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朱祁镇做了太子?
因为明宣宗在英年去世,此时他只有两个儿子。长子朱祁镇只有8岁,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次子朱祁钰只有7岁,且长期和母亲吴氏隐藏宫外,至宣德十年宣宗死前才得到承认。按照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朱祁镇就是当之无愧的太子,更不要说当时明面上宣宗只有他一个儿子了,自然被立为太子。
为什么会任由朱祁镇乱来?
电视剧《大明风华》里将张太后描绘成了一个处处刁难孙太后、纵容明英宗朱祁镇甚至重用宦官的角色。同时,也将孙太后描绘成了权势熏天的皇太后,时不时还给张太后一点脸色看!似乎在明英宗幼年时期,实际掌权的是其生母孙太后,而是祖母张太后只是一个被“欺压”之后“叛逆”的角色……可事实上,诚孝昭皇后张氏与孝恭章皇后孙氏的地位应该掉个个儿才对!
强势的女人——张太后
张太后、诚孝昭皇后张氏,明仁宗朱高炽的正室。早年间,作为儿媳的张氏就颇为婆婆仁孝文皇后徐氏所喜爱并协助婆婆管理一些后宫事务。永乐五年,徐皇后去世、后宫无主,明成祖朱棣因为顾念结发之情、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没有再册立继后,可总得有个管事的啊。于是,作为监国皇太子朱高炽太子妃的张氏变相充当起了“后宫之主”的角色,一定程度上行使了“代理皇后”的权限。啥意思?大儿媳管公公的小老婆!这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现象了。能够让一群“庶母”老老实实听管,也足见张氏的手腕不是一般地厉害!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驾崩、明仁宗即位,张氏多年媳妇熬成婆——终于成为了明王朝真正的皇后!只可惜,明仁宗的身体早已一塌糊涂,短短十个月,张氏便由皇后变成了皇太后……在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的十年里,张氏并没有像中国历史上的很多皇太后一样去干预儿子的工作,但张氏的强势还是有所显露的。主要体现在明宣宗废后之后的态度上,下面会作一个详细的叙述。
宣德十年,明宣宗驾崩,皇太子朱祁镇年幼,叔叔们对皇位虎视眈眈!尤以张氏的儿子襄王朱瞻墡为最,宫中甚至传出了“襄王即将为皇帝”的谣言。最后,张太后一锤定音,果断抛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将孙子、皇太子朱祁镇扶上了皇位!不久之后,有大臣上书请求张太后临朝称制,但张太后拒绝了,提出祖宗之法不可废,仍由辅臣辅政,自己依照明宣宗的遗命作最后把关。而且,对于张氏外戚,张太后也管控相当严格,直到张太后去世,张氏外戚一直都是富贵闲人,根本无权干预朝政!张太后本人也相当注意细节,从来没有绕开内阁自行作出政治决策、安排。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反倒是让张太后赢得了尊重,成为了事实上的“帝国大当家”。直到去世,张太后一直都拥有明王朝的最终拍板权!
值得一提的是张太后对宦官的态度,张太后在世期间,一直在刻意打压宦官王振,也就是后来撺掇明英宗朱祁镇亲政瓦剌的那一位!在张太后的强势打压之下,王振一直不敢过分嚣张,直到正统七年张太后去世之后,王振才真正开始弄权……
一辈子的“小媳妇”——孙太后
再说孙太后,用一辈子的“小媳妇”来形容孙太后并不为过。早年间,孙氏是由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推荐给张氏的,张氏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子也比较中意,准备等儿子适龄后将其嫁给儿子为妻。怎料造化弄人,明成祖来了个乱点鸳鸯谱、将胡善祥指给了时为皇太孙的明宣宗为妻,孙氏只能屈居侧室。
因为喜欢孙氏、不待见胡善祥,自宣德元年起明宣宗便处心积虑想要废黜胡善祥。宣德二年,孙氏生下了儿子朱祁镇,明宣宗随即便以“无子”为由逼胡善祥逊位。这就是欲加之罪,彼时胡善祥已经生了两个女儿,假以时日,怎么就一定生不出儿子来?但是,明宣宗不管!宣德三年,明宣宗正式废黜胡善祥、改立孙氏为后。可张太后不乐意了,虽然不干政、不便直接阻止儿子废后,但张太后还是从其他方面对明宣宗废后表示了不满!胡善祥被废之后,婆婆张太后仍然将她视为了儿媳,时不时就让她到自己宫中住上一段时间。遇到家宴,张太后索性不顾及儿子和孙氏的面子、直接让胡善祥坐到了孙氏的上首。什么意思?你孙氏别看自己现在是皇后,在我眼里你永远是妾!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宣德十年,明宣宗驾崩、明英宗即位,孙氏作为明英宗的生母、又是明宣宗的继后,自然是理所当然的皇太后。但是,直到正统七年去世,张太后一直是后宫的绝对主人!遇上强势太皇太后,皇太后也没辙。至于权力,内阁只对小皇帝和张太后负责,孙太后哪里凉快哪儿待着去……换言之,正统七年之前,孙太后虽然是皇太后,但她依然是个“小媳妇”,头上有婆婆管着!
正统七年,张太后驾崩,孙太后多年的“小媳妇”终于熬成婆了。可这时候明英宗亲政了,明王朝有祖制“后宫不得干政”,孙太后还是“无权一身轻”……彼时她唯一能做的恐怕也就是拿刚刚去世的胡善祥撒撒气了!正统八年,废后胡善祥去世,在孙太后的干预下,胡善祥被以嫔御之礼下葬。对于明英宗重用宦官王振,名不正言不顺、孙太后已经无力像婆婆张太后那样打压王振了。这也使得宦官势力得以做大,最终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发生。
孙太后为何不阻止儿子亲征瓦剌
这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为何孙太后不阻止儿子亲征瓦剌?不是孙太后不阻止,而是阻止不了。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已经亲政多年,早已不是当年的孩童,而是一言九鼎的大明皇帝!他要亲征瓦剌,孙太后能做的只有“劝”而不是“命令”明英宗不许亲征,因为明王朝的皇太后根本没有“命令”皇帝的权力!但是,被王振忽悠得五迷三道的明英宗哪里听得进去,孙太后劝了也是白劝。
更重要的是,明英宗当时准备带出去的是五十万大军。从理论上而言,这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兵力,在不知道结局的情况下,谁又会想到明英宗这一去竟然成了瓦剌人的俘虏?换言之,在孙太后看来,劝不了你就去吧,带着五十万正规军去打群架,总不至于一败涂地吧?保住小命还是没问题的。因此,孙太后也没有太在意,并没有死劝到底,劝不了就算了……
“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的作用
“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说白了,她并没有实际权力,更多地还是充当了于谦等人为“拥立新君”正名的“工具”而已。彼时皇帝被俘、皇太子才两岁,剧中大佬于谦等人提出“国赖长君”、拥立郕王朱祁钰即位。但理论上臣是无权拥立皇帝的,否则便成了权臣!有皇太子存在,甚至可以被定性为“逆臣”。要想名正言顺,只能由皇太后出面。
在彼时的情形下,军中大佬们提出了“立郕王”的要求,孙太后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如果她坚持立孙子为皇帝,内乱无可避免,到头来皇帝还是郕王朱祁钰做,她还能不能继续当皇太后,恐怕就很难说了。在权衡利弊之后,孙太后只能支持于谦等人,同意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仅此而已。在景泰帝即位之后,孙太后的使命已经完成,景泰帝已经被成年、即位即可亲政,孙太后也失去了掌权的机会……不仅如此,因为景泰帝有生母存在,孙太后也不再是唯一的皇太后!景泰帝的生母吴贤妃也成了皇太后。说白了,景泰元年之后,孙太后的处境其实相当不妙,如果不是拥有景泰帝嫡母的身份,她的日子会相当难过!更别说是掌权了。所以说,孙太后是一辈子的“小媳妇”并不夸张,这个人远不像电视剧《大明风华》里的孙若微那么“霸气侧漏”!
综上所述,虽然正统七年张太后去世了,但明英宗彼时也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孙太后已经没有理由和机会再继续像婆婆一样替儿子做主了!换言之,明英宗怎么由着性子折腾,孙太后能做的也只是以母亲的身份劝,却无权“命令”儿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是明王朝的祖制,即便是后来和冯保、张居正沆瀣一气、彻底架空小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李太后,在明神宗亲政之后,她也只能是“退休养老”,明神宗清算冯保、张居正,李太后无权干预!就更别说是一辈子没有真正掌握过实权的孙太后了。说白了,孙太后就是一辈子的“小媳妇”,从来也没能熬成婆。
朱祁镇叫了谁的门?
朱祁镇叫了明朝边关的城门。
朱祁镇和朱祁钰谁是嫡子?
严格意义上来说,两个人都不是嫡子。明宣宗原配胡皇后无子,在孙贵妃生下长子朱祁镇后宣宗废胡皇后立孙贵妃,而朱祁钰和其生母吴贤妃更是在宣宗死前才得到承认,被接入宫中。所以严格来说,二人都不是嫡子,只是孙贵妃被立后,朱祁镇的身份高贵了一些而已。
朱祁镇国号?
朱祁镇(1427—1464),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 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