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BT无码,但是士兵手里的武器却十分先进?
这个似乎说不上很对,因为芬兰士兵手里的武器其实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除了昂贵的索米冲锋枪外,芬兰的其它武器也就保持在二战一般水平上,算不得“十分”先进。
比如芬兰士兵最惯用的武器M28,这东西根本就是苏联莫辛纳甘91/30式的芬兰仿制品,连子弹都是苏标的7.62*54R。随着苏芬战争的爆发,芬兰士兵最后连自己的M28都用的少了,反而大量装备缴获的苏军莫辛纳甘。
到1940年苏芬停火后,芬兰又疯狂生产了改进型的M39版莫辛纳甘10万只,但这些武器只能说加工比苏联那种糙货好一些,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再说“索米”冲锋枪,实际上这种冲锋枪并没有在战争中体现出什么卵用,因为它太它女良的贵了。就算是再好的性能也无法掩盖它就是个冲锋枪的事实,再牛逼你也不是高斯机关炮或电磁米尼岗。
“索米”的制造工序极为繁复,有些生产环节完全是在“为标准而标准”,所以在带来极好的标准质量的同时,也生产的异常艰难。而且它的用材使用的还是瑞典进口的优质铬镍钢,这种不锈钢算在当时算是上等材料了,相应的也为加工制造带来了麻烦。
所以索米1931尽管是一支高性能的枪,却并不算一种符合“战争科学”的武器,它产生了不符合实际的工业成本和必要劳动时间,故而没有让芬兰士兵大规模的装备上这种好武器,更没有对战争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再看看二战的那些军事强国是怎么造冲锋枪的:
苏联一口气能搞出一堆PPSh-41,全部换上照搬索米1931的71发弹鼓,让新兵拿着乌拉到200米内再泼水。后来的PPSh43冲锋枪更是极尽粗制滥造之能事,不断降低生产标准,提高和优化生产能力,让最普通的金属加工厂和女人孩子都能制造,在子弹管够的情况下谁都能提枪喷敌人一脸。
德国直接上马冲压机件的经验,用压饭盒的态度和方式面对自己的MP38/40冲锋枪,只在关键技术上花功夫下本钱,连当时流行的木质护木、枪托都给简化了,也是一开工就出一堆,比98k的制造还迅速。
英国更过分,敦刻尔克以后逃回岛上,军队基本是丢盔弃甲手无寸铁,于是他们砸锅卖铁的滥造武器。最突出的就是“斯登”冲锋枪。这种武器直接山寨自德国MP38/40的结构,连弹匣都是通用的,却又丑又简单,还便宜到极点。英国人就是靠着这种武器熬过了“至暗之时”,甚至还大量的空投给法国抵抗组织,反正便宜嘛,要多少有多少。
财大气粗的美军也差不多,开头是没办法,一直在使用昂贵的汤普森M1928A1冲锋枪,后来一有机会就换成了简化改进版的汤普森M1A1,但后来很快又换成了超级便宜的M3“黄油枪”,同样采用压饭盒的技术,产量大,产速快,造多少不都是走个量么?量多砸死你行不?
索米呢?索米从1931年投产,到苏芬战争时国防军才装备4000只,芬兰军队将之作为轻机枪使用,每个步兵班差不多配备了一把,到1943年这个数字才增加为每个班两把,一直到战争结束芬兰人也没完成“每个班三把索米”的愿景。加上出口德国、瑞典、保加利亚这些国家的份额,以及瑞士、瑞典、丹麦仿造的一起也不过8万只。
这8万顶个什么用?也就比生产了3万把,泡泡都没冒几个的日本百式冲锋枪强点,苏联当年PPSh-41造了600万只,PPSh-43造了100万只。美国的M3造了60万只,汤普森造了200万只。英国斯登造了400万只,德国MP40造了100万只。冲锋枪是什么?大批量投入的廉价武器而已,能让新兵拿着提高己方火力密度,能有效武装每一份抵抗力量就够了,造那么高级娶媳妇当传家宝吗?
在此期间,芬兰人也才刚刚搞明白冲锋枪不能当机关枪使用的问题,因此许多部队装备的是缴获的苏联捷格加廖夫机关枪,再搭配上大批量的莫辛纳甘,芬兰士兵手中几乎是全苏式装备,谈什么“武器十分先进”呢?
很显然,芬兰的索米1931走进了“精品武器”的窄巷子,他们错误的将一款并不适合战争的武器开发了出来。所以索米在后世总被冠以“工艺品”之名,它并没有带领士兵们走向胜利,徒然好看罢了。
至于芬兰自己的LS26轻机枪,则根本不能算什么先进武器,这款武器连芬兰士兵自己都喊它“卡壳26”,并不怎么受欢迎,否则也不会拿缴获的捷格加廖夫又顶替索米又顶替它了。
LS26唯一能称上先进的是它那管退式的轻机枪概念,然而这种技术在M2大口径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上并不罕见,尽管说LS26的结构概念当时很先进,在后世看来却也没对机枪界产生什么特别举足轻重的大影响,倒是有点牵扯突击步枪的发展。
而且这东西9.30公斤的重量配备上20发的弹匣实在是说不上多强大,苏联捷格加廖夫轻机枪9.1公斤,却能带47发弹盘,而德军大名鼎鼎的MG42机枪也才11.57公斤,这些枪的可靠性都大大高于LS26。此外还有捷克的ZB-26和英国寨出来的布伦机枪,也都是9公斤左右的体量,但作战性能LS26显然不能比。就算南部中将设计的“歪把子”也不见得比LS26性能差。
最后还得说说芬兰自己研发的L39反坦克枪,这东西只能说明芬兰具备一定的工业能力,但是真的论性能呢,芬兰人自己都承认:它在正面无法击穿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只能选择侧面和背面,而且还不能打后脑勺。
这种武器芬兰生产了1900多具,主要用于狙击苏军的T26和BT7这些老坦克且效果并不算太好。不过有赖于芬兰善战的军队,国民素质较高的士兵们很快将L39与配发的高爆弹、燃烧弹结合运用,将它当做类似现在的“反器材步枪”使用,用在穿透障碍杀敌、战术狙击、攻击碉堡等行动上;他们还开发出利用苏军坦克下坡时露出顶盖的的时机“打盖子”的战术,倒是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但是,比起苏联的反坦克枪,芬兰的L39就立马变成了弟弟。无论是西蒙诺夫的PTRS,还是捷格加廖夫的PTRD,毛熊制造的反坦克枪都拥有正面干穿德军坦克的实力。而这些东西对苏军而言只是暂时缺乏反坦克装备的“应急”方案,他们一口气生产了6万3千只PTRS和18万5千只PTRD,并且开发了更坚硬的钨钢芯穿甲弹头,打得德军3、4号坦克叫苦不迭,只得附加装甲应付。
更疯狂的还有PTR Blyuma“布留玛”反坦克枪,这款1942年以后开发出的反坦克枪将虎式坦克当做了性能参考,它能在100米内任意穿透虎式的侧甲,弹头速度比现在的穿甲弹还快,端的是一个凶猛。
不过这样的武器却逐渐让兵强马壮的苏军看不上了,他们坚持口径即正义,射程即真理的理念,特么喀秋莎火箭炮都能开着满场转了还要这东西干嘛?将军们一声令下,一大票填了穿甲弹的ISU-152、SU-100伴着漫天的IL-2强击机涌上去,就算元首的老鼠早俩月下线也依然是个拖回车里雅宾斯克打靶的结局。
显然,芬兰当年的武器研发情况其实并没“十分强大”,他们有闪光点,却依然有很多缺陷,许多路不是芬兰走的“高级”,而是真正的战争强国懒得费这力气。就像苏联一样,有一群ISU152还整啥子反坦克枪?有整箩筐往外倒的冲锋枪要啥贵的要死的“高级索米”。
芬兰牛的其实是人,厉害的是那些作战勇敢,又善于动脑子,技战术一流的官兵们,他们明白自己该干嘛、能干嘛,坚决的痛击了侵略者,又非常克制的不让自己搅进世界大战的乱局中,很好的保卫了自己的国家。
所以说,对于芬兰轻武器“十分强大”这种问题,我们应该更客观的去看待。就像怎样去理解他们将“莫洛托夫鸡尾酒”第一个发扬光大一样。
那么老王就到此为止了,谢谢大家百忙之中的阅读。原创不易,欢迎交流。
二战苏联45毫米火炮已无法对付德国装甲?
45mm火炮几乎都是用在轻型坦克上面,而作为战防炮的比例其实不高(当然数量也并不低)。装甲部队的作战方式决定了轻型坦克的作战需求,而这种适合安装在轻型坦克上的火炮就会存在。45mm火炮不只是用来反坦克的,坦克最初的功能是掩护、支援步兵摧毁工事,突破堑壕,这些功能并没有因为轻型坦克搭载45mm炮因此消失。即便火力不够强大反坦克能力有限,但是打一些德国轻装甲目标也并不差,而且在苏德战争初期是作为主力使用的。
45mm火炮反坦克弱有参战时间和被攻击对象不同的限制,要是与同级德国装备对抗也非毫无作用BT-5/7轻型坦克
二号轻型坦克
45mm火炮不够用也是有时间限定的,在苏德战争之初德国的装甲主力是二号轻型坦克、装备37mm/50mm的三号中型坦克和使用短管75mm炮的四号中型坦克,其正面装甲普遍在50mm以下,侧后的装甲相当薄弱。在很多影视剧中也能看到12.7mm或14.5mm的反坦克步枪短距离也能击穿这些坦克的侧面,这样说来45mm炮也并非如此不堪。而到战争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德国将改进的四号中型坦克及其重型坦克的投入战争,轻型坦克此时就做不好反坦克的任务了,但是比起无载具的步兵冲锋而言轻型坦克及其搭载的45mm火炮依旧是非常强大的。同样德国方面也并非清一色的虎式重型坦克,四号中型坦克改进型和豹式中型坦克,德国装甲力量组成部分中也还有装甲和火力并不优秀的二号和三号坦克,数量也不低。这样一来45mm炮也能在反击德军时以同样的方式伴随T-34中型坦克使用,其依然还有用武之地。
战争初期中型、重型坦克的数量不及轻型坦克多或成熟,那时的装甲主力是轻型坦克。战争中后期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大量生产出来成为主力,不过较落后的轻型坦克在速度上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战争做出必要贡献
当T-34被大量生产出来,数量完全超过任何一种轻型坦克成为主力后,中型坦克被赋予了装甲中坚力量的使命,轻型坦克的任务细化不再需要硬抗对方的重型坦克了
中型坦克或者重型坦克成为主力而且数量不低时,轻型坦克就只会干一些辅助的作战任务,如侦察、穿插等任务。同时也就意味着就不会“小车扛大炮”,如果给轻型坦克换装更大口径的火炮,增重是不可避免的,这样一来轻型坦克在执行任务时因为跑得有些慢被摧毁的可能就增加了。你可能会问二战时苏联轻型坦克既然不擅长使用45mm及其以上的火炮,那么为什么不安装口径更小的火炮?答案是苏联在二战时期的轻型坦克并非都只装备45mm火炮,还有20mm为底线的(T-60轻型坦克)。至于装备20mm火炮的轻型坦克没有装备45mm火炮的轻型坦克多,也许这与反坦克能力又有莫大联系了。
轻型坦克如今演变为步战车伴随主站坦克行动也没见口径大到哪儿去,无非武器弹药升级,也演化出了强大的主副武器,口径并非衡量火炮作用的唯一标准,在二战时期45mm炮没那么不堪,倒是在轻坦中口径是较大的
广泛装备在轻型坦克上的45mm炮可以发射硬芯穿甲弹,穿甲能力并不是很差
并非所有的轻型坦克都有够用的反坦克能力,使用20mm机关炮的T60轻型坦克要毁伤德军二号轻型坦克也必须在非常近的距离才能实现。因此T-60轻型坦克是更倾向侦察功能的轻型坦克,其20mm机关炮也比较适合搞敌后破坏,较高的射速能在在短时间能够摧毁大量装甲车辆,这是当时苏联装备45mm及其以上口径火炮的坦克所做不到的。不过该种坦克的数量并没有装备45mm炮的轻型坦克多,不管是最早的BT-5/7、T-26还是战争中期开始生产的T-70/80都要比T-60多。毫无疑问既没有装甲又没有火力的轻型坦克去打中型坦克甚至重型坦克的胜算并不高,最好的做法当然是搭配使用。轻“轻”搭配与轻中重搭配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
T-60轻型坦克装备的20mm机关炮
T-70轻型坦克装备有45mm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中国都有什么武器?
型号太多了 万国牌!只说国产的!
抗日战争作为整个二战主要战场,出现了多国参与的情况。因为所属国家的装备不同,所以在抗日战场上出现了很多的步枪型号,参战的他国英美军队在对华援助时,提供了很多的步枪。还有前苏联的援助。
加之在抗日战争之前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期间,各派军阀装备的步枪更是型号繁多!
这就使得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装备使用的步枪型号一场繁杂,堪称“万国牌”
据我所知的列举14支:
1、“汉阳造”-88式步枪。
88式步枪,于1895年8月由位于湖北的汉阳兵工厂制造,因此得名汉阳造。该枪口径7.92mm,使用落后的圆头弹,全长955mm,全重3.16kg。
这支枪是我国自行仿制,统一生产的第一款步枪,堪称中国步枪的鼻祖!从清末到朝鲜战争都有它的身影!抗日期间装备数量第一。
2、“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是民国政府下令仿制德国1924式步枪的中国第一款制式步枪。以蒋介石的名字命名。在当时的中国算得上是一支优秀的步枪了。装备数量也是排在第二。
该枪口径7.92mm,全长1100mm,全重4kg,有效射程500米,该枪在抗战期间共生产了60-70万支,主要装备国民党精锐部队。
3、“水连珠”莫辛纳甘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是前苏联制造的制式武器,他来到中国最早是“黄埔军校”时期,前苏联支援建设军校,先后提供了27000支莫辛纳甘步枪和DP机枪!1937年8月至1941年,苏联根据《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向中国提供了约50000支莫辛-纳甘步枪。
该枪口径7.62mm,全长1308mm,全重4.22kg。是一支好枪,直到解放后一直使用,至今在民兵武器储备库中还有大量库存!
4、“三八大盖”
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用了整整40年。
在中国军队中装备的三八式步枪基本都是靠缴获后列装的,还有部分是伪军投诚或投降带来的。该枪口径6.5mm,全长1275mm,全重4.1kg。对于当时落后的中国来说这支枪算不错了!
5、M1903春田步枪。
M1903步枪是春田兵工厂在毛瑟兵工厂的特许下研制的,旋转后拉式枪机仿自德国m1898,可以算是以毛瑟步枪为基础的变型枪。
抗日战争期间,根据援助法案大量的M1903步枪装备中国军队,在中国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广泛使用。
该枪口径7.62mm,全长1098mm,全重3.95kg。
6、M1卡宾枪。
美国在1941年研制的单兵自卫武器,是利用M1加兰德步枪生产线生产的一支好枪。人们误解他是M1的变形枪是不准确的!
M1卡宾枪最初装备中国远征军,后进入抗日战场。
该枪口径7.62mm,全长904mm,全重2.36kg。有效射程300米。
7、“八大粒”M1加兰德步枪。
美国M1式加兰德步因其设计师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而得名。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制式步枪。
M1步枪在中国军队中装备极少,只在精锐部队和卫队中少量装备。主要是因为弹药口径问题未大量装备!
该枪口径7.62mm,全长1107mm,全重4.75kg。有效射程750米。
8、“英七七”李-恩菲尔德步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因为口径7.7mm,所以被国人叫“英七七”。李-恩菲尔德步枪是1895年至1956年英军的制式手动步枪,有大量衍生型,装备国很多!
从军阀混战时李-恩菲尔德步枪就开始进入我国,后来英缅军也装备给远征军一些。
该枪口径7.7mm,全长1130mm,全重8.8磅(约4kg)。有效射程750米。
9、勃朗宁自动步枪
勃朗宁自动步枪在中国主要有两个型号!FNM1930(比利时)和M1918A型的几个改进型!其他各国生产的型号也在中国战场出现过。
在军阀时代勃朗宁自动步枪就进入了我国。
M1918A型该枪口径7.62mm,全长1180mm,全重7.25kg。有效射程800米。
FNM1930该枪口径7.62mm,全长1180mm,全重7kg。有效射程800米。
10、捷克zh-29半自动步枪。
ZH-29是捷克布鲁诺兵工厂设计的一种半自动步枪。zh-29全世界范围内运用比较小,在抗战时期中国大概进口了一万支。主要是东北军装备。是一支好枪但是不便于大量装备。
该枪口径7.92mm,全长1150mm,全重4.5kg。有效射程600米。
11、辽十三年式步枪。
1924年开始生产13式79步枪, 据说主要仿自捷克毛瑟98/22式步枪, 但是也有说是从奥地利买来了图纸, 13式和国内仿造的其他毛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几乎是毛瑟和日式三八步枪的混合。也叫韩氏七九步枪、韩麟春造,
该枪口径7.92mm,枪管740mm,全重4.27kg。有效射程600米。
12、比利时FN49半自动步枪。
FN-49是一种导气式自动方式、10发固定式弹仓供弹(从上压入子弹)的半自动步枪,是与苏联托卡列夫SKS同时代的半自动步枪。该枪的研制是在二战前。有极少量的进入我国。
13、日本4式步枪
这种半自动步枪外观类似美制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结构与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有一定不同,发射日军7.7mm子弹,出现晚,装备的数量不大。
14、法国MAS 7.5MM M1936步枪也在中国战场出现过,
红警防空车怎么原地防守?
游戏的屏幕下方有一条工具栏,里面有一个盾形的按钮(显示的文字是警戒),先点多功能车,再点盾形按钮,这样防空车就能原地防守了。
防空车,苏联标准防空单位,有范围群攻的能力,灭蚊神器。即时判定比导弹跟踪判定手感更好,除了3星外的普通状态下,防空效果比多功能强。
多功能步兵车,盟军标准防空单位,盟军明星单位之一。自动攻击时防空射程为10,手动攻击防空射程为6。升到3星有陆地最bt防空能力,防空神器。
二战时的虎式坦克到底有多强大?
虎式坦克,配上88炮,德国佬的军火就是厉害,不得不承认,成就了其传奇般的江湖地位,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在将近2000米距离内,虎式坦克一炮就能送T-34回姥姥家,而T-34坦克一炮过来,只是给虎式坦克挠痒痒,一点作用都没有。
即便T-34坦克冲到1000米距离,冷不防来他娘一炮,也无法击穿虎式坦克100毫米厚的正面装甲。唯有冒死行驶到不到800米的距离,T-34坦克76.2毫米火炮才有可能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但在如此近的距离内,T-34不知道已经死了几回了,所以T-34对阵虎式毫无胜算。
M-4谢尔曼坦克也一样,好莱坞战争大片《狂怒》让军迷见证了虎式坦克的虎虎生威,M-4谢尔曼在虎式面前,就似弱鸡一般,正面交锋时,只有挨揍的份,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当德国佬56吨的庞然大物式坦克出现在东线时,苏军正是头也大了,这玩意确实不好对付,尽管速度不快,窝牛似的爬行,越野时每小时只有10余公里,但就是难阻其前行,己方的坦克却不断被轰趴下。
好在虎式坦克产量不高,且质量非常堪忧,经常莫名其妙地开着就歇火,一动不动趴窝了,不是机械故障,就是没有油了,越野时百公里650升油耗,即便是公路行驶时,百公里仍然要吃掉450升油,虎式坦克真是油老虎,是喂不饱的铁疙瘩。
所以,许多虎式坦克就是这样并非战损,而是因为质量问题,被遗弃在荒郊野外,这个损失对东线德军来说非常大,但也毫无办法,这玩意确实存有先天不足,发动机攻率小,导致推重比下降,越野性能非常差,不是一点点差。
虎式坦克的先天缺陷,且由于产量低,质量问题导致的趴窝,以及燃油供应不上等原因,尽管给苏军带来许多麻烦,但虎式坦克终究无力扭转东线德军的颓势,因此虎式坦克也似流星划过夜空一般,尽管瞬间很亮丽,但很快就复归平静了。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