后更加成功。
这意味着,意志力对我们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意志力是怎么被消耗的?
作者组织了两组大学生,在他们很饿的状态下带入两个放有曲奇的房间。唯一的区别是,其中一个房间除了曲奇,还有一盘胡萝卜。
其中一组可以随意吃曲奇,另一组只能闻着曲奇的香味吃胡萝卜。
坚持一段时间后,把他们带入另外的房间,让他们解一道无解的几何题,看他们能坚持多久才放弃。
结果可以随便吃曲奇的平均坚持20分钟,看着曲奇吃胡萝卜的只坚持了8分钟。
实验证明,意志力像肌肉一样,使用之后会产生疲劳。
那么,意志力疲劳后,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呢?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还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如果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考试、作业,他们就会忽略锻炼、节食、打理卫生的好习惯。
这并不是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是当我们意志力余额不足的时候,向下一个诱惑屈服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这也就解释了开篇说到的那些现象,拥挤的地铁消耗了意志力,到公司就没有足够的意志力专注工作;
严苛的节食消耗了意志力,一旦疲惫、不开心了,就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坚持节食;
忙碌的工作消耗了意志力,回家就没有足够的意志力控制坏情绪。
意志力不足后,情绪和欲望就被放大了。
既然意志力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要怎么补充消耗掉的意志力?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补充意志力。除了睡眠外,补充葡萄糖也能够恢复意志力。
不同食物的血糖指数不一样,血糖指数直接影响补充意志力的稳定性。
面包、零食、米饭等高血糖指数的食物,吃过以后血糖会快速上升也会快速下降,补充的意志力稳定性较差。
蔬菜、坚果、水果、鱼、肉这类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升糖降糖速度更慢,补充的意志力也更加稳定。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我们有充足、稳定的意志力,就可以让我们更加自律了?
答案是,还不够!
我们需要先解决掉浪费的意志力,把有限的“好钢”全用在“刀刃”上,才能将意志力的效用最大化。
二、其实,我们浪费了很多意志力!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会因为一些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无意识的行为习惯,浪费了很多意志力。
第一种浪费意志力的情况,就是清单过长。
我们习惯于通过清单明确待办事项,不管能不能做,什么时候做,至少先加入清单。
列清单肯定是个好习惯,总比稀里糊涂、不清不楚强得多。
然而现实却是,清单列得越长,相互冲突的事项就会越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每一次取舍都在消耗意志力。
例如想要家庭和睦我们需要陪伴家人,往往就会和事业有成需要加班应酬产生冲突;
想要圆滑周到我们需要掩饰情绪,通常又会和坚守本心相冲突。
除了冲突带来的损耗,每一项待办清单,都会成为我们内心中不时出现的”杂音“。对当下的工作产生干扰,让我们经常分心、难以专注。
会让我们干着A,想着B,去干了B,又惦记着C。为了保持专注,又要消耗意志力。
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清单过长,会让我们愁得多、做得少、身心健康更差,失败概率更高。
第二种浪费意志力的情况,就是决策疲劳。
心理学家找了以色列的一所监狱,回顾过去10个月法官给犯人做出的1000多个假释决定。
发现上午出庭的犯人,获得假释的可能性是70%。傍晚出庭的犯人,获得假释的可能性不足10%。
更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午10点半法官会休息吃些食物补充能量。10点半前的最后一个犯人,获得假释的概率只有15%,10点半后的第一个犯人,获得假释的可能性高达67%!
数据表明,决策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意志力余额也会影响决策结果。
决策疲劳后,我们更容易做出拖延性选择,也就是“明天再说吧”,法官不批准犯人假释,也是意志力余额不足后拖延重大决策的体现;
更容易选择短期回报,也就是累了一天的下班路上,更容易为了满足胃口暂时放弃节食;
更容易接受推荐方案,也就是经历了销售员狂一道道“选择题”的轰滥炸后,我们更容易接受他推荐的选项,哪怕事后看起来那么得不合理。
第三种浪费意志力的情况,就是决策谬误。
我们设置目标时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意志力,设置了不可能实现的宏大目标。
就是不管我们今天多么肥胖,烟瘾多么严重,一旦想要自律,我们都会想当然地设定一个十分理想化的目标。
甚至会出现要么不下决心、要么过度决心的极端,定下了很多“决不”的Flag。
决不玩游戏、决不吃甜食,计划起来信誓旦旦,行动起来十分荒诞!
执行过程中,不管因为任何意外因素,只要打破了”完美“的决不,就容易让我们陷入破窗效应,开始破罐破摔。
一旦陷入了“计划谬误”的状态,就算拥有再多意志力也不够浪费,只会让我们因为坚持不下来愈发憎恶自己!
稍加回顾,我们就会发现,浪费意志力的现象,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那么,减少意志力的浪费后,怎么做才能用好意志力呢?
三、我们既要锻炼增强意志力,更要学会使用意志力!首先,我们要知道,意志力既然像肌肉一样可以疲劳,也会像肌肉一样能够锻炼!
研究者组织了三组人,首先评测他们的基准意志力分数以及快速损耗后的衰减意志力,作为参考数据。
第一组人要求回家后只需要注重身姿,一旦想到身姿,就努力站直或坐直;
第二组要求记录下来这两周吃的所有东西,但不必改变饮食习惯;
第三组要求努力做到心情好、情绪好,只要发现自己难受了,就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
实验前,研究者普遍看好第三组,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大量消耗意志力,符合锻炼增肌的原理。
结果出来后,第三组没有任何效果。反而最不看好的第一组,只是因为抑制了懒散这一个习惯,有效增强了意志力的韧性,测试分值大幅提高。
让人更加惊喜的是,得益于意志力韧性的提升,第一组在与身姿没关系的其它任务上都表现得更好了。
实验表明,只要我们集中精力改变一个行为习惯,哪怕只是简单地坐直,就能有效提高我们意志力的韧性,减少对意志力的消耗。
有了充足的意志力后,剩下就是学会用正确使用意志力的方法了!书中一共总结了五种方法:
一是通过自我比较、自我量化,可以提升自我控制的意识。
心理学实验发现在被试者面前放一面镜子,或者告诉他们有录像机在记录他们的行为,被试者往往更加谨言慎行。
这是因为在镜头下,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自身“实际的样子”和“应该的样子”拿来比较,从而提高对自我的要求。
同样,对花销、时间、餐食进行量化统计的人,会比自然随性的人更加约束自己,减少了很多非必要的“边缘行为”,更多的自控,更少的浪费。
随着自我控制意识逐渐增强,自律效果也在逐步提升。
二是通过合理规划工作清单,可以减少对意志力的浪费。
想要减少清单过长导致的冲突和干扰,最有效的方式是明确每个清单事项的起止日期和下步行动。
有了起止日期后,没到开始日期的事项就放到一边,不再成为打扰专注的杂音。
而下步行动,就是将笼统的事项具体化。例如“找张三”就是一个没有下步行动的事项,“给张三打电话过问会议筹备进度”就是一个下步行动清晰的事项。
潜意识里,我们倾向于做更容易的选择。如果事项不够具体,我们就容易回避、拖延,就算硬要完成,也会耗费更多的意志力。
三是通过将需要调用意志力的难事,变成无需调用意志力的习惯,可以减少对意志力的非必要消耗。
面对工作生活时,我们大脑分为自动和手动两种模式。
习惯就是自动模式,无需消耗意志力。日常生活中,我们无需调用意志力就能完成穿衣服、系鞋带这些惯性行为。
而控制思维、情绪、冲动、工作表现就是手动模式,需要消耗意志力才能做到。
如果我们可以将一些需要消耗意志力的难事,变成无需调用意志力的习惯,就能省下很多意志力。
坚持房间清爽、桌面整洁、规律作息、少刷抖音,手动模式下想要坚持都会十分艰难,很容易三分钟热度。可一旦切换到自动模式,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四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思维工具,可以提升意志力作用效果。
有一项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是用游戏提高孩子在某些任务上的技能。
孩子本来无法保持长时间立正姿势,但是如果让他们假装自己是正在站岗的警察,就会坚持更长时间。
很多书上建议的“就算目前还没成功,可以假装自己已经成功”,就是基于这个角色扮演的思维工具。
一个普通的“我”可以很容易向诱惑屈服,但一个高尚的“我”或是一个成功的“榜样”,就不会那么纵容自己,就会在无形中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
五是通过前置意志力以攻为守,将“度过危机”变为“避免危机”,可以优化对意志力使用方式。
实验表明,意志力强的人并没有因为大量调用意志力让生活“压力山大”。反而,他们压力更小、情绪更好。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意志力用来度过危机,而是用来避免危机。
他们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完成项目,而不是拖到最后一天;他们在汽车刚出毛病就送到店里维修,而不是抛锚后再叫拖车;他们远离美食、手机的诱惑,而不是看着眼前的微信通知强压欲望——他们始终以攻为守。
他们将留有余地含糊不清的目标,变成明确、清晰、零容忍的“明线”。他们将适量抽烟、少量游戏变成了今天不能、这小时不允许。一旦没有商量的余地,反而不需要意志力去刻意控制了。
吸一支烟不会严重损害健康,吃一块蛋糕不会马上使人发胖,拖延一次任务也不会直接毁掉事业。但是为了保住健康、做好事业,我们必须记住一点,长期是由多个短期构成的,我们需要时刻调用意志力抵制一个又一个诱惑!
这也就是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
其实,读完这本书后,我们会发现意志力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也不是只属于少数人的天赋才能。
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开始尝试,我们都能拥有顽强的意志力,开启自律、专注、不拖延的美好人生!
农民的土地被征收了?
农民的土地被征收了,该怎么养老?
农民依靠土地养老已经成为过去,现在依靠土地养老的这些农民已经叫苦不迭,今后再依靠土地养老,依然还是目前农村这种状况。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不能用陈旧的眼光去看待未来的发展。土地对农民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当你步入老年的时候,守着土地能养老吗?如果每个月给你2000块钱,这样的老年生活,你还会去种地吗?
农民的土地被征收,是一辈子难得的一件好事,土地被征收了,给你一笔赔偿费,也许是一辈子没有过的这么多钱,用这个钱首先购买养老保险,先把养老问题解决了,然后再去打算其他的事。手里拿着养老保险,到什么时候都无忧无虑。依赖土地,等七老八十还有力气种吗?土地种上了能产多少知道吗?再说农民一家只有几亩地,孩子大人都要依靠,够不够养老的谁也无法计算。
农民想征地又怕被征地,其原因是怕每亩地给不上几个钱,这才是怕土地被征用了,以后没办法养老,如果土地被征用后,以后的生计完全没有问题,你还要守着土地养老吗?农民守了一辈子的土地,都是穷怕了,就怕土地没有了今后就没有生路。
这些年农民有多少土地被征用的,又有多少农民早已经是失地农民,这些人的生活都怎么样大家一清二楚。很多农民的观念,就是让这一亩三分地给缠住了,好像农民生来就离不开土地。改革开放后首先离开土地的农民早已经融入城市,这部分人的发展不能说不如农村人,实践已经验证了这个事实。
再说,今后农村征用土地,上头有明确的精神,被征土地的农民生活不低于当地水平,农民以后的生计要有保障。这是多好的政策,农民应当高兴才是,不要为以后养老靠土地转圈子了,土地被征用后尽早购买养老保险,以后就再也不用为养老发愁了。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